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21-10-18吴华邓露微
吴华 邓露微
【摘要】 目的 探讨在新生儿护理中融入优质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因疼痛症状而开展监护的新生儿作为观察样本,随机分组,观察组(60)给予优质护理管理,对照组(n=60)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相关情况。结果 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疼痛控制时间、特殊监护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应激反应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新生儿开展优质护理管理,能够迅速改善疼痛症状,避免出现应激反应。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优质护理管理;疼痛护理
新生儿疼痛症状比较普遍,多由早产或新生儿疾病引起,对患儿造成一定影响。优质护理管理通过做好疼痛护理干预,改善新生儿疼痛症状,为新生儿提供生命支持,发挥明显的干预效果。本研究选取120例合并疼痛症状的新生儿作为观察样本,对优质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将120例新生儿疼痛患儿纳入到分析对比中,所选患儿均满足疾病相关诊及入科标准,且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纳入标准:(1)家属知情配合;(2)新生儿耐受性良好;(3)无治疗禁忌。本次研究将护理方法作为分组依据,观察组纳入60例患儿,男性31例,女性29例,日龄3-15d,均值(7.56±1.58)岁。对照组纳入60例患者,男性30例,女性30例,日龄3-17d,均值(8.49±0.65)岁。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或严重感染症状者,两组一般资料相关数据对比分析结果为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士遵医嘱为患儿做好各项护理操作。观察组患儿给予优质护理管理,操作如下:
(1)健康教育:针对疼痛病因,及时向患儿家属进行宣导,当患儿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后,适当开展母乳喂养,做好母乳喂养干预,指导新生儿母亲正确泌乳方式。母乳中的营养成分能够增加肠道蠕动效率,促进代谢,从而帮助患儿及时排便。
(2)疼痛评估:护士对新生儿疼痛情况进行准确评估,掌握引发患儿疼痛的具体原因。通过观察,对患儿疼痛状况、疼痛持续时间加以记录。护士加强自身对新生儿疼痛管理的操作技能,保证各项操作动轻柔、快捷,避免因操作失误而加重患儿疼痛感。护士帮助患儿取最佳体位,为降低疼痛感,可将患儿调整为头部、双脚成屈曲体位。
(3)吮吸刺激:为患儿提供非营养性吮吸干预,这是因为良好的吮吸动作,能够对患儿口腔形成一定刺激,使其5-羟色胺的释放量增加,也会产生较好的镇痛作用。在此基础上,非营养性吮吸还能使躁动、哭闹患儿保持安静,使其在安静状态下接受治疗和干预,防止过度哭闹对机体产生刺激,避免机体应激反应。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新生儿症状改善时间、疼痛控制时间、特殊监护时间以及应激反应发生率,做好统计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选择SPSS22.0,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 )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症状缓解以及监护情况的比较
在症状改善时间、疼痛控制时间、特殊监护时间的对比上,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应激反应发生率为1.67%(1/60),比对照组的16.67%(10/60)低,P<0.05,详见表1。
3.讨论
在传统理念下,很多人错误的认为,新生儿对疼痛的感知力比较差,主要原因是其机体功能尚未完善发育。通过长期医学实践,越来越多专门从事新生儿领域研究的专家认为,不仅新生儿,胎儿在母体中时,就具备疼痛感知能力,并且持续时间长,对疼痛刺激的反应比较强烈。因此,在为合并疼痛症状的新生儿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时,护士不仅要关注患儿自身疼痛症状,也要注意避免操作不当而引起患儿疼痛加剧。优质护理管理强调以新生儿作为护理工作的重心,通过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完善护理操作,最大程度帮助患儿缓解疼痛症状,使其能够尽快回到母亲怀抱,为其正常生长发育提供更多必要的支持。
本研究结果显示,优质护理管理能够缩短新生儿症状改善时间、疼痛控制时间、特殊监护时间,与文献报道结果相符,这是因为优质护理管理能够保证护理工作的全面性,兼顾合并疼痛症状新生儿的实际护理需要。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疼痛症状新生儿在解除特殊监护后,其体重增加范围大于接受常规护理的新生儿。表明为患儿优化护理操作,并且做好母乳喂养指导,在改善症状的前提下,使患儿体重得到明显增加。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管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提高合并疼痛症状新生儿的总体护理水平,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娜娜,周红,李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新生儿病房的感染预防与控制[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01):478-479.
[2]黄莉,鲁利群.基础护理结合循证护理在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价值[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9,14(02):91-93.
[3]李晓琴,周琳琳,杨娟.2009-2018年国外新生儿护理研究热点聚类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0,37(03):32-36.
[4]魏小燕,何婧.袋鼠式護理对新生儿神经行为,体格发育及母乳喂养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03):19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