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向数字阅读3.0:智能阅读的特征、应用与发展

2021-10-19王佑镁宛平南希烜柳晨晨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应用场景数字阅读发展策略

王佑镁 宛平 南希烜 柳晨晨

摘要:人类阅读文化、模式、内容、载体、形式等均随时代更迭,大致经历了基于天然材质的原始文献阅读、纸质阅读、数字阅读三个发展阶段。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阅读逐渐从数字阅读1.0走向数字阅读3.0,表现出“电子化-移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过程。智能阅读作为数字阅读发展的新模式,包含阅读内容立体化、阅读载体多元化、阅读过程智能化三层含义,体现出跨界融合、立体化阅读方式以及个性化智能推送三大特征。从技术变革引发的阅读体验角度出发,智能阅读可划分为五大应用场景:跨媒介阅读、碎片化阅读、智能化听书、沉浸式互动阅读和个性化阅读。发展智能阅读可串联或对接多方资源,构建智慧阅读空间,打造示范引领实体书店;加强智能阅读平台建设管控,推动智能阅读长足发展;丰富智能阅读内容,提升文化认知和自觉;优化智能阅读推广,提升阅读品牌活动能效;提升读者智能阅读素养,加强阅读文化培育。

关键词:数字阅读;智能阅读;应用场景;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95(2021)05-0026-07  doi10.3969/j.issn.1009-5195.2021.05.003

基金项目:国家语委2019年度重点(信息化专项)科研项目“我国中小学生数字阅读素养测评技术研究”(ZDI135-113)。

作者简介:王佑镁,教授,博士生导师,温州大学大数据与智慧教育研究中心(浙江温州 325035);宛平、南希烜,硕士研究生,温州大学大数據与智慧教育研究中心(浙江温州 325035);柳晨晨,博士,副教授,温州大学大数据与智慧教育研究中心(浙江温州 325035)。

自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连续8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闻出版总署、中宣部等多部门不断提出加强数字阅读建设方面的建议,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得到重视。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深刻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阅读介质与阅读方式呈现多样化,人们对阅读的需求也不再只停留于二维的直观展现。2021年4月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以“数字赋能新发展,阅读追梦新征程”为主题,探讨了全媒体时代下的数字阅读理念、方式与实践的创新,引导优质内容创作,拓展数字内容传播。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智能技术与阅读产业融合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智能阅读吻合了新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逐渐成为数字阅读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然而,相较于阅读产业智能化的更新发展速度,学术界对智能阅读的关注还稍显不足。为了促进智能阅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本文从阅读发展历程出发,结合具体案例,归纳分析了智能阅读的内涵特征、应用场景、发展策略,以期能为新时期智能阅读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一、数字阅读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纵观整个阅读发展历程,人类阅读文化、模式、内容、载体、形式等均随时代更迭,大致经历了基于天然材质的原始文献阅读、纸质阅读、数字阅读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基于龟壳、竹简、绢帛等天然材质制成的原始文献,阅读活动由此开端;二是随着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与改进,纸质阅读时代到来,阅读活动得到普及,但由于空间距离及各国语言的差异,阅读交流存在延时性;三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电子信息媒介和网络阅读逐渐普及,阅读活动从纸质阅读过渡到数字阅读。随着以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阅读场景升级、阅读体验优化,数字阅读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

数字阅读起源于网络、手机、掌上阅读机等数字载体的出现。伴随移动通信技术的更新迭代,数字阅读产生了阶段性演变与发展,可划分为数字阅读1.0、2.0、3.0三个阶段,具体见表1。

表1                         数字阅读发展阶段对比

[ 数字阅读1.0 数字阅读2.0 数字阅读3.0 载体 依托2G、3G网络,实现文字、图像阅读 4G支持下的视频、音频、图像阅读 5G支持的基于图像、视频、声音、虚拟现实等的三维立体阅读 典型应用 Kindle电纸书等 喜马拉雅音频分享平台等 5G+AR/VR/MR阅读、咪咕阅读等 主要特征 移动终端支持的阅读尚不普及,纸媒、广播和电视占据主流 多元化体验,公共服务资源体系逐步完善,信息内容高速高效、多媒体展现、大范围覆盖、即时性互动 加强数字化体验,构建服务体系,在社会参与度、跨界融合上实现突破 ]

