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心代餐“代”走健康

2021-10-15芦之

当代工人 2021年16期
关键词:代餐正餐肥胖率

芦之

1200亿元

7月不减肥,8月徒伤悲。对于苦苦减肥的人来说,代餐无异于天降甘霖。代餐,即取代部分或全部正餐的食物,但它却具备正餐的功能:既饱腹,又不具备一顿饭的热量。于是,打破“想吃又想瘦”减肥悖论的代餐,火了。数据显示,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全网线上交易总额达到36.47亿人民币;近一年来,国内代餐市場的消费金额和消费人数均呈现50%的高速增长。更有机构预测,2021年代餐轻食类目销售额同比增长290%,2022年中国代餐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200亿元。

2015年

代餐并非新兴产物。代餐一词直译自英文,20世纪60年代,航天事业的发展推动了食品科技行业(代餐前身)发展,多年来,有关代餐食品的法律法规也不断完善。1991年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颁布《控制体重用配方食品标准》,1996年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制定了代餐食品的相关标准……我国最早与代餐相关的标准,来自2015年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运动营养食品通则》,其中“控制能量类”含促进能量消耗和能量替代两种,能量替代包括部分和完全代餐。

2.5亿人

除了顶层设计的“加持”,一个“可怕”的事实也在助推代餐市场的火爆。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肥胖人口规模超2.5亿人,肥胖人群规模的发展,以及由肥胖引起的健康问题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20年,我国城乡各年龄段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此外,肥胖还可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2021年有学者在《柳叶刀》发表论文预估,到2030年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将达到4178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1.5%。显然,转变的背后还多了一层关乎健康的担忧和社会焦虑。

三无与三餐

代餐能轻松解决一切吗?当然没那么简单。目前,国内代餐产业尚处于野蛮生长阶段,丁香医生数据研究院在报告中也提到,没有明确的国家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不少乱象,“三无”产品层出、无规范的临床验证等行业痛点。如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1月15日,全网共监测到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舆情信息2741845条,代糖代餐食品谎言信息占比5.42%。而更重要的是,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代餐食品团体标准提出,超过两个月食用代餐食品,需在营养师指导下进行;不推荐长期食用代餐,尤其是代替三餐膳食。

猜你喜欢

代餐正餐肥胖率
一种健康的幻觉
“代餐热” 盲目跟风要不得
“代餐”减肥真的靠谱吗
“代餐热”,盲目跟风要不得
美军肥胖率上升,海军最肥
我国北方肥胖率明显高于南方
日本人最瘦,美国人最胖
心甘情愿,掉进零食的陷阱
印度人不爱正餐好零食
承诺,不过是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