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图理论下汉语多重句法话题的分布

2021-10-19段张涛

现代语文 2021年6期

段张涛

摘要:汉语话题可以根据前置句首、提顿词两个方面来确定。在句法上,汉语话题可以分为悬垂话题、左置话题与话题化话题结构。从制图理论视角出发,汉语句法话题呈现出左缘分布的态势,即“悬垂话题>左置话题/话题化话题结构”的分布。

关键词:制图理论;左缘结构;句法话题

一、引言

话题是语言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汉语话题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如Li & Thompson将汉语视为一种“话题优先型”语言[1],陈静、高远则对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真正的“汉语式话题”只占陈述句的一小部分[2],不足以构成类型学上的意义。尽管学界对现代汉语中的话题是否优先尚存在争议,但至少可以说明,汉语话题是具有自身特点的。关于汉语中话题和主语的关系,学界的观点也不尽一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主语话题等同说”[3]、“主语话题不同说”[1]、[4](P222)、[5]和“只有话题没有主语说”[6]、[7]。值得注意的是,Rizzi曾提出Split-CP假说,意在解决话题、焦点等分布的问题[8]。由于本文主要是以制图理论为指导,因此,更认同话题、主语不同这一观点。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讨论的话题句式限于多项名词句NPNP……VP,并进一步探讨汉语中多重话题的句法分布。

二、制图理论与左缘结构

左缘结构(Left Periphery)是由Rizzi首先提出的,它指的是标句词短语CP(Complementizer Phrase)和屈折层短语IP(Inflectional Phrase)之间的区域。Rizzi的“Split-CP”假说将CP划分为四类,其中,标注有定无定的为限定短语FinP(Finiteness Phrase),专管陈述、疑问、虚拟等语气功能的为语势短语ForceP(Force Phrase),专管话题功能的是话题短语TopP(Topic Phrase),專管焦点功能的是焦点短语FocP(Focus Phrase)。目前,关于左缘结构的研究大多是依据于制图理论。制图理论探讨的是短语的结构构型,其目的是找出扩展词汇范畴的功能范畴有哪些,并按照什么样的次序进行扩展[9](P90)。与目前生成语法的最简方案相比,制图理论的目标是对句法结构的复杂程度提供精细化的描绘,最简方案则尝试在句法结构中构建基本的经验构型[10]。比如,Rizzi就依据于制图理论,认为意大利语的CP域内主要呈现出这样的分布:ForceP>TopP*>FocP>TopP*>FinP>IP(*代表可以递归)。由此可知,话题可以递归出现,它既可以分布在焦点的上方,也可以出现在焦点下方。Bennicà & Poletto则反对话题递归投射的观点,作者指出,凡是比话题低的成分都呈现出了弱跨越效应,而话题对弱跨越效应不敏感,焦点对其敏感[11]。这表明话题的位置只能比焦点高,话题和焦点呈现出[TopicP[FocP[IP]]]的序列。

关于汉语的左缘结构,Paul[12]、Badan & Del Gobbo[13]均指出,汉语的话题和焦点呈现出这样的分布:CP>相关性话题(Aboutness Topic)>悬垂话题(Hanging Topic)>左置话题(Left-dislocation Topic)>“连”字焦点>IP。Paul还指出,在汉语IP域内同样存在话题和焦点结构。

从上述研究来看,左缘结构中的话题和焦点在意大利、英语、汉语中似乎都存在,但是其成分的分布却有很大差异。那么,汉语的话题是否可以分析为关于式话题、悬垂话题和左置话题?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多重话题的出现是否符合Paul、Badan & Del Gobbo所提出的序列?本文将从这两个问题入手,利用制图理论来探讨汉语多重话题的句法分布。

三、话题及其分类

(一)汉语话题的界定

国内学界通常把话题作为主语,如朱德熙认为,说话人选来作为主语的就是他最感兴趣的话题,谓语则是对选定话题的陈述[14](P96)。说话人选来作为话题的往往是他已经知道的事物,因此,从语用的角度来说,话题是说话的起点,常常是旧信息或熟悉的信息。从句法属性上看,Xu & Langendoen指出,汉语的话题结构可以表示为:在结构体[SX[S…Y…]]中,X是个主要句法成分,而Y可能是个空虚成分,而且X和Y有着密切关系[15]。Shi则将话题定义为“句首没有标记的NP”,它与小句内的某个位置有联系[16]。可以看出,上述话题定义反映了这样一个句法属性:话题前置于句首,并且与句中的某一个位置有关系。

