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计资本框架下农户蔬菜流通渠道及影响因素
2021-10-18穆月英赖继惠
穆月英,赖继惠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农户是蔬菜生产经营的基本经营主体,其在不同生产经营环节的行为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杨云彦和赵锋[1]认为,配置和运用生计资本是一种被广泛认同的谋生手段,农户在素质能力、资产(包括储备、资源禀赋、话语权等)和活动的基础上建立起谋生。因此,就理论上而言,从生计资本的角度分析农户行为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然而,生计资本对我国农户蔬菜的流通渠道选择行为有何影响仍需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探究生计资本对我国农户蔬菜流通渠道选择行为的影响,有利于为农户在流通中所面临的困境作出解释,并提高农户对其生计资本的利用效率。
关于我国农户蔬菜流通渠道,许多研究表明,在传统和新型农产品流通渠道发展中,中间商仍是农户流通蔬菜的主要模式。黄珠容[2]以超市兴起的角度切入,指出北京超市的发展并未渗透到果蔬农户这一环节,果蔬农户仍是直接与中间商进行交易。乌云花等[3]通过对山东地区分层抽样调查,发现加工企业、出口企业、超市等现代新型采购模式尚未取代水果销售中主要的中间商模式,这些现代采购模式对小农户的进入未产生壁垒,小农户仍可从中获益。吴舒和穆月英[4]采用Tobit模型从生计资本、交通信息和市场信息三方面来研究中间商模式的影响因素,认为经营规模、与蔬菜交易市场的距离远近、社会关系网络、户主年龄等都对中间商这一模式有影响。齐文娥和唐雯珊[5]以广东省的荔枝为例,探索性地建立农户流通渠道的评价指标,结果发现,到达市场的便利程度、价格、稳定程度、生产规模等是影响农户选择不同流通渠道的主要因素。康婷和穆月英[6]利用Multivariate Probit模型从生计资本角度出发对蔬菜农户销售农产品途径的影响和途径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得出生计资本对不同渠道的影响机制和渠道之间的互补作用和替代关系。
关于农户蔬菜新型流通渠道,Warning等[7]认为,订单农业使得农户可以获得产品销售、资金、信息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这一模式不仅使得进入市场的成本降低,同时还起到了维持农产品价格稳定、降低生产风险、提高收入的作用。郭红东[8]在实证分析中,揭示了订单农业在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较高的农产品范畴内发生频率较高,并且农户对目标市场的设定、不同的农产品类别、农户和销售市场的距离远近、政府的相关支持对订单农业也都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在订单农业这种产销对接的模式中,存在着农产品生产组织化程度不足、农业信息化程度低、订单履约效率低、对接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9],也发现存在交易规模小、类别少、操作不规范等问题[10]。农业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农户不仅可以有效获取相关市场信息,还可以在销售过程中突破地域束缚[11]。在积极的外部宏观环境下,可以实现农产品的交易信息更加对称,销路不再单一化[12]。查金祥和黎东升[13]、王静[14]、苑金凤等[15]的研究认为,农业电子商务打破了空间限制,对线下生产、服务提升有倒逼作用,不仅优化了交易的公平公开、透明化问题,真实呈现出市场价格机制,而且降低市场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和流通成本;但查金祥和黎东升[13],孟晓明[16]也认为,由于我国农村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人才方面的稀缺、网络资源可获得性差、农户电子商务意识淡薄、农产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以及物流配送等方面的落后,农产品网络营销上仍存在很多障碍。在对农业农户收入的研究中,曾亿武等[17]发现电子商务可以提高农户的收入,是实现增收和利润的来源机制,但同时也加剧了由于农户自身禀赋不同而产生的收入差距现象。同时,也有实证研究表明,注册类型、注册时间、网站投入时间、用户类型、收到的营销联系人数量、企业年销售总额对生产者选择开展电商服务有显著影响,且随着注册时间的延长,生产者由于熟悉程度的增加而更偏好这一模式[18]。
