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背景下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初探

2021-10-15黄金锋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双创

摘  要:加入创新创业元素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才是有效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文基于“双创”背景,在分析“双创”与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相融合的作用和意义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措施。提出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互联互通,构建“三纵三横”育人新模式,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4-0105-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明确了“双创”在促进就业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逐渐转变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高技能人才”[1]。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是909万,目前许多大学生没有充分了解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职业规划意识薄弱,高校应从多渠道着手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一、“双创”融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有很多共性,目标都是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和发展能力。从短期、局部的角度来看,两者都是解决大学生的就业、职业问题;从长远的全局的角度来看,二者不仅解决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问题,也是解决社会群体的发展问题[2]。

(一)有利于大学生内省和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在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加入创新创业元素,引导学生内省和思考,通过专业测评系统的数据分析,有利于大学生对自身的职业情况清晰定位,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坚定职业信念。高职大学生可分析自身SWOT模型优势和职业兴趣倾向,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将“双创”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合能帮助大学生不断明晰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职业定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大学生自我学习和提高。

(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

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实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是“2+1”或“2.5+0.5”,大学生入学后开始专业学习,留给学生职业探索和发展的时间不多,加之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也会给大学生未来参加顶岗实习和就业产生阻力。因此,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十分重要,借助职业测评工具和职业咨询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契合职业价值观,做好从校园人到职业人转变的心理干预和调试,从而提升大学生对职业的适应性。

(三)有利于大学生做好创业的准备

高职院校大学生希望将来的就业方向是创业,就要提前做好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具备知识的整合转换能力[3],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在“双创”教育培养过程中,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前到具体岗位体验,并通过结果反馈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加入创新思维元素,可帮助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和优势制定创业计划书和目标,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际运用的成效[4]。

(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初衷是让大学生对职业生涯不再困惑,顺利找到人职匹配的职业。但是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传统的社会就业观念对他们的就业观念冲击较大,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是首选目标,在稳定“铁饭碗”的心理作用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况屡见不鲜。

国家对创新创业愈发重视,近几年相继出台一系列创新创业政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彻底激发了社会创新创业活力。高职大学生在全国“双创”的大背景下,唤醒了创新创业意识,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就业观念也在逐渐转变。高职院校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建立“校中厂”,企业带项目进校合作,学生在校就能参与,例如抖音直播带货等。大学生在体验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勇于尝试新事物,而且回报变现速率加快,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双创”角度审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一)未能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和实践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做好职业选择、科学进行职业认知的重要学习途径。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職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忽略了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和未来职业发展规划。一方面,高职大学生自我认知不到位,只是把这门通识必修课作为一门获得学分的课程,职业规划缺乏自主性与自觉性,并未真正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职业自我探索和实践;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配合案例分析的课堂理论授课,但是缺少情景实践模拟,难以顾及不同专业、性格、爱好、能力的学生的差异,且企业参与度低,对学生个体的创新创业缺乏引导,创新思维启发不足。

(二)忽视职业规划教育的连贯性和全程性

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该体现在全程育人过程当中。其一,学生教育环境的客观因素。我国大学之前的教育多为应试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很难改变学生思维模式和处事方法。其二,忽视学生发展的全程性。大多数高职院校只在一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一般是一周两个学时,后期不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没有在后续大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的持续教育培养。教育的全程性是有计划、有目的和分层次地开展教育引导。大学各阶段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对周围事物的认知是循序渐进的。其三,教育理念认识不到位。在职业规划教育过程中,注重理论教学结果,忽视职业和创新意识的启蒙和唤醒,忽略学生创新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保持连贯性和全程性,陪伴大学生的完整学习生涯。

(三)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大一新生的问卷调查来看,入学前,绝大多数新生没有进行相关职业测试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入学后,高职院校大多采取的是就业目标导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往往是针对学生未来的就业问题,更倾向于学习就业政策,训练学生的就业技巧、简历撰写,对创新创业的关注不够,致使学生对创业不感兴趣,在将来择业过程中随大流选择岗位应聘,忽略了创业的可能。学校单纯把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促进学生就业的有效渠道,并没有充分运用职业生涯规划授课机会来完善学生的职业理念,不能丰富职业规划课程的实质内容,因此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5]。

