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影像学和临床效果
2021-10-18崔峰赵志坚史君丁丁
崔峰,赵志坚,史君,丁丁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创伤外科,河南 商丘476100)
类风湿关节炎(RA)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长、病情呈进行性,发病率为0.5%~1%。骨质疏松为RA的常见并发症,研究[1]指出,约30%的RA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约为非RA患者的2倍。RA早期可出现骨骺骨质疏松及关节周围不可逆骨质破坏,进一步继发全身骨质疏松,甚至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随着RA病程的延长,变形关节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风险升高。骨质疏松患者因骨强度降低可增加骨折发生风险,其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发生率最高[2]。少数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改善症状,然而保守治疗期间患者需忍受强烈疼痛,且OVCF会严重干扰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生命质量。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可帮助患者恢复伤椎的解剖结构,缓解患者疼痛。本研究探讨PKP治疗RA合并OVCF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RA合并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100例患者年龄38~76岁,平均(57.86±8.26)岁;男性13例,女性87例;体质量指数 (23.21±3.24)kg/m2,骨密度 (0.54±0.11)g/cm2;骨折位置:T105例,T118例,T1230例,L129例,L218例,L310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确诊为RA;②影像学结果提示单节段胸腰椎骨折;③未合并脊髓或神经根损伤;④患者对本研究知情。排除标准:①多节段骨折;②椎体存在占位病变需手术治疗;③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治疗。
1.3 治疗方法PKP术:全麻后,取俯卧位,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确定骨折位置,体表定位;局麻后置入穿刺套管针,C臂透视下穿刺针置于病椎弓根外上象限,穿透第1层皮质骨,进入椎弓根后在X线机透视下再次确定穿刺的位置、方向。X线机正位透视下针尖位置位于椎弓根内侧缘的外侧,侧位显示针尖达椎体前中1/3处,静滴80 mg甲泼尼龙,扩张球囊。连接气囊,将气囊推入椎体前中1/3,球囊扩张部位定位于椎体中心,压力<200 mm Hg。骨水泥呈浓稠浆状,抽出气囊,注入骨水泥,边注入边观察弥散情况,待骨水泥充分弥散后停止。待骨水泥硬化,缓慢旋转拔除穿刺针,无菌敷料包扎。
1.4 观察指标①影像学指标:利用X线检查测量椎体前缘、中缘高度以及伤椎后凸角。②利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利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价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n(%)]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s)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100例RA合并OVCF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3.54±17.67)min,术中出血量(28.59±10.23)mL,随访时间6~8个月,平均(7.08±0.26)个月。100例患者中3例(3.00%)发生椎间隙渗漏,5例(5.00%)发生椎旁软组织渗漏,3例(3.00%)发生切口愈合延迟,对症处理后消失。
2.2 PKP术后影像学结果患者术后1 d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缘高度均高于术前 (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缘高度与术前及术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个月、6个月,伤椎后凸角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6个月的伤椎后凸角与术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RA合并OVCF患者PKP术后影像学结果(±s)
表1 RA合并OVCF患者PKP术后影像学结果(±s)
指标 术前 术后1d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F P前缘高度(mm) 18.62±0.74 21.06±0.51 19.84±0.55 19.56±0.51 3.552 0.024中缘高度(mm) 19.52±0.85 23.15±0.91 21.74±0.75 20.16±0.65 3.908 0.019伤椎后凸角(°) 17.55±0.68 14.14±0.46 13.81±0.43 13.66±0.31 3.161 0.032
2.3 PKP术后临床结果术后1 d、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术后1 d(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RA合并OVCF患者PKP术后临床结果(±s,分)
表2 RA合并OVCF患者PKP术后临床结果(±s,分)
指标 术前 术后1d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F P VAS评分7.43±1.15 5.25±1.10 1.53±0.52 1.32±0.13 5.264 0.005 ODI评分81.54±0.96 39.56±2.94 30.13±1.89 28.64±2.55 15.648 0.000
3 讨论
RA是一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主要以持续性滑膜炎及关节侵袭性损伤为特征。RA随着骨微结构的破坏及骨量减少,可进展为骨质疏松[3]。骨质疏松以骨小梁变细、间隙增宽、骨组织脆性增加为主要特征,极易并发骨折,其中以OVCF较为多见[4]。手术为治疗OVCF的主要手段,开放性手术的创伤大,考虑到RA合并OVCF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内固定治疗的失败风险较高,故本研究将PKP用于患者的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PKP术后1 d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降低,提示PKP手术可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并恢复伤椎的部分功能。PKP手术期间通过在伤椎中注入骨水泥,保持椎体的稳定性,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术中球囊扩张有利于帮助伤椎恢复生理结构,减少骨折端对骨膜及周围组织的刺激[5]。此外,骨水泥注入后固化速度快,骨水泥固化期间产生的热量可导致周围神经组织发热,缓解周围组织痉挛[6]。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伤椎的椎体前缘、中缘高度均较术前升高,后凸角均较术前缩小。PKP治疗期间在球囊的扩张作用下可充分扩张椎体间隙,降低椎体间隙压力,压力降低后利于骨水泥的充分弥散,保证骨水泥与骨折骨的充分结合,对恢复伤椎椎体高度、矫正椎体后凸角具有积极作用[7]。球囊扩张过程中产生的缓慢压缩作用,可压实椎体周围空腔的松质骨,防止骨水泥渗漏[8]。本研究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术式,在保证骨水泥均匀分布的同时,可减少椎体承受轴向负荷时的侧向压力[9]。PKP手术为经过球囊扩张后,利用压力注射系统注入骨水泥,故术后可能发生骨水泥渗漏及脂肪栓塞综合征[10]。PKP术中利用球囊扩张减小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因高压注射引起的骨水泥渗漏。球囊扩张作用可造成骨质疏松的伤椎骨碎屑或脂肪粒被压入肢体静脉,导致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生[11]。本研究中,术中缓慢扩张球囊,并且每次定量推注骨水泥后暂停,待弥散完全后再次注射;同时扩张前静注甲泼尼龙,对减少脂肪颗粒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PKP可快速缓解RA合并OVCF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椎体高度及后凸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