APP下载

指向“知行合一”的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初探

2021-10-20李旭东

江苏教育 2021年63期
关键词:演讲词项目组知行合一

李旭东

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是在统编语文教材“活动·探究”单元整体教学以及“综合性学习”的基础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借鉴STEM教育多学科融合的形式,结合初中语文课程特点和跨学科发展趋势而采取的新的学习方式。

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主要分为基于语文学科的项目化学习和融入语文活动的项目化学习两种主要形式。“做一名演说家”项目化学习是基于语文学科而在教学中开展的项目化学习,是融合“学语文”的“知”和“用语文”的“行”的教与学的新型方式。“知”是语文学科知识,也是语文课程学习的认知规律;“行”是语文学科技能,也是语文课程落实的言语实践。指向“知行合一”的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综合“知行”均衡发展,构建知识图谱,积累言语经验;强化认知发展,注重语文实践;内化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践行“语言为本,文化为真”的“本真语文”教育主张。

以下课例是笔者依托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而开展的项目化学习,先后在三周时间内开展学习活动。课例从设计方案、任务驱动、实践活动、项目管理等方面全面实施“知行合一”的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任务。

一、统筹规划,明确目标,设计项目化学习实施方案

“做一名演说家”项目化学习,围绕核心知识描述项目内容,构建知识图谱,确立项目目标,指向“知行合一”完成驱动任务,建立自主学习和项目组学习两种学习路径,在项目管理中科学实施项目化学习。(见下页表1)

表1 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方案

此项目化学习方案是以演讲词为核心知识,构建“演讲知识”和“演说技能”为“知行合一”的知识图谱,以“做一名演说家”为关键能力,以完成学习演讲词、撰写演讲稿、录制演讲视频、参与演说为学习任务,以编制演讲评价细则为“知”与“行”的桥梁,以视频演讲和现场演说为实践成果,以学习总结和小论文为经验成果,融通学科知识和综合性活动的学习计划。学习方案具有明确的“知行合一”目标指向,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知”融“行”,“教学做”合一。方案以自主学习演讲词并总结特点为“知”,以撰写演讲稿并演讲为“行”,将“演讲知识”融入“演说技能”之中,注重项目活动,以“做”融通“教”与“学”,使学生既养成认知、合作、创新能力,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第二,以“知”敏“行”,提升思维品质。方案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将知识学习和语文实践相融合,在知识学习中反思活动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探究问题、形成新知,将核心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构建知识图谱,又以知识图谱促进实践经验转化为实践策略,真正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中走向专业化学习,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促进学生的精神生长。

二、创设情境,任务驱动,在挑战性活动中实施项目化学习

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1]项目化学习情境可分为现实情境和虚拟情境,学习形式可分为自主学习和项目组学习,教师需根据不同的情境和学习形式设计目标指向不同的驱动任务。

1.创设自主学习课堂情境,完成指向“知”的学习任务。

教者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自主阅读搭建了自主学习演讲词的学习任务表,学生依据学习要求和任务表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第一步:四篇演讲词特点鲜明,风格各异。这固然是因为演讲者的个性、职业、教育背景有所不同,但也与演讲的针对对象关系密切,结合表2的栏目进行探究。

表2 演讲词影响因素表

自主学习第二步:演讲的类型很多,但都应有鲜明的观点、明确的态度、清晰的思路、充实的内容。结合表3探究这四篇演讲词的主要观点,特别要关注演讲者是怎样围绕观点来设计思路、组织内容的。

表3 演讲词基本结构表

指向“知”的核心知识是演讲词的概念及其特点,借助表格来组织知识图谱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也让项目组管理大有所为。通过表格概括信息,比较分析特点,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让核心知识系统化。同时,指向“知”的自主学习也为指向“行”的实践活动服务,所以,教者引导学生梳理了演讲稿标题和观点的一致性规律,总结了演讲词开头和结尾的基本写法,构建了“知行合一”的知识图谱。

2.创设自主与互助结合的活动情境,完成指向“行”的学习任务。

教者以世界读书日为活动情境,要求学生在世界读书日发表演说,具体要求:请围绕“读书”主题撰写演讲稿,发表演说。教者在学生总结演讲词核心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结构化,规范地引导学生完成演讲稿写作任务。

第一步,拟写标题。教者引导学生梳理已学的四篇演讲词的标题,明确模仿《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即将观点凝练为标题。第二步,让演讲更具针对性,需要拉近演讲者与听众之间距离,并能即时互动。第三步,撰写演讲稿开头,结合演讲背景明确演讲中心论点。学生根据演讲稿标题,围绕“读书”主题,撰写演讲稿开头。第四步,围绕中心论点,拟写主体提纲。第五步,围绕中心论点,依据主体三层次,模仿四篇演讲词撰写结尾。第六步,修改提纲,撰写演讲稿,要求在正文主体的三个层次中,充实自身读书经历、名人读书名言及名人读书故事,叙述要简明,论述要充分。

3.创设项目组探究情境,完成指向提升“知”与“行”的学习任务。

项目组编制演讲评价细则,实则是将“知行”融通的过程。

首先,项目组共同回顾了四篇演讲词的学习,总结演讲词的“针对性”“鲜明性”“说服力”“感染力”“口语化”等基本特征,并分析自己撰写演讲稿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究具体的演讲技巧。

