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信念-行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负担的影响

2021-10-18彭娟甘海滨罗雅洁

婚育与健康 2021年14期
关键词:自我效能

彭娟 甘海滨 罗雅洁

【摘 要】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实施基于知识-信念-行为(KPA)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自我效能与自我负担的影响。方法:在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选择重症肌无力患者,均为本院收治,3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成两组,各15例。甲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乙组实施基于KPA理论的护理干预,评比两组自我效能、自我负担的差异。结果:组间进行症状管理评分、疾病共性管理及身体负担、情感负担、经济负担等自我负担评分的比较,乙组均优于甲组,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基于KPA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自我负担,提高自我效能,值得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自我效能;自我负担;KPA理论

重症肌无力(MG)属于自身免疫慢性病之一,其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恶化可能性大等特点,是需要终身治疗的病症。临床研究发现[1],MG患者之所以危险发生率较高,这与其心理因素具有密切关系。病情影响下,患者不良情绪严重,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重病情,不利于预后。自我感受负担具体指的是对疾病产生的担忧心理及担心照护自己给他人带来负担而导致的情绪变化。保持良好的自我效能,可有效改善慢性病患者的持久性、活动性,减轻疾病症状。KAP理论可对人类行为健康化起到促进作用,改善疾病。本文收集3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具体作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选择重症肌无力患者,均为本院收治,3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成两组,各15例。甲组,男9例,女6例,年龄18岁~76岁,平均年龄(46.8±3.8)岁,病程1年~15年,平均病程(6.4±1.5)年;乙组,男10例,女5例,年龄19岁~75岁,平均年龄(46.7±3.6)岁,病程1年~16年,平均病程(6.5±1.4)年。两组行比较,统计学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可以公平对比。

1.2 方法

甲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进行疾病治疗和用药,纠正错误的生活方式,简单进行宣教指导和心理疏导。乙组予以基于KPA理论的护理干预,包括以下内容:(1)方案制定:护理人员在患者办理入院后,通过与患者方交流沟通、全面评估等对患者掌握疾病知识、病情严重程度等进行掌握,并对制约因素加以评估,以此为依据对个性化、针对性护理方案进行制定;(2)信念的建立:同患者沟通时需要选择亲切、积极的交流方式,帮助其及时答疑解惑,鼓励、支持患者,促使其不良情绪得到疏解。增进病友间的交流,进行经验分享,给予彼此信心;将日常保健、适当运动、健康饮食等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告知患者,帮助其分析和解决不利于健康行为的各种问题;(3)行为改善:叮嘱患者遵医嘱规律用药,外出时需要做到随身携带药物;禁止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控制食盐摄入量,增加高蛋白、维生素食物的摄入量,以煮、炖、蒸等烹饪方法为主;若患者需要进行胃管留置,需要做好口腔清洁卫生,恢复吞咽功能、胃肠道功能后,将胃管去除,由流质饮食逐渐向普食过渡;保持舒畅的心境,尽可能不要有任何负性情绪出现或者精神打击;确保生活行为规律且健康和睡眠充足;以身体耐受情况为依据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运动锻炼,要求患者在进行活动时需要家属陪伴在身旁,以免出现意外情况;卧床者定时按摩、翻身,以免出现肌肉萎缩。

1.3 观察指标

通过CDSS(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评定自我效能,包括症状管理、疾病共性管理,介于0分~10分范围内,分值越高,说明自我效能越高[2];通过SPBS(自我感受負担量表)评定自我负担,包括情感负担、经济负担、身体负担,介于10分~50分范围内,分值越高,说明自我负担越重[3]。

1.4 统计学评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相比于甲组,乙组的症状管理评分、疾病共性管理评分高,身体负担、情感负担、经济负担等自我负担评分低,组间各项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MG以骨骼肌疲劳无力为主要症状表现,其是病程长、疗效慢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由于本病在疾病过程中会损伤患者的躯体功能和社会心理功能,倘若知识单纯改善躯体功能,则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必须在治疗期间给予护理干预配合及指导。

KAP理论将掌握知识、建立信念、改善行为作为主要内容,其可使患者的健康行为得到改善。知识指导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便于开展后续护理工作。丰富的健康宣教模式及内容,可保证宣教效果。缓解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可为建立后续信念做好准备工作。病友间的交流沟通,可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行为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控制病情发展,缓解临床症状。

综合上述分析,基于KPA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自我负担,提高自我效能,值得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琳琳.健康信念教育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效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2):62-65.

[2] 杨若澜,巨红燕,杨蕊.基于知识-信念-行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负担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1,18(1):115-119.

[3] 刘朝英,乞国艳,董会民,等.重症肌无力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感受负担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7):543-547.

猜你喜欢

自我效能
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对高职英语学习提高的策略性分析
动机模式在《初级日语阅读》课程中的教学应用
延续护理干预对出院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健美操比赛中运动心理之自我效能
大学生网络学习拖延与自我效能和自我调节
自我效能感在职业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卧床患者照顾者预防压疮自我效能和认知水平的影响
自我效能理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问卷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