综上所述,现有关于农户蔬菜流通渠道的研究,大多数是对一种渠道进行研究,并构建指标来分析农户选择某种流通渠道的影响因素,且大部分研究集中于对传统流通渠道的实证研究,而对于多渠道的研究还有待深化。农户作为我国蔬菜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其“小规模生产”与“大流通格局”的矛盾是影响我国农户蔬菜流通的重要因素。农户在现实中往往面临多渠道选择的情况,而生计资本作为农户生计策略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对农户行为研究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在可持续性农户生计框架下,采用Multivariate Logit模型分析农户多流通渠道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建立比较分析框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数据来源、描述性分析与模型构建
在生计资本框架下对农户蔬菜多流通渠道选择进行实证分析,有必要对农户蔬菜流通和生计资本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并进行模型构建。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9年5—7月的实地调查结果。根据2015—2018年统计数据中蔬菜生产情况,选定设施蔬菜优势产区中的山东、河北、辽宁、北京和天津等五省市为调查区域,五省市均为北京的蔬菜供应圈。调研采用的是分层抽样方法。首先对五省市蔬菜主产县进行抽样,在此基础上,对主产县中以户为单位进行生产的专业村的蔬菜种植户展开随机抽样,共选取16个区县39个乡镇86个村,问卷调查采用面对面方式进行。回收问卷546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共计459份,问卷有效率达到84.07%。
(二)农户蔬菜流通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蔬菜产业的发展,农户蔬菜流通渠道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给农户带来更多元的选择。为了对我国蔬菜农户流通现状进行更好的把握,将对农户蔬菜流通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
根据调研数据,对中间商收购、自送产地批发市场、本地农贸市场销售及其他渠道(包括超市直供、订单销售、电商等)4类流通渠道的蔬菜流通量比例情况进行统计,并将各类流通渠道的蔬菜流通量占蔬菜总流通量的比例划分成5档,分别为“80%以上”“60%~80%”“40%~60%”“20%~40%”和20%以下”。由表1可知,选择中间商上门收购的农户,该渠道流通量占总量80%以上的样本有51.42%,自送产地批发市场渠道比例超80%的有34.64%,本地农贸市场销售渠道比例超80%的有4.14%,其他渠道比例超80%的仅有3.7%;而比例总量超过60%的档次中,中间商上门收购渠道仍为最高,有53.16%的样本,自送产地批发市场渠道有35.08%,本地农贸市场销售渠道则为4.79%,其他渠道仅为4.36%。同时,将蔬菜流通量比例最大的流通渠道作为农户主要的蔬菜流通渠道,以对农户主要蔬菜流通模式进行把握。在8种流通渠道中,有55.34%的农户选择中间商收购为主要流通渠道;其次选择自己送批发市场的有35.08%;次之有5.00%的农户主要选择本地农贸市场销售;而选择其他渠道的仅有4.58%。
销售渠道类型流通量比例/%80%51.42 34.64 4.14 3.70 60%~79%53.16 35.08 4.79 4.36 40%~59%55.56 37.04 5.66 5.23 20%~39%57.30 39.00 6.32 5.45 19%100.00 100.00 100.00 100.00中间商上门收购自送批发市场本地农贸市场销售其他主要流通渠道样本数/个254 161 23 21比例/%55.34 35.08 5.00 4.58
