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班幼儿语言素养的有效养成策略
2021-10-16杨秀梅
杨秀梅
摘要:良好的语言素养对幼儿进行书籍的阅读、人际的交流、社会活动的开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而幼儿的语言素养养成又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不同学龄的幼儿所能够掌握的语言技能的层次各不相同。在混龄班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进行分层教学,提高不同学龄幼儿对语言知识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展开集体教学,发挥不同学的幼儿相互之间的带动作用,促进幼儿集体语言能力的有效提高。本文就主要从这些方面谈一谈混龄班幼儿语言素养的有效养成策略。
关键词:混龄班;幼儿;语言素养;养成;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5-02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一书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所需要掌握的语言能力和应当参与的语言活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就需要教师在混龄班幼儿语言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思维能力、语言修养、生活技能等方面入手,展开相适应的教学活动,让幼儿之间进行紧密的协作和广泛的交流,在集体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多种语言能力的提升。
一、设置共同话题,熟练运用常用语言
熟练运用常用语言是幼儿语言素养的基础组成部分。而不同年齡的幼儿所能够掌握的常用语言的内容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对幼儿的了解,为不同的幼儿设置共同的话题,引导幼儿相互之间展开交流活动,从而有效降低幼儿之间的隔阂感,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集体的带动下实现语言素养的提升。
对此,教师主要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作为共同话题,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相互展开交流。比如,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呈现出苹果、香蕉、桃子、西瓜等水果的图片。然后与幼儿交流“大家可以共同来聊一聊这些水果都有什么特点吗?”对此,低龄幼儿能够从这些水果的形状和味道的特性出发,表达出“苹果圆圆的,味道是甜的”等话语。中龄幼儿能够从这些水果之间的差异性出发。表达出“我觉得桃子比苹果更甜,我更喜欢吃桃子”等话语。而大龄幼儿能够借助一定的情景进行更为复杂的句子表达。表述出“昨天妈妈给我买了一只西瓜,我吃了一些,感觉妈妈对我真好”等话语。在这样的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能够表达出不同难度的话语,发挥相互之间的带动作用,对自身所应掌握的语言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促进集体表达能力的共同提升。
二、进行耐心鼓励,强化集体表达热情
愿意讲话并能够清楚的表达是幼儿语言素养的具体体现。而在混龄班中,由于中高龄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更为成熟,低龄幼儿的语言表达素养还比较欠缺,因而会造成低龄幼儿在集体交流中存在着较强的自卑和胆怯心理。对此,在集体交流中,教师还可以对低龄幼儿进行耐心的鼓励,领引导中高龄幼儿对低龄幼儿进行经验的传授,以此不断强化集体的表达热情。
对此,教师可以从不同年龄段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上的差异性入手,具体对幼儿进行鼓励。比如,在进行故事讲述时,低龄幼儿只能够对故事中角色和环境的特点进行大体的表述。而中班和大龄幼儿能够对故事进行比较生动的演讲,并作出一些肢体动作辅助演讲的效果。对此,教师可以引导中龄幼儿和大龄幼儿带领低龄幼儿一同进行故事的表演,让低龄幼儿承担表演中较为简单的任务。同时,教师还可以与中龄幼儿和大龄幼儿对低龄幼儿的表现进行称赞,以此让低龄幼儿获得充足的成就感。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中龄幼儿和大龄幼儿尽可能地将自己掌握的语言表达技巧传达给低龄幼儿,有效强化中龄幼儿和大龄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耐心的鼓励让混龄班幼儿相互丰富语言表达的经验,共同提升语言表达的层次。
三、参与实践活动,培养表达礼仪
文明友好的表达礼仪是幼儿语言素养的重要体现。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和性格特点,对于语言表达的礼仪有着不同程度的掌握。因此,教师可以引导混龄班展开集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大龄幼儿对低龄幼儿的带动作用,让幼儿在社会环境中共同学习语言表达礼仪,提升语言表达的文明性。
对此,教师可以根据混龄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践能力开展难度适中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教师可以邀请各个幼儿的家长来到幼儿园中,与幼儿进行集体游戏。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与不同的家长进行交流,进行团队的组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低龄幼儿与各个家长进行问好,引导中龄幼儿向家长介绍自己的班级,引导大龄幼儿辅助家长具体的展开游戏。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能够根据自身的语言修养与他人进行友好地交流,并运用鞠躬、握手等动作辅助交流的过程,增强交流的融洽性,有效掌握具体的表达礼仪。
综上所述:混龄班幼儿由于年龄、知识修养和生活经验的差异,在语言素养的养成上难以保持协调的步骤。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设置具有共性的语言内容,引导幼儿展开集体学习;另一方面要发挥大龄幼儿与中龄幼儿对低龄幼儿的带动作用,让混龄班幼儿的语言素养实现集体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晓艳. 幼儿园混龄教育实践尝试——以赤峰市A幼儿园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23):273-275.
[2]武建芬,孔琳燕. 幼儿园混龄教育模式及实施现状[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7,32(02):13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