徐烈炯、刘丹青指出,话题前置于句首的特性可以看作是一种广义的话题标记[17](P71)。除此之外,汉语的句中语气词(亦称“提顿词”)也带有话题标记的属性。刘丹青认为,提顿词具有负面刚性的特征——话题都可以带话题标记,而没有话题特征的成分则不能带[18]。例如:

(1)a.孩子们都在(*啊),睡觉。

b.孩子们都在睡觉(啊),这样个子才会长高。

(2)a.这些孩子们(*啊),的家长来了。

b.这些孩子们啊,家长来了。[18]

例(1a)、例(2a)均不成立,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没有话题性的成分不能带话题标记的观点。不过,“啊”的插入或许不能说明提顿词是测试话题的有效手段。毕竟,插入规则的使用前提是所插入的两个都是结构成分(constituent)。例(1a)不能成立,其原因是在于“在睡觉”是一个结构成分,插入“啊”以后,“在”处于悬空状态,这违反了“禁止介词悬空”的规则。例(2a)则在于“的家长”根本不是一个句法体。还需指出的是,提顿词的使用跟说话者的习惯有关。一个句子如果太长,说话者就会停下来;如果句子很短,就没有必要停顿。这说明,提顿的使用仅仅可以作为测试话题性成分的一个充分条件。

徐烈炯、刘丹青认为,狭义的话题标记是用来表示语言单位的某种音段成分,在语法上属于形态或附属性的虚词[17](P71)。从生成语法的角度来看,狭义的话题标记就是作为功能范畴(Functional Category)的話题本身,实词性成分则是作为话题功能范畴的核心的指示语(specifier)。一些语言具有明显的话题标记,如傈僳语方言的话题标记nya、日语的话题助词wa。而汉语由于缺乏显著的话题标记,在判定上则比较困难。Rizzi认为,话题和后续从句之间通常由一个逗号隔开,一般表达旧信息,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从先前语境获得[8]。因此,基于上述考量,本文采用广义标记的处理,从前置句首、提顿词两个方面来确定汉语话题。

(二)汉语话题的句法分类

1.移位生成的话题

陈平、徐赳赳认为,汉语的话题结构主要可以分为三类:话题化话题结构、左置话题结构和“汉语式”话题结构(亦称为“悬垂话题”)[19]。例如:

(3)a.饭他还没吃就去上课去了。

b.这个人我跟他通过信。

c.象鼻子长。[19]

其中,例(3a)表示的是话题化话题结构(Topicalization)。熊仲儒从词项的句法信息角度,证明了它是由移位生成的[20]。例如:

(4)饭他还没吃(*饭)/(*他)就去上课了。

例(3a)中的动词“吃”需要选择两个论元:一个是“他”,一个是“饭”。假定后者不在补足语的位置,那么,例(3a)由于动词“吃”的论元没有全部实现,本应不合法。不过,如果在补足语的位置加上论元“饭”,却反而是不合法的,如例(4)所示。这一现象的可能解释是,动词“吃”的论元已经饱和,“饭”最初就处在补足语的位置,然后从补足语位置移出。这样的分析既满足了“吃”的论元选择要求,也说明了汉语话题化话题结构是由移位生成的。

例(3b)表示的是左置话题结构(Left-Dislocation)。述题中没有像例(3a)中那样留下句法上的空位(gap),但却有一个复指代词(resumptive pronoun)与话题同指。例(3a)、例(3b)的对比表明,话题化话题结构和左置话题结构的不同是在于,它们是否留下接应代词。一般来说,是否留下接应代词与移位是否造成句法推导的失败有关。例如:

(5)a.我给这个人寄过信。

b.这个人我给他寄过信。

c.*这个人我给寄过信。

d.我给他寄过信的这个人。

(6)a.我从小王那儿借了五十块钱。

b.小王我从他那儿借了五十块钱。

c.*小王我从那儿借了五十块钱。

d.我从他那儿借了五十块钱的小王。[9]

