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下的智慧体育新机遇
2021-10-19俞同
俞同
【摘要】 5G技术是现代科技的变革,能够将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紧密链接在一起,不断的推动社会产业发展升级,针对体育领域,体育的竞争不仅是人员素质的竞争,更是背后技术的较量;智慧体育正是传统体育应用5G技术的产物,智慧体育的建设不仅能体现出我国体育产业的信息化水平,也能通过智能化体育场馆、智慧体育训练等方式来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提质增效的目的,本文通过针对5G时代下智慧体育发展新机遇,论述其应用场景及策略,为推动体育发展助力,实现以智慧引领体育,科技促进健康的体育发展理念。
【关键词】 5G时代 智慧体育 体育场馆
引言:
5G技术作为我国战略发展方向,是社会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针对体育领域,我国至2014年开始就陆续下台文件,强调体育产业发展与现代信息结合的重要性,为体育产业智慧发展提供了发展思路。随着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为智慧体育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支持,拓宽了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同时,智慧体育理念在发展愿景上也与我国建设“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发展理念高度锲合,因此,智慧体育不仅能体现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也能满足当前社会人们体育精神需求。
一、智慧体育的机遇背景
5G技术是时代的变革,体育产业通过5G赋能不仅能实现产业升级,也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智慧体育不仅是数字体育的升华,更是产业的整体升级,如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体育连接万物,将人们的健身、运动信息与身体状态连接,构建科学、合理、可控的体育计划,实现高效运动锻炼,为推动全全民健身助力。如人工智能+体育场馆概念,运动员能够借用AI技术来进行技能、技巧提升,通过设定符合运动员体育竞技特点的AI智能机器人,强化运动员训练效果,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运动员体育竞技能力。
1.1物联网技术让体育连接万物
物联网技术的万物互联是5G时代的重要标志,在智慧体育体系上,将体育运动信息与人们身体特点连接起来,最后通过移动端进行数据信息处理,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纽带连接。在运动健身方面,人们将自身体育运动锻炼的信息数据和锻炼方式利用物联网技术与其他移动端连接,进行智能评估分析,将体育运动锻炼状态具体化,数字化,从而帮助人们更好的选择体育运动锻炼方式和运动计划,提高体育运动锻炼的科学性。同时也能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数据连接,让体育运动强度和方式符合自身身体健康需求,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人们身体素质,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安全。在运动员方面,运动员将自身长期的运动训练数据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分析处理,将日常体育训练状态量化,并且依据量化不足部分,进行针对性训练,让信息数据作为体育服务导向,利用数据来评估训练标准,从而高质量提高自身体育竞技水平。
1.2人工智能技术铸就“智慧体育”
随着社会时代发展,体育不在是单纯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天赋比拼,更是体育技术的展现,人工智能技術的兴起弥补了传统体育训练教师、教具的不足之处,利用其智能评估、智能分析、智能训练等方式来挖掘运动员体育潜能,加强运动员的运动技能提升。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利用其强大的分析技术,结合运动项目的特点对运动员身体体能、运动技能、实战能力等进行深度分析,将运动员综合状态数据化,可视化。其次,针对量化数据不足地方,进行智能教具、智能机器人针对性训练,重点训练运动员不足地方,提升运动员综合能力,并且根据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提升,进行升级调整。满足运动员个性化训练需求。最后,人工智能技术也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体育用品制造、体育智能教具等都具有极大的市场空间,能够在提升运动员体育运动竞技水平的同时带来经济价值。
1.3高速低延:体育与生活无缝对接
5G技术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了网络速度,让体育运动与人们生活链接更加密切,智慧体育通过构建智能生态系统,能够让体育运动更加方便、清晰的呈现在人们生活中,如利用5G技术实现体育赛事与VR技术互联,让人们能够通过VR眼镜更加新颖的观看体育赛事,体现出人人参与的体育精神,让人们实现与体育赛事零距离接触;同样,以5G技术的高速通道,可以让人们在体育运动中能够与亲友进行实时运动,共同运动。
二、5G时代下的智慧体育新机遇
2.1巨大的智慧体育消费市场
随着全民体育、全面健身概念的推行,人们对于体育运动越来越重视,产生了巨大的市场价值,实现体育产业升级能够激发体育市场潜在价值,实现体育产业市场高质量发展,如数字体育的产业转型,通过媒体平台体育赛事转播、体育文化版权数字化为体育领域带来的显著的市场收入,一度成为了体育赛事的主要收入。
