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2021-10-16毛娟翠唐妮霞毛姣翠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

毛娟翠 唐妮霞 毛姣翠

【摘 要】本文针对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程教学的实践问题,以《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为例,提出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程教学策略和评价措施,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开展活动型课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活动型课程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8-0095-03

一门课程的教学实施一般包括三个步骤: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教学总结阶段。其中,教学准备是前提基础,教学实施部分是重点,教学总结是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对每一个阶段进行探讨,如此才能更好地提高活动型课程教学的效果。本文以《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为范例开展实践教学,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师生对活动型课程的看法,以及评价活动型课程的教学效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开展活动型课程提供实践经验。

一、实施步骤

(一)教学准备阶段

1.活动方式的选择

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程教学的一大特色就是活动内容课程化,在进行活动型课程教学之前,要选择合适的活动开展教学,尤其是应结合教材和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

一是要分析教材及学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进行分析,包括教材的指导思想、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比如在进行《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教学设计时,笔者首先进行教材分析,本单元的立足点是讲解我国的外交政策及对外活动,要认识我国的外交政策,应了解其背景和依据,了解国际社会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知识。本框题是从静态方面分析国際社会,是国际社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因此,本框题在本单元起基础性的作用,对接下来内容的学习起铺垫作用。接下来进行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期身体的发育期,他们可塑性强、性格活泼、思维敏捷。高一年级的学生都较为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热切期待,对本框题国际社会的内容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接受系统的高中阶段学习,其理性思维还存在不足,对主权知识以及中国在联合国发挥的作用、地位没有准确把握,因此有可能出现极端与偏激。而且现在信息技术发达,学生掌握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对信息的分辨还存在困难。因此,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

二是要确定教学目标。明确课程标准对本框题的要求,即“知道国际社会是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确认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说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依据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框题的教学目标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目标:认同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建设性作用,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其二是科学精神核心素养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立足基本国情,扩展国际视野。其三是法治意识核心素养目标: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了解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上地位平等,懂得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养成依法履行权利与义务的习惯。其四是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目标: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关心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命运,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三是要确定教学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以及高考大纲和学情,确定本框题的重点是“国家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中国在国际社会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确定本框题的难点为“国家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重难点的调整。

四是要开展教学与学法分析。笔者所实习的学校是中国唯一一所临界河的普通中学,地处中越边境,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可以采用活动型课程教学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

五是开展活动形式的筛选。活动型课程的形式包括体验型、议辩型、综合型、实践型等四种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课程形式。如在《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这一框题,在讲解到“国家主权”这个知识点时,可以采用实践型形式进行授课,即带领学生到校外进行学习,如红色基地、界碑、口岸等地方。在讲解“国际组织”“联合国”时,可以采用“模拟联合国”表演形式(即体验型)进行授课。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对活动型课程的形式选择应有所不同。

(二)活动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活动内容的设计是活动型课程教学的关键,从活动的结构来看,完整的活动设计包括活动背景、活动目的、活动讨论环节设计、活动的总结及反思。

活动背景。笔者实习的学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东兴市地处中国与越南的交界处,而东兴口岸是国家一类口岸,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和窗口。东兴口岸位于东兴市繁华市区,通过中越北仑河大桥和越南芒街口岸相连接,使中国东兴市和越南芒街连成一体。在东兴,人们习惯把东兴口岸联检大楼称为祖国的南大门。在口岸旁边还有一块1369号界碑,这是中越分界线的界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本土特色资源进行教学,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世界眼光,引导学生关心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开阔国际视野,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以及国家利益,知道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活动对象:高一(1)班

活动形式:参观访问、现场教学

活动时间:2019年7月22日

活动之前的准备。学生方面:准备好凳子、课本、笔。教师方面:备好课,向学校申请这次活动,与东兴口岸的有关部门联系,获得有关部门的同意,将活动开展信息告知学生家长。教师还要和学生强调安全第一,提出在活动中遵守纪律等要求;规划好出行时间、路线;准备好需要用到的教具,请三位教师帮忙,保证学生安全。

