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古遗存看吉林省辽金时期盐业发展
2021-10-18孟庆旭刘晓溪
孟庆旭 刘晓溪
摘 要:吉林省西部有丰富的盐碱资源,辽代已经开发盐业资源,大布苏湖周边的辽代遗存可能与食盐生产有关。文献记载金代肇州地区有食盐生产;通过考古发掘资料判断前郭县塔虎城为金代肇州,周边的尹家窝堡遗址、金善古城遗址为金代制盐遗址,附近县市博物馆内还有馆藏制盐的文物。文献和考古资料显示,吉林省金代制盐技术和管理制度源于中原地区,食盐借助水路行销于黑龙江流域。金末元初,吉林省食盐生产因战争而衰落。
关键词:辽金时期;肇州;尹家窝堡;盐业中图分类号:K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64(2021)03-0035-08
一、绪 论
我国盐碱土地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其中松嫩平原盐碱地是我国苏打盐碱地的主要分布区,也是世界上三大苏打盐碱地分布区之一,这与松嫩平原肥沃黑土地的传统印象形成了强烈反差。松嫩平原处于长白山、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之间,“四周高、中间低平的特定地貌及其水文过程、含钠质盐的成土母质及其与海相连的湖相沉积地质历史、半干旱或半湿润气候,决定了松嫩平原有盐渍土及其所组成的盐碱地,并且是自然形成的原生盐碱地”①。
松嫩平原的盐碱地在吉林省境内主要分布在白城、松原两市以及四平市的双辽市和长春市农安县。该区域河流较少,地表水资源以湖沼为主,自古以来就有人类在此区域内依托大型湖泊生存发展。大安后套木嘎遗址② 的发掘表明,至少在距今12900—11100年前后,即已有人类在月亮泡沿岸繁衍生息。在月亮泡南岸还分布有大安汉书遗址③。长岭县腰井子遗址④ 西侧有干涸的古湖盆⑤,西凤凰岭遗址⑥ 依托于十段西泡。考古遗存表明,这时期的古人类主要利用的是湖泊内的渔业和水资源,不排除古代人类在长期的渔猎生活中,开始认识并利用湖畔天然析出的盐碱资源。
二、辽代盐业相关问题
对现代吉林省盐碱地空间影像数据分析表明,湖沼周边往往是重度盐碱化地区①。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天然析出的盐碱积累了足够的认识,并逐渐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到辽金时期,人们开始大规模地利用这些天然盐碱湖沼生产食盐与碱,形成了专门的产业。辽代对于盐业的开发较早,《新五代史》卷七十二记载耶律阿保机控制盐池,并利用盐池取得了永久性的诸部大人地位。根据文献记载,辽代食盐主要分为池盐和海盐两类。“辽代开发的盐池有炭山盐池、鹤刺泺、广济湖、丰州大盐泺、惠民湖、上京西盐池以及石城县大小盐泊等”②,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南部一带。海盐产地主要在辽朝控制的今辽宁、河北两省等渤海沿岸地区。
吉林省西部的辽代遗址多沿河流分布,也有部分遗址分布于湖泊岸边的沙岗地上。人们主要依托河湖的水资源及周边动植物资源进行生产生活。有少量遗址的选址策略与之不同,如乾安县温字井遗址③,该遗址位于乾安县大布苏湖西岸平地上,遗址规模较小,紧邻湖岸,地表遗物较为丰富。遗址内出土有典型的辽代篦纹陶片,遗址年代可早至辽代。“大布苏”即蒙语盐碱之意,湖内富含丰富的盐碱资源。清末,大布苏湖生产的土盐与碱远销省内外。温字井遗址周边平旷,邻近的大布苏湖盐碱度高,几无可供利用的水生鱼类资源。周边也无其他资源可以依托生存,辽代先民选此居住应该与开发大布苏湖的盐碱有关。
除温字井外,在大布苏湖周边还分布有叔字井东南遗址、姑字井遗址、大布苏湖东南岸遗址、中入字井遗址等辽金时期遗址。这些遗存的性质,应该与辽金时期开发大布苏湖的盐碱资源有关。除此之外,在吉林省西部的盐碱分布区,还发现有辽金时期的为字井古城、道字井古城、莫字井古城、羔字井古城等城址。这些城址面积均较小,如为字井古城周长仅841米,羔字井古城周长仅510米。这些城址周围多有盐碱泡或已干涸的盐碱泡,如道字井古城周边分布有效字泡等3个盐碱泡,为字井古城西南邻夜字泡等。这些城址面积较小,城内均未发现高等级建筑遗址,应该不是辽代建制的州县所在地。这些城址周边无可依托的河流,也没有明确的交通线,应该也不是驿站。考虑到这一地区盐碱资源丰富,可能这些城址是辽代先民为收储、管理盐碱生产而建。
