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亲家庭子女性格特点及关爱和教育方式分析

2021-10-16张秀林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5期
关键词:离婚率教育方式单亲家庭

张秀林

摘要:由于离婚率的逐年上升,单亲家庭的数量越来越多,单亲家庭子女的身心健康问题越来越得到广大人民的关注。通过问卷测评的方式,对正常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子女进行性格测试,并分析总结出单亲家庭孩子的性格弱点,并根据孩子的性格弱点进行总结分析,进而给父母和教师提出几点最适合的关爱和教育方式。

关键词:离婚率;单亲家庭;性格弱点;关爱方式;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5-220

引言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从2003年到2020年,我国离婚率已经连续18年上涨。家庭的支离破碎不仅有损国家的根本,更对孩子的幼小心灵造成不可抹灭的创伤。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朱力教授指出,未成年人犯罪率正在逐年上升,单亲家庭的孩子犯罪比例占青少年犯罪的30%。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因为没有正常的情感交流和教育,为了补偿自己的关爱,一些未成年人形成了畸形的心理,于是在生活中就会去寻找一些不良同龄群体,从那里寻找自己的价值认同和身份认同。朱教授说,“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是防止少年犯罪的最有效途径”。对少年的教育和关爱应该是全方位的,任何一方都不能有失偏颇。

一、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分析

(一)乐群性偏弱:表现为缄默、孤独、内向

家庭的破裂仿佛是“天降横祸”,父母早有心理准备,但是年幼的孩子心灵还比较脆弱,一时间无法接受,他们受到的打击要远远大于父母。而且孩子比大人更加敏感、脆弱,他们还不具备自我调节心理的能力,一时还难以面对家庭破损的严酷现实,因而会感到无所适从、无能为力而闷闷不乐。长期以来,由于父母的疏远以及内心的压抑会渐渐产生抑郁,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表现出神经过敏的症状,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闭,不愿外出活动,不愿与人打交道,表现出孤独、内向的性格特征。

(二)敢为性偏弱:表现为害羞、畏缩、退却

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大部分人把离婚当成一件不光彩的事。因此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刻意避开谈论父母的话题,甚至不会真实地跟学校反馈家庭情况,因此家庭破碎的这件事会藏在孩子的心底成为他们的一个心结。孩子小时候通常会羡慕父亲,因为他们强大,任何事情都能解决,会把父亲当成坚强的后盾。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比较有信心。很多孩子会模仿父亲的行为,把父亲当成榜样,因此孩子会更愿意做一些有挑战的事情,同时跟同伴之间也会时常炫耀自己的父亲。单亲家庭的孩子就会缺少这份自信和胆识。

(三)自律性偏弱:表现为不能自制、不守纪律

有些家长离异后,感觉最对不起的是孩子,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中,而自责的结果就是用无限的迁就和溺爱来补偿孩子。一些离异的父母常常会选择将孩子放在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那里生活,由于隔辈大部分都有溺爱孩子的特点,孩子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的要求,老人都想办法甚至是无条件满足。这种长期溺爱和放纵,会使得孩子自我约束力的降低、松懈,做事随心所欲无法克制。

二、单亲家庭子女关爱及教育方式

(一)家长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家庭角色

一些家长成为父母前会特意去学习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方面会懂的更多,他们知道在孩子什么年龄段该怎么教育。一部分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方式方法,他们不接受外界的总结与教育,一直停留在自己的想法中,再加上婚姻的不幸,让原本教育无方的家庭更是手足无措,一错再错。无论怎么样,父母一定要记住,孩子在0-3岁的时候家长是主宰者,可以决定孩子的一切;4-12岁的时候家长是监护人,这时候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家长需要给孩子一些自由选择权;12-21岁的时候家长是朋友,这期间孩子已经向成人发展,需要家长给予更大的自由和独立,这时候家长是良师益友,是不断给自己鼓励和提供建议的朋友。目前家长一直成为孩子的主宰者是普遍现象,尤其是单亲家庭当中,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更短,对孩子的要求更高,无论大事还是小事,孩子无法自由选择。孩童时代,他们对万事万物都处在好奇的阶段,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要把孩子的好奇心和主动性扼杀在萌芽之中,我们要做的就是鼓励,不断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主动探索并发散思维,从中自我学习和总结。

(二)老师要做到严爱相济,严而有理、爱而不宠、严爱有度

严而有理就是要根据训练、教学、教育工作的目的、任务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措施。给学生讲清楚老师为什么要这样严格要求你们,目的是什么,意义何在,使学生理解老师的意图而相互配合,达到目的。爱而不宠就是老师要在日常教育当中,不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孩子的健康、心理以及物质上的需求,在孩子需要帮助和心理疏导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关心,这种适当的关心并不是宠爱,不要让孩子形成一种依赖。尤其是班主任,只有做到严和爱的和谐统一,学生才能对你完全信任,从而走进孩子的心灵。老师不仅要用慈母般的爱心感染学生,更要用钢铁般的纪律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严格律己、坚忍不拔的良好品德。

(三)要建立学生档案,并因性格而施教

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家庭组成老师都要了解,尤其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老师更要着重了解家庭情况,结合测试中总结出的性格弱点,这樣更有利于老师掌握孩子的性格特点,为今后老师与孩子建立一个正确的相处和教育方式打下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一个负责任的教育工作者,他的性格是千变万化的,与每一个孩子心灵相处都要有一个相应的性格特点,就是所谓的因性格而施教。

结束语

每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这种个人特点是比较稳定的,一般称为性格。人们虽然常常议论孩子的性格,但是,许多父母对从小培养孩子性格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在许多家庭里,重智力发展、忽视性格培养的情况还相当普遍。特别是当前社会上,对儿童教育急功近利之风盛行,使人们对性格培养有所忽视。因此,我们更需要大力呼吁,引起人们对性格培养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唐汉琦,欧飞飞"回顾与反思:新中国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发展变迁与改革趋向[J].当代教育论坛,2020(04).

[2]薛志惠"小学低年级性格教育与培养的策略探析[J].祖国,2019(06).

[3]刘晓丽,李艳霞“浅析小学教育中低年级学生的性格教育[J].”高考,2018(10).

猜你喜欢

离婚率教育方式单亲家庭
浅谈高中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单亲家庭初中生心理行为分析及教育策略
单亲家庭,风雨前行
农业院校环艺课程教育方式与考核改革的构建
高中英语的高效作文教学法之我见
基于应用语言的英语文化导入教育方式
浅析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用户信息素质教育
离婚率逐年攀升 是什么让婚姻变得脆弱
也来谈谈班级管理
经济不景气,降低离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