例(5b-c)、例(6b-c)的对比说明,如果我们假定左置话题结构也是由移位推导而来的,即“这个人”“小王”从介宾结构“给NP”“从NP”中移到话题位置,那么,为了避免移位所造成的介词悬空进而导致句法推导的失败,如例(5c)、例(6c)所示。也就是说,这些成分移位后需要在原位留下接应代词。

例(5d)、例(6d)则表示的是关系化结构(Relative Clause)。所谓“关系化”,是指子句中的名词短语上升为“的”系名词短语的过程[9](P112)。我们可以分别给例(5d)、例(5b)指派如下结构:

(7)a.[DP[TP j我给他寄过信][D[D的][nP[DP这个人][n[n][t j]]]]]

b.[TopP[DP这个人][Top[TP我给他寄过信]]]

例(7a)表示的是关系化结构,例(7b)表示的是左置话题结构。其中,n起着关系化的作用,Top起着话题化的作用,它们分别对TP进行了扩展①。因此,二者具有平行性,能够关系化的同样也可以话题化[9](P113)。一般认为,关系化跟名词短语内部的可及性有关。沈家煊认为,汉语名词短语的等级为“主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旁语”[4]。对于汉语来说,间接宾语和旁语处于介宾结构中,其关系化往往伴随着留下接应代词,否则,会因为违反“介词悬空”而不合法。

左置话题可以关系化,对于话题化话题结构来说,也是如此。例如:

(8)a.晚饭,他还没吃。

b.[他还没吃的晚饭]就这么倒了?

(9)a.那些事,你们不知道。

b.你们不知道的那些事。[20]

上述语例表明,话题化话题也可以关系化。除了关系化测试的角度之外,再重构效应(Reconstruction Effect)也可以证明话题化话题和左置话题有共通之处。现将例(5b)、例(8a)转写如下:

(10)这个人我给他寄过信。

[TP[DP][T[T][CausP[DP我][Caus[Caus][PossP[Poss给]

[AspP[这个人][Asp[Asp-过][BecP[Bec][VP[V寄][DP信]]]]] ]]]]]。

(11)晚饭,他还没吃。

[TP[DP他][T[T][NegP[AdvP还][NegP[Neg没][DoP[DP][Do[Do][VP[V吃][DP晚饭]]]]]]]]。

可以看出,例(10)、例(11)的结构具有共通之处,将话题还原到原来的位置,句子依然合法。因此,话题化话题结构和左置话题结构都可以看作是由移位生成的话题。它们的区别是在于,前者在移位时留下的是空位,而后者留下的是接应代词。本文认为,从名词短语的等级来看,等级较高的成分更倾向于采用话题化话题结构的方式而形成话题,如主语和直接宾语;等级较低的成分则更倾向于采用左置话题结构的方式,在原位留下接应代词,如间接宾语和旁语。

2.基础生成的话题

在现代汉语中,除了话题化话题结构和左置话题结构之外,还有一类“汉语式”话题结构,也称为“悬垂话题(Hanging Topic)”。这类结构的话题与述题中的動词并没有直接关系。例如:

(12)那场火幸亏消防队来得早。

(13)物价纽约最高。

(14)书,我喜欢读《红楼梦》。[20]

在例(12)~例(14)中,述题中的动词分别选择“消防队”“纽约”“《红楼梦》”作为论元,句首的话题与动词之间没有直接语义关系。从句法上看,述题中也没有相对于话题的句法空位或是留下接应代词。黄正德等认为,汉语话题除了移位推导产生以外,还有一部分不与任何空位相关,可以看作是基础生成[21](P191-199)。张志恒[22]、陈维娟、何宏华[23]均将汉语话题分为三类:左移位话题、悬垂话题、相关话题。其中,相关话题和本文所讨论的悬垂话题类似。例如:

(15)动物,她最喜欢大熊猫。[23]