其次,组长组织成员编制评价细则,在分析、比较与综合中编制项目化学习评价表。基本以演讲内容、演讲技巧、演讲语言、演讲效果等维度作为一级指标评价,而在二级指标中进一步细分,并以赋分高低体现出撰写演讲稿的重点以及演讲技巧的运用。项目组编制评价细则,既回顾了演讲词的知识,又提升了演讲能力,融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融合“知”与“行”。课堂学习中,为了检测项目组演讲评价细则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教者辅助学生现场演讲,项目组根据评价细则评判,并做相应修改。

4.创设虚拟和真实的演说情境,完成指向“知行合一”的学习任务。

首先,“做一名演说家”的项目化学习的演说比赛创设了两种情境,一种是虚拟演说情境,学生线上演说,将演说视频展示在项目学习群中,依据项目组制订的评价细则进行互助指导,互动评价,互帮共赢。

其次,班级举行演说比赛。线上虚拟演说为课堂高质量的演说提供了项目化支撑。演说比赛则真实呈现了演讲场景,既培养了学生认知、合作、创新等关键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语言为本,文化为真,在“知行合一”中皈依语文学习本真

根据项目化学习的本义,综合性是应有之义。[2]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情境中综合学习并实践是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基本路径,而综合性学习和语文实践活动则是学生“知行兼综”的必由之路,也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基的关键。

1.“知”是“行”之始,变知识学习为知识图谱建构,为项目活动构建知识与实践体系。

项目化学习的“知”是核心知识,如以“做一名演说家”项目化学习为例来分析,核心知识是演讲词。但如果为了分析并概括演讲词的基本特征而教学的话,这是为了知识而学习,不是项目化学习的目标指向,项目化学习的指向是“知行合一”,是在概念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标准及统编教材学习而形成的知识图谱,将狭义的概念知识转化为学科知识相关的内容结构和体系模型,“让学生在‘用知识’的过程中‘学知识’”[3]。

核心知识是学生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是学生项目化学习中形成的演说素养。可见,项目化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项目学习中主动构建核心知识,既概括了演讲词的基本特征,又在编制演说评价细则中将演讲词的基本特征与结构整合其中,形成撰写演讲稿的表达技能,并指导演说,最终形成演说素养。

2.“行”是“知”之成,变低阶学习为高阶思维驱动下的深度学习,转变语文教与学的方式。

低阶学习是传授知识的学习,深度学习是在自主与合作探究基础上形成思辨成果的学习。项目化学习是以核心知识带动高阶思维,以高阶思维推进深度学习的学习样式。

项目化学习方案设计需要关注三个关键维度,即核心知识、高阶思维和深度学习。如果说核心知识是“知”,那么高阶思维与深度学习则为“行”。项目化学习没有知识的讲授过程,需要学生在自主学习和项目组实践中重构核心知识,所以,不管是学习行为或者实践活动,都是在“做中学”,这便是项目化学习的“行”。

项目化学习的“行”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自主实践、项目合作、项目研讨、成果展示、反思学习等活动,力求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高阶思维效果。比如在“大美音诗画”的项目化学习中,“诵读诗歌”环节是低阶学习,而“赏析诗歌”环节则是在自主赏析的基础上联结“互动评析”和“教师点评”,将低阶学习推进为深度学习,最后跨界融通为“音(吟诵诗歌)”“诗(欣赏诗歌)”“画(书法作品或诗歌意境画)”成果。这样的项目化学习完全是在学生自主的学习行为和互助的项目组合作中完成的,成果展示则高度体现出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和书法绘画等综合素养,变知识传授为课程实践,使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习惯。

3.“知行合一”变单一的学业检测为系统的项目管理,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践行“语言为本,文化为真”的“本真语文”教学主张。

项目化学习具有系统性,包含设计方案、核心知识、驱动任务、开展活动、评价学习、成果展示、项目管理等环节,而项目管理是项目化学习系统中的驱动环节,不管是任务驱动还是活动开展,项目管理都要做到“知行合一”,根据学习的差异性而调整探究问题或驱动任务,为每一名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深度介入做好引导。项目管理从管理者角度可分为自主管理、教师管理和项目组管理,从管理手段方面可分为线上管理和线下管理,从项目阶段方面可分为前置管理、过程管理和终结管理。

教师采用线上形式的过程管理是常见的项目管理形式,如“做一名演说家”项目化学习的模拟演讲环节,项目要求每名学生在撰写演讲稿的基础上录制演讲视频上传到项目学习群。教者不仅鼓励学生上传视频,同时将项目组编制的演讲评价细则上传到学习群,指导学生结合演讲评价细则修改演讲稿、制作演讲视频,最终所有学生均上传演讲视频。

项目管理不是单一的演讲稿或对演讲效果的评价,而是根据学生的项目学习调整项目实施和支撑项目学习深度开展的手段。有学生在学习总结中认为:“做一名演说家,谈何容易!天赋也许会让你占优势,但是自我努力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哪怕结果不如人愿,但潜移默化中,我超越了自己,这就是收获。愿你走一步再走一步,认真做,大胆说,做自己人生的演说家!”可见,指向“知行合一”的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可以濡染学生的精神底色,丰富语文学科的人文内涵。

猜你喜欢

演讲词项目组知行合一
“活动·探究”:实现演讲词的教学价值
The Sound of Tennis 网球之声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项目组管理实践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从图式理论角度分析演讲词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