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中小学红色文化主题地方党史教材编写探讨

2021-10-16杨敏敏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党史资料

杨敏敏

【摘 要】本文以《红色广西》教材为例,探讨广西中小学红色文化主题地方党史教材编写的措施,从编写出版情况和内容特点两个方面对《红色广西》教材进行简单介绍,从有利于向中小学生诠释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有利于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中小学校拓展和丰富校园文化等三方面分析红色文化主题地方党史教材编写的价值与意义,提出“审选合一”“数字融合”等红色文化主题地方党史教材编写策略,以促进红色文化主题地方党史教材编写的学科化、优质化和数字化,更好地培养中小学生坚定正确的信仰、铸造高尚的灵魂、养成良好的人格。

【关键词】红色文化 地方党史 《红色广西》 教材编写 审选合一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8-0037-03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以红色文化为显著特征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这些革命传统教育资源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可磨灭的印记与财富。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教材课程教材指南》,要求各地对中小学课程教材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进行系统设计,引导学生继承、弘扬革命传统。广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编写广西中小学红色文化主题地方党史教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将有利于向中小学生诠释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有利于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中小学校拓展和丰富校园文化。《红色广西》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套以红色文化与地方党史为主题编写的地方中小学教材,对全区中小学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使相对偏僻难懂的地方党史有效融入中小学课堂教学中,让中小学生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本文试以《红色广西》教材为例,分析广西中小学红色文化主题地方党史教材编写的价值与意义,提出红色文化主题地方党史教材编写措施,以期促进红色文化主题地方党史教材编写学科化、优质化和数字化的有益探索与实践,更好地培养中小学生坚定正确的信仰、铸造高尚的灵魂、养成良好的人格,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胸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积极投身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中。

一、《红色广西》教材编写情况简介

(一)编写出版情况

《红色广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为贯彻落实中央及自治区关于继承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及湘江战役红军遗骸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时代主题,放眼全国,立足广西,积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在广西中小学校开设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课程,配套开发的地方课程教材。该教材由广西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编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广西民族出版社联合出版。教材分为小学低、中、高年级以及初中、高中全一册共5册,分别适用于二、四、六、八年级及高一年级。

(二)内容特点

在內容上,《红色广西》以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的广西红色革命历史为主线,介绍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创建革命组织,领导广西各族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斗争历史,用典型的事例诠释广西红色文化的内涵及特点,追踪广西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寻找红色遗址、遗物,体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

在具体架构上,《红色广西》将“红色文化”概括为革命年代的“人”“物”“事”“文”“地”“魂”。其中,“人”是在革命时期对革命有着一定影响的革命志士和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革命烈士;“物”是革命志士或革命烈士所用之物,包括他们生活或战斗过的革命旧址和留下的遗物;“事”是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活动或历史事件;“文”是指革命战争年代留传下来的、反映红色革命文化的歌谣、诗歌、书信、文告等;“地”是指革命遗迹、革命旧址和革命老区等;“魂”则体现为革命精神即红色精神。

总之,《红色广西》整套教材以广西红色文化资源为主要元素,是全区第一套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中小学地方党史教材,是具有广西特色的红色文化精品教材。该套教材通过革命年代的“人”“物”“事”“文”“地”“魂”,引领中小学生追踪广西红色人物,寻找红色遗址、遗物,挖掘红色大事,体悟红色文化,继承红色精神。

二、广西中小学红色文化主题地方党史教材编写的价值与意义

自1925年10月中共广西地方党组织创建后,红色的火种引燃并遍及八桂大地,形成了广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其中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和湘江战役在全国的知名度及影响力尤为显著。中小学生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点群体,广西各级党委和政府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湘江战役烈士遗骸收殓保护工作和规划建设好纪念设施的重要批示为契机,近年来在全区各地开展了例如“信仰伴我成长”“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红色传奇》进校园等形式多样、内容厚实的一系列活动,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及良好的教育效益。在此情形下,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的“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加强革命文化教育”的要求,进一步组织编写广西中小学红色文化主题地方党史教材,对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拓展和丰富校园文化具有特殊的价值与意义。

(一)有利于向中小学生诠释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

中小学红色文化主题地方党史教材主要是面向中小学生介绍红色文化。例如,《红色广西》通过介绍中国共产党在八桂大地创建革命组织、领导广西各族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以及引领人民当家做主人的革命斗争历史,用典型生动的事例向中小学生诠释广西红色文化的内涵及特点,把中共中央关于革命传统教育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的指示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二)有利于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中小学红色文化主题地方党史教材的编写,有利于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红色广西》通过展示革命先辈艰苦奋斗、勤劳勇敢、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引导中小学生缅怀革命先烈,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有利于中小学校拓展和丰富校园文化

