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 及MR 鉴别诊断眼眶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

2021-10-18罗耀仙周劲源李绍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7期
关键词:眼眶预测值灵敏度

罗耀仙,周劲源,李绍平

(临沧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云南 临沧 677000)

眼眶肿瘤为常见眼部疾病,有原发、继发之分,亦可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该疾病可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巨大影响。故早发现早治疗是救治眼眶肿瘤患者的关键。由于疾病起源、类型不同,其症状表现也不同,但眼眶良性肿瘤、眼眶恶性肿瘤偶尔也存在较小差异,仅仅根据患者症状表现较难进行鉴别诊断。既往穿刺活检较为常用,但存在一定创伤性和风险性,故临床应用受限。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发展,CT、MR 等影像学技术在临床广泛使用,并取得了较好成效[1]。CT及MR 广泛使用,能清楚显示肿瘤部位、形态、大小及周围关系情况,取得了一定效果[2]。但临床对CT 及MR 在眼眶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存有分歧。基于此,本文以46 例眼眶良恶性肿瘤患者为例,分别予以CT 及MR 鉴别诊断,探究CT 及MR 鉴别诊断在眼眶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眼眶肿瘤患者46 例。入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学诊断、CT 及MR 检查等。46 例患者中,男性29 例,女性17 例;年龄最小25 岁,最大72 岁,均值(47.28±5.81)岁。患者均伴有程度不同的视力障碍、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部分患者存在复视、眼球疼痛等症状。纳入标准:①患者无CT、MR 禁忌证;②符合眼眶肿瘤诊断标准;③患者均经手术获取病理检查结果;④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眼部疾病者;②伴有其他肿瘤疾病者;③伴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者;④伴有全身感染性疾病者;⑤伴有认知障碍或其他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46 例患者均接受CT 及MR 鉴别诊断,具体如下。

CT 鉴别诊断:采用64 排128 层螺旋CT 机(SOMATOM Definition),常规平扫,扫描范围为眼眶上壁至眼眶下壁。参数设置: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8 mAs、层厚2 mm、准直5 mm、螺距5、管球旋转0.5 s、床进动25 mm。视实际情况,选适宜灌注扫描层面,高压静注对比剂碘海醇50 mL 一支,注射速率为3 ~4 mL/s,注射80 s 内,实施动态扫描(test blous),设置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30 mAs、层厚5 mm、准直2.5 mm,并开展矢、冠状位重建。

MR 鉴别诊断:采用MR 扫描仪(MAGNETOM Avanto 1.5T),常规平扫检查,检查范围眼眶,并开展增强MR扫描检查。平扫MR 扫描检查,分别采取轴位、冠状位T1 序列和轴位、矢状位、冠状位T2 序列。T1 序列参数设置:TR 700 ms、TE 10 ms、层厚3 mm;T2 序列参数设置:TR 4 000 ms、TE 79 ms、层厚3 mm。随后将增强MR 扫描检查用于眼眶,采用轴位T1 序列、增强后轴位、冠状位、矢状位T1 序列,增强MR 扫描检查涉及T2 加权序列。增强扫描检查,应用一支15 mL 钆喷酸葡胺,其注射速率应控制在2 mL/s 之间。

邀请2 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诊断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按照盲法原则独立阅片,意见有分歧时,通过协商解决。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CT 及MR 鉴别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及特异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眼眶肿瘤病理检查结果分析

本组眼眶肿瘤患者共46 例,其中眼眶良性肿瘤患者共28 例,占比60.87%(28/46);眼眶恶性肿瘤患者共18 例,占比39.13%(18/46)。①眼眶良性肿瘤,海绵状血管瘤患者11(39.29%)例,泪腺多形性腺瘤5(17.86%)例,炎性假瘤3(10.71%)例,表皮样囊肿、神经鞘瘤各2(7.14%)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巨细胞血管纤维瘤、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孤立性纤维瘤、脂肪瘤各1(3.57%)例。②眼眶恶性肿瘤,淋巴瘤10(55.56%)例,转移性腺/鳞癌、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基底细胞癌、腺样囊腺癌、多形性腺癌、睑板腺癌、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恶性黑色素瘤各1(5.56%)例。

2.2 CT 及MR 的眼眶肿瘤良恶性诊断结果对比

CT 恶性诊断率为47.83%(22/46),MR 恶性诊断率为45.65%(21/46)。CT 及MR 恶性诊断率无显著差异(χ2=0.044,P=0.834 >0.05),见表1。