(四)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师资分配不合理,具有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技能的教师十分匮乏,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加强。目前,职业生涯课程一般由招生就业处老师或者一线思政辅导员担任,他们一方面没有相关的专业理论背景和培训,另一方面缺乏社会经历和实践经验。这就导致实际教学过程中容易照本宣科、理论说教,可能与现实社会需要相脱节,学生缺乏体验感受和实践指导,也很难开展深入的职业测评、职业辅导、职业咨询等,远达不到教学预期效果。同时,兼课教师日常事务工作繁忙,在授课过程中难以投入较多的精力。

三、“双创”背景下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措施

(一)提高职业规划意识,完善专业测评系统

在“双创”时代背景下,高校应从多方面扩大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力,提高大学生群体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大学生要真正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期性和重要性,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和专业背景,制订出适配自己发展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对自我的生涯管理,并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不断修正。开展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使用专业测评工具。高职院校可以为在校大学生购买完善的职业测试系统服务,让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自我认知、明确职业兴趣方向和对自我的创新能力有初步的了解,为职业规划做参考。学校也要对专业测评系统严格审核,否则测评结果会对学生造成误导。建议高职院校以职业生涯规划测评为基础,指导帮助学生量身定制适配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

(二)构建“三纵三横”育人新模式

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将“双创”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互联互通,全面融入大学生整个学习阶段,构建“三纵三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新模式。三纵指的是大一、大二、大三三个年级;三横指的是教学实训楼、创业园和校企合作企业三个场所。根据年级不同,大一主要通过前期引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未来三年的职业生涯教育等讲座,让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基本内容和重要观点,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和认知。大二主要依托大师工作室、导师工作室和创业园加强“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植入,进行分类指导,培养综合素质,参与社会实践,探索创业的可能。大二学生一方面要努力学习专业课程,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更清晰、更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要在社会实践中发现自己的职业爱好,建立完整的知识构架,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做好就业准备。大三主要培养“择业及求职技巧”能力,增强择业观、就业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方向,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引导学生从校园人向职业人角色转变,适应社会。院系可举办就业经验交流会,分享心得体会、制作简历和求职技巧等,促进各年级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刻苦学习。高职院校可设置模拟招聘会现场,模拟真实招聘的笔试、面试、提问等环节。职业指导老师会后点评,指出优劣势,提高学生整体求职能力。

(三)以赛促学,做好校内孵化服务

高校可每年在校内开展各类形式的“双创”活动和比赛,以赛促学,烘托出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比赛过程中,不仅能展示职业技能,检验学习成效,而且还能锻炼综合能力,找到自身目前与职业目标的差距,在未来可以有针对性地补短板。高校可以定期举办沙龙或者论坛,邀请优秀校友或者创业企业家来校交流分享,借鉴对方创业成功经验。学校应对优秀的“双创”团队给予充分的支持,提供相关场地、资金和导师指导,推进校内项目孵化。高职院校应积极与周边高新园区或创业科技园洽谈,鼓励校内孵化转为校外创业。在创新创业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学校可以采取学习综合奖励、减免学分等政策大力支持。

(四)建设专业化导师队伍,发挥校企合作优势

专业化导师队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协同的过程,高职院校要利用多种资源解决教师资源不足和专业水平薄弱的问题。高职院校可以从内外两方面着力培养专业导师,一方面在校内培养一批有基础、有兴趣的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进修培训、下企业锻炼、社会服务等多种途径,锻炼和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在校外选聘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者或者创始人担任职业导师,参与课程设计,带来创新创业项目协同实训,把专业思考、职业发展和企业认知分享给学生,帮助学生合理修正发展规划内容,并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高职院校应积极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坚持知名企业“请进来”,到学校宣讲解读,使大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和公司文化、运营以及工作专业要求有初步的认识;顶岗实习学生“走出去”,到实习岗位实践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在最短时间内转化为实践知识,知行合一,缩短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

四、結语

综上所述,基于“双创”背景下的高职大学生,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引领下,可找准职业定位,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和提升综合能力,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要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二者互联互通,提升综合性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何谐.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引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 高教学刊,2016(21):24-25.

[2] 方瑛.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接研究[J]. 时代教育,2018(07):30+32.

[3] 孙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问题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3):183-184.

[4] 刘新宇. 浅析“双创”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11):59-60.

[5] 龙云霞. 基于发展创新创业能力的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 四川劳动保障,2018(S1):11-13.

(荐稿人:严武,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罗欣)

基金项目: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项目编号:MZY1932)。

作者简介:黄金锋(1986—),男,硕士,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就业创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党建。

猜你喜欢

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双创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职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