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课堂联合微视频应用于“食品毒理学”的实证研究*
2021-10-20胡嘉淼赖丹宁叶倩文林少玲
胡嘉淼,赖丹宁,叶倩文,林少玲
(福建农林大学 食品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作为食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食品毒理学”是运用毒理学的方法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或混入有毒、有害物质而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作用,并研究其作用机理的一门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1,2]。“食品毒理学”与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等多门学科都密切相关,内容多、知识杂、易混淆[3,4],学生若想要准确高效的理解并记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对于这样一门专业性强的课程,若仅依靠书本或普通教学课件中枯燥晦涩的文字,学生难以学习并掌握复杂且繁多的知识点,因此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应用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与教师口头传授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只需要听与记录,并未主动深入地思考,而且,如今智能手机高度普及,学生难以长时间全神贯注于枯燥的课堂。为了解决学生因智能手机而分心的问题,有些教师采用收缴学生手机的方法——随身携带收纳袋,课前让学生上缴手机。这种借外力以胁迫学生提高注意力的手段,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反抗心理,仅仅治标,并不治本。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更加温和的解决办法,雨课堂就是其中较为新颖且优越的一种。基于微信与PowerPoint的雨课堂是一种可进行数据传输采集、能实现实时互动的新型轻量级智慧教学工具[5],旨将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数据挖掘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场景中,深度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5,6],甚至能达到将课堂时间向课外延伸的目的。雨课堂的应用,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不仅能帮助学生专注于庞杂的课程内容,还能让学生更便捷地汲取并掌握专业知识。
雨课堂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实时互动平台,但其并没有完全解决“食品毒理学”课程中费解知识难理解的困难。在信息高度传播和图像化的时代,微小短视频应运而生,微视频的出现为解决上述难题带来了希望。“微视频”是一种时间长度介于30 s~20 min的短视频[7],依据作用可分为知识点讲解型、操作演示型、评价展示型等[8],本文主要采用知识点讲解型的微视频进行教学研究。根据课程需要,授课教师将某一知识点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以言简意明的视频作为表现形态[9,10],制成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的教学微视频。微视频具有针对性强、短小精悍、灵活性高、富有艺术性等特点[11],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微视频不仅可用于在线教学,还能突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地预习或巩固课堂知识[12]。
当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顺应新型教学模式已逐步成为主流的教学理念。翻转课堂在近年间成为国内外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热点[13,14]。它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转换了师生角色,将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课堂转变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14,15]。根据翻转课堂的教学思路,将雨课堂与微视频结合,能使得单调难懂的“食品毒理学”知识变得活灵活现,还能较大程度的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本文尝试将雨课堂与微视频联合,形成一种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探究其在“食品毒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课前—课堂—课后”的实证研究,以期推动复合教学模式在高校食品专业中的教学应用。
1 雨课堂联合微视频在“食品毒理学”预习环节的应用
传统课堂的课前预习,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提前翻看书本、查阅资料以初步理解即将要学习的专业知识。课前预习主要依靠的是学生的自觉性,但是大多数学生都达不到自主预习的要求,学生仅凭借翻看书本,独立正确理解的知识极其有限。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往往仅凭借课堂提问,这样容易使大班教学的学生滥竽充数,既占用了课堂授课的时间,也无法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实际预习完成情况。
雨课堂这种新型教学工具的出现,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系列的问题。课前,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平台发布课堂预习课件(可为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布置预习任务、进行预习测验等[16],提前引领学生学习与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繁复的专业知识。
现以“风险分析和食品安全性评价”这一章节为例,描述雨课堂如何应用于“食品毒理学”的课前预习。如图1所示,开篇以“糖精的不良应用——糖精枣”的事例切入主题,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不自觉地提出疑问“糖精枣与本章学习的风险分析和食品安全性评价有何关联?”。同时,以流程图的形式,生动地描述了糖精枣的制作过程,帮助学生快速了解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激起学生深入了解风险分析和食品安全性评价程序等知识点的兴趣。流程图和图片等的加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注力,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知晓食品安全性评价程序等专业内容,促进学生理解专业名词以及术语,增进学生深刻记忆知识点。紧接着又列举厦门PX项目事件的前因后果,提出了风险分析重要性和食品安全性评价有关的系列问题,例如如何制定化工工厂与主城区的距离?开篇的两个事例引发学生思考,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引出课题——风险评估。课件的每一章节详略得当,准确将书本的知识总结到预习资料上,在最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上,教师会采用特殊标记,如:重点标红,加上“重点”二字等,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表格的适当运用,能对书本文字进行分类总结,清晰明了地把乏味的书本知识表达出来。此外,在解释了晦涩难懂的专业名词或公式后,适当地列举实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每个章节的每一个预习课件的最后几页都有对本章知识点的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本章知识,完善预习的效果。
图1 手机课件“风险分析和食品安全性评价”章节的课前预习内容
课件当中还可以链接相关知识讲解的短视频。在信息逐渐图像化的今天,短视频逐渐流行起来,引入短视频可以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利用雨课堂的添加题目功能,在视频中添加一些有关知识的选择题或者判断题,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雨课堂直接导出学生预习的答题数据,将雨课堂的优势和微视频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的预习相关知识,让教师更便捷更全面地了解学生预习的效果和知识点掌握的程度。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群体对预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使用雨课堂对教学课件的讲解重点或放映顺序进行快速准确地调整,提高教师课前的备课效率及课堂的上课效率,而具有针对性教学课件更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且深入地掌握课程知识点。
将雨课堂应用于“食品毒理学”的课前预习,能有效帮助学生走出枯燥的书本,让学生见识到“食品毒理学”的世界也一样的多彩有趣;还能改善教师的备课效率,让教师能够“对症下药”,在传授“食品毒理学”的知识时更有针对性。
