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建邺区消除血吸虫病达标评估分析
2021-10-18陈元爱姚青霄
陈元爱 姚青霄
建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19
建邺区位于南京市主城区西部,紧邻长江,南临雨花区,北接鼓楼区,原非血吸虫病流行区,1995年之后由于区划调整,由相邻区划入部分江滩,全区有螺滩块为13块(含潜洲),有螺面积为283.4056万,其中95.3%为江滩,4.7%为通江河道河滩,血防工作任务量大大增加。建邺区历史累计血吸虫病人1994人,累计钉螺面积412.99万。多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认真开展血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科学评估建邺区是否达到《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GB15976-2015)中的消除标准,于2019年6月组织开展了消除达标考核评估,现将评估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根据《血吸虫病防治条例》有关规定和《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标准(GB 15976-2015)以及《江苏省消除血吸虫病评估工作方案》(苏政血办〔2016〕2号)有关要求,对建邺区螺情、病情、资料、监测能力进行评估。
1.1螺情考核 对三个抽样流行村,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调查法对现有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孳生环境进行钉螺调查,每个村累计调查不少于2000框,采集的钉螺采用压碎镜检法检查,观察血吸虫感染情况。
1.2病情考核 以村民组为单位整群随机抽样,对6-65岁的常住人口,先采用血清学方法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检查,阳性者再采用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一粪三检)检查。血清学方法检查的总人数不少于1000人。
1.3资料考核 以流行村为单位能反映当地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以来的病情、螺情变化的原始数据资料,重点审核近5年(2014-2018年)没有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人、病畜和感染性钉螺的疫情资料。自评资料:包括防治历程、疫情分析,传播阻断后的工作进展、防治措施落实情况、主要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消除后的工作设想与安排。
1.4监测能力评估 对监测队伍、疫情报告、实验室检测能力以及疫情处置能力等进行评估,其中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防治基础知识测试在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平台中刷居民身份证进行测试,评估得分达到85以上者为合格。
2 评估结果
2.1病情考核结果 现场评估居民查病3020人,DDIA血检阳性24人,血检阳性率0.79%,粪检24人,粪检阳性人数0。见表1。
表1 南京市建邺区消除血吸虫病评估居民病情考核结果
2.2螺情考核结果 现场考核三个流行村兴隆河北村、双闸江南村、江心洲永定村的螺情情况,每村查螺2000框,共查螺6000框,未发现钉螺。
2.3资料考核结果 建邺区连续12年无感染性钉螺,自1995年以来无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人。2014—2018 年累计查螺用工 7799 个,查螺面积 6710.44万,未发现钉螺;灭螺用工 9319 个,灭螺面积2140.76万,共用灭螺药物 69662公斤。2014—2018 年累计血清学查病(DDIA)18631 人次,粪检查病(改良加藤法)6231 人次,未发现阳性病人。2015年后血吸虫病流行区的街道全面禁止家畜饲养,控制了家畜传染源。
2.4监测能力考核结果 对建邺区疾控中心检验科人员进行了钉螺存活状态及感染性检测能力、免疫学和病原学检测能力评估,对3个流行街道9名医务人员进行了防治基础知识测试。结果为技能测试和理论测试全部合格。
3 讨 论
二十几年来,政府高度重视血防工作,组织领导疫区居民开展血防,大力实施“农业血防、兴林抑螺、以机代牛”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坚持各项血防工作方针,有效落实各项工作任务,血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自1995年承担血防工作以来,未发生一例血吸虫病急性感染病例。2006年我区出色完成国务院血防督查组的检查,2007年圆满通过全省血防流行村达标工作考核验收,2008年顺利达到国家级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2014年成功实现国家级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目标。在血吸虫病消除阶段,做好“经费不减、队伍不散”,全面落实血防综合防控任务。从本次评估结果可以看出,病情考核未查出血吸虫病病人,螺情考核未查出钉螺;近5年没有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人、病畜和感染性钉螺;监测能力考核合格,建邺区达到了消除血吸虫病标准。
建邺的血防工作虽然于2019年达到了消除血吸虫病标准,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血防工作的长期性,主要为流动人口增加,病情监测难度较大;由于位于长江中下游,上游钉螺每年汛期后会沉积在江滩孳生繁殖。因此消除血吸虫病后仍然必须加强对血防工作的防治力度。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进一步增加血防投入;三是进一步加强部门配合,强化区域联控;四是继续推进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1,2];五是进一步促进队伍建设,加强血防机构能力建设;六是加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力度,提高目标人群的防护知识和健康意识[3],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必须常抓不懈,才能防止疫情反弹,巩固消除血吸虫病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