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对设计产业的影响研究
2021-10-16周宇
周宇
(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江苏淮安 223300)
随着全球物联网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融合趋势,创意产业通过知识、科技等与各地区文化融合,具有创造性地开发各地区的有形、无形资源,将地区固有产业体系运用于市场的运营模式, 提高其附加价值创造出新的财富, 新兴产业创新出新的创造性产业。 与政治和经济的硬实力(Hard Power)不同,文化属于软实力(Soft Power),当今全球城市的经济发展都以文化为基础,文化对经济和社会产生的影响力正持续增加。 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尺度。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固有资源,其价值已经得到认可,并作为具有附加价值的产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文化创意产业以特定的制造业态势形成新的产业结构, 正在以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形态衍生出新的符号文化与新产业链, 形成了地区和城市的复兴,并通过制造机制更新换代,以此来革新全球化,创造出新经济体系。
因此, 创意性的创意和新技术相结合的创意产业作为世界各国家经济发展的新经济模式, 正在作为各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作用来改变世界现有格局。创新是引领时代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例如,美国的著作权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占据着中心地位,欧洲以创造性欧洲建设为战略目标,日本以动漫推动漫画强国战略方向, 韩国利用文化产业振兴为发展目标, 创意产业已经作为这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本国经济的核心战略手段, 通过实践与时间的验证,文化创意产业正在实现文化+与产业的升级的突破性发展, 我国也应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律来制定符合我国特殊国情的创意产业政策。
1 文化创意产业
21 世纪以后,创意产业和文化政策逐渐成为拉动国家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新因素。 通过现阶段全球化文化和创意产业的快速扩张, 创意产业得以快速发展。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包括表现科学技术、军事实力的“硬实力”,还包括体现为文化及意识形态号召力的“软实力”。也就是说,只有形成一个国家的内在和外部因素两者相结合的综合因素得到满足,国力才能提高,国家力量才能提高。 如果说国民生产总值、 科学研究成果及国防力量等是硬实力的话,那么哲学和社会科学就属于国家软实力的范围。随着科技(Technology)的发达而普及互联网,世界迅速走向全球化, 文化交流随时随地在我们的身边发生。 这种文化传播和扩散成为全球时代新的经济模式,从而也拉近了世界各国人民距离,那么增强文化软实力则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 创意产业是数码技术信息化时代和文化经济时代发展的产物,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很多经济和社会的巨大效益。 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阶段与综合国力发展阶段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影响力[1]。
世界上大多数领先的大型跨国公司都在努力确保差异化的软竞争力,例如,创新设计和创意品牌形象, 并且行业范式的变化使设计的重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 随着市场环境随消费者情绪的变化以及技术和质量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寻找创造可持续增值的动力,以确保在“设计”中获得竞争优势。此外,设计是一种可以融合技术和情感的创新媒介,其作用和功能在公共、服务和内容上正在不断扩展它的新的边界。
在这样的新时代变化下, 我国从1978年开始,正式进入新的阶段。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这次的改革开放可以说是为中国创意产业发展奠定基础的契机。 此后,中国通过数十年的高速增长,解决了大多数中国人民的生活贫困问题。 中国的经济增长以本国的国情具有大量的资源和人口为背景,以制造业为中心进行了改组,制造业经济增加值占1/3[2]。生产率也取得了代表性的增长,为国企私企的增长做出了贡献。另外,服务业增长是最明显的一部分,从改革初期到2013年,在中国经济中所占份额明显增大。
21 世纪的头10年是确立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时期, 那么21 世纪的第2 个10年将是中国文化地位进一步提高、确立文化立国战略的10年。 文化入境战略的核心是提高中国文化的人文教育和国民的精神成熟度,为了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各级人民政府部门积极履行文化责任,鼓励国民消费文化,加强文化在国际上的扩充。 而且,创意产业是文化、经济、科学技术的完美成果,是文化产业的高水平形态, 同时也是中国实施文化立国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依据。在此之前,中国一直保持以制造业为中心的产业体系, 但现在将创新产业视为提高中国综合国力的新突破口,笔者认为,这是新的时代变化中出现的重要现象。