陈维娟、何宏华认为,“动物”和“大熊猫”在语义上存在种属关系或全集和子集的关系,这类话题属于相关话题。Pan & Hu就“相关性”提出了“话题允准条件”:一个悬垂话题可以被允准,当且仅当:①由述题中的一个变量x产生集合Z,并且②代表话题的集合T与Z之间交集非空[24]、[25]。对于悬垂话题来说,尽管句法上没有空位,但可以通过引入λ算子的方式在语义上留下空位。例如:

(16)动物,她最喜欢大熊猫。

λPλQλx[x∈Z&P(x)&Q(x)],其中,P(x)=她喜欢x,Q(x)=x是大熊猫,Z=动物。

通过引入λ的方式,述题就变成了开放的谓句,话题在述题的语义空位上得到了允准。由此可见,悬垂话题和移位生成的话题在述题中的空位上表现出了平行性,前者留下的是语义空位,而后者留下的是句法空位或接应代词。“相关性”就是代表话题的集合T与代表述题变量的集合Z之间存在交集。Rizzi利用相对最简效应(Relativized Minimality),将指示语的类型划分为两类:论元类和非论元类,其中,后者包含量化成分、修饰语成分、话题。他认为,指示语都是由核心的特征来决定的,也就是说,指示语要与核心协约一致[26]。根据前文对话题的界定,话题总是跟述题中的某个位置相关,因此,如果假定在句子TP之上存在着话题范畴Top,那么,“相关性”就可以看作是核查话题的指示语与核心一致关系(agree)的语法特征,它普遍存在于悬垂话题和移位生成的话题。就此而言,将相关话题作为汉语话题结构的一部分,是有失偏颇的。

3.汉语句法话题的左缘分布

本文认为,悬垂话题、话题化话题结构、左置话题结构代表了话题的三种形式。如果不考虑三种话题同时出现的最理想情况,那么,上述话题形式的分布就会呈现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悬垂话题和左置话题结构同时出现。例如:

(17)a.这家银行,张三,我知道我们可以为他借到很多钱。

b.*张三,这家银行,我知道我们可以为他借到很多钱。

(18)a.书,《红楼梦》,张三读过它了。

b.*《红楼梦》,书,张三读过它了。[23]

例(17)、例(18)的对比说明,当悬垂话题和左置话题同时出现时,悬垂话题应处于左置话题的前面,即悬垂话题>左置话题。

第二种情况,左置话题和话题化话题结构同时出现。例如:

(19)a.这些话,(对)张三,我可从来没跟他说过。

b.(至于)张三,这些话,我可从来没跟他说过。

(20)a.课堂作业,同学们,我不是给你们布置过了吗?

b.同学们,课堂作业,我不是给你们布置过了吗?

(21)a.在图书馆,张三,我在那碰见了。

b.张三(啊),在图书馆,我刚在那儿看见了。

c.在图书馆,张三,我看到他了。

d.张三,在图书馆,我看到他了。[23]

如例(19)~例(21)所示,当左置话题和话题化话题结构同时出现时,二者的次序并不固定,左置话题既可以在话题化话题的前面出现,也可以在话题化话题的后面出现。对于例(21)来说,本文将表示时间或处所的介词结构作为话题处理。表示时地的介词短语来自于TP内部,在TP内作附加语。就此而言,我们可以对例(21)指派如下结构:

(22)我在图书馆碰见了张三。

[TP[DP我][T[PP在图书馆][T[AspP[DP][Asp[Asp-了][VP[V碰见][DP张三]]]]]]]

附加语嫁接在T的中间投射的位置,不受管辖关系的制约,因此,它并不改变原有结构的层次,属于非论元成分。Chomsky由此提出了“话题准则”,嫁接的位置同样也是核心的核查环境的一部分[27]。