从对流通情况的描述性分析来看,当前我国大部分蔬菜农户仍选用中间商上门收购和自送产地批发市场两种流通渠道作为主要流通模式,两者蔬菜流通量占蔬菜总流通量的比例也最大,而本地农贸市场销售和其他渠道则比例较小,新型流通渠道仍处于发展中。
(三)生计资本分析
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可持续性农户生计框架是研究农户生计情况(特别是贫困问题)的影响因素的一种方法。如图1所示,此框架将农户看作在一个脆弱性的背景中谋生。在此背景下,农户通过对各类资本(包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利用和配置,谋划出生计策略,并最终导致生计结果。除此之外,Moser于1998年提出脆弱性,表明外部脆弱性(如受灾、季节性变化等)和农户生计资本形成互相影响的关系。同时,政策、机构和社会规范也会阻碍或者支持生计资本的形成。
图1 可持续性农户生计框架
如图1所示,农户依据自身资产和减贫因素(即生计资本)形成相应的生计策略,并以生计结果的形式呈现。农户在面临蔬菜多流通渠道时进行比较分析并作出选择,从而达到成本计算和收益的结果并规避风险,是其生计策略之一。因此,生计资本对农户蔬菜多流通渠道选择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本部分将测算农户的生计资本,并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
1.生计资本测算 在李小云等[19]和Sharp等[20]的基础上,采用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据此,表2对5种生计资本和市场信息进行变量解释,并对部分变量进行赋值。为了消除量纲,均进行标准化处理。
变量类别自然资本变量名称设施蔬菜种植面积(N1)处理方式/计算公式物质资本家庭固定资产拥有情况(P1)NP金融资本蔬菜农业收入(F1)是否发生借贷(F2)家庭劳动力人数(H1)F1×0.5+F2×0.5=F人力资本户主受教育程度(H2)H1×0.4+(H2+H3+H4)×0.2=H社会资本一年受培训次数(H3)蔬菜种植年限(H4)户主是否为村干部(S1)定义与赋值农户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公顷农户小旋耕机、卷帘机、电脑和运输工具拥有台数与总选项数的比例/%农户种植蔬菜过去一年的收入/元发生借贷=1;否=0家中劳动力数量/人户主文化程度:未上过学=0;小学=6;初中=9;高中=12;大专及以上=14参加培训8次及以上=1,最小=0蔬菜种植年限/年是=1;否=0 S
2.生计资本现状分析 根据表2的生计资本指标及其具体解释,评价样本农户生计资本拥有情况。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极差化标准化处理,转化为量纲为1的0~1值;其次,根据表1将农户划分为4种农户,分别是主要蔬菜流通渠道为中间商收购、自送产地批发市场、本地农贸市场销售和其他,以此评价5个省(市)4类农户的生计资本情况。从图2可看出,主要流通渠道为其他的农户的自然资本相较于另外3种农户更丰富,达到0.25左右;物质资本4类农户都较为丰富,集中在0.6~0.8,其中主要流通渠道为其他的这一类农户最多;自送产地批发市场、本地农贸市场销售和其他的农户的金融资本明显多于中间商收购的农户;4类农户的人力资本集中在0.4~0.5;社会资本中4类农户都较低,在0.02左右。
图2 生计资本评价
(四)模型构建
蔬菜流通渠道分为传统流通渠道和新型流通渠道。传统流通渠道包括中间商收购、农户自送产地批发市场和农户本地农贸市场销售3种。新型流通渠道包括超市直供,合作社,公司、学校等订单,网络销售或电商和其他新型流通渠道(例如采摘农业)。因此,本文所研究的流通渠道共有8种。传统和新型流通渠道中,传统流通渠道仍是更受农户偏好的一类,而其中选择中间商收购的农户比例最大。通过对比分析,中间商收购、农户自送产地批发市场和农户本地农贸市场销售3种传统流通渠道之间异同点并存(图3)。
图3 蔬菜3种传统流通渠道比较分析
从图3可看出,中间商收购与其他两种传统流通渠道之间的不同点在于交易地点的不同。自送产地批发市场和本地农贸市场销售的农户都要直接面对交易市场,而中间商收购则没有这一特点。除此之外,本地农贸市场销售还要与消费者直接交易。
