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序列型两阶段DEA模型的中国政府卫生支出效率分析
2021-10-16侯代男谌仁俊
江 鸿 ,侯代男,谌仁俊
1 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福建漳州,363000;2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不断增强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主导作用,在不断加大政府卫生投入规模的同时,也关注投入所产生的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率。提高政府卫生支出效率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一个研究热点。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去研究政府卫生支出效率,如余栋等分析中国各省份在成本约束下的卫生支出效率[1];汪小勤、崔志坤等探讨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程度与地方政府卫生支出效率之间的关系[2-3];程琳、王曦、牛利娜等则关注政府卫生支出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4-6]。在研究方法上,Sherman是第一个将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简称DEA)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的学者[7]。从此以后,大量的学者开始运用DEA方法研究医院和医疗卫生系统。但是利用DEA方法研究地方政府卫生支出效率的文献较少,选取的指标也各不相同[8-13],且均没有对政府卫生支出、卫生资源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关系进行区分,这不利于对政府卫生支出的效率进行测度。事实上,政府卫生支出首先影响卫生资源的改善,进而产生经济社会效益。所以,要计算政府卫生支出总体效率,必须厘清这层关系,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分为两个阶段,即第1阶段是卫生资源的改善,第2阶段是经济社会效益的产生。本文试图通过序列型两阶段DEA模型,对我国政府卫生支出效率状况进行比较分析。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样本数据为2000-2018年中国31个省份政府卫生支出数据。各类数据主要来源于2001-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01-2019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1.2 研究方法
1.2.1 序列型两阶段DEA方法。该方法是1种线性规划方法,主要用来评价1个决策单元相对于其他决策单元的效率,其优点是能有效地揭示效率的内涵。与传统的评估方法不同,它可以同时解决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的问题,无需人为地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也无需事先确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函数关系[14]。采用该方法对政府卫生支出效率进行测度,相对更客观、简洁、实用。
1.2.2 指标选取。选取人均医疗卫生财政支出作为反映政府卫生支出的指标,选取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和医疗卫生机构床位作为反映卫生资源的指标,选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作为反映社会经济效益的指标。其中,国内生产总值根据各省份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不变价格的生产指数(以2000年为基期)推算得到,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缺失2000-2001年的数据,采用线性插值法进行填补。通过以上处理,本文所用变量情况见表1。
表1 各类变量的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全国政府卫生支出的效率
由表2可以看出,2000-2018年经济社会效益产生效率从2000年的0.8965上升到2018年的0.9505,这说明中国通过卫生资源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效率正在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支出效率从2000年的0.3225上升到2012年的0.6825,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值后开始逐年下降,到2018年才有所回升,但相对于2012年,还是处于较低水平,只有0.200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2 中国政府卫生支出效率(2000-2018年)
2.2 地方政府卫生支出的效率
由表3可以看出,卫生资源改善效率,四川、西藏、湖南、上海、北京、甘肃、河南等省份的效率最高,其中四川高达0.9736;宁夏、青海的效率最低,其中宁夏仅0.4638。经济社会效益产生效率,上海、江苏、福建、广东和西藏等省份的效率最高,均为1.0000;山西、吉林、陕西、黑龙江和辽宁等省份的效率最低,其中山西仅0.6577。政府卫生支出效率,四川的效率最高,达到0.8153,位居其后的贵州省也只有0.6722,西藏、北京、上海、宁夏等省份的效率最低,其中西藏仅0.1181。
