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机建筑理论在当代建筑形态设计中的表达

2021-10-20寇楚天

流行色 2021年7期
关键词:拟态建筑师有机

寇楚天

上海大学 上海 200040

一、有机建筑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在历史长河中,建筑学与自然界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西方建筑学的发展为例,古希腊的科林斯柱式上雕刻着形状优美的毛莨叶装饰,表达了当时人们对自然之美的崇尚;巴洛克时期的建筑自由起伏,表现其趋向自然的主要特征;到了新艺术运动时期,经历了工业与机器化的影响,建筑设计更是将自然视作真理的最终标准……此后,现代主义的浪潮席卷而来,现代主义大师赖特提出了有机建筑理论,认为“建筑应当像与自然有机结合的植物一样”。当代建筑在形态设计上与自然产生交互关系的倾向,从实践上不断推动着有机建筑理论的不断发展。

有机建筑理论从沙利文“有机理论”的雏形中发展而来,该理论主张建筑设计应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在当时看来过分前卫的建筑思想与当今“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设计追求不谋而合。如果说生态建筑更多是以高技术和高科技为主要特征,那么赖特的有机建筑论更多是从形态设计的角度出发,由内而外地思考建筑与自然有机共生的关系。

赖特之后,德国建筑师汉克· 贺林提出了“有机建构”的主张,他认为结构来源于自然界,建筑师应该摒弃根深蒂固的几何控制权,遵循建筑的本质;20 世纪60 年代,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引领了“新陈代谢”运动,提出了新陈代谢理念与共生哲学,将有机思想进一步拓展;麦克哈格的著作《设计结合自然》阐述了他的生态学观点,包含自然环境的内涵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有机建筑理论的整体跃迁……

二、有机建筑理论的当代价值

2.1 新有机建筑观

赖特的“有机建筑”与他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他播下了一颗“有机建筑”的种子,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随着时代的发展,复杂科学和新思维的介入,有机建筑发展出了新的价值观。21 世纪初,英国学者戴维·皮尔逊提出了《有机建筑与设计盖亚宣言》,在宣言中更加强调了设计与自然的关系,扩展了有机建筑的内核。于是,继赖特和贺林之后,诞生了更具有当代价值的“新有机建筑”概念。

新有机建筑涵盖内容之多,概念之宽泛,很难归纳成某种特定的建筑形态设计的范式,绝不是给建筑刷上绿色的油漆就可以达成的。可大致理解为将建筑作为人与自然的中间值,从更加宏观的层面上思考人类建设扩张与地球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有机”意味着生命,有机的建筑不仅要求设计上富有生机,其实体亦要求是具有生命力的存在,具有时间价值,能够连接过去与未来,符合自我发展的要求。

2.2 新有机建筑观在当代建筑形态设计中的表现

近年来大热的“绿色建筑”所研究的内容似乎更倾向于用新技术、新材料的手段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但如今也有许多先锋建筑师们开始从建筑所营造的精神领域探索有机建筑理论的当代价值。有机建筑不是一种风格流派,它是建筑设计哲学思考的一个方向,所有的科技发展都可以为这个方向提供更多可能。

三、新有机建筑观下的当代建筑形态设计倾向

3.1 建筑拟态自然

“有机”在建筑上最直接的体现即采用拟态的手法将自然要素转化为建筑语言,这种拟态可以抽象化运用整体形态上,也可采用仿生学融入建筑结构之中。

整体拟态通常是指建筑从整体的色彩或造型上与自然界的某一种完整形态呼应,使人一眼望去就能感受到建筑师对自然的崇敬。例如中国的新一代建筑师马岩松设计的北京阿玛尼公寓建筑群,如同中国水墨画中的高山,用简单的颜色和苍劲有力的笔锋感,给北京这座现代化都市赋予强有力的自然形象;日本建筑师石上纯也在他的“自由建筑”展览中,白色的平和之家模型就像一朵轻盈的云漂浮在海天之间,透过建筑加强人对自然的感知,以体现建筑的有机价值理念,他通过抽象拟态、消隐、融合等多种手法致敬自然。