作为最受蔬菜农户偏好的一种流通渠道,将中间商收购与另外几种流通渠道进行对比分析,对蔬菜流通渠道的多样化发展是有意义的。因此,为了研究这8种流通渠道的差异和共同点,分析出农户相对于选择“中间商收购”而言选择另外7种流通渠道的影响因素,从而对蔬菜流通渠道框架进行更完整的构建,将用Multivariate Logit模型,模型的具体公式如下:
式(1)中,P(yi=j|x)是一个潜变量,体现农户选择不同蔬菜流通渠道时无法观测的偏好,P(yi=b|x)为基准组“中间商收购”。基于因变量,以蔬菜流通量占蔬菜总流通量比例最大的流通渠道作为农户主要的流通模式,P(yi=j|x)和P(yi=b|x)变量是二元变量,若第i个农户在流通时主要选择第j种流通渠道,则改变赋值为1,否则为0;j为“农户蔬菜流通渠道”所包含的种类总数。由于新型流通渠道仍处于发展中,选择这些流通渠道的农户较少,因此为了使回归结果有意义,将对照组定为自送产地批发市场、本地农贸市场销售和其他流通渠道(包括超市直供、订单销售,电商等),则j=1,2,3;x'i是一系列可观测特征指标,选用生计资本和市场信息;βj为待估参数;μij是其他未观测到的特征。
由于Stata对Multivariate Logit的回归结果是优势比对数(log odds),解读更为复杂。因此,将采用优势比(odds)对模型参数进行解释,基于基准组的胜算比表示如下:
依据可持续性农户生计框架选用5种生计资本作为变量。在蔬菜流通过程中,价格、行情等信息的对称性对农户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生计资本的基础上还纳入市场信息,共有6类变量。由于在我国耕地资源是最重要的自然资产,因此选用设施蔬菜种植面积作为自然资本的指标。农户生产和生活的公共设施和物质设备体现其物质资本,因此选用家庭固定资产(包括小旋耕机、卷帘机、电脑和运输工具)作为物质资本指标。金融资本是指农户对现金的支配和筹备能力,包括自身收入和贷款情况,选用了农业蔬菜收入和是否发生借贷作为金融资本的指标。人力资本是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综合体现,是影响农户生计的重要资本。据此,选用家庭劳动力人数、户主受教育程度、过去一年受培训次数和蔬菜种植年限4个指标对人力资本进行测度。社会资本表现了农户社交网络情况,选用户主是否为村干部这一指标进行测度。市场信息是蔬菜市场行情、市场价格波动等信息的综合,因此选用:是否与本村村民交流信息、是否因价格信息影响销售、是否因交易成本高影响销售、是否因销路不好影响销售和是否因产品质量影响销售5个指标进行测度。生计资本和市场信息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和预期影响方向如表3所示。在回归过程中,生计资本各项指标都进行标准化处理和赋值,市场信息的部分的5个指标均采用“是=1;否=0”的赋值方式,并各自取0.2的权重以进行回归。
变量类别变量名称均值标准差预期方向自送产地批发市场对比组本地农贸市场销售对比组其他对比组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市场信息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家庭固定资产拥有情况农业蔬菜收入是否发生借贷家庭劳动力人数户主受教育程度过去一年受培训次数蔬菜种植年限户主是否为村干部是否与本村村民交流信息是否因价格信息影响销售是否因交易成本高影响销售是否因销路不好影响销售是否因产品质量影响销售1.25 2.61 64 362 0.30 2.68 2.91 4.13 19.65 0.03 0.86 0.47 0.28 0.41 0.09 0.72 1.08 57 665 0.46 1.09 0.76 8.69 9.16 0.17 0.35 0.50 0.45 0.49 0.28+++-+++++++-+————+-++---+++-+++-+++---
三、结果与分析
运用Stata14.0软件,在可持续农户生计框架理论下,采用Multivariate Logit模型,以中间商收购为基准组,对自送产地批发市场、本地农贸市场销售和其他这三组进行影响因素分析,计量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见,回归结果通过VIF检验,自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自然资本中,农户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对其他这一组对比有显著影响。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越大,和中间商收购相比,农户越倾向于选择其他流通渠道销售。