“自汉代以来,盐便属封建国家的专卖商品,辽代亦如此。辽统治者向中原学习盐专卖制度并逐步完善,辽政府制定了相对完备的盐业管理制度。”①郭正忠认为,辽代盐业管理制度随辽代社会的发展经历过四个阶段②。实际上,随着辽的扩张和社会发展,辽代盐业管理制度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辽建立之前及辽代初期,在契丹境内实施的原始管理办法;第二阶段为征服渤海及山西、河北北部汉地之后,在各区域仍沿用中原旧制;第三个阶段是由于中原地区盐业管理制度的先进性,辽朝逐步在境内全面推行仿照中原的盐业管理制度。
《辽史》“食货志”记载:“于是五京及长春、辽西、平州置盐铁、转运、度支、钱帛诸司,以掌出纳。”长春州为兴宗重熙八年(1039)设置。有人认为其治所在今前郭县塔虎城③,而多数人认为是在白城市城四家子古城④。2000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前郭县塔虎城进行考古发掘⑤,确认该城址为金代始建的城址。2013—2016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白城市城四家子城址进行了考古发掘⑥,确认该城址为辽代始建,应为辽代长春州。辽兴宗二十二年(1053),长春州置钱帛司,管理整个吉林省西部地区及周边区域的盐铁生产和经营。吉林省西部发现的辽代相关制盐遗存应由长春州钱帛司统一管理。这一时期,已经处于辽代盐业管理制度的第三个阶段,即推行仿照中原式的盐业管理制度。直至公元1117年,金军攻破长春州,该区域纳入女真族建立的金国统治,才开启了吉林省盐业发展的新阶段。
三、金代盐业相关问题
《金史》“食貨志”记载:“初,辽、金故地滨海多产盐,上京、东北二路食肇州盐。”《金史》“地理志”记载:“肇州,下,防御使,旧出河店也。”关于金代肇州地望,李健才认为在黑龙江省肇东八里城⑦,张博泉⑧、金源⑨等认为在黑龙江省肇源县吐什吐,王景义认为金代肇州为肇源县老乐营子古城⑩,那海洲○11 、张英○12 等认为吉林省前郭县塔虎城为金代肇州。
2000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前郭县塔虎城进行考古发掘○13 ,考古发掘集中于城址内南北中轴线的两侧,通过发掘,确认塔虎城始建于金代,主要使用时间为金代中晚期,元代曾有沿用,城址内出土大量金代陶器、瓷器以及其他遗物。研究者根据发掘资料确认,塔虎城为金代肇州旧址①。金军攻破辽长春州后将长春州降为长春县,隶属肇州。金代在吉林省西部地区设置的大型州府仅有肇州,因此在金代早期,肇州辖区与辽代长春州管辖区都包括吉林省西部地区,由此金代继承了这一区域丰富的盐碱资源。大布苏湖周边的遗址内,往往同时含有辽、金两个时期的遗存,表明金代继续开发利用大布苏湖的盐业资源。
除此之外,在塔虎城周边还分布有大量的湖沼,规模较大的有查干湖、月亮泡、大库里泡等,在这些湖泊周边都分布有辽金时期遗址。2014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对月亮泡西南岸的尹家窝堡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②。该遗址主体为典型的辽金时期遗址,另外还有少量明清时期遗存。在遗址北侧靠近湖边分布有10个大型土包,此类土包与自然形成的湖岸有异,经考古勘探后确认为人工遗存。经发掘,清理出5座平面呈“凸”字形的淋卤坑和集卤坑,淋卤坑平面呈长方形,较浅,通过引流槽连接较深的集卤坑。整个结构都为平地下挖而成,四壁及坑底涂有黏土防渗,部分淋卤坑底尚保存有为过滤铺就的木板和草席。
2013年,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重庆彭水县中井坝盐业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③,清理出的清代蓄卤池结构与尹家窝堡遗址的淋卤坑结构一致,研究显示,“进入唐宋时期以后,三峡地区出土的炉灶结构及排列形态已非常接近现代制盐作坊的布局”④。尹家窝堡遗址清理出的遗迹形制与《熬波图》等反映中原地区制作食盐的场景一致,也与《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制作食盐流程相符,在遗址内还清理出露天的灶址,由火膛和烟道构成,周边还有大量灰烬堆积,应该是熬制食盐所用。