数字阅读1.0阶段,由于网络带宽受限,移动终端不普及,数字阅读方式尚停留在PC端。20世纪90年代末,移动通信技术从1G升级为2G,数字阅读开始出现,但仍处于纸媒、广播和电视为主的传统媒体时代。2009年1月3G牌照发放,打开了移动互联网大门,智能手机崭露头角,但视频播放存在困难,PC端仍沉淀大量用户,此时的数字阅读内容以文字与图像阅读为主。

数字阅读2.0阶段,依托4G网络,实现集成视频、音频、图像的多媒体阅读,移动端的便捷性不断显现。2013年12月4G牌照发放,移动端大面积吞噬PC端流量和用户,数字化、移动化的现代阅读形态开始不断替代和超越传统纸质阅读。

数字阅读3.0阶段,依托5G网络,实现“一屏万卷”的三维立体阅读。2019年6月5G牌照的发放标志着5G商用时代的来临,高速率、低延时的5G技术所带来的阅读富媒性、智能化特征不断凸显。“5G+AI”深入数字阅读的内容策划、创作、传播发布、市场分析、营销推广,加速万物互联的进程,真正构建万物互联互通的新世界,成就现实意义上的万物皆媒。

数字阅读历经“电子化—移动化—智能化”发展,产业整体发展方向趋于多元,注重用户体验。数字技术的发展将传统阅读内容以数字化形式获取或传递,伴随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的普及,用户开始随时随地在线参与相关话题讨论、分享阅读感受。智能芯片重塑移动设备,使其具备强大的算力,构建了数字阅读的硬件基础;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推荐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从语音、图像、个性化推荐层面,丰富了阅读的交互体验。智能技术的发展驱动阅读行业发展进程加速,如亲子阅读与文娱消费界限被打破,为内容呈现媒介的创新提供契机,多样化、个性化与社群化的阅读特性不断显现(张国功等,2020)。阅读介质超越时空和媒介形式的局限,更加充分地打通了线上用户与线下场景之间的联结,大大延伸了人们阅读时的媒介接触范围,万物皆屏的“屏民时代”阅读成为可能,健身器材、冰箱等家居用品甚至是一堵白墙,通过智能化设置,都可能成为人们阅读的新媒介。由此可见,信息内容的传播已呈现出高速高效、多媒体展现、大范围覆盖、即时性互动等特征。

二、智能阅读的内涵与特征

智能阅读,作为数字阅读发展的新形式,是一种以大数据为基础,以读者为主体,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阅读效率,精选阅读内容,打造个性化阅读服务的新型阅读模式(张文彦等,2018)。智能阅读是在数字阅读、移动阅读的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而新生的阅读方式(魏敏,2020)。本文从数字阅读变革视角出发,将智能阅读定义为数字阅读的新模式,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阅读内容的立体化,如有声图书馆、视听魔镜等可以实现听、写、说等立体化的阅读体验;二是阅读载体的多元化,阅读介质超越时空限制,终端不仅限于带屏的电子屏幕,万物皆屏。总体而言,智能阅读强调出版更优质的内容,营造更舒适的体验,读者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屏幕(包括虚拟屏幕)上进行阅读,在人的周围形成一种智能化、人性化的阅读空间。三是阅读过程的智能化,借助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阅读服务与干预。

可以说,正是由于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兴技术的外源推动力及读者需求的内源动力的共同作用,才能不断优化阅读载体,完成个性化推荐,增强用户体验。由此,也衍生出与此相关的种种概念、术语和表述。通过对智能阅读相关文献的主题词进行分析发现,智能阅读的核心表述主要有具身阅读、AR阅读、VR阅读、沉浸式阅读、智慧阅读、AI阅读等。表2对智能阅读相关概念进行了比较。

