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拼布专栏易单:向大自然“借”色

2021-10-20艳光

流行色 2021年7期
关键词:女书布料细节

文/艳光

色彩之于拼布,犹如颜色之于画家。徜徉在色彩世界,生活中的情致意趣、内心的喜怒哀乐通过针头线脑表达出来,小中见大,别有一番天地。

但是如何用拼布来展现自己的所知所感,并非易事,这是一个由具象到抽象再到具象的过程。而色彩,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易单说一看到金媛善老师的作品就非常喜欢,金老师的色彩构成简直比色彩构成教课书还要精彩,她天生色彩好,自由、奔放、和谐,所以一定要跟她学习。于是她成了金老师拼布班的一员。

《四时诗》

易单在一所大学教美术绘画和纤维设计,对于色彩和创作,她已经有很多研究和探索,但相比起随性可爱的个体创作,集体创作更需要精心地设计和团队间的彼此配合。易单分享了她所在的拼布班集体创作作品《四时诗》的创作过程。

“春游芳草地,夏享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这是北宋汪洙所编《神童诗》中收录的一首诗歌。《四时诗》的创作,正是以这首诗歌为基础。

“诗歌画面感很强,同时从字面定出了作品的色调,春、夏、秋、冬分别以四季色彩绿、红、黄、蓝色为基调,再分别在各个色系中进行色块组合。”

仅听描述,好像轻松得不得了—这不就已经完成策划了吗?实际上,从构想到作品,还有非常多的步骤和细节等着大家一一处理。

“我是金老师拼布班的第五期学员,集体创作第一次碰头会是在去桐乡学习植物染和面料考察的时候。那天疲惫的我们到酒店等待分房间的时候就已经到了晚上11 点左右,我们就在酒店大厅的茶几围坐,每个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创作思路,从可行性和所需时间、材料的准备等因素进行分析讨论,最后拟定了我提出的一组方案:以传统民间女性文字(女书)为载体,内容为中国文学,用书法的形式和手法来表现。”

大厅集体讨论

“文字部分借鉴了中国民间传统女书文化,采用女书字体,用书法的形式书写了四时诗。女书字体隽秀,字体呈柳叶细眉状,比较符合女性造型特点。”

女书细节

“我们是来自全国的学员,所以每次碰面都机会难得,紧接着我们就需要确定材料和最终展现的效果草图。第二次碰面是在参观完北京服装学院的民族服饰博物馆后,我们买了些茶点就迫不及待地集中在老师的房间。大家席地而坐,我和小顾、小秦提前画了草图并制作了小样,摊开在地面上供大家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可行或者卡壳的地方。写写画画又是一晚上,最后敲定方案已经是半夜了。”

对创作材料、形式进行探索和讨论

集体考察材料

学习染色

“集体作品需要提前做好各个细节的规划和分工,我把大家分成四个小组:一是草图细节设计和效果图绘制组;二是材料选定采购组;三是拼接、压线组;四是包边手工组。”

《四时诗》色彩参考图

《四时诗》效果图

“夏”的色彩及拼接面积设计图

“原打算2020 年4 月见面参加毕业展,可是疫情来了。那会每隔一段时间老师就给我们鼓劲,大家相互报平安。平时大家都忙忙碌碌,现在这种时候倒是很适宜在家静心创作。只要快递没有断,我们的创作分工就还是在热火朝天地继续着:采购组把材料订好并裁剪好后,分配清点无误发出去,有的发往黑龙江,有的发往山东,还有北京的、四川的、上海的、浙江的……每完成一道工序大家就在群里报备一次,其中有一次,布料因为疫情被压仓很久,而且布块还被弄破了,不得不请广州的同学补救;途中有线色不够,山西同学救急补上了;包边用的底部不够,武汉的同学补上了材料……就这样,我们的情谊通过拼布缝合在一起,并经由快递辗转来回,大家温暖和鼓励着彼此,终于完成了集体创作。”

《四时诗》

这是一个理性与严谨、感性和诗意并存共生的过程,从构想到表现形式,从设计图、效果图,到颜色、材料和面积,从拼缝到压线、包边……拼布的美是劳动和智慧的结合,是复杂而广阔的技能综合。

