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词中心论和构式中心论

2021-10-19王洪明关月月

现代语文 2021年6期
关键词:构式

王洪明 关月月

摘要:动词中心论基于动词建构句法结构,关注动词语义及其语义配价情况,注重从语义层面探寻句法现象的理据特征,解释句法结构的形成过程。不过,它无限制赋予动词新的意义,使得动词意义过度增长,违反了语言的经济原则。构式中心论基于构式建构句法结构,认为句法结构的形成源于构式和词项的熔合,注重从构式视角探寻不同句子的意义差异,从而解决了动词意义的无限增生问题。不过,它将动词多义变为构式多义,同样违反了语言的经济原则。从本质上来看,二者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结合这两个视角进行语言研究,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语言本质,有效解释跨语言的共性和差异现象。

关键词:动词;构式;句法结构

研究句法结构主要有两种视角:动词中心论和构式中心论[1](P25)。前者以动词及其配价结构为研究对象,后者以构式及其填充成分为研究对象。前者属于自下而上的研究,探讨低层次单位构成高层次单位的组合规则,因而是组构性质的(композиционный);后者则认为句子中的结构及其特定意义形成构式,结构形式和意义都不能从其组成元素中推测出来[2](P4),因而是反组构性质的(антикомпозиционный)[1](P30)。本文拟探讨二者的主要内容和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将二者相结合进行研究的可能性。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汉语例句均出自CCL语料库,俄语例句均出自俄罗斯国家语料库。

一、动词中心论

动词中心论把动词视为句子构建的核心,从动词入手来研究句法结构,其主要依据是动词“影响参项的选择并决定整个结构的基本属性”[3](P9)。动词所指情景包含情景参项,必需的情景参项称为语义配价,动词及其配价则形成句子的基本语义结构[4]。语义结构通过投射规则转换成句子的句法结构,从而形成基本的句子。因此,动词被视为最小的句法单位[1](P25)。华劭指出:“把谓词的意义作为句义核心,有以下几点根据。第一,命题和句子作为反映客观世界的手段,其认知作用主要是通过谓词来实现的,按照Арутюнова的说法,‘主体(主辞)属于世界,而谓词(述辞)属于对世界的思考。第二,在句中体现谓词的谓语,特别是动词谓语,往往是句子的语义和语法组织中心,其他词的语义句法功能都是围绕它实现的。换句话说,谓词一定程度上决定作为相关名词应属于何种语义范围,并以其作为体现动词自身语义特征的方式。第三,作为句子标志的述语性范畴,其情态、时间、人称意义也都是通过谓词(或系词)实现的。”[5](P196)

(一)动词中心论的主要内容

把动词视为准句意味着句子意义就是动词意义的进一步扩展。从這一角度来说,描写动词意义自然是动词中心论研究的首要核心内容。描写动词意义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莫斯科语义学派的语义整合描写理论。其理论的主要思想是:1.描写对象不是孤立的词汇单位,而是置于一定题元框架内的词汇单位。如此一来,词汇意义和句子意义之间就被划上了等号:描写词汇意义就是描写句子意义。2.描写的词汇语义成分构成一个多层次立体结构,并且词汇语义成分按照交际位阶可以区分为预设成分、陈说成分、动因成分等[6]。语义成分的这种区分方法实际上同样是把句法意义分析纳入到词汇语义分析中。由此可见,动词中心论是把动词视为句子构建的核心,通过组构的方式来扩展句子。

描写语义配价是动词中心论研究的第二个核心内容。配价概念最初源于法国语言学家特尼耶尔,表示动词的句法搭配能力。莫斯科语义学派将它运用于语义层面,表示动词所指情景中包含的必须情景参项。动词中心论的观点是,动词语义配价的数量和性质影响着动词语义,配价数量和性质发生变化必然会导致动词派生新意义。比如,“约翰开1了门”和“门开2了”,在这两句话中,由于“开”搭配的配价数量发生变化而导致动词多义现象:“开1”表示行为动作义,“开2”表示结果状态义。俄语也是如此。比如,“Мальчик читает1 книгу(小男孩在读书)”和“Мальчик уже читает2(小男孩已经能读书了)”,这两句话中的动词“читать”,因为搭配的配价数量不同而产生意义变化:前者表示具体行为义,后者表示概括性质义。

语义配价和句法题元的投射关系是动词中心论研究的第三个核心内容。自下而上的研究范式秉承语义决定句法的观点:任何形式上的差别都要从语义层面获取理据。句法搭配也不例外。投射理论认为,表层句法题元源于深层语义配价的投射,投射关系不同,动词意义也会不同。俄罗斯学界常用的投射理论是莫斯科语义学派的支配模式理论[4]和配位结构理论[7]。二者的核心理念相同,但具体应用的领域不同。前者主要用于“意思?文本”双向转换模式,后者则大多用于动词意义派生关系研究。

