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线”性艺术审美初探
2021-10-19杨林
杨林
关键词:以线造型;审美;艺术精神
纵观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历史,以线造型始终是中国画造型方式的主体。中国画家用线的观念来理解、归纳客观物象,创立画法,其伟大的创造性、入木三分的深刻性,以及对自然客体美本质把握的深度和博大的包容之心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在中华民族特有的宇宙观念和审美情趣影响下,线条不仅仅作为造型的手段、方法,更是创作者精神情感、人生信念的寄托,是审美情趣的载体,是具有精神意义和审美意义的符号。
一、线的精神之美—由心造境,素雅大美
宗白华先生言:“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1]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都根植于深厚的意识形态根基。线,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哲学理念,承载着中华文明始终追求、遵循、敬畏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意识。
线, 是对“ 心” 的抒发。线, 一般不以表象存在,而是隐含在复杂体面和纷繁因素下,以线造型是“以心造境”,是画家对“隐”的发掘,描绘的是物质存在和变化的本原,表现的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外部形态和内在规律。线是对“精神自由”的体验。线,源于自然,是画家凭借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从物象中抽取的本质;线,又高于自然,不局限于客观物象,在分而又合、合而又分的审美、交融中,自觉地与画者内心建立起极为密切的联系; 线, 构建了心灵、物象、线条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使画者在游刃有余中实现了稳定的“自由逍遥”。线是对“朴素之美”的追寻。线,纯粹、中和,当客观物象的丰富表象转换为相似线条的排列组合时,部分个体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从而形成一致性、规律性、趋向于群体形象的统一性画面整体。“大礼必简,大乐必易”,从而形成最大的和谐感和朴素感。
二、线的舞乐之美—形、神、劲、律的统一
线的美同于舞乐之美。敏泽先生指出,《淮南子》中对舞蹈、杂技的描绘,“既是对舞蹈、杂技体态优美轻盈的歌颂,也是对线条流动的赞美”[2]。线条本身具有强大的审美功能,能够通过自身的浓淡、干湿、曲直、上下、方圆、疏密、顿挫节奏的千变万化,状物传情,带给创作者、欣赏者诸多美的享受和永无穷尽的幻想。
线, 具有真正的“ 形体之美” 。线可以展现出各式各样的姿态、千变万化的动作,甚至是各种动作间的不同的精致的连接。它可以是圆润、扭曲、翻卷的曲线,也可以表现为刚健、挺拔的直线,可以是连绵不断的长线, 亦可以是时断时续、乍续乍绝的短线。线,有无穷的“力度美” 。能上能下, 能屈能伸, 动之以旋,润之以转;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柔中寓刚,刚中求柔,以强烈的生命力和内在的韵律感延展出无限的力量之美。线,体现着“韵律美”。粗细、长短、繁简、虚实、曲直不同的线互相揖让、顾盼,产生音乐般的节奏感和旋律感:细短的线条如同敲击小鼓产生的乐音,细长的线条像是小提琴的伴奏,粗短的线条是长号的声音,形成具有规律感和节奏感的整体,从而使观者感受到美妙的、繁而不杂的特殊韵律之美。
线,包含“神韵和心意”之美,如同诗歌、散文一样,能够传情达意。流畅的线条,流露着万物知春、旭日和风的静谧温情;顿挫、突兀的线条传达出点将排阵、悲壮绝险的紧张;有些线,显得愉悦、调皮,联翩络绎、左顾右盼;有些线,行得淡定,典雅稳重,从容优游。线条既可以展现它自身的情感,又可以传递创作者的心神,体现的是艺术创作中主体的主动性和对客体的抽象性,显示的是画家从本质上把握物态的能力,表达着创作者主观的情感,在造型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三、人物画线造型之美—相似律支配下的装饰美、秩序美
线的装饰美功能可以向上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岩画,古代陶器上的人面纹、鱼尾紋即是线的装饰美效果的极好体现。人物画中,线的装饰美同样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和发挥,经过夸张、抽象的线条,以最简化、最直接的形式展现出线性排列组合的秩序美,在画面中有着强烈的装饰效果。
《八十七神仙卷》的人物造型,就充分利用了线的长短、曲直、疏密、繁简、动静而形成了具有极强律动美和形式美的装饰性美感。尤其是画家在进行人物衣褶处理时运用的几乎平行的、具有一致方向性的、细密有致的线条,完整地将人物统一在井然有序的气氛中。这些线条的不断重复以及它们排列的整齐性、秩序感,充分展示着人物画线造型中线条积聚所体现的独特的装饰性的美。
在当代社会,人们湮没在大量图像信息中,海量的信息使人们无暇顾及太多的东西。所以,艺术形象张力大、视觉冲击力强,形式感、装饰性突出的图像才能更适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更容易引起欣赏者的注意。因此,许多画家便尝试以线的装饰美特性为切入点,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和探索,当代工笔人物画画家张见先生就是一个典型。他尝试在工笔人物画这一极具中国传统气息的绘画形式中,寻找到某些不同的东西。除了西式的构图方式、西式的色彩,对线条的装饰性、构成性、符号化的夸张,同样传递给观者一种陌生而又亲切的印象。他着力强化线条集聚所形成的视觉效果,线与线的有机结合最终以面的呈现为结束,在线与面的巧妙变换中,作品增添了无穷魅力。这种表现形式在他早期的作品表现中尤为突出。
张见先生擅长用极细极密的线条勾勒女子的头发,勾勒风景中的棕榈树,纤巧细腻的线条集结成一个个灰色的线的平面。同时,与之相对的是以简淡线条勾勒的人物形象、面部五官及衣饰,再加以淡淡渲染。由此,在简约面部、衣饰刻画和单纯色彩的衬托下,头发、棕榈树的繁密线条所组成的独立细密平面跃然纸上,成为画面亮点,吸引着观者的注意力。这样,紧凑与松散、凝重与清淡恰到好处地同处于一幅画面之中,相得益彰。线的装饰性的美被张见先生利用、扩大,发挥得淋漓尽致。
中国艺术家以线条所包含的精神寓意和审美趣味引以为豪。线条在中国的绘画艺术中,承载的是画家的思想、情感、理念和精神追求,线条在一定程度上是画家生命情趣和审美追求的物态化。对中国艺术而言,线条承担了从内到外、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部,这使线被作为中国艺术精髓成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