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综合分析法探究“自然地理运动规律”

2021-10-17邵卫东

考试与招生 2021年9期
关键词:考点规律物质

>>>邵卫东

(审稿:张星梅)

(本文责编:牟锋)

高三备考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一轮复习是该工程的基础。地理学科中的自然地理部分内容纷繁庞杂.如何做到繁而有章、庞而得法、晓知明理、强基提能.是高三师生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此结合日常教学中的所为所思.就自然地理中物质运动规律的复习.提几点想法.以期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构建知识体系,形成学科逻辑

自然地理以组成自然环境中各要素的运动为核心.揭示了自然地理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传达了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之本的理念。我们的复习应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透彻理解各自然地理规律——运动规律、分布规律、变化规律等.其中运动规律是前提.是核心.也是复习的难点。

复习自然地理知识时.首先要明白“自然地理运动规律”包括地球运动、地质运动、大气运动、水体运动、生物循环、土壤演变.以及由此产生的地理环境分异等.要理解这些要素为何而运动.是怎样运动的。其次.要彻底弄明白由运动规律引申而来的分布规律与变化规律.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时空分布规律.昼夜长短的时空分布规律.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要清楚它们是如何分布、怎样变化的。其三.要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这些运动、分布和变化规律.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有联系.也和气候的成因、河流的汛期有联系。因此.在复习时要对自然地理运动规律及其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加工.建构主体知识的“脑图”和系统分析的“思路”。

自然地理运动规律.包括地球运动和物质运动两类。

第一,地球运动有两种形式,即自转与公转。这些内容晦涩难懂.是高三地理复习的“知识高原区”。其实.地球运动知识也有规律可循.一是要建立科学的时空概念.熟悉自转与公转的基本规律;二是要联系可感的生产生活.探索课本知识的拓展延伸.并形成相应的学科逻辑体系。(见图1)

图1 “地球运动规律”主体结构图

结构图中包括三个层级.即运动形式、考查目标和思维要点;内含两层因果关系.即根据规律找问题、根据现象析道理。复习时要充分认识建立空间概念、延展思维过程的重要性.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是复习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

第二,物质运动规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简单的哲学理论为地理教学实践提供了完整的思维方法。一是要明确地理环境构成的基本物质要素.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这是同学们认识物质运动规律的基础;二是要判析引发物质运动的因子.弄清物质运动的缘起;三是要通视运动形式.抽象运动规律.归纳共性与比较个性;四是要广猎信息.用规律分析、说明、阐释、推论各种与物质运动相关的问题。四个逻辑层次包含三个学习环节.即“认识主体要素——辨析因果关系——理论联系实际”。(见图2)

图2 “物质运动规律”主体结构图

图2是“物质运动规律”知识简图。图中既有全球性规律也有局域性规律.既有空间比较过程也有时间变化趋势;既有独立的自然地理要素.也有隐含的相关地理要素的联系。上述内容看起来好像是简单的知识罗列.洞开之后却是异常多彩的地理时空。同时.图中还附加了“物质运动规律”的思维模式.应和着高考的发展趋势。

二、根据课标要求,揭示考点含义

地理学科中.除了教材中阐释的一般运动规律.还隐含诸如微空间、微事象、微原理和微特点演绎的“微规律”.需要同学们细心观察与理解.有效迁移和应用。复习就是在一般规律的引导下.认知这些与主体规律密切相关的具体知识.进而形成思维的逻辑性和学习理性。参考《课程标准》要求.一轮复习时需要对自然地理运动规律内容进行分解细化.以实现必备知识掌握与关键能力提升的双重指标。现将“自然地理运动规律”内容要求及考点细化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地球运动规律

内容要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考点细化:

①判断半球、方向、位置、时间、物体偏向.总结判断理由或影响因素;

②总结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规律;

③判读光照图.计算时差、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并应用于生活生产。

★地质运动规律

内容目标: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人类活动与地表形图的关系。

考点细化:

①基本过程:地壳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其主要环节);

②基本概念:地质作用、地壳运动、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地质灾害;

③基本方法:判读地质剖面图与地表景观图、等高线与等震线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关注工程建设选位。

★大气运动规律

内容目标: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及天气现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考点细化:

①成因分析: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

②分布规律:气压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气候类型分布;

③基本特征:锋面天气特征、气旋(反气旋)特征、各类气候特征;

④基本联系: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气候对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水体运动规律

内容目标:水循环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海水的性质与运动、陆地水体相互关系、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考点细化:

①水循环动力、环节、过程及地理意义(水循环示意图);

②河流补给类型(河流径流变化曲线的判读);

③地下水及其利用保护(等潜水位线的判读);

④海水温度、盐度与密度的影响因素与分布规律(等水温线、等盐度线的判读与运用);

⑤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

⑥海——气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对全球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洋气象灾害)。

★地域分异规律

内容目标: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考点细化:

①分析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现象的成因(结合案例分析原因);

②分析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的判断与成因(联系纬度与高度);

③垂直地带性与水平地带性规律的关系(指出主导因素);

④山地基带、林线、雪线的判断与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自然地理运动规律知识的整合(考点)与分解(细化).主要是让同学们明确考查目标.理解重点难点.熟悉研究方法.进而提高复习效率。简单来说.自转形成了日出日落.公转引起了四季更迭;板块运动塑造了全球面貌格局.地质运动引发了地表局部变化;大尺度大气运动有规律.小尺度大气运动有联系;陆地水“顺势而为”.海洋水“自我陶醉”;地带性规律以经度、纬度、垂直三维呈现.非地带性现象复杂多变。如果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加之思维逻辑.相关的地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联系实际分析,突出实用价值

高三地理复习不仅要把学到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应用于实践.以此解释自然现象及与之关联的社会现象.而且要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进而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以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地理试题和2021年高考河北省地理试题为典型案例.对涉及自然地理运动规律的试题加以整理.为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提供参照。(见表1与表2)

表1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地理试题分解

表2 2021年高考河北卷地理试题分解

从上表可以看出.高考地理试题考查的运动规律是可以推知的.考查的问题紧扣实际。对“规律”要大胆求证.对“问题”要小心探究.因为试题所考查的“微规律”大多源于教材且超脱教材.“小问题”大多可以表达但总觉陌生.工具性知识的熟悉度与创新性试题的新鲜感有机结合.构成了高考试题的魅力.虽然这可能是同学们解题的“痛点”.但也可能是同学们学习的“趣点”。

自然地理运动规律部分.是地理学的基础性知识.准确理解、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相关规律.对提高复习的时效性和培养应考心态至关重要。对于学科内容来讲是核心.对于学习方法而言是钥匙。因此.高三一轮复习要举纲张目、精研考点、攻坚克难、巧解重点难点.以求复习效率.为二轮复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考点规律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