可能对大规模的农户而言,其产量较大,会倾向于选择包括超市直供、订单销售、电商等在内的其他渠道,以寻求可能存在的更高的利润空间。物质资本中,家庭固定资产拥有情况对自送产地批发市场和其他这两组对比产生显著影响。物质资本较为丰富的农户,相较于中间商收购,会更偏向于自送产地批发市场或者其他。物质资本综合体现农户机械化、信息化和运输能力,因此物质资本综合能力较强的农户更有能力和渠道来自行运输至产地批发市场或者通过其他渠道进行流通。人力资本中,家庭劳动人数对本地农贸市场销售和其他这两组对比有显著影响,受培训次数对其他这一组对比有显著影响,种植蔬菜年限对三组对比都有显著影响。首先,从自送产地批发市场这组对比来看,种植蔬菜年限越长,相较于中间商收购,农户会越倾向于选择自送产地批发市场。从本地农贸市场销售这组对比来看,当家庭劳动力人数越少、种植蔬菜年限越长,相较于中间商收购,会越倾向于选择本地农贸市场销售流通渠道。从其他这组对比来看,当家庭劳动力人数越少,受培训次数越多以及种植年限越长,相较于中间商收购,会越倾向于选择其他流通渠道。综合人力资本对这三组的影响来看,当农户种植蔬菜年限越长,会越不倾向于选择中间商收购;当农户家庭劳动力水平较低时,会越不愿意选择中间商介入的流通模式,包括中间商收购和自送产地批发市场;当农户受培训次数越多时,会提高对其他流通渠道的认知,从而更愿意尝试包括超市直供、订单销售、电商等在内的流通渠道。
变量类别解释变量自送产地批发市场本地农贸市场销售自然资本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物质资本家庭固定资产拥有情况农业收入金融资本是否发生借贷家庭劳动力人数受教育程度人力资本受培训次数种植蔬菜年限社会资本户主是否为村干部是否与本村村民交流信息是否因价格信息影响销售市场信息是否因交易成本高影响销售是否因销路不好影响销售是否因产品质量影响销售常数项优势比对数0.928(0.205)4.908(0.308)1.275(0.264)1.075(0.147)0.491(0.714)5.590(2.044)0.523(0.450)28.976(1.231)1.004(0.020)2.545(1.563)6.402(0.551)0.531(0.369)6.701(0.493)1.724(0.178)0.024(0.729)优势比-0.075(0.205)1.591***(0.308)0.243(0.264)0.0726(0.147)-0.711(0.714)1.721(2.044)-0.649(0.450)3.366***(1.231)0.004(0.020)0.934(1.563)1.857***(0.551)-0.633*(0.369)1.902***(0.493)0.545***(0.178)-3.742***(0.729)优势比对数1.709(0.397)1.498(0.642)0.564(0.690)1.607(0.292)0.040(1.645)124.508(4.134)2.607(0.854)418.362(2.634)0.682(22.360)0.007(2.672)0.531(1.233)5.147(0.688)15.364(1.028)0.815(0.518)0.009(1.397)优势比0.536(0.397)0.404(0.642)-0.572(0.690)0.474(0.292)-3.219*(1.645)4.824(4.134)0.958(0.854)6.036**(2.634)-0.383(22.360)-5.020*(2.672)-0.633(1.233)1.638**(0.688)2.732***(1.028)-0.204(0.518)-4.659***(1.397)其他优势比对数2.150(0.369)23.594(0.900)1.963(0.476)0.895(0.345)0.007(1.837)0.033(4.717)5.421(0.874)299.493(3.009)0.688(19.460)0.009(3.135)1.727(1.244)0.268(0.903)0.668(1.202)0.904(0.505)0.005(1.562)优势比0.765**(0.369)3.161***(0.900)0.674(0.476)-0.111(0.345)-4.920***(1.837)-3.400(4.717)1.690*(0.874)5.702*(3.009)-0.374(19.460)-4.658(3.135)0.547(1.244)-1.318(0.903)-0.403(1.202)-0.101(0.505)-5.279***(1.562)伪判决系数(Pseudo-R2)Mean VIF 0.161 1.090
