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问学课堂的实践探索

2021-10-18宋迎晓

求知导刊 2021年38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核心素养

宋迎晓

摘 要: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份文件首次提到了“核心素养”的概念。问学课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问学课堂基于学生的“问”,把问与学贯穿于课堂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在问与学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由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教师应探索问的艺术,掌握导的关键,拥有学的品质,将课堂变学堂,实现师生共成长、教育远流长。

关键词:核心素养;化学教学;水的净化;问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8-0061-02

引 言

教育部于2014年3月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到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同时提出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很显然,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人”。问学课堂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基于学生的“问”,把问与学始终贯穿在课堂教学中,使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论语》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学生的学习必然由善问而始,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这是新思想的原动力,是具备终身学习意识的基础。同时,学生的思维在问与学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由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

一、问学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针对“水的净化”课题,笔者设计了两节不同类型的课——非问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学A)和问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学B),下面对两节课做简要分析。

(一)教学A过程

笔者为本堂课取名“穿越时空的净化”,由主人公李白游玩路过黄河边,因口渴无清水,引出课题“水的净化”。本节课以情景对话为线索,李白不断发问:“水中包含什么杂质?”“如何去除悬浮在水中及表面的杂质?”由古人章穆、陆羽等进行解答,从而引出净水的不同环节:沉降、过滤、吸附、蒸馏。下面是本堂课的节选。

情境创设:李白喜爱游山玩水。一日,李白一行人路過黄河边,不禁感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但此时口渴难忍的他眉头一紧,这么浑浊的黄河水,怎么才能喝上一口?以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的净化。如何去除悬浮在水中及浮于水面的物质?古人章穆曰:“春夏大雨,山水暴涨,有毒。山居别无他水可汲者,宜捣蒜或白矾少许,投入水缸中,以使水沉淀净化。”此时,教师介绍:“这正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沉降法。”教师由此引出絮凝剂(明矾)的作用及使用原理。

(二)教学B过程

“水的净化”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的区别和过滤操作的原理,让学生学会操作沉淀、过滤等实验,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使学生形成珍惜水资源的意识。在问学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学B过程以学生之问为线索。学生一边学一边问,一边问一边展开深度的学,从而让“问”与“学”互动、互促。

首先,教师让学生先做一个家庭小实验:取一杯浑浊的泥水,观察现象并结合课本知识提出自己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前提问能够帮助学生明晰教学目标,充分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寻求净化水的方法的兴趣,以此来提高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搜集并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提炼出与本课教学目标相契合的核心问题,把问题抛给学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问学课堂上,学生先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师徒帮带的教学模式初步解决问题;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与互动;教师进行精讲点拨,讲解重难点知识,点明本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

二、问学评价

(一)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学生主体性)

课堂A设计的线索是“李白之问”,虽然以故事情境贯穿整堂课的始终,也注重在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但从学生角度来看,没有让学生先学习和思考,仅靠他人之问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普遍不高。

课堂B即“问学课堂”,以问启学,以学定教,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参与度明显提升。

(二)学生做时间的主人

课堂A的“李白之问”中,教师把净水的各个环节中的知识点详细地讲了一遍。事实上,很多很简单的知识点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就可以得到答案,教师的详细讲解反而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

而课堂B中,学生解决的就是自己的问题,通过读书、小组交流及师徒帮带,由学生自主解决大部分问题,教师对未解决的问题和重要知识点进行精讲点拨,课堂效率明显提升。

(三)学生做课堂设计的主人

课堂A仅仅局限于对净化水的操作进行讲解。在问学课堂上,问题由学生提出来,课堂也是按照学生的问题展开的,学生便是课堂设计的主人。此外,在解决学生自己的问题后,还有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的问题既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学生思维的深化,又是对本节课的提升。在解决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后,还有挑战自我的环节。整个教学设计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步步推进、环环相扣、逐步上升的螺旋结构。

三、问学思考

(一)“问”的艺术

问题是问学课堂的生命线,是学生“到哪去”的方向标,有价值的问题不仅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思考,更是课堂生命力的保证。要想激发学生问的欲望,培养学生问的能力,保持学生问的热情,教师“问的艺术”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