活动开展:在下午四点半准时在东兴口岸1369号界碑前授课,授课内容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框题的知识点“主权国家”,在授课的过程设置讨论环节,讨论的问题主要是:殖民地是否具有独立的主权?旧中国为什么被称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生讨论得出主权的两个特性,即主权具有对内的至高无上性和对外的独立自主性。随着课程的进度,继续讨论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联合国拒绝台湾加入?从而引出地区的含义。在讲解到“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基本权利及义务”时,请东兴市哨兵所的哨兵给学生讲解为捍卫界碑,我国做了哪些努力?从而得出主权国家的权利。在课程的最后阶段,请全体学生在界碑面前宣誓,教师进行总结,从而得到情感的升华。

活动反思:在活动结束后,可以请学生写下这次在室外进行活动型课程教学的感想,从学生的感受中进行反思,总结活动的优缺点以及下次开展此类课型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及时做好教学笔记。

(三)教学总结阶段

1.成功之处

本节课采用活动型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通过采用活动型课程教学,基本达成本框题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内容得到突破,整节课节奏紧凑,达到环环相扣的效果。在这次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参与度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都能积极认真地思考与讨论,这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的培养。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采用活动型课程教学,能够给学生营造真实的情境,这也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让学生进行直接经验的学习,这种实践型的教学给学生带来直观和真实的情感体验,使情感得到升华。

2.不足之处

这次活动型课程教学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在进行活动型课程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准备充分,教师要合理安排好时间,并且室外授课要保证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做好上课的相关准备工作。学生也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比如做好课前的自学或者预习,准备好相应的学习用品,分组收集好相关资料等。其次,在授课的过程当中保证学生的安全,强调纪律。这次在东兴口岸授课就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来往的车辆和人群过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学生听课的注意力;1369号界碑旁边有免税店,学生的注意力有时被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来往的顾客所吸引;在授课的过程当中,有些游客会在旁边观看,这让学生觉得拘束而不敢大胆展示自己。

二、教学评价

(一)同行评价

为了解同行评价,本次发放教师评价表10份,回收10份,参与评价的教师均给出了88分以上的评分。由此可见,听课教师对本次活动型课程教学给予肯定,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程教学是有成效的,高中政治教师对活动型课程的开展是赞同的。听课教师也给出很多有效的建议,比如对重难点讲解不够透彻、板书不够美观、过渡不够自然、有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在室外授课的课堂秩序还需要维护、课堂准备不足等。

(二)学生评价

而在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表中,85%的学生对本次教学给出90分以上的评分,10%的学生对本次教学给出80至89分的评分,只有5%的学生对本次活动型课程教学给出了80分以下的评分。总体来看,学生对本次教学比较满意。由此可知,学生喜欢这种类型的上课方式,这种上课方式给学生以全新的课堂教学体验。对教学内容的讲授,88%的学生表示已经讲解透彻并且理解教学内容;对教学效果,85%的学生表示教学效果理想,且重难点知识基本掌握。但是对教学态度二级指标的声音洪亮、板书美观方面,90%的学生给分较低。这主要是由于笔者教学技能欠缺,加上室外授课来往车辆及人群嘈杂,因此声音过低。调研信息可以给思政课教师提供很多可行性数据,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要继续加强教师技能的训练,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要研究透彻,把握重难点和高考考题方向等。

(三)对学生参与的评价

这次活动型课程教学后,通過发放50份学生评价表对学生课堂参与度进行评价,50份评价表全部回收。从评价表反馈的信息可以看出,学生对本次课堂教学还是比较满意的,尤其是在情感升华方面,9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感情得到了升华,感受到了做中国人的自豪,也认同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与作用,认同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并表示愿意积极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调查发现,在“对本框知识的掌握情况”与“课程参与度”这两个选项上,80%的学生总体评分较高,由于是在室外授课,可以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东兴口岸的联检大楼和1369号界碑面前授课,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主权国家”的基本知识。因此,在二级指标“基本掌握本框题的重难点”“能把理论运用到实践”这两项上,学生评分都较高。在课前,教师已经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提前分好小组,因此在“课堂参与度”这一项上,80%的学生评分都为10分。但是,对“思维创新”这一项评分分数不高,只有45%的学生觉得能够发现问题并独立进行思考。因此,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引导。