语义配价和句法题元的对应关系比较复杂,除了“一对一”对应关系外,还包括“一对多”和“多对一”对应关系,即语义配价的分裂和合并。所谓“语义配价分裂”,是指谓词的一个复合语义配价分别用两个彼此没有从属关系的句法位表示的语义—句法现象[8](P166)。例如:

(1)王冕死了父亲。

例(1)中的“王冕”和“父亲”,在语义层面共同占据“主体”语义配价,但在句法层面分别占据主语和宾语位置。

配价合并则与此相反,它是指谓词的两个语义配价在句法结构层面上用一个句法位体现的语义—句法现象[8](P181)。例如:

(2)巡抚沈葆桢称赞士大夫的正气。

例(2)中的“士大夫”和“正气”在语义层面分别占据“客体”和“原因”语义配价,但在句法层面共同占据宾语位置。

从配位结构类型视角更能全面揭示语义角色和句法题元的各种对应关系。除了一对一关系之外,配位结构类型还可以分为4类:转换配位、分裂配位、合并配位和隐性配位[9](P31)。动词至少具有一种配位结构。当动词配位结构发生变化时,动词意义也会发生相应变化[10](P51),这是动词中心论的核心观点。试比较例(3)和例(4):

(3)Сторож наполняет бассейн водой.

守卫把池塘充满水。

(4)Вода наполняет бассейн.

水充满了池塘。

例(3)的配位结构为:施事—主语,受事—直接补语,手段—间接补语;例(4)的配位结构为:手段—主语,受事—直接补语,施事—?。正是由于配位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动词наполнять意义的变化:例(3)中的наполнять表示具体行为义,而例(4)中的наполнять表示结果状态义。

总之,动词中心论以研究动词为主,通过把句子归为动词的方式来分析句法结构。它主要是借助动词分类、语义描写、配价研究、配位模型等,对相关句法现象作出解释,解决生成语法因忽视语义而产生的诸多问题。动词中心论秉持语义决定句法的观点,为句法现象寻找语义理据,同时,它还尝试解释跨语言现象,为揭示语言本质作出了很大贡献。不过,动词中心论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二)动词中心论的不足之处

动词中心论自诞生之日起就存在若干争议,比如动词分类标准问题、语义配价数量判定标准问题、动词语义描写的主观性问题等。从句法结构研究视角来看,我们认为,动词中心论存在着两个主要问题。

1.动词意义过度衍生

按照动词中心论的观点,句法结构形式上的变化都会导致动词意义上的不同。也就是说,它把句子结构中产生的意义变化全部归为动词意义的变化,从而导致了动词意义的过度衍生。试比较例(5)和例(6):

(5)Иван купил1 книгу.

伊万买了一本书。

(6)Иван купил2 Анне книгу.

伊万给安娜买了一本书。

按照动词中心论的观点,例(5)和例(6)句中动词купить1和купить2的意义必定不同,因为例(6)比例(5)多了一个与格配价。但是从语感上来说,二者的意义并没有明显差别。这说明,完全以动词为中心研究句法结构有时会偏离语言本质。

2.忽视了句子建构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

动词意义过度衍生还说明,动词中心论只关注动词及其配价在句子构建中所起的作用,却忽视了句子结构自身意义以及其他次要句子成分意义对句子整体意义形成的作用。尤其自构式语法诞生以来,语言学家对构式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更是把动词中心论的这一不足完全凸显出来。

二、构式中心论

构式中心论认为,句法结构的基础不是动词,而是构式。构式是特定形式及意义的配对体,是语言系统中最重要的语言单位[2]。句子不是以动词为中心扩展形成,而是词项填充构式论元的结果。因此,构式中心论坚持的不是自下而上的组构观,而是非组构观。这也使得构式像词一样,成为基本的语言单位,并且是核心语言单位。

(一)构式中心论的主要内容

构式中心论的第一个主要内容是确定语言系统中什么样的语言单位是构式,以及存在哪些构式。这实际上就是如何确定构式单位的问题。和词汇不同,语言中哪些层面存在构式以及存在多少构式并没有一个详细而准确的清单。Goldberg持泛构式观,认为语言系统各层面,小到语素、大到语篇,都存在构式[11],只要该语言单位符合构式的这一定义:“C是一个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意义的配对,且C的形式(Fi)或意义(Si)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2](P4)。之后,Goldberg还指出,只要使用频率高,即便该语言格式能得到完全预测,也应看成是构式[11](P220)。有些学者则反对泛构式观理论,认为语言系统中只有可以填充词项的语言格式才是构式[12],其他诸如语素、成语、词汇等固定语言单位不宜视为构式。否则,构式单位太过纷繁复杂,反而降低了构式语法的价值。

