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 对肝不典型增生结节癌变的诊断价值
2021-11-30朱春雾刘欣艳
朱春雾,刘欣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老年科 上海 200333)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发病率有逐年提升的趋势,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肝癌大多因病毒性感染或肝硬化疾病进展而来,在癌变之前有着一段癌变的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为癌前病变,也就是肝不典型增生结节[1]。肝不典型增生结节的治疗时机非常重要,一旦进展为癌症会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像学是现阶段临床应用疾病确诊的重要方式,通过对病灶进行扫描筛查和成像特征分析可判断结节的良恶性,诊断癌变病灶,对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数据参考[2]。基于此,本文对选入组内的94 例患者进行MRI 检查,探究其检查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9 年3 月—2021 年3 月我院收治的94 例肝不典型增生结节患者。对所圈定的研究对象进行手术前的检查诊疗,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数量78 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3 例,交叉和重叠式感染的患者3 例。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接受MRI检查,临床资料完整。患者中男性有59 例,女性有35 例,年龄33 ~78 岁,平均年龄(58.39±1.25)岁。
1.2 检查方式
本组患者均进行同样的MRI 检查,在检查前与患者沟通,讲解检查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做好检查前的进食和情绪疏导等,使患者的检查顺利进行[3]。检查扫描设备:西门子Symphony-P 1.5T 高场MRI 扫描仪,影像信号采集选择多通道体部相控阵线圈进行收集[4],平扫的序列主要有(1)毁损快速梯度回波(FLASH 或FSPGR)T1WI 同反相位:TR 120 ~220 ms,TE 2.3 ms(反相位)及4.6 ms(同相位)。(2)呼吸触发后的快速自旋回波中的型号,可分成TSE、FSE,即T2WI:其中TR主要代表的是呼吸周期,周期设计为2 ~4 周;TE 设计值为(80±10)ms。对病灶进行横断面的扫描,各项参数设置如下:层厚:6 mm;层间距:1.0 ~1.5 mm;矩阵:160×256 ~256×320;视野:320 mm×320 mm ~380 mm×380 mm。
动态性的增强扫描和控制方式主要涉及:采取三维的快速发展,快速梯度回波[5],型号设计为VIBE 和LAVA 两种,其中T1WI:TR 3 ~5 ms,TE 1.5 ~2.5 ms,各项参数设置如下:层间距是0,层厚是4 mm,矩阵是180×288,视野是320 mm×320 mm ~380 mm×380 mm。注射前注射造影剂,选择钆喷替酸葡甲胺作为对比剂,护理人员的注射速度控制在2 mL/s,剂量是0.1 mmol/kg。在注射对比剂后进行各期扫描,分别是动脉期(20 s)、门静脉期(60 s)、平衡期(180 s)和延时期扫描(360 s)。
1.3 图像分析
在进行MRI 成像分析时,主要按照以下几点问题进行分析[6]:①结节病灶的部位;②病灶的大小;③各个序列图像的病灶信号强度,按照高、等和低进行分析;④病灶信号适当均匀;⑤病灶是否有动脉血供应和强化模式特点;⑥病灶内是否有出血;⑦病灶内是否有脂肪变性;⑧患者在随访时期的病灶变化情况。
肝不典型增生结节癌变的确诊标准(符合任意一条即可确诊):①在结节病症中检出肝细胞癌亚灶;②对病灶进行穿刺活检,经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7];③在MRI 成像中的典型病灶在随访过程中进行穿刺活检确诊为肝细胞癌。
2 结果
本次研究的94 例患者经过MRI 检查后,均提示肝硬化。经过病理检查证实有110 例癌病病灶。在MRI 检查中,共计检出癌病病灶103 个,检出率是93.64%。
其中对应MRI 的漏检病灶数量为7 例,其中有2 例患者的成像过程中未发现,另外有5 例患者的病灶未呈现出显著性的特点。
MRI 对应的病灶特征主要涉及到:46 在对应的T1WI序列上对应略高信号的控制,其中16 个位略低信号,等信号的数量达到27 个。T2WI 序列信号特点如下:15 个略高信号,等信号12 个,有16 个病灶的影像学特点是“结节中结节”。增强扫描动脉期提示有65 例呈现明显的强化,有23 例病灶内有脂肪变性。
3 讨论
随着临床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腹部MRI 技术已经得到明显的提升,在检查中的空间分辨率、图像信噪比和时间分辨力等均得到快速的发展[8]。MRI 检查的优势主要有成像清晰、成像技术多样和软组织对比优越等,场强1.5T 上的高场MRI 在原发性肝癌检查的过程中,对应的检出率相对较高,并且对应的检查无辐射,使得患者更能够接受治疗的模式。因此在现阶段临床的检查中,在进行肝不典型增生结节癌变的检查时多应用MRI 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方式[9]。
MRI 影像学成像中,肝不典型增生结节的直径通常在10 mm 以上,信号的典型特点是T1WI 均匀略高信号,T2W I 均匀略低信号,对应的动脉期并没有涉及到明显的信号强度,病灶内无出血及脂肪的变性分析,不包含有对应的假包膜结构,并且在对应的随访过程中,病灶的过程相对缓慢。如果M R I 的典型表现与上述存在差异,已经有明显的变化,需要警惕肝不典型增生结节癌变[10]。
在本次研究中总结肝不典型增生结节癌变病灶在MRI成像中的影像学征象特点,主要分为几下几点:首先,T2WI 序列的正常信号特征是均匀略低信号,癌变的主要特征是以均匀或不均匀的略高信号为主;其二,T2WI 序号信息中低信号癌变病灶系统中,出现略高的信号小结节中,主要呈现的特征为“结节中结节”的特征。其三,T1WI 序列中略高信号的不典型增生结节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下降,或是在略高信号的病症中出现了少部分的低信号区[11]。其四,结节癌变病变内部有脂肪变性的特点。其五,对患者进行随访时,结节癌变病灶会短时间内进展迅速,病症扩大。
本次对患者进行MRI 检查,共检出103 个病灶,癌变病变的检出率是93.64%,表示MRI 在肝不典型增生结节癌病检查中发挥非常高的检查价值。MRI 检查的软组织分辨力非常高,在检查后可以用多种成像技术反映组织变化,对于脂肪变性、出血、病灶细胞密度变化和水分等变量的敏感性强,在疾病早期检查和定性诊断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次检查有7 例漏诊,原因分析是微小癌变病灶,变化的区域过小,因此MRI 的分辨率难以发现。因此当MRI 首次检查没有确诊时,需要对可疑病灶进行随访,定期观察病灶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病灶呈现进行性的增大,需要重视检查,必要时进行病理检查。
综上,MRI 是诊断肝不典型增生结节癌变的有效影像学方式,对于癌病病灶的检出率较高,可以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通过定期进行MRI随访,可以早期发现肝硬化患者的结节癌变病灶,为疾病的治疗赢得更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