2 微视频在“食品毒理学”课堂中的应用
基于微视频的发展,将专业知识做成动画小视频或者采访视频等各种微视频的形式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模式,称之为微课大作业[17]。
以“食品毒理学”第一章“毒理学基本”概念为例,视频通过对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痛痛病”的描述,讲述了毒理学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巧妙地切入了课题,介绍毒理学的基本概念。视频中患有痛痛病的孩子痛苦哀嚎,引发同学们对食品毒理学和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思考。将毒理学的专业知识以微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更能吸引学生的专注力,抓住学生的眼球。此外,对于知识的记忆来说,运用生动的图片、音频、视频远比运用单调的文字更简单易于理解,令人印象深刻[18]。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利用微视频可以让学生对毒理学专业知识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帮助同学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此处以第四章的毒作用机制为例,如图2所示,视频用简单的动画、精炼的言语描述了毒物在人体内是如何发挥的作用,经历了怎样的历程,突出了学习的目标和重点,有助于学生理解本章节内容。
图2 雨课堂中部分微视频截图展示
微视频更重要的意义是可以让学生看到书本里没有的知识和一些用语言无法确切描述的专业知识。激励学生往未知方向去探索的好奇心,帮助学生领略更多人体以及生命的奥妙,还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专业领域发生过的社会事件,帮助学生全方位的学习知识,有利于学生的独立、自主、勇于挑战等优秀品质的养成[19]。这里以第八章的“食品外源化学物的生殖毒性”为例,教师以50年前发生的“反应停事件”为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究竟食品毒理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有多大,吸引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相关的知识来为之解释。同时,教师在针对生殖过程的阐述时也采用了微视频的形式,视频以一个精子自述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人体生殖的奥秘。相较传统的授课方式,微视频的传授方式更加直接、清楚,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同学们对人类的来源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将“微视频的制作”作为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理解毒理学专业知识以及研究和探讨当今社会存在的食品毒理学问题后,分组制作微视频。为了制作微视频,学生需自发回顾毒理学的专业知识,巩固知识点,还可以通过小组成员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帮助同学们理解毒理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如图3所示,以制作“酒精代谢”小组为例,小组成员确定课题后,明确各自的分工,利用一切资源研究与“酒精代谢”相关的“食品毒理学”专业知识,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和自身的知识储备完成剧本的写作,以及后续的拍摄微视频任务。在制作微视频的过程中,成员们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更对“食品毒理学”这门课程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更可以学习到很多新技能,例如团队协作、视频剪辑等。综上所述,微视频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值得推介。
图3 “酒精代谢”小组微视频截图展示
3 雨课堂在课中和课后复习环节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多数教师选择使用PowerPoint的方式来加强课堂的趣味性。但是现在课堂的授课时间有限,教学节奏较快,学生记笔记的速度很难跟上PowerPoint的翻页速度,导致知识点学习的不全面。使用雨课堂便可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平台上传上课时使用的课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翻阅之前的页码以摘抄笔记或截图标注等,减轻了学生课上抄记笔记的压力,让学生更加专注于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提高课堂的效率[20]。教师在PowerPoint的重点标注,以及按照由易入难的排版,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这样一来,复习课堂讲解的知识点会更加的得心应手。课后,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上传本节课的小测题库,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中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师还可以通过雨课堂设置答题时间,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熟悉程度的要求;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雨课堂设置课后测验的完成时间,督促学生在对课程知识的记忆衰退初期再次巩固课程内容,加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印象。所有章节学习完成后,教师能利用雨课堂将本章节的重点制作成概括性的流程结构图,帮助同学们掌握重点和难点,教师也可以凭借雨课堂发布小测,检验学生对整个章节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测验完成后,教师可以利用雨课堂线上批改学生的作业并出成绩,提高教师改作业的效率,节约收发作业的时间,并且能快速使学生知道自己的薄弱点和知识盲区,学生可以参照老师给出的标准答案和详细解析,巩固知识点。
图4 为“食品毒理学”中第一章的基本概念小测,学生需要在限时10 min内完成该小测,小测内容包含选择题和判断题,题目的选择涵盖了本章节的大部分重点。由于小测成绩与期末最终成绩密切挂钩,学生在做题之前必须认真回顾一下课本知识和老师口授的内容,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小测成绩。较短的时间限制更是要求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要特别的全面和深刻。雨课堂有一项测后查看试卷功能,能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错题,明白自己对知识点掌握的不足,并根据正确选项及解析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也可以通过雨课堂知晓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无疑是帮助老师教学,同时帮助同学们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图4 雨课堂第一章课后小测展示
4 雨课堂联合微视频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效果
在“食品毒理学”课程教学活动中实施本新型教学模式,整个教学内容都按照预期的“预习—课堂—复习”的要求进行,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产出,包括预习情况、平时测验、微视频问题汇报等;重视专业性内容的教学活动,推进和讨论课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的提升能力,并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近三年,本课程的学生评教成绩平均为92.9分,学生普遍反映课堂生动有趣、通俗易懂,食品安全科普微课视频很有挑战性也很有意义。图5为学生的评价和教学效果反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对该课程智慧教学评价高,学习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和使用。
图5 学生评价和教学成果反馈
4 结语
“食品毒理学”作为食品专业里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在当今愈加浮躁的社会,多数学生都存在自制力不足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是今后教师们思考的方向。本文将雨课堂与微视频相联合,将他们的优势和作用在教学中结合起来,实现了“1+1>2”的效果,形成一种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探究其在“食品毒理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教学实验研究证实了该模式能够极大提高学生对毒理学这门课程学习的热情,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度,增进学生对庞杂知识的理解度,值得参考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