《金史》记载:“二十四年七月,上在上京,谓丞相乌古论元忠等曰:‘会宁尹蒲察通言,其地猛安谋克户甚艰。旧速频以东食海盐。蒲峪、胡里改等路食肇州盐,初定额万贯,今增至二万七千。若罢盐引,添灶户,庶可易得。”可知在金代以塔虎城为中心的肇州地区,不仅生产食盐,而且可远供蒲峪路、胡里改路等地区,且生产规模在逐步扩大。
在塔虎城附近除尹家窝堡遗址外,还有金善古城址。该城址东距塔虎城约33公里,根据《大安县文物志》记载,“距当地群众讲,在解放前古城四面还很清楚,呈正方形,每面城墙长在百米左右”,该志根据文物分布范围认为该城周长约2000米,为辽金时期所建。赵里萌根据1970年卫星图片判断,该城址周长应在800~1000米①。2021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城址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地表采集遗物年代均为金代,且地表有大量红烧土圈,结合城址所处位置的土地盐碱化严重,无其他资源可依托建城,且附近至今尚有居民在此生产盐碱,故推测该城址应为金代先民专门生产土盐或碱所修筑。
在白城市博物馆藏有各类辽金时期三足平底铁盆,其中编号为000578号的三足盆,形制为敞口,平折沿,沿下有两个对称的鋬耳,直腹,平底,下接3个三棱状板足,口径约41.5厘米,腹径约39厘米,通高约17厘米。此类浅腹铁盆过去多被认为是火盆,但是这类器物盆身较浅,不适宜盛装大量炭火取暖,且铁导热性好,也不适宜作为火盆盛装炭火后放置和转移。这类器物多出土于吉林省中西部辽金遗址内,吉林省西部的各级博物馆都有此类藏品,其分布范圍与吉林省西部的盐碱分布区基本重合。其中部分馆藏的平底铁盆,器物底部尚存留有白色结晶体,应该是熬制盐碱的遗留,此类铁质的浅器方便熬制盐卤时水分蒸发。此类器物的大量出土,可见辽金时期吉林省西部制盐业的兴盛。
在吉林省,辽金以前未见制作盐碱的手工业遗存,也未见有相关的文献记载。从考古资料可知,吉林省西部地区制作盐碱的手工业遗存年代多为金代。辽代虽然也有生产盐碱,但其管理机构为钱帛司,并未有专门的盐业机构,可知辽代吉林省西部食盐生产规模不大,也即自金代开始,人们对吉林省西部的盐业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从目前的考古资料看,吉林省金代盐碱的生产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管理制度上,都与中原地区渊源匪浅。
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传承有着较强的封闭性,主要靠父子、师徒相传,职业相继。而食盐生产受资源限制极大,我国古代开发较早的盐业资源主要有山东沿海的海盐,四川盆地的井盐,山西运城盆地的池盐,其产地分布多呈点状,不具备大规模技术交流的条件。吉林省西部金代出现的制盐技术来源应该与掌握制盐技术的工匠迁徙有关。
2015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对尹家窝堡遗址的聚落部分进行发掘清理①,发掘显示,遗址第三层遗迹遗物较少,第二层遗迹密集、复杂,遗物较多,聚落进入繁荣期,发掘者认为该现象与盐业发展有关。同时,根据出土的钱币,发掘者认为,第二层遗物的年代主要集中于金代早、中期。在金代早期,金人先后攻灭辽与北宋,尤其是在攻灭北宋的靖康之变中,金人不仅掠夺了大量的财富,也在战争过程中掠夺了大量的工匠,并带回了东北地区,极大地促进了东北地区手工业的发展。这种通过掠夺技术工匠造成产业转移或城镇兴衰在辽金元时期并不鲜见。
在2015年对尹家窝堡遗址的发掘中,还出土了大量的铁甲片。金代早期兵制以猛安谋克制组织下的部族兵为主,多自备兵甲。显然,尹家窝堡遗址的制盐业不是控制于食盐生产者手中,而是受控于掌握有兵甲的金代贵族之手。甚至可以推测,尹家窝堡遗址铁甲的主人参与了灭辽、攻宋的战争,并在战争中俘虏了制盐工匠,还将其带到尹家窝堡,在其控制下进行食盐生产。尹家窝堡及其周边盐业的发展促进了金代肇州盐业的兴盛。
在金代,除了食盐生产技术源于中原外,其管理制度同样源于中原。中原地区的池盐开发较早,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内发现大量夏商时期储存盐的仓库。到了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开始实行盐铁专营制度,极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虽然金朝是由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但在盐业管理上,也与中原政权一样采取官方专营的食盐专卖制度。
