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侧脑室穿刺位置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对脑积水患者神经及P73、P38因子的影响
2021-10-19罗成军詹傲卫正洪
罗成军 詹傲 卫正洪
(乐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四川 乐山,614000)
脑积水在神经外科有较高的发病率,而引起脑积水的原因较多且复杂,比如脑脊液分泌过多、脑脊液循环通路出现梗阻等。针对脑积水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脑脊液分流术是常用方法,典型的如脑室-腹腔分流术,但是因为脑部手术风险较大,穿刺部位的选择可能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患者神经功能等[1]。为明确不同侧脑室穿刺位置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对脑积水患者神经功能及P73、P38因子的影响,从而为脑积水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开展提供依据。本文结合我院接诊的50例脑积水患者,对其采用不同侧脑室穿刺位置对应治疗资料予以分析,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50例脑积水患者纳入研究,均为我院2018.1-2021.6期间接诊,依据患者就诊顺序分为A组与B组,A组: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34.86±5.25)岁;B组: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34.84±5.29)岁。所有患者脑积水原因为脑外伤、脑部感染、脑部肿瘤等,综合头颅CT、核磁共振检查等确诊并明确病因,所有患者家属同意接受相应的治疗方案,签署《治疗方案知情同意书》。排除同时进行其他手术、耐受性较差、高热、颅内压升高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性较小,满足可比性(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术,A组患者从副三角区穿刺,B组患者从侧脑室三角区穿刺,全身麻醉,仰卧位,常规颅脑CT检查并确定出脑室穿刺点,定位脑室穿刺区域,连接电极片,继续CT检查,检查标记区域并适当调整,完成穿刺并实施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1.3 观察指标(1)患者综合治疗效果;综合患者症状表现与神经功能情况予以评价,其中症状消失,神经功能恢复正常为显效,轻微症状、轻度神经功能异常为有效;症状明显,神经功能异常为无效,前两项纳入治疗总有效率。(2)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半年的神经功能;参照《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予以评价,0-42分,分值高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3)术后2w后的P37、P38因子水平,通过免疫分析仪完成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χ±s表示,t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综合治疗效果分析术后6个月评价治疗效果,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半年较治疗前NIHSS评分均下降,且A组治疗后评分小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 (χ±s,n=25,分)
2.3 术后2wP73、P74比较术后2w,A组:P73(0.51±0.06)β-actin,P74(0.46±0.08)β-actin,B 组:P73(0.41±0.07)β-actin,P74(0.37±0.06)β-actin,A组大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积水会引起患者脑室扩大、脑组织减少,并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比如患者视力、智力、运动功能等都会不同程度受到影响。通过脑室-腹腔分流术能够及时减少脑脊液,帮助患者脑积水引起的相关症状[2]。
从本次研究结果方面分析,A组患者以96.00%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76.00%,表明A组方法对脑积水患者治疗效果更有效,同时A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小于B组,且术后2w的P73、P74大于B组,进一步说明对脑积水患者采取副三角区穿刺对神经功能更有利,P73、P74是患者突触数量与分布状况的反映,也是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的重要指标。综合上述分析,脑积水患者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时选择副三角区穿刺更有利于治疗。
分析本次研究结果,脑积水患者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时选择副三角区穿刺,该区域定位更准确,能够保证穿刺的精准度,减少偏差,避免穿刺对脑脊液以及脑部重要功能区域产生影响,也能够避免初夏反复穿刺,减少穿刺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副三角区穿刺有助于绕开脉络丛、额角穿刺,减少穿刺后相关并发症发生可能,如术后感染、术后癫痫等[3]。
综上所述,对脑积水患者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时选择副三角区穿刺,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P73、P38因子水平,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