从表2可看出,上述智能阅读相关概念多以某种智能技术为载体,注重强调某种阅读体验。例如,具身阅读强调身体与心灵共同参与阅读的过程,AR阅读强调多主体参与的交互阅读体验。而智能阅读作为数字阅读3.0的主要表现形式,强调的是面向读者个性化阅读需求,而不僅仅是某种特定技术的应用给阅读内容呈现带来的变化。因此,智能阅读与上述相关概念在范畴层面有较大差异。

综上,通过对智能阅读相关术语内涵与外延进行比较,可归纳出智能阅读的特征主要包括:(1)跨界融合,阅读产业呈现新内容、新产品形态和产业链跨界融合趋势,AR、VR技术的发展为阅读市场开辟了新的空间;(2)立体化阅读方式,阅读载体呈现方式不仅限于带屏幕显示的二维平面,还包括三维立体空间,阅读不仅是看,还可实现听、写、说等立体化的阅读体验;(3)个性化智能推送,有针对性地向用户主动推送信息,实现千人千面的内容个性化匹配。

三、智能阅读的应用场景

伯格曼的“装置范式”(Device Paradigm)理论指出,生活依赖于技术进步催生的各种装置,它们成为社会生活范式;技术进步在构成新的生活范式的同时,也深刻改变传统生活方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重构了装置范式,人们的阅读方式、行为、场景也随之改变。下面将从技术变革引发的阅读体验角度出发,将智能阅读应用场景划分为5类:跨媒介阅读、碎片化阅读、智能化听书、沉浸式互动阅读,以及个性化阅读。

1.支持跨媒介阅读

媒介叙事专家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将跨媒介定义为一个媒体故事,横跨多种媒体平台展现出来(亨利·詹金斯,2017),其核心是一个高度凝练而又具有延展性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指具有长期生命力和商业价值的跨媒介内容运营)。数字阅读IP多元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改编空间和受众群体大、可衍生电视电影等多种类型产品。如中文在线与喜马拉雅、蜻蜓FM等平台合作,通过数字版权授权、原创IP改编、联合培养主播等手段拓展数字阅读产品。文化产业与互联网平台、数字技术不断融合,数字技术推动文化产业精品内容实现多元化衍生,丰富和扩展阅读场景,带来阅读体验的多元化。例如,趣读的沉浸式分场景互动朗读,以国学为依托,读者分角色朗读还原作品情境,如临现场;咪咕阅读的5G富媒书囊括风景美食、影视科普等多种类别,读者可随时唤起与内容匹配的AR场景,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VR+图书”将纸质文本图书植入到虚拟现实技术中,使得图书文字以数字化、三维形式呈现,通过混合式阅读,让读者身临其境。由VR、智能技术引发的混合式阅读成为现代阅读常态。随着熟人社交媒体与现实生活的重合度越来越高,以读者为核心,强调分享、互动、传播的社会性阅读兴起,拓展了新媒体阅读功能(陈向东等,2020)。例如,由腾讯公司推出的微信关系链阅读产品“微信读书”,能借助即时通讯工具微信,营造好友一起阅读的氛围。

2.拓深碎片化阅读

在移动互联时代,知识接受方式发生了变革,碎片化学习趋势也愈加明显。碎片化阅读主要是将系统性知识打碎,基于电子书、手机等新型阅读媒介进行的断断续续的阅读,可弥补常规阅读在环境上的不足,让知识容量呈阶梯式增长。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用碎片化的时间去阅读碎片化的内容。易观分析联合当当网发布的《2021中国书房与阅读现状洞察报告》显示,通勤、马桶、睡前、午休、早起和就餐时正在成为人们的“第二书房”,是比较常见的碎片化阅读场景。当当网与肯德基联手打造主题为“肯品味 阅当当”的文化社交空间,将阅读延伸到餐厅;与滴滴共建 1000 座“流动图书馆”,为人们串联起通勤途中的碎片时间。一些人将碎片化阅读贴上“浅阅读”标签,这是不公平的。有研究表明,采用短时间间隔方式在线学习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对知识的深度认知加工行为,当学习者有一个较长的时间完成所有知识学习后,碎片化学习有可能对在线学习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李葆萍等,2020)。一点资讯APP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移动资讯领域,帮助用户更好发现、表达、甄别、获取和管理对自己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引导用户在移动端进行深度阅读,带来价值内容在移动互联网的延伸。因此,在推进全民阅读的过程中,需要理性认识“碎片化”,合理利用阅读平台,从精品阅读内容建设、深度阅读习惯培养入手,将碎片化阅读转变为推进全民阅读的“加速器”。