表1 CT 及MR 眼眶肿瘤良恶性诊断结果对比 单位:例

2.3 CT 及MR 鉴别诊断的眼眶肿瘤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恶性预测值及良性预测值对比

CT与MR鉴别诊断的眼眶肿瘤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恶性预测值及良性预测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表2 CT 及MR 鉴别诊断的眼眶肿瘤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恶性预测值及良性预测值对比[n(%)]

3 讨论

眼眶肿瘤属临床常见病,即发生在眼眶部等肿瘤,眼眶肿瘤类型繁多,多为良性肿瘤,眼球突出、视力下降、疼痛等是眼眶肿瘤患者最主要、最典型的症状。若任由肿瘤生长,易干扰、压迫眼眶内眼球、神经等组织,对眼球活动及视力产生影响。当前,临床对眼眶肿瘤患者,大都采取手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还需结合放疗治疗和化疗治疗。患者眼眶肿瘤类型不同,眼眶肿瘤治疗的关键点及难点也存在明显差异[3]。因此,予以患者有效、准确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眼眶肿瘤表现呈现复杂、多变性,使用传统常规B 超鉴别诊断存在一定的难度,且成像效果不良,极易出现漏诊、误诊等现象,从而对患者早期诊断、治疗造成延误,从而加大病情恶化概率,影响患者身心痛苦的同时,还会增加医疗费用,加大患者经济负担[4]。

目前,临床对眼眶肿瘤患者常用CT 和MR 鉴别诊断,掌握眼眶良恶性肿瘤与CT 图像和MR 图像的表现具有重要意义。有学者发现[5],眼眶肿瘤不同,其CT 检查和MR 检查的影像学特征不同,二者存在明显差异。本文中,对46 例眼眶肿瘤患者实施CT 及MR 检查,发现眼眶良性肿瘤与眼眶恶性肿瘤存在明显差异。如:眼眶恶性肿瘤往往不具备较规则的病灶形态,肿瘤病灶边界不清楚,相比于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的病灶骨质损害程度较严重,且病灶位置通常在眼前区。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因为眼眶恶性肿瘤的边界、形态、骨质损害情况与病灶侵袭性生长存在一定相关性。而眼眶良性肿瘤,其生长方式大多为膨胀生长,故其存在较为清晰、直观的边界,拥有较为规律的形态,而且眼眶良性肿瘤往往不会对骨质造成破坏现象。并且在本次研究中发现,恶性肿瘤的T2 信号呈高信号情况低于良性肿瘤,但其T2 信号呈等信号情况高于良性肿瘤。究其原因:前者是因为良性肿瘤中存在较多的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内血液流速间缓慢,加上在肿瘤间质内存在较多的液体,所以良性肿瘤呈高信号情况较多。而后者可能与淋巴瘤占比有关,良性肿瘤内淋巴瘤占比较低,所以肿瘤细胞密度偏低,间质成分成分较多,所以T2 等信号情况较少。本次研究结果显示,CT 及MR 恶性诊断率、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恶性预测值及良性预测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不管使用CT鉴别诊断,还是使用MR 鉴别诊断,均有存在一定的漏诊、误诊现象。而且相比CT鉴别诊断,MR鉴别诊断分辨度较低,加上眼眶部位序列图像稳定性低,故检查期间极易出现伪影,容易影响检查结果。CT、MR 鉴别诊断期间,CT 对钙化的灵敏度高于MR,在临床应用过程中MR 时间分辨率高,能规避CT 鉴别诊断的不足。CT 及MR 在临床鉴别诊断应用过程中,建议使用CT 与MR 联合鉴别的方式,这对提高临床诊断效能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眼眶良恶性肿瘤患者术中,应用CT 及MR 鉴别诊断,效果良好,存在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眼眶预测值灵敏度
基于等效简化的流体网络灵敏度集成计算方法
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
飞机舱门泄压阀机构磨损可靠性与灵敏度分析
AI讲座:ML的分类方法
自体荧光内镜对消化道肿瘤诊断临床应用分析
民用飞机平尾载荷的不确定性及全局灵敏度分析
想要醒得快?早起揉揉眼眶
眼科疾病中的“狠”角色——眼眶病
数值越高,音箱越好?走出灵敏度与信噪比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