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ICB 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2021-10-18谢学珍
谢学珍
(肇庆市广宁县中医院 麻醉科,广东 肇庆 526300)
0 引言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老年人严重的髋关节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患者会选择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1]。THA手术后,患者常会伴有中重度的疼痛,影响患者下床活动,造成患者术后恢复缓慢。针对THA 术后镇痛主要采用静脉镇痛泵,但其常会伴有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且常会出现镇痛效果不足,需追加镇痛药物,不利于患者康复。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阻滞(continuous 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CFICB)可以有效阻滞闭孔神经、股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镇痛效果好,且对患者全身影响较小,并发症少,同时具有操作简单及安全性好等特点,在膝关节及足部手术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2],但其在髋关节手术中未见系统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CFICB 在THA 术后的镇痛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THA 患者56 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8 例和观察组28 例;对照组男9 例,女19 例,平均(69.32±10.15)岁,平均BMI(22.46±2.81)kg/m2;ASA 分级:Ⅰ级15例,Ⅱ级13 例;观察组男10 例,女18 例,平均(70.03±11.29)岁,平均BMI(22.53±2.72)kg/m2;ASA 分级:Ⅰ级16 例,Ⅱ级12 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①行THA 治疗患者;②年龄60~80岁;③ASA 分级Ⅰ~ Ⅱ级;④BMI ≤30kg/m2。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心血管、肝肾功等基础疾病患者;②镇痛药物长期服用史者;③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④对利多卡因及甲磺酸罗哌卡因过敏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静脉诱导均采用咪达唑仑0.05mg/kg,依托咪酯0.3mg/kg,舒芬太尼0.3~0.5μ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0.3mg/kg。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将PaCO2维持在30~40mmHg,术中瑞芬太尼0.2~0.5μg·kg-1·min-1和 丙 泊 酚4~6mg·kg-1·h-1持续泵入。手术结束前5min 停止给药。
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一次性静脉镇痛泵(珠海福尼亚医疗公司,型号:WZ-6523C-4):托烷司琼6mg+舒芬太尼2μg/kg(100mL,2mL/h,自控镇痛0.5mL/次)。
观察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前30min 行CFICB:患者仰卧位,超声仪探头(GE healthcare venue 50)置于腹股沟皱褶处辨认股神经、股动脉、髂筋膜、阔筋膜、髂腰肌等结构;以2%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采用连续神经阻滞套件(德国B.Braun公司),在超声监视下,将穿刺针置于髂筋膜间隙,确认回抽无血,注入0.6%甲磺酸罗哌卡因2~3mL,确认药物在髂筋膜间隙中扩散良好,继续给予30mL作为负荷量,留置导管,用于术后镇痛。手术结束前10min,观察组患者的FICB 导管连接一次性输注泵(浙江苏嘉医疗公司,型号:CBI200X5):0.3%甲磺酸罗哌卡因(240mL,5mL/h)。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48h 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量表,评估患者对术后48h 内的镇痛效果满意度;总分10 分,非常满意为>8 分,基本满意为6~8 分,不满意为<6 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②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患者术后6、12、24、48h 静息及术后24、48h运动时疼痛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补救镇痛情况。10 分为剧痛,0 分为无痛;重度疼痛≥7 分,中度疼痛为4~6 分,轻度疼痛为≤3 分。③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下地时间、住院天数。④观察记录所有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结果
通过SPSS 19.0 专业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表示,组间比较均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均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48 小时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48 小时满意度为89.29%显著高于对照组64.29%(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48 小时满意度比较[n(%)]
2.2 两组患者术后VAS 评分比较
观察组静息和运动时的各时点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VAS 评分比较[M(Q),分]
2.3 两组患者术后下地时间及住院天数情况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地时间及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下地时间及住院天数情况(,天)
表3 两组患者术后下地时间及住院天数情况(,天)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情况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 低于对照组42.86%(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THA 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但术后的剧烈疼痛往往会使患者不愿主动进行训练,因此术后镇痛对于患者术后加速康复有很重要的意义。而目前临床上THA 术后主要采用静脉镇痛泵,但其常会出现镇痛不足,且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训练,影响患者的预后。有研究显示髂筋膜间隙阻滞可以显著减轻股骨骨折术后疼痛,且患者满意度较高[3],但其在髋关节术后镇痛中未见系统报道。
髂筋膜间隙是个复杂的间隙,主要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生殖股神经及闭孔神经在其中通行。通过向髂筋膜间隙内注射麻醉药物,可以阻滞以上神经,达到镇痛和麻醉的效果。在超声引导下,可以很清晰的显露组织结构,将麻醉药物准确的注入到髂筋膜间隙。
本研究通过对观察组患者给予麻醉前30min 行CFICB,术后行CFICB。结果显示观察组48h 满意度为89.29%显著高于对照组64.29%。说明CFICB 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其主要因观察组术后镇痛不足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因此患者接受度高。陆雷等[4]对60 名老年THA 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CFICB 组术后满意度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63.3%;与本研究结果一致。VAS 评分可以简单准确的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静息和运动时的各时点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THA患者术后的疼痛主要来自于手术切口,其主要由股外侧皮神经和股神经髋关节支支配。而髂筋膜间隙阻滞可以有效的阻滞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及闭孔神经[5]。有研究显示精准且连续的神经阻滞可以有效阻断痛觉信号传递,缓解切口疼痛,同时还可以阻断交感神经,改善切口区域供血情况,提高组织氧供,减轻炎症,促进康复[6-7]。本研究通过高频超声探头协助,清晰显示髂筋膜间隙,实施观察穿刺针路线,并且可以看到麻醉药扩散情况,确保了操作成功率,避免了操作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说明CFICB 可以缩短患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主要因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显著提高了阻滞成功率和安全性,且给予患者更好的镇痛效果,患者更愿意主动和配合医生进行康复训练,加速康复进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42.86%;说明CFICB 可以显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虽然静脉镇痛操作简单,易于控制,但其药物治疗窗较窄,易出现不足或过量,常会发生头晕、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而采取CFICB,因其可以准确的显现解剖结构,麻醉药物可以在“直视”注入,避免将麻醉药物注入其他部位,因此麻醉用药量较少,对全身影响较小,镇痛效果好,很少需要补救镇痛,因此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静脉镇痛低,安全性好,患者接受程度高[8-10]。
综上所述,THA 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CFICB,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