中小学红色文化主题地方党史教材的编写,有利于中小学校拓展和丰富校园文化。例如,《红色广西》通过展示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实,传递红色文化元素,贯彻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各地中小学校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拓展和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促进红色文化根植于中小学生的心灵,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

三、广西中小学红色文化主题地方党史教材编写措施

红色文化主题地方党史教材编写是一项学科性、地域性、历史性极强的科学研究活动,必须以广泛、准确、全面的资料作为基础,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翔实的资料是决定红色文化主题地方党史教材编写质量的“命根子”。以《红色广西》为例,为遵照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等各级领导有关“将《红色广西》编成精品教材”的要求,编辑在编校文稿的文献信息资料技术性处理上,实施“审选合一”和“数字融合”的举措,提高了教材内容的质量,增强了教材的精品特色。

(一)“审选合一”的举措

“审选合一”就是编辑亲自审核资料的来源和出处,与资料员、分册主编和作者共同筛选、精选、提炼相关的素材资料,然后对作者撰写的课文内容进行缜密、细致的编辑处理,使得课程栏目设计更具规范性和实用性,课文内容更有条理性和适应性。

1.对文献信息资料做好“去伪存真”“存真求实”的鉴别、核实和使用工作

《红色广西》作为全区第一套以编写红色革命历史为题材的地方中小学教材,数量可观、真实可靠的文献信息资料是立足之本。现今由于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应用,教材作者的撰写资料往往来源庞杂,需要编辑人员在审校资料中做好“去伪存真”“存真求实”的鉴别、核实和使用工作。编辑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通过“审选合一”,逐渐熟悉和消化了广西地方党史相关专题的文献信息资料,从而能够及时对课程栏目设置和课文内容提出修改意见,检查和督促作者务必使用权威、真实、可信的文献信息资料。例如,教材中小学中年级分册的第一课《邓政委的马鞭》,作者原来是根据互联网上的资料来编写课文,对马夫黎爱廷的个人情况叙述与地方党史办公室出版的有关著作中记载的史实出入较大,编辑通过请资料员查阅发送《田东县志·革命故事》《邓小平在田东的日子里》和田东党史资料等权威书籍材料,再与作者协商并督促其进行修订完善,确保课文内容更加准确,生动地还原和反映历史事件本貌。

2.严把“三关”保证文稿资料的实效与特色

《红色广西》是以广大中小学生为授课对象,在加强思想性和教育性的同时,也应体现生动性和可读性的鲜明特色。编辑在编校过程中遵照教育部制定的《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及《红色广西》教材编写的有关规定,严把课文体例和内容的政治关、文字关和形式关,协同课文作者做好对相关文献信息资料的适度改编,从而形成多视角、多方面“立体式”再现八桂大地红色历史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画卷,让中小学生在阅读《红色广西》时深刻感受红色人物的革命胸怀,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1)严把政治关,就是在编校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强化经典意识。编辑对某些具有敏感性和争议性的事件、人物和问题,始终以谨慎对待和鉴别扬弃的方法不列入教材的编写范围;在单元研学活动的设置上,最大限度地保障所用的文献信息资料能够体现当今时代的要求,贯穿“弘扬广西革命精神”“继承广西革命传统”的指导思想,突出红色文化资料素材的经典性。例如,湘江战役是当前广西红色文化教育和研究的重点,近年来也有不少新的研究成果,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湘江战役烈士遗骸的收殓保护、纪念设施的建设工作,本教材的编写教程也规定要根据中小学各学段的特点,合理安排相关的课文内容。(2)严把文字关,就是在编校课文内容的文字表述过程中,遵循条理性、完整性和规范性的有机统一。编辑尤其注重文献信息资料的引用和使用,是否结合学科特点达到有机融合;注重课文内容的整体设计,是否符合主题鲜明、结构紧凑、层次清晰和叙述流畅的要求;注重科学处理累赘重复的段落语句,使编写的课文内容更具趣味性、系统性和可读性。(3)严把形式关,就是在编校过程中注重贴近中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实际,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总体编排布局。具体来说,就是对《红色广西》从封面设计、版式编排、图片选择,到插图运用和书籍装帧,都尽可能做到典雅大气、生动有趣。编辑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及《红色广西》教材编写的有关规定,围绕“红色书信”“红色文告”“红色人物”和“红色老区”等课程体例,进行以文字讲述为主、辅以生动插图的编排策划,根据“红色记忆”的故事内容给绘图师写明图意,并反复根据课文内容修改,使插图的人物表情、服装、动作尽量还原史实的原貌,并生动可感,致力于突出课文内容的故事性、趣味性与情理性,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广西红色革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数字融合”的举措

