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治疗房颤的方法
2021-10-19游璐
游璐
(凉山州彝族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凉山,615000)
房颤全称是心房颤动,属于心率失常的类型之一,带有持续性的特点,该疾病的发病率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患有房颤的患者心率较快且不规律,最高时可达150次以上,与正常人相比快很多,而且带有显著的不规律性特点,心房收缩功能丧失。长时期的房颤会引发动脉血栓、心功能不全,甚至导致脑卒中这样的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带来较大的威胁,增加了家庭的医疗负担。那么,得了房颤能不能治愈呢?
一、房颤的危害性有哪些?
正常人的心脏在跳动时是咚哒咚哒这样一下一下有规律性的跳动。房颤是不规律的,时快时慢地跳动,跳动节奏乱。该病极易复发,具有较大的根治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分析房颤可以将其认为是心脏系统老化的一种表现,根据相关统计,80岁以上老年群体的患有房颤的几率高达30%。房颤在初次发作时多为阵发性,患者可能有短暂的心悸、心慌等不适感,极易被忽视,加之较多的人对房颤未建立全面的认知,由此对其危害掌握的程度也不深,使得在房颤发作时,不能及时去医院诊断治疗。那么,房颤的危害性有哪些呢?
第一,形成血栓。因房颤导致心脏的跳动紊乱会影响到血液的正常流动,在心脏内会产生小的血栓,一旦发生血栓脱落就会对血管带来阻塞的影响,对应到阻塞的血管部位就会造成相应的脏器损害。
第二,病死率上升。未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时,房颤可使得病死率上升至1倍,合并心衰等心血管疾病时,房颤病死率可上升至未患有房颤群体的1.8-2.2倍。
第三,引发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房颤发作可通过系列的复杂病理学改变对心脏带来相应的适应性改变,这些改变如果未能及时终止,则会导致心脏像“吹气球”一样增大,最后发展为心力衰竭。而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又会加重房颤的进展,两者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第四,干扰正常的生活。房颤患者中尤其是阵发性快速心室率的患者会有头晕、心悸、气短等表现,身体的不舒服会带来生活方面的不利影响,在心功能较差的情况下,日常生活存在困难。部分房颤患者的症状加重时,会有晕厥、乏力和呼吸困难等表现,对于潜在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则会引起急性肺水肿。
其实房颤本身对生命并不构成为威胁,有的患者甚至无症状。强调不能忽视房颤,是因为房颤会诱发脑梗塞、脑卒中等严重的并发症。根据相关统计,房颤患者中风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五倍,如果患者不能重视疾病,当阵发性发展为持续性或者是永久性房颤时,治疗的难度则会加大。
二、房颤如何治疗?
第一,控制心率,保护心脏功能。该方法为房颤治疗的主要策略,作为房颤治疗的基本目标,能够将房颤相关症状改善。持续性房颤在控制心率的同时需要开展抗凝治疗,以此预防血栓发生,适用于复律失败的患者和老年患者。常用的药物有:
1.普蔡洛尔、美托洛尔(β受体阻滞剂类型);
2.地尔硫卓、维拉帕米(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类型);
3.地高辛(洋地黄类型)等药物。
心室率较慢的患者可接受心脏起搏器治疗。
第二,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节律控制是对房颤患者实施窦性心律的恢复和长期维持,窦性心律的恢复和维持是房颤治疗中的重要组成,当前关于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有电转复、药物转复和导管消融治疗方法,适用于房颤复律的药物有:
1.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普罗帕酮、氟卡尼等;
2.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多菲利特、胺碘酮、维纳卡兰、伊布利特等,主要是借助对传导速度的减慢作用和对有效不应期的延长效果,使得折返激动终止。胺碘酮促心律失常发生率非常低,在临床中用作维持窦性心律,适用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和心功能不全患者。
第三,预防血栓栓塞。因房颤患者具有较高的血栓栓塞发生率,作为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和致死主要因素,应在治疗中加强抗凝治疗的预防作用发挥。临床中常用的抗凝治疗药物有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等。对于合并瓣膜病的患者在治疗中应加强对抗凝药物的使用。现阶段新型抗凝药物有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不仅具有较好的血栓预防效果,也能够预防患者发生出血。
第四,减缓和防止心房重构。心房重构有结构重构和电重构,使用他汀类药物能够在多种途径下实现对心房结构重构的抑制,降低房颤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在有效地减少血栓栓塞时间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证实,通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西拉普利、苯那普利、培垛普利、雷米普利等)或者ARB(缬沙坦分散片,坎地沙坦酯片,怡方缬沙坦胶囊等)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将房颤发生率和复发风险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