(四)对课堂教学的评价

综合三份评价表,可形成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评价。首先,在教学效果上,通过这次活动型课程的开展,本框题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通过学生的课堂反映情况以及活页练习的作业检测、评价表,可看出本框题的知识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对活动型课程的开展也具有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设计思路上,笔者采用活动型课程教学,结合本土资源,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案例入手,这样可以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体现“三贴近”原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而在教学过程方面,本次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高,小组代表在分享本组讨论成果时,其他小组的成员能认真倾听,总体上课堂秩序良好。在本次活动型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教学反思

(一)前期准备工作不足

此次活动型课程的开展前期准备有些仓促,很多细节没有考虑到位。比如在第二天就要开展活动型课程,才想到需要租车带学生到东兴口岸和1369号界碑之处,之前以为路程不远、走路过去即可。在东兴口岸授课,需要征得海关的同意方可授课,因此又需要联系各部门的工作人员。给听课教师安排的凳子不够,因此有些教师需要站着听课。没有合理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在授课期间时常有游客从界碑旁边经过,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在纪律方面强调得不够,在授课期间由于在室外授课学生过于兴奋,出现一定程度的吵闹现象,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型课程的开展效果。

(二)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通过此次活动型课程的开展,发现了笔者存在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首先是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教学语言未能做到通俗易懂,语言表达过于平淡,没有达到循循善诱的效果。其次是教学设计能力不够强,在设计的过程中有些细节考虑不到位,以至于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而没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在板书设计方面,板书不够美观大方,还需要加强三笔字训练。课堂管理能力不够强,学生讨论过于兴奋,以致出现一些吵闹和混乱场面。提问针对性不强,有时会出现一些无效提问,比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无效提问,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在授新课的过程中,教师对课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扩展不够,只是局限于讲解课本知识,知识面过窄。这些问题都归结于教师专业能力不够强,需要注重对活动型课程授课教师的学习和培训。

(三)时间把握不到位

此次教学《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这节课,在时间上把握不到位。由于是在室外进行,花的时间较多,不管是前期还是在教学过程当中,受主观因素即教师自身对时间安排不够合理的影响,也受客观因素即室外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一节四十分钟的课程,在室外花了近一个小时,从而导致因时间不足总结过于仓促的问题。在课堂讨论方面,原本给学生的讨论时间是5分钟,结果花了近8分钟,使得后面的教学时间就显得不够。对一些细节的问题处理得不够,没有做到详略得當,比如在进行“国际组织”这个知识点的讲授时,讲解得过于详细,花了15分钟时间,占用了其他知识点的讲解时间。

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新的课程标准也已经颁布,活动型课程作为此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与实践。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活动型课程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中心。活动型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想充分发挥活动型课程的作用,需要不断学习,例如可以通过参加培训活动、听讲座、网上自学等形式来充实自己,这对活动型课程的实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礼新.对“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3).

[2]朱明光.关于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4).

[3]韩震.核心素养与活动型课程:从本轮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看德育课程发展趋势[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3).

[4]朱志平.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5).

[5]侯旭平.“活动型”课程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

[6]王华宝.“人本互动”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实践反思[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7).

注:本文系2020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研究”(编号:2020LSZ03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毛娟翠(1990— ),女,瑶族,广西富川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思政课教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唐妮霞(1993— ),女,汉族,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辅导员,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应用;毛姣翠(1993— ),女,瑶族,广西富川人,大学本科学历,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思政专业在读研究生,政治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政治。

(责编 苏 羽)

猜你喜欢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
高中思想政治课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导入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