2 中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根据
2.1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必然之路
在世界经济中, 中国虽然成为世界上大规模的制造国家, 但也是世界上资源消费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国家之一。高额投资,大量资源消耗,严重污染,低收益的广度开发路径最终都面临着开发的瓶颈现象。 从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的GDP 能源消费量达日本的7 倍、美国的6 倍。
因此, 积极开发创意产业是因为可以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从“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2]”向“中国创造(China Created)”的经济转换提供新的方法和模式。 一方面,快速成长的创意产业对中国GDP 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一种满足现代市场需求,满足人们需求的新的文化产业模式。这对中国的创意产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也是测定中国在国际文化产业竞争格局中的地位和位置的重要尺度。 积极开发创意产业并制定相关方案可以说是迫在眉睫的课题[3]。
从构建公共服务平台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可以从政府层面进行着手构建公共服务平台, 整合社会资源,发挥集聚效应,培育创意市场,创建和补充创意产业链。 我国政府应建立一个多层次的投资融资服务平台, 使中小企业可以将创意转化为产品并逐步做大事。
Daimeining 表示, 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对创意文化企业的公共服务供应, 改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环境,优化创意资源的质量,降低启动文化创意产业的成本,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3]。 已确定它属于整个社会共有和共享的公共产品类别。建立完善的服务平台是升级集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有义务提供集群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王惠和张惠指出,政府应在创意产业园建立公共平台,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脆弱环境,建立完整的创意产业链。
2.2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中国的创意产业政策得益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正以积极的政策扩大培养创意性人才队伍的建设, 充分利用大学的优秀人才资源,以教育为基础,连接文化产业,与未来的发展直接相关,努力在经济产业中占据优势。在其他民主国家无法实现国家主导下的行为时, 我国进行了以“科教兴国”战略来实现政府主导作用形态。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也体现在中国政府对海外创意产业政策给予关注,并为培育这些创意产业,运用以政府为主导的刺激手段对其给予政策支持。 中国的创新产业的持续发展,是以1980年改革开放后的丰富人力资源为基础,以原有的制造业为基础不断发展,为克服通过制造业的增长局限, 创新产业不断变化。根据这一时代要求,有必要对摆脱制造业的产业进行新的结构重组,进而调整出符合新时代特色的新结构[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国家政府建立政策的过程中,2000年以后设计领域被纳入创造产业的核心领域, 从国家层面进行了政策性支援。 最终中国的创意产业政策是基于与大国地位相称的政治需要而由政府主导型来制定的,具有将创意产业的效果认可为以过去的经济成果为基础的新的成长动力的创意产业效果, 并将其作为发展成文化强国的手段。另外,中国还将丰富大国所拥有的力量投入文化创意产业的服务中, 以文化走出去作为国家目标培养创意产业。
设计领域被认为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领域,中国政府从国家层面颁布多种形式的扶持政策。 但是由政府主导的与设计相关的培养政策多少有些宏观,带有宣言性的意义,因此从设计领域去系统地理解政策存在一定的困难性。
因此, 如果将创意产业中出现的与设计相关的政策文件予以有形化的分析理解, 就可以将有形政策的意图和执行方法的理解最大化。 随着设计能够成为增强产品和服务竞争力的关键地位, 设计开始被认为是创造价值和文化的行业。 世界上主要国家/地区已经将设计视为确定自己公司和国家命运的战略手段,并正在尽最大努力促进设计产业的发展。另外, 在制定政策的政府和接受政策的地方企业在设计领域之间的差距, 可以明显缩小对政策的理解幅度,提高政策的效率性。
3 设计共享产业