3.定制智能化听书

从早期的唱片、磁带,再到今天的在线音频,音频作为伴随性媒体,适用众多生活场景。有声书运用现代数字技术,以文本内容为基础,将单个或多个表演者声音存储于数字文件中,利用网络平台向公众传播音频作品。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有声阅读增长较快,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移动有声APP平台已经成为听书的主流选择。当前各大阅读平台布局有声阅读市场,将优质内容改编为音频作品,提供数字版权,如微信听书的“AI男声”“AI女声”智能语音,天猫读书的四类AI趣味听书。此外,各大在线阅读平台跨界合作,拓展优质内容传播,如阅文集团与腾讯音乐合作,通过“有声化”的打造,把文学作品改编为音频作品;今日头条与番茄畅听合作,打造“有声化+AI阅读”,将海量小说采用AI主播的声音播放。除了个性化定制的有声读物外,智能音箱也可应用于有声书的语音交互操作中,实现与人的简单对话,如Luka智能阅读机器人、叮咚智能音箱通过语言指令操控解放双手、播报资讯、检索信息,成为智能听书的使用渠道以及智能手机的有益补充。人工智能、5G等技术极大革新了有声书市场,为平台构建用户画像和了解用户偏好提供了支撑,带来更好的陪伴体验。

4.赋能沉浸式互动阅读

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引入延伸或扩展了人们的感觉器官,带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乃至味觉上信息获取方式的变革,书籍从二维平面走向三维立体空间,沉浸式阅读将成为未来主流方向。沉浸式阅读体验来自对各种互动情境的打造,通过5G、大数据、VR/AR技术,打造立体的可视化场景,读者进入书中情境,与书中的人、物进行即时互动,增加阅读的趣味性与临场感。在第二十六届国际图书博览会上首次展示的“中图·联通5G新閱读”,包含“5G全息舞台”等四大体验板块,提供5G+VR主题书柜、5G+AR古琴百科阅读、5G+4K远程互动阅读、5G+混合现实等互动展示,实现从文字到“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对接沉浸式互动阅读用户需求以及提升优质内容是未来沉浸式互动阅读的发展方向。当前市面上较为受欢迎的3R(VR、AR、MR)出版物多半以技术为驱动,以内容为核心,且表现形式强。如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出版的《谁是鱼儿的好爸爸》AR科普绘本,学生可触摸移动屏幕上“游动”的鱼,将感性与理性知识相结合,加深读者对科普内容的理解,实现内容与技术的紧密结合,将阅读做得更加精细、有意义。

5.实现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主要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获取读者历史使用信息,通过对读者阅读行为过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为读者定制其需要的、感兴趣的、关注的阅读内容。用户画像一般应用于精准服务、个性化推荐,是建立在用户真实数据之上的虚拟角色描述(Cooper,2017)。基于内容和用户画像的个性化推荐服务模型,可实时计算用户对于某一内容的兴趣度,进行精准推荐服务。书目推荐或阅读咨询是阅读服务的核心内容,旨在针对某个或某类读者,根据其阅读需求、偏好,提供合理的阅读建议,推荐合适的读物(赵俊玲等,2018)。如QQ阅读的“书找人”功能通过抓取用户的阅读喜好、阅读浏览记录、用户身份等大数据,从而针对性地推荐图书。掌阅的“千人千面”内容定制,采用智能推荐体系,不断优化内容匹配,优化用户接收信息效率及体验。目前阅读领域的个性化推荐仍处于发展中。有学者从图书馆个性化建设出发,构建图书馆用户画像模型,分析馆内资源推荐模式(王庆等,2018);有学者从个性化阅读应用建设出发,关注“用户”“需求偏好”“系统推荐”三个层面,分析了个性化微阅读的自适应信息推荐的应用效果(武慧娟等,2018);也有学者从读者行为与特征出发,调研在基于移动图书馆的特定情境下,读者的人口属性、使用行为、心理偏好等(陈添源,2018),并根据读者的搜索行为和阅读偏好准确判断其阅读期待,个性化定制屏幕页面风格、亮度、背景颜色、字体等。

