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班级管理实效性的策略性思考
2021-10-16吴成梅
吴成梅
摘要:班级管理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关键作用点,也是衡量班主任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准。然而,在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部分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存在一些错误性理解,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导致学生的参与感和集体观念培养不足。同时,班级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班级管理更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主体入手,切实加强学生与班级之间的互动性和发展性。因此,本文作者立足实际,对如何提升小学班级管理实效性的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1-350
小学生正处在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打基础、塑品质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实施的重点和方向。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把握学生的真实需求,以需求为导向、以发展为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活动和调控机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活跃班级氛围,还使学生在实践探索、合作建设的过程中培养其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因此,本文从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提升小学班级管理实效性的策略两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思考。
一、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
通过对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其主要问题集中以下几点:第一,缺乏主动性管理。学生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观感受对班级建设的有序推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大多数班主任缺乏有效的激趣手段和引导策略,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以分数为标准,盲目片面的组织班级活动,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激发。第二,缺乏多样化管理。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组织过程,其班级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策略的实施更应从学生的主体入手,遵循动态、多样、多元的管理原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班级活动,但在当前的班级管理中,部分教师大多沿用以往的组织思路,缺乏创新意识,从而造成学生参与不高、体验不足的问题。第三,缺乏内在化管理。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建设的基础阶段,其良好的班级管理和教育引导,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给予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但在当前管理中,部分班主任未能从学生的心理入手,关注和关爱学生,导致学生在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方面产生不足。
二、提升小学班级管理实效性的策略
1、转变思想,发挥主体能动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新形势下的小学班级管理中,转变思想、革新观念是科学施教的关键。同时,学生作为班级活动的主要对象,也是班级建设的中坚力量,将学生引入到班级管理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行动力,还能提升班级管理的实效性。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及时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生本理念,摒弃传统的教管观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活动,使学生能够融入到班级管理之中,为班级建设增光添彩。其一,赋予权力。要想发挥主体能动性,先要赋予学生相应的管理权力,使其承担一定的责任义务,这将对学生的主观意识和集体观念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其二,制衡权力。无规矩不成方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管理权限,制定相应的使用规则,划分管理范围,进一步培养学生令行禁止的行为意识,引导学生的主体发展。
2、優化活动,保证主体参与感
班级活动是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培养学生集体观念的方法之一。在以往班级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大多以班主任的自我安排为主,忽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和心理需求,导致学生在活动的参与效果和情感体验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应从学生的主体入手,优化活动细节,把握组织目标,使学生能够有效渗透到班级活动之中,保证学生主体的参与感和体验性。同时,在班级活动的创设方面,教师应根据不同学情、不同场景、不同主题入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主题教育活动,如组织“遵规守纪,安全为主”的班级活动,以体验交通警察、观看警示纪录片的形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组织“学会感恩,与爱同行”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知恩、感恩、报恩的活动环节中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
3、关注心理,推动主体素质化
对于正处在儿童时期的小学生而说,加强其心理教育的培养尤为重要。现阶段小学生都是家中父母的“掌上明珠”,大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一定的承受力和受挫力,易于滋生不良行为习惯。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从学生的心理入手,关注心理、了解需求,把握每一位学生的心理问题,找出原因、挖掘本质,进而在下一阶段的心理指导中解决问题,强化品质。同时,班主任还应采取“放下架子”“打成一片”的教育策略,与学生形成紧密、和谐的互动关系,使学生更愿意表达和吐露心声,切实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法,从而推动学生主体的素质化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秘密聊天室”“空白邮寄箱”等方法,为学生提供较为私密的交互空间,这对学生心理压力的释放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转变思想、优化活动、关注心理等策略的运用,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发展力,还使学生的参与感、集体感以及团队性得到提升,进一步推动学生的素质化发展。同时,从问题入手,挖掘问题本质,了解主体心理,优化管理策略,把握拓展方向,进而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多元化、集体性的班级活动,保证学生主体的健康成长。此外,班主任除了做好班级活动和整体管理之外,还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发展情况,与家长共同解决学生的成长问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广海.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班级管理策略[J].考试周刊,2018(007):183-183.
[2]李梅霞.小学班级管理中立德树人理念的有效融入[J].科学咨询,2020(007):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