“创意经济”正在成为一个新话题,可以说创意经济是通过整个经济结构在特定行业或区域之外的创造性转化而形成的新的价值创造体系, 即现有的以产业为导向的价值。将来,一个国家或公司的竞争力将由谁建立一个更有效率和创造力的生态系统来决定。 以创造力振兴产业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与设计的重要作用相吻合。 约翰·霍金斯(John Hawkins)在2001年首次使用“创意经济”一词,但20 世纪90年代初一直强调使用“设计经济”一词,指的是与设计有关的所有经济活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包括与获取和使用维持和发展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商品有关的所有活动,如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特别是由于数字信息化革命, 设计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设计对经济的贡献正在迅速增长。
设计产业政策是“设计”和“政策”的复合词,通常指政府: 地方政府和与外观设计相关的组织希望通过设计实现的政治方向。 在产业设计政策中,“设计”是一种智力形成活动,它可以合成复杂的元素并创建适当的特征,以使人造物体具有美学,实用,经济和文化价值被称为设计产业。此外,“政策”一词是指政府为实现政治目的而制定的政策, 可以根据人们对政策的看法和所追求的目标, 以各种方式定义政策的概念[5]。 基于这些观点,为了解释产业设计政策,有必要在“文化价值”和“经济意义的真实性”的背景下加以把握, 这是基于产业设计中设计的一般性定义和设计的内在特征而进行理解。简而言之,设计政策是政府为了中长期获得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而有意采取的一项行动和指导方针。
从创造人工环境的所有行动和结果, 到扩大人体极限,创造原始的交流方法,展现个人品位和民族身份的实际功能,设计在其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这意味着从装饰特定产品外观的概念变为实现该目的的手段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要考虑当前价值,还要考虑可以持续到过去和将来的时间价值。 设计含义和价值的这种变化必须重新定义, 以便设计政策的领域和类型可以共享社会价值。 为了解释设计产业的领域,有必要了解设计所暗示的宣传、经济和文化。通过传达安全(Safety)、满意(Satisfaction)和通过视觉效果向公众共享(Share)的信息来实现公共性物品,公共物品和公平的价值,这是设计的主要特征。
设计产业是文化与产业之间经济关系的形成,如果文化创造了内容,工业就将其转换;如果不能传播,就没有创造有价值内容的空间,如果没有内容,流通的意义就消失了,因此,产业也在文化领域,只有认识到工业领域中也存在一种文化, 才能提高设计行业的最终竞争力, 设计的发展确实是一种竞争手段,是一种经济手段,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出口基础设施,这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
4 中国的交通文化
交通文化是人类和交通相关联的行动中出现的物质的和精神的财产统合。可以定义为关于思考,认识以及相关的制度,组织机构,活动等一般知识,教育和未来交通的教化性质的社会行动。也就是说,交通文化是在满足个人交通欲求中, 出现的需求和目的的过程中外向化而形成文化现象, 并结合内在化的交通观念。结合了内在化和外在化2 种概念,依照个人交通实践,开发了多种交通手段和运输工具,以更加发展,使社会整体发生转变的大众交通的概念,实现大中小城市以及所有地区多样的运输交通手段和乘搭载交通系统。
回望中国的传统社会, 除了从事军事以及政治活动,商业的商人,学者们,一般民众在长距离出行时并没有可用的交通工具。 走路是民众的唯一交通手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一俗语也是反映了古代的现实生活。 紧接着传统的交通手段转换成新式手段, 交通文化在近代迎来了变化。 传统方式的推车、轿子、船等交通工具向新式工具转变,同时交通道路以及交通手段的近代化变化, 也毫无例外有了飞跃的发展,形成了新城市新风景。可以得知交通和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 德国人文地理学家F.Ratzel于1912年强调“交通是形成城市的力量”。以这一主张为后盾, 中国近现代交通的发展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 是很明显的一种现象, 带来了交通的发展,也带来了物质的变化。
自行车就这样深深扎根于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最经常使用的交通手段。 同时,自行车也是在中国现代史中最先普及的工业品, 广泛适用于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20 世纪80年代末,中国拥有大约5 亿辆自行车,成为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
5 创意产业下设计产业的实践—中国智能共享单车产业
5.1 共享经济产业
在创意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将个人持有物品进行分享,可以提高物品使用效率,也可以充分有效利用资源。 因此共享可以看作节约社会资源以及追求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案。 共享和独占是具有相反意义的词语。在共享社会下,所有人可以享受均等的资源和机会,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因此社会的顺利发展,需要共享,同时,为了保障使用科学技术进行计划和管理, 也应该思考一下如何更有效率的运转共享物品系统。考虑到这样的背景,共享单车是将共享经济和交通手段结合的产物。但是,如今的共享单车,超越了基于个人交易的交换概念的共享经济,本质上是以更多消费者为对象,活用有效资源,以网络系统为基础,转让临时使用权的方式,创造收益,提高整体资源使用效率。 针对现今社会的共享经济概念以及相关过程的说明,见图1。