四、智能阅读的发展策略

制定智能阅读发展策略可串联或对接多方资源,为打造良好的阅读生态环境提供支撑。本文从良性阅读生态系统运营角度出发,从阅读空间、阅读平台、阅读内容、阅读推广、阅读素养这5个维度提出了智能阅读发展策略。

1.构建智慧阅读空间

在“全民阅读、书香社会”的倡导下,全国各地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喷薄而出,推进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就目前阅读类服务空间发展状况而言,质量参差不齐,多地阅读空间面积大、设施豪华,却无法持续有效吸引公众参与。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阅读空间,各空间在建设与运营时要注意与自身主题相契合,位置选点要便利,资源服务需有保障。例如,保持较高运营效能的浙江温州城市书房,布局在小区门口,阅读资源由市公共图书馆保障,推广由专业机构定期开展;上海嘉定的“我嘉书房”依托于小区内部公共服务空间,日常服务由专业组织负责提供。在资源服务层面,智能技术助力完善阅读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例如,苏州市姑苏区的“公共馆+校园馆”图书馆针对特定人群,实现阅读资源共建共享,实行“中心馆+服务点”的“1+N”运行模式。天猫图书改造上海志达书店和杭州博库书城天目店,应用面部识别、无感支付等新技术增加传统书店的“黑科技”味,读者手机扫码进店,自主挑选书籍,智能书架可向读者推荐相关延伸书籍,自助完成购书流程。综观各地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需扶持一批品牌知名度高、创新发展能力强、特色鲜明的示范实体书店,拓展常态阅读服务空间,打造集阅读学习、文化交流、聚会休闲、创意生活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体验,嵌入市民“生活圈”。

2.加强智能阅读平台管控

智能阅读优势凸显,智能阅读平台建设也需不断完善、优化。当前,诸多平台过分看重数字阅读背后的商业价值,要求作者快速更新,甚至打法律的“擦边球”,向用户提供低俗内容来“吸睛”。内容质量一降再降,道德底线一再突破,部分阅读平台陷入恶性发展。新时代呼唤优质阅读内容,这需要各阅读平台良性发展,发挥各类媒体在培育和弘扬阅读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在智能阅读平台建设体系里,读者的需求导向和互动是智能阅读平台需要重点考量的因素。首先,在平台管控层面需制定结构合理、配套衔接的智能阅读平台建设标准,如强制性平台标准、推荐性平台标准、推荐性行业标准、推荐性地方标准等;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可分为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其次,发展“阅读+”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开辟专题专栏,将阅读与教育、影视、旅游、体育等深度融合,营造阅读氛围。最后,发挥互联网企业和智能阅读平台的创新性和创造力,依托新兴技术支撑的门户网站、社交APP、视频直播等,开发服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阅读学习社群等具有聚客引流功能的新型线上运营方式,扩大优质数字阅读内容的传播率。

3.丰富智能阅读内容

伴随读者需求的更新与升级,智能阅读资源应创造性地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化渴求,依托优质内容,缓解资源有限与读者需求无限的矛盾。《2019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80.1%的用户认为数字阅读内容质量需要提升(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2020)。艾媒咨询2020年上半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平台选择偏好方面,平台作品内容、收费情况成为整体用户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艾媒网,2020)。因此,有必要增强优质阅读内容供给,增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阅读内容,满足读者及社会文化发展需要。首先,网络监管部门需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对涉及暴力、凶杀等内容的平台进行处罚或关停。其次,智能阅读平台要对发布内容进行严审,对政治素质、思想境界不高的注册作者不予审查通过。2020年6月,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学出版管理的通知》,要求健全内容审核机制,实行网络文学创作者实名注册制度(新华社,2020)。最后,聚焦本地特色,因地制宜,拓展全球视野,增进文明互鉴,依托智能技术营造多感官体验,深化读者“在行走中阅读”“在寻访中阅读”的感受,大力开发具有本地文化特点和特质的优秀出版物。