“数字融合”就是编辑与资料员、分册主编和作者加强沟通、交流和合作,按照規范化的操作程序和技术化的处理步骤,密切联系文献信息资料服务团队,充分利用《红色广西》“文献信息百度网盘数据库”,初步实现了编校工作中对所涉及文献信息资料的来源、阅读、修改、传送和共享的数字化处理。

1.加强与文献信息资料服务团队的协作

《红色广西》的教材编写定位是“简洁明了、图文并茂、学思行结合”,要求“充分利用新资料来表现红色广西的历史”。为此,教材编委会专门配置了两位高校图书馆的专业人员作为资料员,与出版单位的编辑共同组成《红色广西》文献资料服务团队。编辑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注意加强与文献资料服务团队的交流和协作,尤其是主动向资料员介绍课程编写的目标、内容及进度状况,使他们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文献资料数据的持续充实,形成分册编写所需的有序系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并为作者的写作和编辑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个性化更强的文献资料保障服务。

2.重视利用“文献资料百度网盘数据库”

《红色广西》文献资料百度网盘数据库,是文献资料服务团队根据教材编写“单元目录”和“课文目录”而自行筹建的。具体内容包括:(1)书籍资料。各种相关专题的纸质出版物内容,各地(市)县(区)党史办、修志办、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还有相关的业务部门(如政协、工会、青妇群体等)出版的内部资料。(2)参考文章。从知网、维普、万方等国内知名数据库中,寻找和筛选相关题材的论文。(3)网络资料。从广西各地的相关网站收集所需的资料,重点是“广西党史网”及各地的党史网、“广西档案馆信息网”及各地市的档案信息网、“广西地情网”及各地市的地情信息网、自治区及各地市的新闻网站、自治区政协及各地市政协网站的资料。(4)图片资料。是依照中小学生的年龄特性和学习规律,重点从书籍、图展和实地参观中,获取或拍摄相关的图片资料。编辑在前期的文稿修订编校以及后期的报送审核工作中,都十分重视利用《红色广西》文献资料百度网盘数据库,使之充分发挥由“点”“线”“面”立体呈现资料数据优化组合的实效。

3.提高专题文献资料数据的利用成效

《红色广西》整套教材的五个分册编写,有各自独立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为此,编辑应为资料员与作者“搭建桥梁”,使资料员能够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为作者提供更具针对性、新颖性、学术性、实证性的文献信息资源,从而提高专题文献信息数据的利用成效。另外,由于《红色广西》是地方教材与学校课程互动构建的一种红色文化教育体系,各学段教材的编写在统一风格之下又各具特色,因而每个作者对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料有其浓郁的个性化特征。编辑加强与资料员、作者的交流和沟通,促使他们采取网络数字化的分册传送、课程传送以及与作者和编辑一对一补充传送等个性化服务方式,来适应、满足作者和编辑在不同的写作及编写阶段,对连续性、学科性、实用性和新颖性的学科专业文献资料数据的需求。

总之,做好党史教育,应回首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广西应加强红色文化主题地方党史教材编写,具体应严格按照教育部《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文件的要求,将革命传统全面融入课程教材,充分发挥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铸魂育人功能,提升革命传统教育课程教材在课文内容、写作模式、编辑流程、传播载体和学习形式等诸多方面的创新融合程度,确保革命传统教育的总体要求和核心思想在课程教材中能够一以贯之、贯彻始终。

【参考文献】

[1]肖志龙,潘立威.广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对策[J].大众科技,2020(63).

[2]陆慧芬.红色文化与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四个有机结合[J].创新教育,2014(6).

[3]李德军.推进网络红色文化建设  提高學生思想素质[J].广西教育,2017(5).

[4]韩小桐,陈玉玲.中小学校传承红色基因的路径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9(2).

[5]周仕敏.广西中小学党史教育教材《红色广西》投入使用[EB/OL].(2021-05-07)[2021-05-08].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105/t20210507_569818.html.

(责编 焦 平)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党史资料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党史篇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Party Time
PAIRS & TW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