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年亚文化背景下故障艺术的审美价值
2021-10-18鲍鹏李洋
鲍鹏 李洋
摘 要:故障艺术中,技术既是故障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艺术内容,技术的缺席将会导致故障艺术意义的缺失。因此通过研究故障艺术的审美内涵和意义诉求,可以更好地反思艺术与技术的关系。探究故障艺术的发展历程,研究它的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从而促使我们更深层次地发掘故障艺术的内在审美逻辑与美学价值,为大众的审美体验提供更有说服力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故障艺术;数字媒体;青年亚文化;审美价值
从古希腊的圆周率、黄金分割率,再到透视法的发现,直至近代印刷术、照相术的普及,达达艺术、波普艺术、电影的风行,再到当下数字媒体艺术方兴未艾,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为艺术提供了新的开拓方向,技术理应成为艺术欣赏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审美关注点,更不应将技术妖魔化,视为阻碍艺术发展的诱因。
一、故障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故障艺术一词与noise、bug和distortion有着十分相似的含义。故障一词最早出现在1962年飞行员约翰·格伦(John Glenn)的飞行日记之中用来形容电路电压突然出现的短暂异常现象,后来逐渐引申为电子错误和故障[1]。故障艺术中的故障一词可以看做是人为主导的可控的一种失误,艺术家通过破坏数据正常的传输路径以及人为的对机器设备进行控制来使电子设备发生图像或者音频错误,艺术家再在Glitch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寻求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突发的随机性技术所带来的的艺术创作灵感。基于此,大部分故障艺术 作品都充满了未来感和科技感。故障艺术本身不能被看做是一种错误,它是一种人为的“审美创造”,故障是艺术创作中“偶发性因素”,当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这个“偶发性因素”不是艺术表现形式或者内容的一部分、发生在艺术家意料之外时,Glitch便不再是艺术品的组成部分,人们会很快解决Glitch,重新进行艺术创作。然而,当艺术家意识到Glitch的存在,并且将Glitch视为艺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形式时,开始人为地将这些“偶发性因素”纳入到艺术创作中并且主动创造和寻找故障时,此时的Glitch才开始真正成为艺术创作手段,Glitch的含义也从技术失误转变为审美语境下的艺术。
2010年以后故障艺术才开始逐渐走入中国人的视野之中,但是早在1965年白南准(Nam June Paik)的艺术作品“Magnet Tv”中就有对故障艺术的最早探索,白南准将一块磁铁放置在电视机之上,在电视机工作过程中,磁铁的磁场对电视机的显像管产生影响,继而电视机画面出现各种错误的图像显示。这个作品中带有艺术家一定的幽默,白南准通过人为地制造电视机的故障使得观众无法正常地观看电视,只能看到电视画面中的错误图像。老旧的电视上,竖立着一块巨大的磁铁,作品给人一种现代雕塑作品的感觉。白南准在1965年录像艺术时代创作的艺术作品,放到当今数字媒体时代背景下进行重新解读,仍然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电视的显示器原本是用来播放正确的图像的,这也是电视机作为现代电子消费品的价值所在,白南准使用磁铁对电视机作为消费品存在的意义进行解构,错误的图像成为观众与电视机互动的载体。当一个电视机失去了播放功能时,它还能否被称之为电视机,观众在欣赏这件艺术作品时欣赏的到底是什么内容,是发生故障的电视机,还是故障本身。白南准将故障当成艺术作品的一部分展现在观众面前,引发观众对故障的思考,白南准在作品中有意为之的人为故障,可以将其视为故障艺术的先驱。
杰米·芬顿和劳尔·扎里茨基(Jamie Fenton and Raul Zaritsky)于1978年创作了故障艺术作品“Digital TV Dinner”,在这部作品中,电视机播放着杂乱的图画,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展示电视机故障的装置,在“Digital TV Dinner”这个艺术作品中,故障是一种审美创作,电视画面中的故障可以称之为一种“美化后的故障”,艺术家通过故障来完成审美活动。
意大利的年轻艺术家贾科莫·卡马莫拉(Giacomo Carmagnola)在大学期间创造了一组有趣的像素形式的艺术作品,他将图案中物体的某一部分或者某一元素进行变形、扭曲、拉伸或像素化处理,形成各种奇特的效果,令人印象深刻。如他在对电影《闪灵》经典片段的改编中,他将红色的鲜血全部拉伸、变形,与人们现实世界的常识相违背,形成了令人毛骨耸然的效果。
当下,故障已经跳脱了技术失误的范畴进入了艺术领域,成为一种方兴未艾的艺术表现形式。音乐创作、平面设计,以及UI设计,随处可见故障艺术的身影,在赛博朋克风格中故障艺术更是占据了重要地位,是其视觉呈现的主要手段。赛博朋克风格的电影《攻壳机动队》宣传海报中,大量使用故障艺术元素,使得海报的未来感和科技感大大增加,同时在电影中,故障艺术也成为城市背景霓虹灯的重要组成部分,闪烁的灯光,跳跃的噪点,RGB分离重叠的颜色,为电影中的城市增添了几分未来感。
二、故障艺术的审美内涵
