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分析

2021-10-18张婉璐

婚育与健康 2021年14期
关键词:静脉输液预防并发症

张婉璐

【摘 要】目的:剖析患者在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中产生并发症问题的诱因,分析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实践实效。方法:选取100名自愿参与试验活动的在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各50例患者的对照A组、观察B组。其中,对照A组采用常规性静脉输液护理方法、对照B组使用针对性护理方案。结果:观察B组在接受针对性护理后,对比对照A组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更低(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各类因素的负面催化,导致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较易衍生出系列并发症。因此,可在患者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时,合规应用针对性护理策略。预防患者出现静脉输液并发症,最大化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护理

本文将围绕患者在静脉输液时产生的并发症展开预防及处理方面的研究,详见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随机选择100名在院自愿参与试验活动的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方案的患者,平均分为各50例患者的对照A组及观察B组。对照A组,女性22例,男性28例,年龄18岁~70岁,平均年龄(29.4±5.4)岁;观察B组,女性23例,男性27例,年龄20岁~75岁,平均年龄(30.4±6.6)岁。两组患者真实性基础资料比较的差异性有限(P>0.05),可用于试验分析。且参与试验活动的患者均已获知详细性实验内容,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并发症发生原因

一是忽视了手部卫生。因医疗人员配置不足,导致其日常静脉输液工作负荷加大,需对于不同患者重复进行病情了解、情况记录、注射给药等多样作业[1]。使得手部卫生难以得到高度重视,将可造成患者注射穿刺部位发生感染等问题,催化并发症形成。

二是液体外渗。鉴定液体外渗方法有,注意患者在静脉输液时的穿刺位置是否发生表皮温度下降、肿胀疼痛,以及输液速度自行变慢等。当出现这些关键性症状后,则可科学确定并发症的产生。该问题的诱因有静脉针移位、脱离等,不利于患者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时的舒适度。

1.3 护理方法

对照A组采用常规性静脉输液护理方法,如无菌操作、规范性穿刺等。

观察B组应用针对性静脉输液护理方案,具体包括:(1)输液器材类型的确定。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现况,对应选择相契合的输液管。例如对病情情况较轻的患者使用头皮钢针进行输液治疗;对病情重,且心理压力过大的患者运用留置针完成输液治疗;对需要长期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着重引用深静脉插管等。(2)患者静脉通路的选择。在设计输液途径过程中,应谨慎选用静脉瓣多下肢静脉,规避患者出现静脉炎问题。可优先考虑中心静脉置管的正当使用,高质完成输液治疗。并在围绕中心静脉展开输液服务时,可利用PICC,强调补液速度。(3)静脉用药的合理使用。细化询问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患者的真實性过敏药物,掌握其以往过敏历史[2]。并在以中药制剂为主的药物静脉输液中,在输液初始阶段,应将药剂输入速度调整为最慢。待半小时观察后,当患者并未发生任何过敏反应后,可将其输入速递逐步调节为正常状态。(4)输液管理成效的优化。在患者静脉输液中,需突出无菌操作原则的严格遵循。并在必要时,为极度烦躁、过量活动的特殊性患者及时给予恰当性指导。例如引导这些患者通过看电视、看书等行为活动,转移其对输液过度关注的注意力。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在接受静脉输液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观察B组使用针对性静脉输液护理措施后,其比较对照A组的实际并发症出现概率明显更低(P<0.05),统计意义存在,见表1。

3 讨论

静脉输液作为患者临床普遍性治疗形式,是侵入性治疗操作的一种。在患者输液中,无菌操作缺乏规范性、反复穿刺使用患者同一血管、患者身体内的导管留置超出标准化时长等内、外消极因素均会导致静脉输液并发症问题的高频次发生。其中,静脉输液常见性并发症有“静脉炎”、“导管阻塞”等。静脉炎问题发生的核心归因有输液速度调节不合理、药物刺激、穿刺技术操作不当、静脉导管整体硬度超出标准临界值等;而导管阻塞现象的出现原因有患者自身烦躁不安多动、衣着过紧等。同时,该现象好发于具有高血压、高血脂疾病的亚健康群体[3]。对此,为大幅强化静脉输液治疗综合质量,减少引发并发症问题的不良隐患,预防并发症的生成。应注重为患者提供针对性并发症护理措施,弥补常规性护理手段持有的缺陷不足。向患者提供周全、优质的静脉输液综合护理服务,为其早日康复创建良好铺垫。

此次试验研究中,观察B组患者在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并发症发生概率相较于对照A组更少。组间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静脉输液针对性护理措施在降低患者并发症生成概率方面具有积极性应用价值,患者并发症问题出现的次数得到了显著降低,可用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石宝燕.儿童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2):2191-2192.

[2] 吴晶晶,张淑红,张爱迪,马海霞,马红霞.宁夏地区综合医院儿科静脉输液工具使用现状调查[J].全科护理,2021,19(17):2427-2429.

[3] 沈婷,李淑仪,周琳.集束化管理在急诊输液室静脉输液相关性感染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1):69-71.

猜你喜欢

静脉输液预防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优质护理对静脉输液患者治疗配合度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不同护理方法对静脉输液后静脉炎的干预效果比较
对输液室患者实施图片式拔针宣教的效果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