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临床效果观察
2021-10-18黄建梅
黄建梅
云南省宣威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宣威 655400
快速型心律失常可由多种疾病引发,在急诊科非常常见。急性心梗、肾衰竭、心力衰竭等疾病均可能引起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针对此类疾病,一般会给与抗心律失常药物纠正心律失常问题。近几年,医药科学发展迅速,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层面也更为广泛,胺碘酮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临床反馈效果也比较优异[1]。为进一步明确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本文对2019年1月-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分组讨论,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胺碘酮治疗,为观察组,一组采用去乙酰毛花苷治疗,为参照组,每组40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年龄49~71岁,平均年龄(59.3±1.6)岁,包含21例男性病患和19例女性病患,其中12例急性心梗患者,1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9例心绞痛患者,4例急性心衰患者;观察组患者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58.9±1.8)岁,包含22例男性病患和18例女性病患,其中11例急性心梗患者,1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8例心绞痛患者,6例急性心衰患者。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心电图检测均提示心律失常,患者血清心肌酶活力升高,白细胞计数升高,红细胞沉降率高;
排除标准:排除患有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排除药物过敏患者;排除患有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排除肝肾等其它脏器功能异常的患者;排除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与对症治疗措施,维持患者呼吸、心搏、血压等,其中参照组患者使用去乙酰毛花苷治疗,每次0.2~40.4mg静脉滴注,每隔4~6h给药一次,用药时使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而后依据患者病情调节用量,最高用量不超过1.0~1.6mg/d,7d/疗程,连续治疗一个月。观察组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初始剂量为150mg静脉滴注,10min内用药完毕,而后按照1mg/min剂量维持治疗6h,依据患者病情调整用药。心率控制不佳者按照150mg/15~30min增加剂量,24h内最高剂量为2000mg,连续治疗一个月。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者心电监护情况。
1.3观察指标 参照以下标准对患者治疗效果做出评价:临床症状消失,心率恢复或缓解90%以上为显效;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心律失常缓解50%~89%为有效;与以上描述不符合为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40*100%。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左室射血分数)、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不良反应。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观察组中有38例患者治疗有效,有效率为95%,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2.2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观察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F为(55.83±12.03)%,LVEDD为(42.65±9.28)mm,其数据与参照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分析 观察组患者有6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与参照组数据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2。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3 讨 论
快速型心律失常以心室率加快、心肌缺血及心脏舒张期缩短等为主要的病理表现,可导致患者出现心动过度和心房颤动等症状,若不及时的纠正患者心率,可能导致患者死亡。胺碘酮作为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够延长各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激动,纠正心律失常症状。此外,胺碘酮能够非竞争性抑阻滞肾上腺素受体,抑制钙通道、钾通道及钠通道,减少心肌与心房传导纤维中钙离子的内流,使传导速度延缓,降低窦房结自律性[2]。胺碘酮还具有扩张心血管的作用,能够加速心肌和心周供血,维持心脏排血量,改善血流动力学。胺碘酮在人体内的分布容量也非常高,其本身属于高度脂溶性药物,用药后,血药浓度高,可以达到快速改善病情的效果[3]。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5%,而参照组仅为77.5%,此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心功能指标数据也恢复到了比较理想的状态,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明显更优。但从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结果来看,两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颇高,可能与患者自身躯体因素和用药后血药浓度过高相关,因而,在临床中需要加以关注,合理的调整用药量,避免严重不良反应引起新的疾病。
综上所述: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疗效显著,用药后,患者心功能改善显著,但不良反应比较多,应当加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