表3 中国各省份政府卫生支出效率(2000-2018年)
2.3 东中西部政府卫生支出的效率
由表4可以看出,卫生资源改善效率,政府卫生支出东部的效率最高,达到0.7957,其次是中部和西部;经济社会效益产生效率,东部的效率最高,达到0.9500,其次是西部、中部;政府卫生支出效率,西部的效率最高,达到0.4721,其次是东部、中部。
表4 中国东中西部政府卫生支出效率(2000-2018年)
3 讨论
3.1 政府卫生支出的总体效率不高,但正在逐步提升
我国政府卫生支出的整体效率不高,卫生资源改善效率值、经济社会效益产生效率值及政府卫生支出效率值都小于1,尤其是政府卫生支出效率甚至低于平均值。有研究显示,尽管新医改实施后我国一直在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但是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及利用水平并没有跟上,技术进步的下降是导致医疗卫生投入产出效率下降的最主要原因[15]。 政府卫生支出可以适当向高端技术领域倾斜,并通过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管理水平提升政府卫生支出效率。不过,从2000年起,卫生资源改善效率、经济社会效益产生效率均呈现上升趋势。说明我国整体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正在逐步提升,这必将推动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朝向积极、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
区分了卫生资源改善、经济效率效益产生两个阶段下的政府卫生支出效率远远小于卫生资源改善效率和经济社会效益产生效率,这与本文构建的序列型两阶段DEA模型的基本思想有关。模型构建中,DEA投入和产出的前沿生产面的构造分别基于卫生资源改善和经济效率效益产生两个阶段的最优投入和最优产出,于是在计算政府卫生支出效率时,原始值很容易远远小于最优投入和最优产出构造的前沿生产面,效率值便自然会比较小。至于在2013年后出现大幅下降的趋势,有研究对此的解释是,2013年起,国家放宽了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的准入政策,但是相应的制度不健全,配套措施也不完善、服务质量相对滞后,故导致不同类型的医院资源重新配置效率降低的现象[16]。
3.2 政府卫生投入与产生的经济效益非正相关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提示我们,在投入到一定程度后,继续投入,其产量的增长速度将持续减弱,直至停止增长。通过对我国各省份政府卫生支出效率的分析发现,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同样在政府卫生支出上发生作用,同样存在高投入未必就有高产出的现象。卫生资源改善效率高并不意味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产生的效率高,如河南、湖南、四川等;卫生资源改善效率和经济社会效益产生的效率高并不代表政府卫生支出效率高,如西藏。因此,政府对卫生的投入与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并非都是正相关的,一味认为只有增加政府卫生支出的比重才能提升其经济社会效益的观点并不恰当。政府应该逐渐完善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模式,提升政府卫生投入的效率,根据各省份政府卫生支出产生效率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财政投入。
3.3 政府卫生支出配置效率区域差异明显
从本研究结果可知,政府卫生支出配置效率差异明显,且在区域间、区域内均存在差异。研究还表明,区域总差异的变动主要受区域内差异的影响,并且两者差异变动的趋势也较一致[17]。目前我国区域间财政公共支出存在不平衡现象,主要是由各区域间发展条件的不均衡决定的。由于自然资源、文化习俗和地理环境等不同因素导致了经济发展的差异,而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势必造成政府卫生支出的不均衡。因此,针对政府卫生支出效率存在的区域差异性问题,政府应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区域间的卫生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与规划,制定合理的医疗卫生管理政策,缩小区域间差异,促进政府卫生支出的效率和公平。
3.4 对东中西部政府卫生支出效率评价不能简单一刀切
对于东中西部政府卫生支出效率的评价,国内很多学者普遍认为支出效率东部最高,中西部较低[18-21]。因为一直以来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技术水平等在全国均处于优势地位。
但是,通过本研究可见,在区分了卫生资源改善和经济效率效益产生两个阶段条件下,政府卫生支出的效率,东部除了卫生资源改善效率和经济社会效益产生效率最高外,政府卫生支出效率并不是最高的,远低于西部和中部。“政府卫生投入与产生的经济效益非正相关”观点在本研究分析东中西部政府卫生支出效率时再次得到验证。因此,对东中西部政府卫生支出效率评价不能简单的一刀切。东部、中部和西部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学习其他地区的经验,改善支出效率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实现区域间的协同发展,缩小卫生支出效率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