话题Top的指示语既可以移入论元成分,也有可能是附加语,只要它们自身带有话题特征,就可以移入话题的指示语位置,从而与话题范畴协约一致。那么,表示时地的介词短语也可以作为左置话题或话题化话题结构。Bennicà & Poletto讨论了里托罗曼斯语(Rhaeto-Romance)中时地介词的分布情况,并指出,它们只能处在比悬垂话题低但是比左置话题高的位置[11]。作者认为,时地介词的作用是在一句话的开始就“设置情景”,这一操作并不会在内嵌句中完成。根据Bennicà & Poletto的观点,时地介词短语也只能是由基础生成的。需要指出的是,汉语的时地介词与意大利语并不相同。它可以看作是在TP内部作为附加语附加在T的中间投射位置,出于满足话题准则的要求而移位到话题范畴的指示语位置。同时,它跟其他话题在左缘分布上很不固定。因此,时地介词左缘分布的不同,可以看作是制图理论中的一个参数假定。在里托罗曼斯语中,时地介词位居悬垂话题和左置话题之间;而在汉语中,时地介词的分布并不固定。从汉语左置话题和话题化话题的分布来看,如果左置话题是一个介词短语PP,话题化话题是一个NP,那么,左置话题的次序并不固定,如例(21a)、例(21b)所示;如果左置话题是一个NP,话题化话题是一个PP,那么,左置话题的次序也不固定,如例(21c)、例(21d)所示。

第三种情况,悬垂话题和话题化话题同时出现。例如:

(23)a.这场晚会,这首歌,我唱不下去了。

b.*这首歌,这场晚会,我唱不下去了。

(24)a.水果,香蕉他最爱吃。

b.*香蕉,水果他最爱吃。

例(23)、例(24)均说明,当悬垂话题和话题化话题同时出现时,悬垂话题应处于话题化话题的前面,即悬垂话题>话题化话题。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汉语的话题结构共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基础生成的话题,亦称为“悬垂话题”;一个是移位生成的话题,它们来自TP内部,既有可能是论元成分,也有可能是附加语,只要它们自身携带话题特征,根据Chomsky的“话题准则”的要求,就可以移入话题的指示语位置核查一致关系。关于移位生成的话题,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话题化话题结构,另一类是左置话题结构。两者的区别是在于,前者在移位时留下的是空位,而后者在移位时留下的是接应代词。同时,在汉语句法话题的左缘分布中,尽管左置话题和话题化话题结构之间的次序并不固定,但是它们作为移位生成的话题,总是出现在悬垂话题的后面,即悬垂话题>左置话题/话题化话题结构。

如前所述,左置话题在移位后留下接应代词。我们知道,主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旁语都是论元,由相应的词项成分指派题元角色。论元内部可以繼续分为主要论元和非核心论元,其中,主要论元又包含主语论元和直接宾语论元。对于左置话题来说,非核心论元如间接宾语、旁语,其移位时一定会留下接应代词以避免“介词悬空”;主要论元的移位则不倾向于留下接应代词,在句法上,它们是话题化话题结构。

Cinque讨论了意大利语中悬垂话题和附着词左置话题(Clitic Left-Dislocation)之间的区别,作者指出,悬垂话题只能有一个,该语类范畴只能是一个NP;而附着词左置话题的数目没有限制,并且该语类范畴可以是一个NP、PP、AP等[28]。从汉语的三种句法话题的左缘分布来看,汉语同样不允许多个悬垂话题同时出现,但是允许多个移位话题。例如:

(25)村子里的一切,青的砖,红的瓦,少女,孩子,肥狗,货郎,它们全都静静地沉浸进无尽的海里去。

(26)晚饭,椒盐虾,雪菜小黄鱼,青椒炒茄子,蟹柳银芽炒蛋,这菜可是当年我在凸版时候的大爱啊,楼下饭店烧的老好吃的!

跨语言的证据表明,许多语言中的话题范畴及其句法生成方式都具有共性,参数包含制图分布以及是否有显性话题标记等不同方面。

四、结语

本文认为,汉语的句法话题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基础生成的话题;二是由移位生成的话题。从关系化的角度来看,熊仲儒[20]、石玉[29]均认为,移位生成的话题可以关系化,在TP内部留下空位或接应代词,前者生成话题化话题结构,后者生成左置话题结构。由基础生成的话题,有一部分可以关系化,可称为“真悬垂话题”;另一部分不可以关系化,可称为“假悬垂话题”。在句法话题的左缘分布中,悬垂话题位居移位生成的话题之前,话题化结构和左置话题的位置则相对自由。当然,本文的研究目的不仅是在于提供汉语话题的制图分析,更多的是带来一种启发。比如,汉语的句法话题与语用话题有一定关联,那么,汉语的语用话题究竟呈现怎样的分布。再如,Xu & Langendoen[15]和Shi[16]都曾提到汉语话题对wh孤岛、DP孤岛、句首主语限制并不敏感,那么,汉语话题的制图分布跟孤岛效应是否有联系,如果有联系的话,又应如何解释。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美]Charles N.Li,Sandra A.Thompson.主语与主题:一种新的语言类型学[J].李谷城摘译.国外语言学, 1984,(2).