市场信息对自送产地批发市场和本地农贸市场销售这两组对比均有显著影响。从自送批发市场这一组对比来看,越认为价格信息、销路不好、质量问题影响销售的农户,且越不在意交易成本高低的农户,相较于中间商收购,越倾向于选择自送产地批发市场。从本地农贸市场销售这一组对比来看,与本地村民交流信息越少,但越在意交易成本和销路问题的农户,相较于中间商收购,越倾向于选择其他流通渠道。综合市场信息这一部分的结果,首先,关于交易成本,由于自送产地批发市场比中间商收购的交易成本更高,因此对交易成本的较敏感的农户会倾向于选择中间商收购而非自送产地批发市场,而较不敏感的农户则会倾向于选择自送产地批发市场。然而,可能由于本地农贸市场与农户家的距离所造成的交易成本对利润影响不大,因此即使认为交易成本影响销售的农户也会倾向于选择本地农贸市场销售。其次是销路不畅问题对农户选择中间商收购有抑制作用,而对自发地去批发市场或者本地农贸市场销售有促进作用,体现农户有自主寻求渠道的意识。再次是与本村村民的信息交流得多影响了农户对本地农贸市场销售这一流通模式的成本收益问题的判断,因此会更不倾向于选择本地农贸市场销售;而认为价格信息影响销售的农户,会更不倾向于选择中间商收购的原因可能在于农户认为地头收购时自身处于议价权较低的地位,因此会通过到批发市场的方式来寻求更高的销售价格。最后,质量问题影响蔬菜销售对自送产地批发市场的促进作用的原因,本文认为可能在于农户通过前往批发市场来争取相比于上门收购更主动的地位,以提高自己的谈判能力。
四、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基于农户可持续生计框架,运用Multivariate Logit模型,选择中间商收购为基准组,对农户选择自送产地批发市场、本地农贸市场销售和其他流通渠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蔬菜种植农户仍选中间商收购作为主要的流通渠道,新型流通渠道发展较慢。我国蔬菜生产农户多为“小农户”,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较低,生产规模不大,却面临着较大的流通市场。在这一矛盾背景下,农户多选择中间商介入的模式来完成蔬菜的流通。同时,我国蔬菜种植农户受教育水平较低,缺乏主动管理经营的意识和才能,对被动的流通渠道有较强的偏好。
第二,人力资本和市场信息对农户蔬菜流通渠道选择有较大影响。人力资本中家庭劳动力人数、受培训次数和种植蔬菜年限对其影响显著。蔬菜种植年限长和受培训次数多对农户更不倾向于选择中间商收购有显著的影响,而家庭劳动力较多的农户会越倾向于选择中间商收购。当农户把握更多市场信息后,会更不倾向于中间商收购,而选择送往批发市场或自己在本地农贸市场销售。
第三,农户蔬菜流通渠道的选择也受自然资本、物质资本的影响。其中,规模越大的农户越倾向于选择包括超市直供、订单销售、电商等在内的其他渠道。拥有更多家庭固定资产的农户则越倾向于选择自送产地批发市场和其他渠道。
根据以上主要结论,围绕如何保障我国蔬菜种植农户流通渠道,促进我国蔬菜产业健康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保障蔬菜种植农户与中间商之间的合作稳定性,培养农户自我经营和管理意识。目前而言,中间商收购仍是我国农户蔬菜流通的主流渠道,蔬菜种植农户依附中间商进行产品流通的程度较深。规范我国蔬菜中间商收购的流通渠道,既保障双方能够建立起稳定和可靠的合作关系,也能够保障蔬菜种植农户的权益,提高流通效率。为了打破蔬菜种植农户流通渠道较为单一的局面,应挖掘蔬菜种植户主动经营的潜在优势,从而促进蔬菜产业化、多元化的发展。
第二,提高蔬菜种植农户的专业素养,完善乡镇村层面的蔬菜信息交流平台,尤其应提供蔬菜市场方面的信息。在充分利用蔬菜种植户自身生产经营经验的基础上,应给予农户更丰富的专业培训。由于农户获得信息的渠道受到自身文化水平和当地信息平台的制约,因此应发挥乡镇村信息交流平台的作用,使农户获得更完全的价格信息和交易信息等,以此能够减少交易成本和提高议价能力,实现农户农业收入的提高。
第三,利用大规模蔬菜种植户选择更多元的流通渠道的趋势,提高农户农机资产和信息化资产拥有水平。应加速构建和进一步规范农超对接、订单销售和电子商务等流通渠道,以继续促进大规模蔬菜种植户向此类流通渠道的倾斜。应进一步优化农户农机资产和信息化资产的相关优惠政策,提高农户购置意愿,从而促使农户选择除中间商收购外的其他流通渠道,为我国蔬菜流通渠道更长足的发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