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管理方法探究
2021-10-16刘霜波
刘霜波
摘要:在地理课堂上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同时,在小学合作模式下,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也会得到显著的提升,与以往授课模式不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主动性得到有效提升,并在互相合作、分析、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并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学习有效性。本文主要分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初中地理课堂管理方式,旨在优化初中地理教学。
关键词:初中地理;小组合作;课堂管理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4-387
引言
小组合作属于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但在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管理中仍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任务的选择上不够精准、分组不够合理化、课堂纪律难以把控、成绩评估力度不足等。由于缺乏有效的课堂管理,导致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习成就感较低。基于此,教师应当总结经验,深入探究合作学习的实质含义,并采取有效的方式改善传统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科学管理。
一、从任务选择入手,奠定课堂基础
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之前,教师应明确课堂重点内容,以此为基础制定教学任务。首先,教师需要确定小组合作的主题,将着重点放在开放性、实践性。教师设计开放性的合作学习主题,有助于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进行讨论、联想和比较等,将小组作为单位,在思维碰撞中进行学习,强化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设计实践性合作主题,可以让学生围绕着所学知识内容进行实践,有利于发展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针对小组合作任务的选择,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共同学习法、小组合作调查法等多种形式,使小组合作模式更为丰富,学生也会更加主动地参与。
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法。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先将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确定本节课程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如分析地球运动、不同地区的地形地势、纬度位置等对气候造成的影响。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借助“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等设定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看图,并讨论气温和降水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有哪些因素会对气温和降水量造成影响?通过小组学习,可以让学生深入了纬度位置对气候所造成的影响。之后,教师可以以新疆气温变化为例,让学生进行总结,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重点。
二、科学分组,保证小组合作的科学性
分组是开展小组合作模式的前提。教师应首先要保证每个小组的均衡性,每组人数在4~6人左右最佳,教师要基于学生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进行分组。在小组分工上,既可以通过相同的学习课题开展,让小组之间进行有效竞争,教师也可以设置不同的学习课题,让小组内的成员合理分配学习任务,保证发挥每个小组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座位安排上,教师可以通过前后桌的方式安排小组成员,便于学生展开合作。
例如,学生在学习《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这部分内容时,为让学生深入了解贵州省的资源和环境,教师按照学生学习能力、性格等划分成学习小组,每组6人,学生在组内选出组长、小组发言人、学习记录员、学习检验员等多种角色。之后,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程重点向学生提出探究问题:利用课余时间或是周末,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收集贵州省石漠化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缓解措施,整理成报告,在课堂上汇报。在课上,教师留出相应的时间供学生整理,结合贵州省自然地理概况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合作模式下,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并拓展了知识层面,更为有效的学习了本节课程内容。
三、课堂调控,掌握合作学习进度
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首先要了解以往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难以有效控制课堂纪律。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明确课堂混乱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两点,一是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清晰;二是学生容易出现分歧。在确定问题出现的原因之后,教师应先保证学生在进行合作之前学习主题是明确的,其次在学生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应观察学生讨论情况,把握课堂调控时机,及时点拨学生存在争议的问题。同时,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模式时,应监控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并激励、鼓励学生,使学生深入思考,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例如,学生在学习《中国的民族》一课时,课程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我国有哪些民族,分布区域以及特点等,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小组的学生分享自己对少数民族的认识,并运用网络、书籍等多种方式来查阅不同民族基本信息。在课堂上,小组派出代表进行资料汇报。一个小组展示了朝鲜族舞蹈、服饰等图片信息;第二个小组分享了蒙古族传统节日和活动;第三个小组展示了侗族鼓楼、打油茶等;第四个小组……在整个活动中,不仅锻炼了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并通过小组分享,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这远比教师单一讲解理论知识更为生动、有趣。
四、成绩评估,提升评价的全面性
成绩评估是对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改善传统课堂中仅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而是通过个人合作学习评价、小组合作评价等方式的进行评估。其中,个人学习评价主要是对学生个人表现、合作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所进行的评价,教师可以让小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匿名打分,结合教师评价汇总成学生学习成绩。针对小组评价,教師可以从小组回答问题情况、准备情况、合作学习秩序、整体效果等方面入手进行评价。改变传统“唯成绩论”的方式,更为全面的评价学生学习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升其参与合作学习积极性。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课堂当中,教师应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和开展合作学习所存在的问题。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渗透学习理念,体现合作学习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针对课堂管理,教师要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并调控课堂纪律,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最终结合学生个人和小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强化学生学习有效性,也增强地理课堂质量。
参考文献
[1]苏喜妹. 科学探究,巧妙拓展——浅析初中地理课堂的构建方式[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1101-1102.
[2]万蓓.浅谈初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中导学案的编制[J].学周刊,2021(13):147-148.
[3]秦雪.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合作探究——以七年级(上)“经线和经度”为例[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1):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