构式中心论的第二个主要内容是研究特定构式的意义,把赋予到动词身上的意义归还到构式身上。在构式语法看来,例(5)和例(6)的意义差别,不是动词自身意义发生了变化,而是两个句子本身的构式意义所导致的。例(6)的双及物构式比例(5)的及物构式多了“事物接收”这一意义。这类语言现象俯拾皆是。例如:

(7)Девочка намазала масло на хлеб.

小姑娘把黄油抹到面包上。

(8)Девочка намазала хлеб маслом.

小姑娘把面包抹满黄油。

例(7)和例(8)的意义差别是在于,后者比前者多了“(抹)满”的意思。动词中心论认为,这两句的意义差别来自于动词意义的变化;而构式中心论认为,例(7)和例(8)的意义差别不是源于动词,而是源于构式。其原因是在于,只要使用例(8)格式的句子都会增生“……满”的意义,这说明意义变化的原因不是动词,而是特定格式(即构式)。而且这类语言现象也是跨语言现象。比如,下面的汉语例句同样如此:

(9)矿工用铁锨把煤装上木板车。

(10)(把)列车装上煤炭。

例(9)和例(10)的差别也在于后者比前者多了“(装)满”的意义。从实义切分理论视角可以解释这类语言现象:在“把煤装上车”格式中,“煤”为已知信息,是固定不变的,其含义为把已知数量的煤(无论多少)装到车上去;在“把列车装上煤”格式中,“列车”为已知信息,是固定不变的,其含义为把已知的车装上煤,因此,這一格式含有“装满”的意思。这在很大程度上验证了构式中心论简化动词意义的理念是正确的。

构式中心论的第三个主要内容是探讨构式和词项的熔合问题。构式和词项的熔合是构式语法理论建构句子的关键问题。构式提供了句子的抽象样板,词项填充构式论元使抽象样板具体化,从而形成具体句子。这种观点首先摒弃了动词中心论关于语义和句法的分层问题。在构式语法学家看来,句子的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不是彼此分离的,而是天然结合在一起的,就像词的形式和意义天然结合在一起一样,因此,构式语法不再需要探讨语义句法的链接问题。其次,构式中心论抛弃了生成语法关于表层句法之间相互转换的观点。生成语法认为,句子的表层句法结构可以相互转变而不改变句子的意义;构式语法则认为,句法结构任何形式的不同都意味着意义的不同,因此,表层句法结构是不能彼此转换的。不同的句法结构形成不同构式,构式和构式之间可以通过多义、隐喻、实例关系等手段连接在一起[2]。这样一来,构式中心论要研究的核心内容就变为构式和词项的熔合问题。构式提供论元位置,它承载了句子的抽象语义;词项填充论元位置,它把抽象的构式义具体化,形成具体句子意义。因此,构式中心论要着重研究构式和词项的互动关系,即构式对填充词项的压制作用和词项对构式的反压制作用。此外,句式和句式之间也不再是同义转换关系,而是构式连接关系。

總体而言,构式中心论把语言研究视角由动词转向构式,注重构式在句子建构中的作用,从构式义描写、构式和词项的熔合、构式之间的连接等视角,解释句法结构现象,解决动词中心论动词意义过度扩张和语义配价的投射问题,以及生成语法表层句法结构转换条件受制约的问题。可以说,构式中心论提供了语言研究的崭新视角,对揭示语言本质,对比分析跨语言共性和差异现象大有裨益。不过,构式中心论同样存在不足之处。

(二)构式中心论的不足之处

陆俭明[12]、侯国金[13]等学者分别总结了构式语法理论的若干局限性。我们认为,从句法结构研究视角来看,构式中心论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

1.过分强调构式在句子建构中的作用

构式中心论把构式视为句子建构的核心,充分关注到了构式对词项的压制作用,但对词项对构式的反压制作用涉及较少,从而不能解释相关语言现象。比如俄语中,“смотри, не упади!(当心,别跌倒!)”“смотри, не опоздай!(当心,别迟到!)”这类句子含有一个特定构式:смотри+否定词+完成体动词命令式,其意义为“提醒受话人当心某种不可控的事情发生”。构式对动词的压制表现在,填充该构式的完成体动词不能含有“可控性”特征。如不能说*смотри, не позвони!不过,如果句子含有副词“случайно(偶然)”,позвонить就可以使用否定命令式形式[1](P34-35)。例如:

(11)Пока меня не будет дома, ты случайно брату не позвони!