金代盐业管理机构包括盐务专司和兼理衙署,它们“是在辽、宋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多次机构分合与变迁之后,至金代中期,形成‘七司并立的局面和多置分司的盐务结构”②。吴树国认为,肇州盐务归辽东盐司管辖③。《金史》“列传二十七”记载,“窝斡乱后,兵食不足,诏肃措置沿边兵食。移牒肇州、北京、广宁盐场,许民以米易盐,兵民皆得其利”,其中肇州享受政策与北京、广宁同,并未提辽东。《金史》“志三十”中记载:“北京宗、锦之末盐,行本路及临潢府、肇州、泰州之境,与接壤者亦预焉。”按金代分界行销的盐制,北京盐司之盐可行销肇州,由此可推测,肇州盐务应归属北京盐司管辖。
金代盐业管理办法主要有盐引法和分界行销。盐引制度源于北宋盐钞法,盐引是政府发给盐商的食盐运销许可凭证。徽宗政和三年(1113),盐引分为行销外路的长引和行销本路的短引。随着金代初期立国后的扩张,“后获盐场多在宋界,行宋法,故沿宋之盐法”④。《金史》“志三十”也记载有“贞元初,蔡松年为户部尚书,始复钞引法,设官置库以造钞、引”。《金史》“志三十”复载:“会宁尹蒲察通言,其地猛安谋克户甚艰。旧速频以东食海盐。蒲峪、胡里改等路食肇州盐,初定额万贯,今增至二万七千。若罢盐引,添灶户,庶可易得。”由此可知,肇州地区亦使用盐引,并推行灶户制度。
金代肇州食盐生产量较大,除供本地区外,还远销上京以及蒲峪路、胡里改路等地区。金上京会宁府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赵永军认为:“金上京城的历史分为初建、扩建、毁弃、重建、废弃五个阶段。”①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金上京皇城西部②及南城南垣西门址③ 的考古發掘表明,城内主要建筑和使用的年代都在金代中期及以后。金代蒲峪路管辖范围为黑龙江上游流域地区,主要在今天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一带。其治所蒲峪路故城在黑龙江省克东县金城乡古城村西侧,乌裕尔河南岸。1979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对该城址进行考古发掘④,发掘清理了城址南门及城内官衙遗址,出土了大量遗物,发掘者根据文献记载及出土遗物认为城址应建于天德三年(1151)以后,金世宗以后增砌砖墙,并毁于金末战火。
金代胡里改路管辖范围为牡丹江流域及松花江、黑龙江下游区域,其治所多被认为在黑龙江省依兰县旧城。赵里萌博士通过实地调查后,根据城址内出土遗物并结合文献认为胡里改路治所应为土城子古城⑤。无论是依兰旧城还是土城子,其城址的主要使用年代都是金代。1977年在黑龙江省鸡东县出土有金代“胡里改路之印”,确认胡里改路应该在牡丹江一带。
尹家窝堡遗址的制盐业兴盛在遗址第二层时期,发掘者认为第二层出土遗物与塔虎城一致,塔虎城的发掘表明,其主要使用时期是金代中晚期,那么尹家窝堡遗址制盐业兴盛也在金代中晚期。通过对金上京、蒲峪路故城的发掘表明,这些城址主要使用时间都是金代中晚期。黑龙江流域金代中晚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塔虎城周边以尹家窝堡遗址为代表的肇州盐业的兴盛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金代早期的扩张为肇州盐业的兴盛提供了技术和管理制度。
同时,金章宗承安五年(1200)还在肇州设置有漕运司,设提举领司事,秩正五品,并兼本州同知,下设同提举一员,秩正六品,兼本州判官,勾当官掌催起运纲船。塔虎城位于嫩江岸边,水运便利,通过嫩江与松花江及其支流,顺流可联通金上京及牡丹江流域的胡里改路辖区,亦可上溯至蒲峪路辖地。金代于肇州设立专门漕运司,除转运钱粮之外,肇州所产之盐亦可通过肇州漕运司管理水运的便利条件,行销整个黑龙江流域。
四、结语
金末元初,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吉林两省大部分金代城址及遗址都毁于战火,塔虎城周边的尹家窝堡、金善古城等盐业遗址也概莫能外,吉林省西部地区的食盐生产陷入停滞。金末元初,东夏国的建立与覆亡,以及元代东道诸王的叛乱战争,对松花江下游及黑龙江地区造成了破坏与阻隔,使得肇州食盐也失去了广阔的市场,盐业从此衰落。