当代艺术审美的主流思想依然来自于西方古希腊的传统美学,追求完美、和谐、统一。但故障艺术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审美原则,故障艺术追求的是不完整,不完善的缺陷美。在艺术审美领域,应当使用辩证的思想看待美这一观念,美有着不同的定义和阐释,不同人对美的追求也不尽相同。在大工业、大机器时代,故障是令人头疼的存在,技术人员努力避免机器出现故障。此时的故障代表着错误,是无法令人欣赏的技术失误。但是从美学角度看,故障又有著独特的审美价值,故障与完美一词相互对立,此刻的故障拥有了与技术失误完全不同的含义,故障表示残缺,残缺也是美的一部分,帕特农神庙的残垣断壁是建筑在人为破坏和岁月风霜洗礼下出现的故障,维纳斯女神因为她的断臂而更加富有历史沧桑感。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数字艺术的不断涌现成为必然,越来越多的数字艺术作品开始出现在美术馆、展览馆中,互联网的便携、互联、低门槛使得人们进行艺术创作越来越简单,一大批数字媒体艺术家开始出现,故障艺术正是互联网时代浪潮下出现的新兴产物,成为数字媒体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2]。数字艺术天生带有反叛的基因,故障艺术也不例外,故障本身意味着对和谐、完整的破坏,是对传统美学完美的反叛。表现另类的审美诉求早已经不是件新鲜事了。当代艺术中大量的概念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层出不穷,故障艺术与这些当代艺术在审美理念上并无太大区分,都有着对传统的批判和对现实的质疑的意义,但在表现形式上,故障艺术却带有明显的数字时代的特征,扭曲、抖动的画面是技术与生活经验的结合,是技术与审美的统一。
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在《艺术》一书中认为“艺术作为有意味的形式”(Art as Significant Form)[3],他摒弃了传统美学认为艺术中线条、色彩、造型这些艺术作品外在形式需要服从作品内容的观念,打破了传统美学注重写实的陈旧观念,将艺术的形式上升到美学的高度,形式不再仅仅是为内容服务,形式本身也是重要的审美因素,可以对人的情感产生直接作用。他的理论为众多的先锋艺术找到了美学上的理论支持。在故障艺术中,故障既是艺术品表达思想的外在形式,也是艺术品呈现的内在意义,但这并不是说艺术家可以随意使用故障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具体的故障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也会谨慎选择不同类型的故障效果,分析不同效果带来的情感体验,如抖动、重影、重复会增加观众的紧张感,扭曲、拉伸、变形会使观众思考现实物体与艺术品之间的差距,从而促使观众对作品产生陌生感,割裂、分离的故障效果,带有强烈的否定意味。不同故障效果的选择也会影响作品最终意义的呈现,这些形式本身便是故障艺术作品的“意味”所在。
故障艺术独特的艺术形式,使得人们不得不从原有的审美视角跳脱出来,这与贝托尔特·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的“陌生效果”[4]和俄国美学中的“陌生化”理论十分类似,人们对以往的艺术作品中所忽视的故障开始重新重视起来,开始重新审视故障作为艺术形式的审美价值。目前数字媒体领域火热的艺术表现形式VR、AR、MR全部以准确的模拟现实世界为主要突破方向。以VR为例,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与现实世界相差无几的虚拟世界,它以拟真的沉浸感为主要卖点,在虚拟头盔中所观测到或者触摸到的物体会通过各种传感器对身体进行实时的反馈,从而达到沉浸其中的效果。无论是AR、VR或者MR,它们所追求的与传统绘画艺术的写实再现的审美诉求别无二致。在沉浸艺术中,故障是最令玩家讨厌的存在,故障使得玩家脱离虚拟环境,影响用户的体验。故障艺术打破的正是这种沉浸感,一幅优秀的故障艺术作品应当使欣赏者与作品保持距离,促使观众思考艺术作品背后存在的审美价值。
三、故障艺术的商业化
故障艺术风格充满了未来感与时尚感,这使得故障艺术在商业化的视觉设计领域的应用范围层级不断增长。在中国版的tiktok——“抖音”视觉风格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故障艺术的影子。抖音作为一个面向年轻群体的短视频app,它的整体设计风格紧跟时尚潮流,在视觉元素上多采用叠影、闪烁的噪点、破碎的像素等;在色彩风格上;“抖音”的logo大胆地采用青色和洋红的特效,并且在抖音视频拍摄中也大量推荐使用影像重叠、色彩错位的特效,这样的设计理念与抖音所运营的短视频动感、年轻化的内容不谋而合,这些故障艺术元素的引用使得抖音整体风格偏向年轻化,赢得了年轻人的喜爱。目前,抖音已经成为中国短视频行业的领军软件,并且成功走向海外市场。抖音的成功促使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使用故障艺术来标榜自己的年轻化,吸引青年人使用他们的产品。青年群体通过使用故障艺术这种新奇又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张扬自己的个性,表达自身的诉求,同时也在吸引更多的人关注青年群体,从而实现文化认同。当资本开始注意到故障艺术的商业价值时,故障艺术不可避免地成为资本吸引流量的一种手段。约翰·菲斯克(John Fisk)认为:“风格就是文化认同与社会定位得以协商与表达的方法手段。”[5]故障艺术与商业结合之后,它本身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消费主义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商业化的标签,故障艺术独特的风格成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重要手段。商家为了吸引青年群体的目光,研究青年人的喜好,在商品消费的过程中,故障艺术作为商品的外在表意符号,消费者消费的既是商品消费符号本身的意义,也是作为青年群体表达自身价值的故障艺术的审美价值。