图1 共享经济概念图
当然这里也存在问题点。 在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中,对“同感”和“共通性”的认识,在社会发展趋势下,不断牵引着人类,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个性的包容和表现,以及现代设计活动中,要求更高的地位。 这一现象展现了共享型设计以后要走的实质性方式。 因此,想要通过设计,将独立的个人连接起来的话, 也需要同时考虑到他们的物品针对多样的个人使用需求。 这样,在更便利更愉快的环境下,提供分享快乐的便利。
观察上述代表品牌单车的地区分布,可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 个城市是共享单车的主要舞台。这4 个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快, 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高,作为众多智能共享单车平台偏爱的地区,这4 个城市中的智能共享单车总数量占据了全中国总数量的70%以上。 而且OFO 也入驻世界,美国、英国、新加坡等100 个城市中,投入运营了约500 万辆单车,累计使用次数达到约10 亿次,拥有共享单车365 万辆,相比于提供服务的次数为6 亿次的摩拜单车,在全世界城市中占有率最高, 拥有规模最大的共享单车平台。 共享单车平台的竞争将持续升级, 包含OFO 和摩拜单车在内的许多平台之间的价格竞争和共享单车智能服务正规化, 通过各品牌限时免费使用, 返还充值奖励等多种方式强调使用者的便利性,吸引更多的使用者[6]。
5.2 作为设计产业下的服务设计智能共享产业
自行车是实现能源和空间节约的慢交通手段,可以提供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活动机会, 不仅可以减少大城市的交通问题, 在鼓励健康生活层面上也有着更大的意义。以这样的优点为基础,对于使用者, 智能共享单车扩展了依赖于网络和手机使用的便利性,保护环境,以经济性和高自律性,实现相互之间的利益,提供高水准的服务体验[7]。
智能共享单车结合了线上线下,形成收益品牌,可以发现之前的自行车租借服务中没有的形态。 另外,以大数据平台为基础,可以掌握使用者的日常外出数据、 整体交通运行情况和使用者实时需求、反馈,从而建立个人共享单车租借信用体系。运营中的单车以及剩余单车的数量, 高峰期流动需求等的数据, 可以看作是策划企业和政府的智能共享单车运营政策的重要资料,以升级的大数据为基础,政府和企业可以达成相互协同效应的合作关系。 在环境层面上,作为有价值的交通手段,顺应时代要求,重视环境。
与此同时,在设计的层面,可以提供高水准的服务,从而使共享单车产业有更好的发展。但是尽管如此,由于自行车损坏、搁置等反而会引起环境污染问题,使智能共享单车产业的发展面临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 首先可以从共享的属性中找到原因。 共享单车属于公共物品,所有人都可以使用,所有权虽然属于企业,但是分散在各个地方,很难进行集中管理。 因此由于共享引发的管理疏忽和自行车物品的损坏, 与对其的处罚和法制规定上存在问题。由于对投入新型科技制造的装置存在检验问题,无法提供充分的反馈, 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6 结语
该研究将中国的创意产业视为时代变化的重要现象,目前,中国设计产业作为创意产业的一环,有必要明确管理中国国内的设计政策。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 可以说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已经逐步贯穿经济社会的所有领域,与多样的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融合的形态。 在这样的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探索通过创意设计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来促进新的经济活动,并引导新的就业机会,满足多种消费需求,并通过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与此同时,文化是设计和服务的基础, 文化传承作为中国设计的成长点,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享单车产业的发展, 以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和自行车王国的特征为基础, 并受国家主导推进的创意产业政策的影响。 但是共享单车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了各种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接触服务设计的观点。
因此,该研究作为先行研究,立足创意产业下的服务设计观点, 为了探讨中国创意产业下设计产业的相关解决方案, 今后关于服务设计和城市共享产业的多种关联性,以及具体的使用者经验,调查分析与评价,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