我不在家的时候,你可别随手给哥哥打电话!

例(11)中,是副词случайно而非构式压制了动词позвонить的“可控性”,使其变为“不可控”,从而保证了句子的合法性。如果仅从构式压制词项的角度,是不能解释类似例(11)的句子为什么是合乎语法的。

2.将动词多义变为构式多义

构式中心论认为,填充不同意义的词项会导致构式多义。如Goldberg就把动词用于过去时的构式意义概括为“施事成功致使接受者收到受事”,把动词用于将来时的构式意义概括为“施事做出动作致使接受者在未来某个时间收到受事”[14](P15)。很显然,这是填充词项压制构式意义的结果。我们需要探究的是构式和词项如何互动形成整体意义,而不是单纯将其归为构式多义或者动词多义,从而违背了Goldberg自己所说的构式经济性原则。

三、动词中心论和构式中心论的互补性

客观地说,动词中心论把句子结构中一切意义的变化归为动词意义的变化,这是走向了动词中心论的极端;构式中心论把句子意义的变化归为构式多义性,则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事实上,这两种方法是可以结合起来的。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使得我们只有在两个彼此限制但同时又互补的模式帮助下,才能实现对该物体的充分研究[1](P26)。

动词中心论的特点在于,它将动词意义同其所指情景关联起来,并把情景参项统摄到一起,形成特定的意象图式。意象图式对应概念结构,后者对应语义结构,进而转换到句法结构,形成了“概念结构—语义结构—句法结构”的三位同构关系,解释了句子的形成过程。构式中心论的特点在于,它把构式同词项分离开来,将构式作为句子建构的骨架、词项作为句子建构的血肉,通过二者熔合的方式形成句子。实际上,二者在本质上是具有一致之处的。它们都通过意象图式形成概念结构,然后和语义结构、句法结构建立关联。区别只在于,动词中心论使用投射的方式建立关联性,构式中心论则以直接绑定的方式建立关联性。

从形成句法结构的视角来看,构式一般较为抽象,它是对若干同类情景的概括;动词则相对较具体,它是对一类客观情景的概括。因此,构式语法一般将单个动词视为构式的一个具体实例。无论是从哪个视角进行研究,都不能重此轻彼,更不能顾此失彼。以动词为中心开展研究,需要关注到构式的作用,这样能够做到简化动词意义;以构式为中心开展研究,要充分认识到词项,尤其是动词对于构式的压制作用,以避免增加构式意义。关键是在于,如何在动词中心论和构式中心论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词汇构式模型理论对此作出了有益尝试。在探讨词项和构式熔合时,该理论充分探讨了构式和动词的互动情况[15]。构式和词项熔合的关键在于,词项意义(主要是动词意义)能否符合构式意义要求。在构式意义固定的情况下,详细描写动词意义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词汇构式模型理论构建了动词意义描写模型。首先,它使用统一的语义元语言描写动词意义和构式意义,以便观察动词义和构式义的熔合状况。其次,动词意义描写要尽可能详尽,不仅要包括必要的词汇意义信息,还应包括相应的句法结构意义和语用意义。例如动词command词条可以描写为[15](P366):

Command:[MAGN1[PERM]23, LOCSOC↑(1)(PLACE_TYPE: political/military)][do(x,[say(x,y)])]CAUSE [do(y,z)]

其中,词汇函数LOCSOC↑(1)表示的是x的社会地位高于y,词汇函数PLACE_TYPE:political/military给出了动词command经常使用的领域和范围,它们属于语用意义。下标字母PERM应用于第一个论元,表明说话人有权让受话人做事,并被允许要求他/她做事情。[do(x,[say(x,y)])]CAUSE [do(y,z)] 则表示“x对y说了一些话使得y做z”,这既是对动词command核心意义的描写,同时也包含了句法结构意义。