部分拟态通常采用自然界要素做部分装饰或者对部分结构采用仿生学原理进行设计。相比于整体拟态来说其直观震撼感受被削弱,细腻感扑面而来。例如帕金斯威尔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的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充满了各种自然色彩元素,大片的绿色铺满屋顶、形似植物细胞壁的玻璃幕墙……建筑细部时刻彰显大自然的精巧,用建筑自身加强博物馆的教育意义,呼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图1 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图片来源网络)

3.2 建筑融于自然

如果说拟态是建筑与自然之间关系较为直白的表达方式,建筑隐于自然则是看似间接实则直接地架起了建筑与自然的桥梁,用一种更谦卑的姿态向自然弯腰。隐于自然的有机建筑或化身自然的一部分,或化整为零散落布置在环境中,或通过色彩增加建筑的透明性,使建筑融于天地间。

融于自然的建筑中一种典型的表现就是覆土建筑,通过屋面种植将绿色还给大地,减少人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最早期的原始建筑就是从环境土地中脱胎而出,巧妙利用自然环境使人的活动空间半隐于地下。伴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覆土建筑的技术和形态也不断前进。克罗地亚的卡尔洛瓦茨淡水水族馆就是一座位于科拉纳河河畔的覆土建筑,体量微微下沉于地下,绿意顺着覆土屋顶从边缘向中心蔓延,使建筑与自然的边界模糊相连。这一方案完美展现了何为融于自然的有机建筑,形态上以轻缓的坡度低伏于河岸旁,最小化人的活动对科罗纳河谷风光的干扰。

融于自然的建筑通过模糊边界、就地取材、体量和色彩消解等具体手法,遵从生态有机的原则,外部造型以及内部结构都遵从逻辑重返自然,达成建筑诸多要素与周遭环境和谐匹配的程度,创造出适应环境同时满足功能需求的空间。

3.3 建筑迎合自然

除了直接明了的拟态自然和简单地融合自然,还能用何种方法创造出近似自然的有机建筑?当代有机建筑的另一种主要类型就是趋于迎合自然的建筑,让建筑与所在场地产生交互,削弱“建筑感”加强“景观感”,让建造的过程如同播种、育苗,建设的成果好似生根发芽后自然长成的造型。

图2 匈牙利音乐之家

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最新设计作品—匈牙利音乐之家,轻盈地坐落在郁郁葱葱的森林中,用充满呼吸感的屋顶、透明色的围合、流动穿插的室内外空间……多维度地融合了建筑与自然。透过大片连续的玻璃幕墙可以看到室外的密林,树木透过屋顶洞口保持生长,灵活的动线让使用者不断在自然环境和人造空间中穿梭,创造出了一个自然、明亮的室内空间。空间上的融合也使得建筑具备了时间上的有机性,日出日落、四季更迭都为建筑赋予变化,赋予了建筑自由的生命。

这样的建筑并不是简单地与自然联系,而是对自然界中的多种元素进行转译和重塑。这一类形态的建筑可能是最具有未来感的当代有机建筑,除了对当下自然环境的观察,还有对未来建筑与自然间关系的关怀,是可持续发展观与新有机建筑观碰撞的完美产物。

结语

有机建筑观自诞生至今以非线性的发展模式不断更迭,最初赖特在建筑界种下一颗名为“有机”的种子,贺林为它浇水施肥,黑川纪章、麦克哈格等建筑师用各自的哲学思想精心照料,如今的有机建筑观已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荫蔽着当代建筑的发展。当代建筑越来越多地关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新有机建筑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多名当代建筑师,在题解人与自然关系的设计上,可将建筑形态大致分为拟态、消解和迎合自然三类。

文章通过对有机建筑观的梳理和对当代建筑形态设计进行具象化解读,挖掘新有机建筑观的当代价值,希望在当下“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技术思潮中突出建筑与自然的有机思想基础。

猜你喜欢

拟态建筑师有机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章鱼大师的拟态课堂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模仿大师——拟态章鱼
关于拟声拟态词的考察
当建筑师
如何养一条有机鱼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过于理想化的拟态呈现:《非你莫属》节目塑造的求职环境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