[2]陈静,高远.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吗?[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5).

[3]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8.

[4]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9.

[5]石毓智.汉语的主语与话题之辨[J].语言研究, 2001,(2).

[6]宋文辉.主语和话题[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8.

[7]宋文辉.现代汉语中是否存在和话题分立的语法主语[J].语言教学与研究,2020,(2).

[8]Rizzi,L.The fine structure of the left periphery[A].In Haegeman,L.(ed.).Elements of Grammar:A Handbook of Generative Syntax[C].Dordrecht:Kluwer,1997.

[9]熊仲儒.当代语法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10]Cinque,G. & Rizzi, L.The cartography of syntactic structures[J].Studies in Linguistics,2008,(2).

[11]Benincà,P. & Poletto,C.Topic,focus and V2:Defining the CP sublayers[A].In Rizzi,L.(ed.).The structure of CP and IP:The cartography of syntactic structures[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2004.

[12]Paul,W.Low IP area and left periphery in Mandarin Chinese[J].Recherches Linguistiques de Vincennes,2005,(33).

[13]Badan,L. & Del Gobbo,F.On the syntax of topic and focus in Chinese[A].In Benincà,P. & Munaro,N.(eds.).Mapping the Left Periphery[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1.

[14]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5]Liejiong,Xu. & Langendoen,D.T.Topic structures in Chinese[J].Language,1985,(1).

[16]Shi,D.X.Topic and topic-comment constructions in Mandarin Chinese[J].Language,2000,(2).

[17]徐烈炯,刘丹青.话题的结构与功能(增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18]刘丹青.汉语中的非话题主语[J].中国语文, 2016,(3).

[19]陈平,徐赳赳.汉语中结构话题的语用解释和关系化[J].国外语言学,1996,(4).

[20]熊仲儒.汉语式话题句的结构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21][美]C.-T.James Huang.,Y.-H.Audrey Li. & Yafei Li.汉语句法学[M].张和友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3.

[22]张志恒.从制图理论探索汉语话题与焦点的分布[J].现代外语,2013,(1).

[23]陈维娟,何宏华.汉语左移位话题和悬挂话题的制图分析[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1).

[24]Pan,H.H. & Hu,J.H.Representing topic-comment structures in Chinese[A].Proceedings of the 16th Pacific-Asia Conference on Language,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C].2002.

[25]Pan,H.H. & Hu,J.H.A semantic-pragmatic interface account of (dangling) topics in Mandarin Chinese[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8,(11).

[26]Rizzi,L.Locality and left periphery[A].In Belletti,A.(ed.).Structures and beyond:The cartography of syntactic structures,Volume 3[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27]Chomsky,N.A minimalist program for linguistic theory[A].In Hale,K. & Keyser,S.J.(eds.).The View from Building 20:Essays in Linguistics in Honor of Sylvain Bromberger[C].Cambridge,MA:MIT Press,1993.

[28]Cinque,G.‘Topic Constructions in some European Languages and ‘Connectedness[A].In Ehlich,K. & Riemsdijk,H.(eds.).Connectedness in Sentence, Discourse and Text[C].Tilburg:Katholieke Hogeschool Tilburg,1983.

[29]石玉.英漢对比视角下汉语垂悬话题的句法实现再分析[J].外国语言与文化,2020,(3).

On the Cartography of Multiple Syntactic Topics in Mandarin Chinese

Duan Zhangtao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0, China)

Abstract:Chinese topic can be determined by sentence-initial position and a pause. Syntactically, Chinese topics are divided into dangling topics, left-dislocations and topicalizations. Under the Cartography, it is found that on the left-periphery, Chinese syntactic topics show the distribution of “Dangling Topic>Left Dislocation Topic/Topicalization”.

Key words:cartography;left-periphery;syntactic to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