这种意义描写思路和莫斯科语义学派的意义描写思路基本一致,只不过莫斯科语义学派描写语义内容时使用了自然语义元语言词汇和句法,其释文更容易被普通语言学习者识别;而词汇构式模型理论描写语义内容时使用了包括词汇函数在内的人工元语言和逻辑句法,其释文虽不容易被普通语言学习者识别,但更方便考察动词意义和构式意义的熔合状况。可以说,词汇构式模型理论的这一理念,实际上就是把动词中心论对动词意义的描写模式纳入到构式语法理论中的产物。它不仅关注到了构式对其填充词项的制约作用,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词项意义对构式意义的反压制作用。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动词中心论和构式中心论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互相补充、相互促进的。动词中心论提供了动词意义描写的详细模板,为全面描写动词意义奠定了基础;构式中心论则提供了语言研究的构式视角,为简化动词意义、揭示语言本质提供了可行方案。就此而言,结合这两个视角进行语言研究,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语言本质,有效解释跨语言的共性和差异现象。

综上所述,动词中心论以动词为视角建构句法结构,全面描写动词的语义类别、词汇意义、语义配价以及语义配价和句法题元的对应关系,力求从语义视角探寻诸多句法现象所存在的理据,为揭示语言本质提供了一个视角;构式中心论则以构式为中心建构句法结构,全面描写构式语义、构式和词项的熔合、构式间的连接关系,力求从构式视角解释表层句法结构的差异,为揭示语言本质提供了另一个视角。二者的核心理念并不矛盾,它们均通过意象图式形成概念结构,然后和语义结构、句法结构建立关联。二者之间的差别仅在于,动词中心论秉承投射观,认为概念结构、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之间是通过自下而上的投射逐步完成的;构式中心论则秉承非投射观,认为概念结构、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认为,就像词汇构式模型理论一样,这两个视角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结合在一起的。换句话说,在研究语言时,我们既要基于动词中心论观点全面描写动词意义,又要基于构式中心论观点,充分考察构式在句子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探讨句法结构各成分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正确揭示语义形成的本质特征。

参考文献:

[1]Храковский,В.С.Два подхода к анализу синтаксических констукций: ?Лексико-семнтический? и ?Конструкционный?(опыт сопоставления)[A].In Сай,С.С.и др.(eds.). Русский язык::грамматика конструкций и лексико-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е подходы[C]. СПб.: Наука,2014.

[2]Goldberg,A.E.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95.

[3]Сай,С.С. и др.Русский язык:грамматика конструкций и лексико-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е подходы[M]. СПб.: Наука,2014.

[4]Апресян,Ю. Д.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по семантике и лексикографии[M].М.:Языки славянских культур,2009.

[5]華劭.语言经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张家骅.莫斯科语义学派的义素分析语言[J].当代语言学,2006,(2).

[7]Мельчук,И.А.Курс общей морфологии(Том II)[M]. Москва-Вена:Языки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1998.

[8]张家骅.俄罗斯语义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9]关月月.配位类型研究[J].外语学刊,2014,(3).

[10]Падучева,Е. В.Динамические модели в семантике лексики[M].М.:Языки славян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2004.

[11]Goldberg,A.E.Constructions:a new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language[J].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2003,(5).

[12]陆俭明.构式语法理论的价值与局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1).

[13]侯国金.对构式语法八大弱点的诟病[J].外语研究, 2013,(3).

[14]王洪明,关月月.俄汉构式对比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20.

[15]Pe?a,M.S.Constraints on subsumption in the caused-motion construction[J].Language Sciences,2009,(6).

[16]Ruiz de Mendoza,F.J. & Mairal,R.Levels of description and constraining factors in meaning construction:an introduction to the Lexical Constructional Model[J].Folia Linguistica,2008,(2).

Verb Centered Theory and Construction Centered Theory

——Two Perspectives of Syntactic Structure Research

Wang Hongming,Guan Yueyue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273165, China)

Abstract:Verb centered theory constructs syntactic structure based on verbs, studies the meaning of verbs and their semantic valences, focuses on exploring the motiv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syntactic phenomena from the semantic level, and explains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syntactic structure. However, it leads to the infinite growth of meaning and violates the economic principle of language. Construction centered theory constructs syntactic structure based on construction, and holds that the formation of syntactic structure originates from the fusion of construction and word items. It focuses on exploring the meaning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senten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and solves the problem of infinite proliferation of verb meaning. However, it also violates the economic principle of language by changing the polysemy of verbs into the polysemy of constructions.In essence, the two are not diametrically opposed, but complement and promote each other. By combining these two perspectives in language research, researchers can more deeply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language and effectively explai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languages.

Key words:verb;construction;syntactic structure

猜你喜欢

构式
湖北京山方言中的“V个X把两X”构式
明辨概念,确立学科研究范式
“××化”构式的认知语法解析
汉语语言中“有A无B”构式新解
构式语法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简论Goldberg的认知构式语法
词汇化与词汇构式化
语言的单位究竟是什么?
构式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构式语法角度下对双宾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