从一首诗到一幅拼布作品,由精练的文字转化为具象的彩色画面,颜色的拼接诠释了人们心中诗的意境,色彩对拼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色彩如何搭配、如何获取,是一门大学问,易单说,她喜欢从大自然中“借”色。

从大自然中“借”色

易单喜欢研究植物染,喜欢自然的材料,所以出去写生或是到其他地方,只要有机会,她就会采集一些植物回去染布,之后用来做拼布,她说自己是个“妥妥的采花大盗”。

从野外采集回来的植物

用采集来的植物染的布

用植物染的布组合而成的拼布作品

“植物染与拼布:我走遍了好几个省,每到一处都喜欢采集植物染上几块布头,最后搜集到了上百种植物染的布料,然后做了一个拼接,布料的染色色差正是我想要的一种灰度,是一种温暖、平和的色彩。”

《本草纲目》

“这个作品也属于一种植物染,通过拓染植物造型,植物的造型就像一幅具体的浮雕小件印在了布料或者纸张上面,要想让他们更有型就必须在挑选植物上花心思,多观察植物,观察生活。”

平时的点滴积累,兴趣的延展,用心收集和整理,最后表现在拼布上,就是一部织物和布料的色彩碰撞之书。易单说:“色彩在拼布里面和绘画一样的,可以传统可以现代,可以含蓄可以奔放,只要是能表达自己感受的,任何形式都可以,还有一些材料和色彩是有限的,所以需要我们多向自然去借或者提取色彩。”

《轮回》

“每个人都如一棵树一样,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年轮’也就是人的成长见证。这个作品的灵感是看了一位水彩大师对色彩研究的作品之后,我用拼布也制作了一个色彩研究作品。”

拼布是自我修炼的一部分

对易单来说,拼布不仅是教学当中会涉及的一部分,更是自我修炼的一部分。易单平时喜欢琢磨些纤维材料的制作以及研究印染,然后再把这些材料进行缝缝补补地拼接,她说自己做这些的时候常常是随心所欲的,不是很严谨,加之大大咧咧的性格,对细节的处理就不太够。所以在看到金媛善老师的拼布作品的时候,易单被作品中的精美、执着、大胆所震撼,她说这是她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对自己的性格也是一种互补和修炼。

研究纤维材料和练习线条的习作

研究编织与印染

“在我接触的拼布爱好者中,大部分都是手工制作精细的人,可我偏偏是一个不太注意细节的人,比如我在做一些软雕塑的时候抓住了神态但是不太爱处理细节。”

布艺软雕塑制作过程

布艺软雕塑作品

“做这个作品是因为在上课期间,总有几个调皮的孩子,不是迟到就是作业完成得质量不好,我就想把他们的表情做出来,谁不听话就把他做丑一点,后来大家都嚷嚷不公平,上课认真的也必须要做出来,我打算做一个梁山好汉系列,看看还有多少不认真上课的家伙。”

听易单的描述,让人有一种这些调皮不好好上课的“孩子”是小学生的错觉—这些被老师抓住表情做成雕塑小人的对象是大学生。那么再看这些软雕塑,老师的活泼俏皮、心灵巧手以及对学生的些许无奈,学生们的顽皮淘气、内心活动和对老师的喜爱,就都蕴含在其中了,不禁让人在莞尔中感叹手工和艺术的魅力。

集体创作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了一件拼布作品从无到有、从构想到实现的过程,还让我们看到了精细的设计和制作细节,以及拼布所带来的凝聚力和对人的抚慰。而从大自然中“借”色,则非常巧妙,大自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五彩斑斓的世界构成,更是我们重要的灵感来源和学习途径。易单说拼布是对自己的一种修炼以及性格互补,而我们能通过拼布收获的,还有很多。我想,无论形式还是颜色,拼布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与自己相处,并且提供了一种跟他者、跟世界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方式,这在忙忙碌碌的当今社会,弥足珍贵,愿我们都有时间“慢”下来,找到自己的“拼布”。

猜你喜欢

女书布料细节
用布料拼图形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非物质文化遗产
——女书习俗
烧结机布料器的改进优化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歌册,独特的“女书”
女书传承和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细节取胜
按约定付账
高炉重量布料准确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