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2个平菇菌株比较试验
2021-10-19张耀玲陈荣信吴建海
张耀玲, 刘 勇, 陈荣信, 吴建海
(1.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 陕西 汉中 723000;2.榆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陕西 榆林 719000;3.留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陕西 留坝 724100;4.汉中康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 汉中 723000)
前言
平菇,又称冻菌,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属[1~2]。平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蛋白多糖等,经常食用平菇可以起到增强免疫功能、改善体质等作用[1]。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平菇生产和消费的国家,秦巴山区是我国平菇主产区,汉中平菇生产在全省食用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地凭借优异的生态气候条件、丰富的野生资源和悠久的栽培历史形成的技术普及优势[3]。因此筛选出适宜本区域栽培的优良平菇新菌株对新品种推广示范及提升当地菇农的净收入有重要意义。通过对2株自分离的野生平菇菌株从菌丝形态特征,拮抗观察,出菇子实体比较等方面进行探索,旨在筛选出适合当地气候栽培的低成本、高效益平菇菌株,为陕西食用菌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1 材料方法
1.1 供试菌株
2个野生平菇菌株(镇巴平菇、宁强平菇)为采自周边无人工栽培平菇的深山,采样后带回实验室进行菌株分离工作,菌株保藏于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食用菌实验室。
1.2 供试菌株的分离纯化及培养
用PDA复合培养基25℃黑暗条件下培养菌株,十字交叉法测定平菇菌落直径。两种平菇菌株接入平板,25℃下培养5~8 d,观察菌种相交区域之间是否有拮抗现象发生。
1.3 菌种的培养
1.3.1 一级菌种培养 PDA复合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磷酸二氢钾1 g,硫酸镁1 g,蛋白胨2 g,酵母粉2 g,琼脂粉10 g,加水定容至1L, pH自然;菌株于25℃暗培养。
1.3.2 二级菌种培养 培养基配方:99%玉米芯,1%石膏;将料装于200 mL玻璃瓶中,121℃,30 min灭菌,菌株于2020年7月5日接种,25℃暗培养20 d左右。
1.3.3 栽培种培养 培养基配方:78%锯末,20%麸皮,1%白糖,1%石膏;采用15 cm*42 cm规格的聚丙烯菌袋,每袋干料大约重0.46 kg,121℃,45 min灭菌,菌株于2020年8月10日接种,两种菌株各接种24袋,22~23℃暗培养50 d左右。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种平菇菌丝形态特征及拮抗试验
如图1所示,宁强平菇菌丝为灰白色,不白皙,粗壮,絮状,浓密,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为9.96 mm·d-1,明显快于镇巴平菇(9.15 mm·d-1),镇巴平菇菌丝也为灰白色,较浓密,绒毛状。两个菌株的菌丝长势都强。
将镇巴平菇和宁强平菇菌株接种至PDA复合培养基的平板上,25℃培养7 d后发现二者菌丝在接触面上有拮抗现象发生,如图1所示,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出现了明显的拮抗线,说明二者的亲缘关系较远,但并未发生菌丝越过拮抗线生长的现象,只是两种平菇菌丝在拮抗线上缠绕在一起生长。
图1 镇巴平菇和宁强平菇菌丝生长情况
2.2 供试平菇出菇试验结果
将满袋的镇巴平菇和宁强平菇于2020年10月15日放置在菇棚进行出菇试验,具体出菇情况如表1所示。在整个出菇过程中,菌袋均无污染情况出现,说明两个菌株的抗杂菌能力强。虽然镇巴平菇菌丝的生长速度不及宁强平菇,但镇巴平菇原基出现的较早些,该菌株从10月21日开始出菇,整体出菇比宁强平菇早5 d左右。镇巴平菇长至成熟期,子实体由深灰黑色缓慢变成浅灰色,整体朵型较小,叠生、紧凑,菌盖宽度跟另一菌株相比较小。宁强平菇子实体成熟期呈灰色叠生,整体大朵较紧凑,菌盖宽度较大。两个菌株的子实体都是丛生,菌盖厚度差异不大,菌盖边缘都呈波浪形,光滑内卷。宁强平菇菌柄长度和直径都较镇巴平菇小些。总体来看,镇巴平菇和宁强平菇的商品性状都不错。
表1 平菇菌株生长期及子实体性状比较
两个平菇菌株在湿度为60%~75%,温度为12~15℃条件下出菇情况良好,每茬菇间隔8~10 d出二茬菇,菇长至成熟期需要5~7 d,一共采收了三茬平菇,虽然后期菇棚温度降至1~4℃,导致菇成熟期边延长,采收后发现子实体品质依然不差,说明两个平菇菌株抗逆性较强。整体来看,宁强平菇的平均产量较高,生物学效率较高,但是出菇较晚,镇巴平菇出菇早,平菇可以提前上市,为抢占食用菌市场占据了先机,因此镇巴平菇和宁强平菇都适宜秦巴山区栽培。
表2 平菇菌株丰产性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对秦巴山区野生分离的镇巴平菇和宁强平菇菌株的栽培试验表明,两个菌株菌丝形态特性、抗杂菌能力、子实体品质和商品性、三潮子实体生物转化率均表现良好,适合在本地区大面积推广,目前已经获得了较多菇农的认可。
笔者试验为熟料袋栽平菇菌株,单侧试管种,导致较长的发菌期,但若是工厂化栽培,菌丝生长期肯定会大幅缩短;我们分离的野生镇巴平菇和宁强平菇菌株,孙瑞泽等在前期已经对镇巴平菇鉴定为哥伦比亚侧耳,并且对菌丝生长最佳营养和环境条件开展了部分研究工作[4],后期我们主要是筛选出两个菌株的最佳栽培原料、栽培方式以及探索两个菌株是否适合在夏季高温出菇,是否是耐高温品种,最后将两个新菌株与当地主栽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期待两个新菌株在当地得到大面积推广示范,为当地菇农产生积极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