因此,借助5G技术进行智慧体育转型,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其中主要体现在:首先是供应端需求,我国5G网络的建设能够为体育产业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撑,让智慧体育多形态的融入到人们生活中。其次,在需求端,基于我国4g网络基础,具有规模巨大的线上体育消费市场,其中体育网民人数和黏性的在线时长都是智慧体育消费市场的中间力量。最后,体育运动与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打造智能教具、智能训练机器人、智能运动设备等智能装备,不仅满足专业运动员运动训练需求,也能满足普通人们体育运动锻炼需求,增加体育用品市场经济空间。
2.2体育赛事直播进入5G时代
5G技术代表着高速,在体育赛事直播中能够获取更加清晰的画面,提高体育赛事的直播质量,同时5G技术还能赋能体育赛事直播,构建VR直播;在体育赛事场内进行内制专属VR直播摄像机,满足体育观众VR直播需求,让观众感受到身临其境的体育场体育赛事比赛,体会真实的体育赛场。弥补观众不能去现场观看的遗憾。实现体育赛事的高质量直播。特别是目前受到疫情影响,大部分体育赛事处于空场状态,在降低门票收入的同时,可以有效的利用VR直播来提高体育赛事经济效益,同样也能满足观众的体育观看感受。
2.3 5G技术在智慧体育场馆中的应用
5G技术的应用能够打造出智能化体育场馆,利用5G技术的高速、低延迟的特征,能够实现体育场智能设备的高效链接,满足智慧体育场馆智能机器人、无人机、AR、VR在线交互平台、多视觉虚拟现实成像等通信设备的高效传输,利用智能化系统来优化体育赛事转播场景和体育服务场景,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其主要表现在:
2.3.1智慧安防
安全问题是体育场馆的核心部分,所有的设施都需要围绕安全问题来进行建设,利用5G技术打造完善的智慧安防系统不仅能保障运动员、观众、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也能够满足智慧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传统的体育场馆安防系统主要借助于人工操作或者视频监控,这样容易出现诸多不确定因素,基于5G技术赋能下的智慧安防系统,能够通过生物传感设备、运动监测系统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控和评级,实现24小时防盗、防灾一体化监控。
2.3.2智能管理
5G技术下的智慧体育场馆能够针对场馆管理、训练管理进行智能管理;在场馆管理方式,利用物联网技术将体育场馆的各类传感设备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作出分析决策,如当体育场馆温度、湿度不达标时,进行自动温度、湿度控制,保障体育场馆内理想运动环境,在训练管理中,可以将运动员训练中的可穿戴设备、智能训练设备等信息进行收集,并结合运动员身体特征制作详细的评估报告,帮助运动员保持良好的训练强度和训练方式。提高其竞技能力。
2.3.3智慧赛事
体育场馆最核心的功能就是体育赛事举办、转播,智慧赛事能够利用5G技术强化体育运动公平、公正性,增强体育赛事观赏程度,如利用5G技术进行网球鹰眼技术、足球比赛中裁判辅助VAR技术、比赛用球NFC技术升级,来促进体育赛事与5G技术的良性发展。
三、5G技术促进的智慧体育发展路径及方法
5G技术为智慧体育建设及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是5G技术开发问题,限制了5G技术的应用效果,如在智慧体育场馆建设中,主要依赖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但在实际应用中受限于人工智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物联网的万物互联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人工智能在对于陪练机器人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次,回报率低,智慧体育虽然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前期5G网络建设、智能设备建设投资较大,当前大部分智慧体育项目只处于投入阶段,容易出现投入收益失衡,限制了智慧体育的发展。最后,缺乏相关政策引领,现阶段智慧体育建设没有明确的政府政策文件,只是处于体育产业转型层面,缺乏相关政策部门顶层设计,导致智慧体育建设缺乏深度。
针对智慧体育发展现状,首先要强化5G技术在智慧体育建设中的应用,通过政府政策引导,深化5G技术在体育产业的融入,实现5G技术在体育产业的深度发展,完善技术层面问题,实现智慧体育生态系统建设,其次,重视协同发展,提高智慧体育经济成效,智慧体育不能局限于體育发展,要培育体育产业新业态,通过与高科技企业、健康产业园区等关联企业进行协同发展,盘活智慧体育经济功能,建立智慧体育研发中心、智慧体育设备制造产业、体育传媒产业等实现高经济产业模式。如将智慧体育与大健康产业链接,利用可穿戴设备帮助人们制定符合身体需求的运动计划,开发经济增长点。最后,发挥政府顶层设计作用,实现智慧体育有序运行,保障智慧体育建设质量,实现智慧体育可持续发展。政府通过顶层设计来行使主导功能,建立智慧体育行业标准及运行机制,让智慧体育建设有方向可依,有路径可寻,提高智慧体育发展深度。
参 考 文 献
[1]曹祎遐,陈泽琴.5G时代下的智慧体育新机遇[J].上海信息化,2021(07):18-22.
[2]胡延,张帆.物联网技术在智慧体育场馆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21(15):86-88.
[3]廖磊,叶燎昆.5G与体育智能生态系统的建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03):51-53.
[4]朱梦雨,黄海燕.5G技术在体育场馆智慧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科研,2020,41(05):2-9.
[5]高绿路,郭子萌,邰峰.“体育+5G”:基于共生理论的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和路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0,36(02):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