4.优化智能阅读推广

伴随智能阅读平台建设管控、阅读内容不断完善,优化智能阅读推广,提升阅读品牌活动能效势在必行。首先,智能阅读平台需与资源生产商跨界合作,引资本巨头入场,加速龙头企业出海,如中文在线与蜻蜓FM达成战略合作,阅文与腾讯音乐联合出品言情作品《凤回巢》主题曲。智能阅读平台在寻求多方合作,建立、融合优质内容与视听、触摸等多种感官体验的阅读方式的同时,还需有效利用社交媒體建立起的关系链,开展好友推荐等阅读推广方式。其次,关注世界读书日等重要节点,线上线下联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支持线上阅读平台开展“阅读之星”“听书达人”等活动;线下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紧密联系服务群众,进校园、机关、企业、社区推广优秀出版物。再次,鼓励支持依托“学习强国”等公众媒体和自有平台等加大推广力度。此外,鼓励和吸引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全民阅读设施建设,规范引导线上线下“讲书人”“阅读推广人”“图书推荐者”等专业化发展,鼓励具有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组织和个人开展公益阅读推广服务,开展选拔、培训活动,扩大阅读推广队伍,提升阅读推广品质。

5.提升读者智能阅读素养

读者作为获取和体验信息、知识等精神产品的需求者,需具备深度挖掘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但相关研究者发现未成年人对数字阅读沉迷与成瘾,阅读内容甄别能力差、缺乏阅读分享与互惠意识(王佑镁,2014)。在追求“速度”和“快感”的时候,读者往往容易忽略或降低对阅读内容的鉴别。因此,有必要引导读者遵守网络社会道德规范,合法、合理、恰当地使用各种阅读媒介,熟练掌握智能化阅读的基本操作技能等。例如,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阅读速度,阅读中学会抓取重点及整合内容。智能时代公民必备的阅读素养主要包括阅读意识、阅读能力、阅读道德三个方面。其中,理念是先导、技能是基础、道德准则是健康阅读的根本保证。王健等(2011)从营造健康的阅读环境、普及阅读常识、开展阅读指导、组织丰富的阅读活动、强化阅读元认知等方面提出数字化阅读素养培养途径。此外,出版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还应注重时代性和导向性,加大符合读者需求和阅读习惯的主题读物出版和推荐力度,通过组织学习讲座、开展读书征文、组织诵读演讲等方式,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五、结语

5G移动通信技术加持下的数字阅读场景升级,将传统的“读”向智能化阅读转变,智能阅读逐渐成为新一代数字阅读模式。智能阅读以智能技术为依托,带来阅读内容的立体化和阅读载体的多元化。本文围绕移动无线网络的发展,梳理了数字阅读的发展进程;根据3.0时代智能阅读跨界融合、立体化阅读方式、个性化智能推送三个特征,总结出智能阅读常见的五大应用场景;并从良性阅读生态系统运营角度出发,进一步提出智能阅读发展策略,期望能为后续智能阅读相关产业、学术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美]亨利·詹金斯(2017).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M].北京:商务印书馆:30.

[2]艾媒网(2020).2020中国数字阅读行业创新趋势专题研究报告[EB/OL].[2020-12-04].https://www.iimedia.cn/c400/75606.html.

[3]白禄,郭宝华(2019).阅读类综艺节目对公共图书馆开展沉浸式阅读活动的启示[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5):60-63.

[4]陈添源(2018).高校移动图书馆用户画像构建实证[J].图书情报工作,62(7):38-46.