故障艺术这一艺术风格及其创作理念对商业设计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在各种领域的视觉设计行业里融入故障艺术风格可以为其注入更年轻、更具未来的血液。基于消费时代语境下的视觉设计与故障艺术的设计理念有着不谋而合的相似,故障艺术本质上是对传统审美的反叛,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不断创作的故障艺术作品不论是在商业范畴还是在艺术审美范畴上都在不断地对传统进行反思,当然更多的还是有价值的预测与审视。故障艺术风格对未来逐渐电子化生活的介入会越变越多。
四、故障艺术的亚文化特征
故障艺术在中国青年亚文化中开始逐渐流行,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之下,故障艺术逐渐开始步入大众视野,并且与赛博朋克文化结合成为时尚和新潮的符号,故障艺术可以看作是对传统审美的反叛,它站在了格式塔心理学的对立面,故障美学带有明显的的青年亚文化反叛风格。在数字化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人对主流文化所宣扬的权威、完美、英雄怀有质疑,他们热衷于反叛传统的主流文化。但故障艺术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在原有的主流审美所推崇的文化符号上进行改造,将以往主流文化视为错误的东西,并重新赋予意义,在对主流文化符号的破坏、扭曲、借鉴的基础上创作出新的艺术符号。从达盖尔发明照相术以来,架上绘画开始面临危机,在照相术发明之前绘画相比文字而言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直观易读,善于记录。但是在照相术发明之后,绘画的优点瞬间被照片所取代,照片的纪实性和及时性是绘画无法媲美的。自此19世紀后,西方绘画开始由再现转向表现,各种艺术流派开始出现,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等等。这些风格流派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古典美学的审美霸权地位。正是由于摄影术与传统绘画在重现物体原貌这一功能上出现冲突,艺术家开始研究新的艺术语言,使得绘画开始走向精神与概念表达。故障艺术也是如此。在越来越追求技术的今天,人们对技术的崇拜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技术决定论开始出现。故障艺术正是想打破这种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使人感受到技术的不确定性。伯明翰学派迪克·赫伯迪格(Dick Hebdige)认为,“亚文化的美学风格对于旁观者看来可能毫无意义,实际上在亚文化群体内部看来是一种充满创造力的表意符号,具有反叛和嘲弄主流文化的意义。”[6]故障艺术将人从数字虚拟世界中抽离出来,与当下数字媒体技术追求的沉浸感格格不入,故障艺术使用杂乱无章的符号系统解构了传统美学真实再现的图像风格,将故障本身当做新的美学符号并与传统的美学符号区分来。在互联网时代,故障美学这种对传统美学的解构与颠覆,迎合了青年一代反叛传统、挑战权威的诉求,成为年轻一代发出自由呼喊的一个突破口。在新的符号意义的基础上,青年人试图以此来重塑话语权,是青年人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成为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障艺术是互联网时代青年一代重塑的新兴艺术种类,它的美学风格带有明显的数字时代的特征,从故障艺术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窥见数字信息化时代网络飞速发展对社会结构以及人的心理世界的影响。这种新兴的美学风格缺乏系统的美学理论作为指导,在消费时代被资本裹挟着前进。故障艺术所表达的主题离不开反叛、破坏,挪用,同时故障艺术的创作门槛较低,人人都可以创作故障艺术,这使得大量的作品缺乏意义。另外,故障艺术创作形式有限,表现手法单调,大量作品趋同化,缺乏新意。但是故障艺术所提倡的反叛、质疑精神对当下众多艺术创作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故障艺术不断破旧立新,反叛传统,推动了视觉审美的革新,为主流的艺术设计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参考文献:
[1]Hugh S. Manon,Daniel Temkin.Notes on Glitch[J].World Picture Journal,2011(6):118.
[2]刘芊妤.故障艺术之我见[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8.
[3]贝尔.艺术[M].薛华,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4]布莱希特.布莱希特论戏剧[M].丁扬忠,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
[5]费斯克.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第二版)[M].李彬,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6]赫伯迪格.亚文化:风格的意义[M].陆道夫,胡疆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鲍鹏,北京电影学院数字媒体学院硕士研究生。
李洋,河北传媒学院电视编导与制作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