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资源丰富,古代人类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积累了对盐碱的认识,并加以开发利用,至辽代形成一定的产业。到了金代,这些区域引进中原地区的先进盐业生产技术,同时也仿照了中原地区的盐业管理模式,开始了规模化生产,形成了享有盛名的肇州盐,畅销于东北亚区域。金代肇州盐业的兴衰为我们研究古代经济交流提供了新的视角,吉林省西部地区从中原地区引入了技术,其盐产品则向更远的黑龙江流域行销。盐业技术与盐产品传播的同时,也附带有制度与文化,这种传播与交流,极大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开发,为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经济文化的助力。
(责任编辑:邓 军)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alt Industry in Jilin Province during
the Liao and Jin Periods from the Archaeological Remains
MENG Qingxu LIU Xiaoxi
Abstract: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n the western part of Jilin Province and points out the existence of salt-alkali resources in the western part of Jilin Province. Salt industry resources have been developed since the Liao Dynasty. The remains of the Liao Dynasty around Dabusu Lake in the west of Jilin Province may be related to salt industry production. The literature records that there was salt production in Zhaozhou during the Jin Dynasty. According to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Tahucheng in Qianguo County is Zhaozhou in the Jin Dynasty.The surrounding Yinjiawopu site and Jinshangucheng site are the relics of salt making industry in the Jin Dynasty and there are cultural relics of salt making industry in the surrounding county and city museums.Through literature and archaeological data,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saltmak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system in Jilin Province originated from the Central Plainsand the products were marketed in the Heilongjiang River Basin by means of waterways.At the end of the Jin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Yuan Dynasty, the salt production in Jilin Province declined due to the war.