[5]陈向东,韩庆慧,钱祎(2020).基于共享调节的社会性阅读:概念模型及解释[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32(1):68-76.

[6]杜红梅(2019).具身阅读:身体参与、技术辅助构建的学习新动向[J].教学月刊,(10):56-61.

[7]高彧军(2018).人工智能阅读与图书馆阅读推广[J].图书与情报,(2):125-128.

[8]李葆萍,张贤茹,陈秋雨等(2020).碎片化学习真的会影响学习效果吗?——基于在线学习的分散学习效应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32(6):104-111.

[9]李英珍(2018).移动媒体时代智慧阅读体系的构建[J].出版广角,(24):43-45.

[10]王健,张立荣(2011).新媒介时代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素养的内涵与培养[J].现代远距离教育,(6):73-77.

[11]王庆,赵发珍(2018).基于“用户画像”的图书馆资源推荐模式设计与分析[J].现代情报,(3):105-109,137.

[12]王佑镁(2014).数字化阅读对未成年人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11):17-22.

[13]魏敏(2020).媒体融合时代的阅读革命:新媒体 新阅读 新体验[J].新闻世界,(2):43-48.

[14]吴倩(2019).从意识沉浸到知觉沉浸:赛博人的具身阅读转向[J].编辑之友,(1):20-24.

[15]武慧娟,孙鸿飞,尹慧子(2018).基于用户认知的个性化微阅读自适应推荐模型研究[J].情报科学,36(12):13-16.

[16]新华社(2020).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学出版管理的通知》[EB/OL].[2021-01-15].http://www.gov.cn/xinwen/2020-06/15/content_5519580.htm.

[17]薛璇,朴美善(2019).虚拟阅读创新形态分析——基于AR技术的书籍阅读方式研究[J].出版广角,(2):47-49.

[18]易观(2021).2021年中国书房与阅读现状洞察[EB/OL].[2021-04-28].https://www.analysys.cn/article/detail/20020090.

[19]張国功,曾霞(2020).数字阅读潮流与良性阅读生态构建[J].出版广角,(8):25-28.

[20]张文彦,张凯(2018).中文智能阅读的困境与突破[J].语言战略研究,3(4):70-77.

[21]张孝飞,冯云,蒲伟华等(2019).虚拟现实技术在图书馆服务创新中的应用前景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6):79-85,107.

[22]赵俊玲,白人杰,鲍玉静(2018).阅读吸引力元素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图书情报研究,11(4):9-13.

[23]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2020).2019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EB/OL].[2021-01-23].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423/c403994-31685403.html.

[24]Cooper, A. (2007). About Face 3.0: The Essentials of Interaction Design[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收稿日期 2021-05-05责任编辑 汪燕

Towards Digital Reading 3.0:

Characteristics,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Reading

WANG Youmei, WAN Ping, NAN Xixuan, LIU Chenchen

Abstract: Humans reading culture, mode, content, carrier, and form have all changed with the times, and have roughly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 of development: reading of original documents based on natural materials, paper reading, and digital readi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digital reading gradually moves from digital reading 1.0 to digital reading 3.0, show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lectronic reading-mobile reading-intelligent reading”. Intelligent reading as a new form of digital reading development, contains three layers of connotations, including three-dimensional reading content, diversified reading carrier, and intelligent reading process and reflects three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the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three-dimensional reading mode and personalized intelligent pus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ading experience triggered by technological changes, intelligent reading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major application scenarios: cross-media reading, fragmented reading, intelligent listening, immersive interactive reading and personalized re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reading can cascade or dock multiple resources to build intelligent reading spaces and create leading physical bookstore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and control of intelligent reading platforms to promot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reading; enrich intelligent reading content to enhance cultural awareness and self-awareness; optimize intelligent reading promotion to improve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reading brand activities; enhance readers smart reading literacy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reading culture.

Keywords: Digital Reading; Intelligent Reading; Application Scenarios; Development Strategy

猜你喜欢

应用场景数字阅读发展策略
室内外布线用新型光缆技术规范应用研究
农村用户数字化阅读培养策略研究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