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图”索骥,丰盈思维学力
2021-10-16张玲晓
张玲晓
【摘要】思维导图把枯燥的信息以图像呈现,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激发想象力,使语文学习事半功倍。教师要在语文课堂内外尝试探索,不断寻找教学行之有效的策略,巧借“思维导图”的东风,按“图”索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学练结合,探寻思维学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思维学力;文本价值
近年来,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独特的学习形式,悄然进入学生的视野,逐渐成为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时尚,也成为写话教学的重要资源。统编本教材一上《语文园地三》中出现了一种图(如图1)。
这是以前教材中从未出现过的,那就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思维的地图”,随着年级的升高,在教材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小学语文课堂可以巧借“思维导图”的东风,找到课堂教学、思维发展相关联的“点”,通过有序引导,融入课堂中,搭建起文本与导图的桥梁。
思维导图的加入,如同填平了思维与语文之间的“沟壑”,起到了天堑变通途的效果。笔者尝试按“图”索“骥”,以思维导图的要素来谈谈其是如何多维度地在学习语文和发展思维之间起到桥梁作用的。
一、借力,轻扣思维之门
(一)分类,让思维“有序”
分类是思维导图的敲门砖。统编教材从一年级起就安排了众多的分类训练,随着年级升高,分类的要求也随之升高,要求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展现分类的思维过程。如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语文园地》“词句语段运用”栏目旁边的学习小提示就是分类列出要买的东西,使购物时既方便又不会遗漏(如图2)。如此一分类,培养了逻辑思维的缜密性。
(二)联想,让思维“有物”
联想是思维导图的灵魂。如果说分类是整理思维,让思维更“有序”,那借助思维导图激发联想和想象,就是实现让思维“有物”。思维导图展开树状结构时,一般都呈现为扩张思维广度“联想开花”与思维深度“联想接龙”两种模式。
在进行“联想接龙”时,每个想法中间的连接点就像一个个“钩子”,需要记忆时,只要拉起一个“钩子”就能拉起一串,形成记忆链条。
“联想接龙”有时也可以和“联想开花”携手作战,那样效果更佳。如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日积月累”要求学生短时间内记住12个形容人物的四字词语,学生们可能很难做到。但如果按照思维导图模式,先分类,再进行联想和绘制思维导图,编成一个个小故事,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如图3)。
一位眉清目秀、明眸皓齿、亭亭玉立、文质彬彬的少女款款而来,遇到一位相貌堂堂、浓眉大眼、膀大腰圆、威风凛凛的将军。这时一位白发苍苍、慈眉善目、鹤发童颜的老神仙步履蹒跚地走来,送给他们一棵仙草。
直观形象的图,生动的故事情节,将原本一个个独立的词语建立起联系,建立起记忆之“链”,由此学生轻而易举地记住了这三组词语,大大提高了背诵积累的效率。
二、夯实图文,谱写思维个性
(一)以“图”理文,温故知新
《乡下人家》展现了一幅幅别有风趣的乡下生活,用质朴而生动的文字呈现出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时,教师应充分抓住关键点分类理清文本思路,真正展现文本的价值(如图5)。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检测,课下可以布置學生用导图对课堂进行笔记整理。
分析:通过导图作业整理,能知晓学生学习的倾听度、关注度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信息,并把分析的情况进行归类反馈。同时,这个整理导图也反映出学生的思维品质,让他们在头脑中把这节课学到的东西进行了重新归整,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二)以“图”导学,联动思维
《天窗》全文结构清楚,充满童真童趣,它是象征的主题。教师可以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并完成预习导图(如图4)。结合预习导图,教师能及时了解教学的原点,有效调整教学模式。
分析: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关注了作者,关注了字词句,关注了结构,关注了心中的疑问。学生的建议能够使我们站在儿童的视角进行教学。通过预习导图,学生用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课文、交流平台、策略单元三者的联动性,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以“图”凸重,反复涵泳
语文是一门语用性很强的学科。《三月桃花水》从声音和光芒的视角阐述了三月桃花水如画如诗的美,勾画了一幅春暖花开的美丽画卷。本文篇幅短小,但线索明朗,运用了比喻、排比和拟人的手法,因此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关注修辞方法的运用,借助关键语句的剖析,体会真情实感的流露,课后可尝试用骨图去整理这篇课文的修辞方法。
分析:喜欢涂鸦是学生的天性,以涂鸦的方式整理文中优美的句子,能够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观导图析表达,根据关键语句分析出修辞方式以及其表达效果,学习必事半功倍。
(四)以“图”布局,有效练笔
“联想开花”能帮助学生针对一个主题进行发散思维,联想开去,使写作素材越来越丰富。如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引导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进行了解后,可以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这个习作的话题很宽泛,学生往往会无从下手。这时,不妨启发他们用思维导图梳理。以“元宵节”为例,从元宵节这个中心主题联想,可以想到看花灯、吃汤圆、玩龙灯等。这样一梳理,写作素材丰富了,解决了“没什么好写”的困境。
(五)以“图”拓展,构建诗串
第一单元人文主题是“淳朴的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更是以“诗”为开篇之作。这三首诗歌展现了农村的风景之美、人情之美和场景之美。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赏析,感受到农村田园风光之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积累呢?可以采用“1+N”的积累模式,进行诗串积累。
分析:同学们的导图选题多样,如“跟着古诗识童趣”“跟着古诗识春天”“跟着导图识乡村美景”“跟着导图识杂兴”“跟着导图识辛弃疾”等。通过导图,孩子们提升了搜集信息和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筛选诗时能够根据自己的主题选择合适的诗歌,而且能够总结记忆方法,提升积累的水平。
三、关注评价,鼓励思维创新
对学生思维导图的评价要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起来,不单单以考查记忆读过的文本内容为目的,还要评价学生对阅读产生的兴趣,是否了解并且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能否采用不同的方式回应文本,图文共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和体会。
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维度的,更应该注重成长性评价,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品质。积极多样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助力语文教学实现成效最大化。思维导图是一种“研学”,教师且行且反思!
文本邂逅了思维导图,迸发出璀璨的火花。思维导图丰厚了学生的言语素养,让学生在与文本的交流中情感逐渐充盈,打下了绚丽的生命底色。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发挥着巨大的价值,教师应重视并积极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对思维导图产生兴趣,搭设好素材支架。希望文字在笔尖流淌,诗意在心底扎根。
【参考文献】
[1]刘春晓.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分析[J].神州(上旬刊),2020(03):204.
[2]陈雪莹.“思维导图”鲜活小学语文阅读课堂[J]. 小学生作文辅导,2020(01):23-25.
[3]淑芬吉.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究[J].国际教育论坛,2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