Keywords: Liao Dynasty;Zhaozhou;Yinjiawopusite;Jin Dynasty
作者简介:孟庆旭(1986-),男,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
刘晓溪(1982-),男,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吉林省省级文物保护项目“汉唐至清代吉林省境内‘冰雪丝绸之路遗存考古调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① 王智颖.松嫩平原盐碱地分布及空间变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1.
② 王立新.后套木嘎新石器时代遗存及相关问题研究[J].考古学报,2018(2).
③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等.大安汉书:青铜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1-158.
④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白城地区博物馆,等.吉林长岭县腰井子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1992(8).
⑤ 介冬梅,吕金福.松嫩平原南部腰井子古湖盆的发现与古环境信息[J].第四纪研究,2000(6).
⑥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省長岭县西凤凰岭遗址调查简报[J].草原文物,2020(1).
① 张树文,杨久春,等.1950s中期以来东北地区盐碱地时空变化及成因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0(3).
② 吉成名.辽代食盐产地研究[J].盐业史研究,2006(4).
③ 吉林省文物志编委会.乾安县文物志[Z].1985:64.
① 彭文慧.辽代盐业经济与州县城市发展[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9).
② 郭正忠.论辽代盐业体制的变化[J].社会科学辑刊,1993(6).
③ 李旭光.松原古代历史地名续考[J].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19(1).
④ 景爱.辽金泰州考[C]//陈述.辽金史论集:第1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84-186;冯永谦.辽上京道州县丛考[C]//北方史地研究.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230-231;宋德辉.城四家子古城为辽代长春州金代新泰州[J].北方文物,2009(2).
⑤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前郭塔虎城:2000年考古发掘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1-11.
⑥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白城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白城市博物馆.吉林白城城四家子城址建筑台基发掘简报[J].文物, 2016(9);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白城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博物馆.吉林白城城四家子城址北门发掘简报[J].边疆考古研究,2016(2);梁会丽.城四家子城址的考古工作与认识[J].北方文物,2019(4).
⑦ 李健才.关于金代泰州、肇州地理位置的再探讨[J].北方文物,1996(1).
⑧ 张博泉.东北历代疆域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195.
⑨ 金源.肇州考[J].社会科学战线,1980(1).
⑩ 王景义.略论金代肇州[J].北方文物,1992(1).
○11 那海洲,胡龙滨.塔虎城为金代肇州旧址考[J].北方文物,1998(2).
○12 张英.出河店与鸭子河北[J].北方文物,1992(1).
○13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前郭塔虎城:2000年考古发掘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13-165.
① 彭善国.前郭塔虎城的分期与年代:以2000年发掘资料为中心[J].边疆考古研究,2015(2);彭善国.吉林前郭塔虎城为金代肇州新证[J].社会科学战线,2015(10).
②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安市尹家窝堡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2017(8).
③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庆彭水县文物管理所.重庆彭水县中井坝盐业遗址发掘简报[J].南方文物,2014(1).
④ 李水城.中国盐业考古20年[C]//王巍.中国考古学年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128-146.
① 赵里萌.中国东北地区辽金元城址的考古学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0: 216-217.
①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安尹家窝堡遗址2015年发掘简报[J].边疆考古研究, 2016(2).
② 郭正忠.金代的盐使司与分司体制:《金史·食货志》“盐法”补正[J].中国史研究,1996(4).
③ 吴树国.试述金代黑龙江流域的盐业[J].北方文物,2007(4).
④ 马小娟.制度内外:金代盐课收入的保障机制研究[J].盐业史研究,2021(1).
① 赵永军.金上京城址发现与研究[J].北方文物,2011(1).
②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哈尔滨市阿城区金上京皇城西部建筑址2015年发掘简报[J].考古,2017(6).
③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哈尔滨市阿城区金上京南城南垣西门址发掘简报[J].考古,2019(5).
④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克东县金代蒲峪路故城发掘[J].考古,1987(2).
⑤ 赵里萌.中国东北地区辽金元城址的考古学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0:58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