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材二次开发——以“飞机为什么能上天”为例

2021-10-15彭军凯

物理教师 2021年9期
关键词:针筒纸带塑料管

彭军凯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北京 100142)

“飞机为什么能上天”是北师大版8年级下册内容,主要介绍流体流动情况下的压强特点,此前内容是液体和气体处于静止状态下的压强,学生习惯静态分析,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通过适合的教学设计从阶梯化、趣味化、实验化、生活化4个维度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让学生能够更加形象、直观地学习,培养核心素养.

1 教学设计中阶梯化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1.1 教材分析

循序渐进是物理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只有让教学内容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设计阶梯化的教学内容便是很好的方式.教材开始直接介绍流体,然后让学生观察两个实验总结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然后解释球类的弧线运动,最后分析飞机为什么能上天.这样的编排虽然直接明了、突出重点,但只有观察实验很难帮助学生形成从静态到动态的思维转变,很难形成正确的感性认识,并且球类的弧线运动比较复杂,飞机为什么能上天与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对学生而言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再应用规律解释这些现象就更难了,因此需要给学生逐级搭建台阶,使教学内容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内,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物理知识.

1.2 教材二次开发与教学设计

如何使教学内容阶梯化呢?可以在课堂开始用趣味实验引入,建立演示实验与飞机上天的联系,再进行设疑,把学生带入真实情景,让学生觉得物理有趣,搭建第1个台阶;之后顺理成章引导学生探索实验现象后面的物理规律,于是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得出规律,让学生在动手体验探究中,觉得物理好玩,搭建第2个台阶;然后视频展示生活中雨伞被吹翻、凸起的屋顶被风刮飞、窗帘向外飘等真实情景,学生分别解释原因,再次建构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学生感觉物理有用,搭建第3个台阶;接着分析课堂开始趣味现象发生的原因,再分析“飞机为什么能上天”,学生发现物理能解释这么高深的科技,觉得物理很强,搭建第4个台阶;最后用所学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觉得物理好用.

整个教学过程,一步一个台阶,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学生发现物理有趣、物理好玩、物理有用、物理很强、物理好用,逐步自主建构物理规律,并试着用物理规律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思维层次从理解、到应用、到分析、到创造,利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2 教学设计中趣味化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1 教材分析

教材开始直接介绍流体,对学生而言显得枯燥,无法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美国著名心里学家布鲁纳指出:对所学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切事物、现象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和探究.[1]因此可以自制乒乓球手枪,用趣味实验引入课题.

2.2 教材二次开发与教学设计

自制乒乓球手枪(如图1),把两个矿泉水瓶用塑料胶枪焊接在一起,再在两瓶焊接处开一合适孔与塑料管焊接垂直相通,让乒乓球能顺利从塑料管进入矿泉水瓶中,最后在塑料管底部装上橡皮筋用以挡住装填进的乒乓球.上课开始时,教师演示实验,在鼓风机的作用下,6个乒乓球依次从塑料管中升起之后,进入矿泉水瓶,像子弹一样被打出(如图2),学生非常惊奇,此时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乒乓球为什么能从塑料管中升起来?”“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学习 “飞机为什么能上天”,从而引入课题.

图1 自制乒乓球手枪填满乒乓球子弹,塑料管底部用橡皮筋挡住乒乓球

图2 在鼓风机作用下自制乒乓球手枪打出乒乓球子弹

这样的设计创设了真实的情景,现象明显直观,透过塑料管能清楚观察乒乓球运动状态,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迫切想知道现象背后的原因,便于带领学生进一步实验探究,带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

3 教学设计中实验化策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3.1 教材分析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是实现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2]而教材安排如图3,要求学生观察现象并说明道理,这样的编排缺乏学生体验和探究环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另外甲实验器材为玻璃制品,易碎,存在安全隐患,只适合教师演示,不适合学生实验,且细玻璃管中液柱高度的可视性不好.因此增加学生实验,把教学内容实验化就显得非常必要.

图3 教材中学生观察与思考内容

3.2 教材二次开发与教学设计

因此增加实验环节,自制水枪,如图4所示,其由4个不同横截面积的注射器针筒用胶枪焊接而成,并且分别在前端的3个注射器针筒上在竖直面内向上钻3个小孔,用3个相同圆珠笔芯头分别插入小孔作为出水口,并使3个圆珠笔芯头出水口在同一水平高度.水枪注满红色水后,推动活塞,可发现从粗细不同的注射器针筒分别射出由高到低的3段水柱.

图4 自制水枪向上射出高度各不同的3段水柱

自制水枪为塑料制品,克服了易碎的缺点,且轻便易携带,用水量较小,便于学生操作,现象明显.自制水枪把学生对儿时“玩具”的好奇和探索热情很好的激发出来,学生积极探究,对实验现象非常好奇,他们认为横截面积最小的针筒射出的水柱最高,但事实却相反,因此他们认真观察,进行思考分析,交流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学生认为:之所以会产生不同高度的水柱,是因为注射针筒的横截面积不同.而在液体流量一定的情况下,针筒横截面积的不同会导致液体的流速不同,就像同一条河流中河面比较宽广的地方水的流速小,河面比较狭窄的地方水流流速很大,所以横截面积比较大的针筒中液体流速比较小,横截面积比较小的针筒中液体流速比较大.而液体流速不同导致了液体产生的压强不同,最后液体产生的压强不同导致液体射出的高度不同.学生从而总结得出“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的结论.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既体会到了物理学习的乐趣;又自主建构物理规律,培养了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还增强了创新意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 教学设计中生活化策略增强学生责任感

4.1 教材分析

教材中水翼船的应用展现了现代科技的力量,但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因此有必要增加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把物理知识应用于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于是可从生活中比较常见的H型过街通道着手,让学生设计自然通风装置模拟实验,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

4.2 教材二次开发与教学设计

北京随处可见H型过街通道,但中间过道缺乏通风系统,如何让中间过道自然通风,并且能绿色环保呢?让学生在课堂上设计方案解决此问题.学生想到了设计如图5所示的自然通风装置,在右侧通道设置凸面墙(两侧均可).

图5 过街通道自然通风装置

那么如何检验学生的猜想和设计呢?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

用3个相同的纸盒制成一个H型模拟过街通道,在过道墙壁上增设透明薄膜观察窗并密封,再在过道中间位置架设粉色轻纸带,透过观察窗可观察纸带的飘动方向.并且可通过纸带飘动情况判断风向.若纸带左侧下垂,右侧向上飘起,表明过道中形成了向右的风,从而形成自然通风;若纸带右侧下垂,左侧向上飘起,表明过道中形成了向左的风,从而形成自然通风;若纸带向两侧下垂的幅度基本一致,表明过道中没有形成自然风.

当通道中没有增设凸面墙,两个相同的鼓风机同时工作模拟自然风时,中间的纸带向两侧下垂的幅度基本一致,如图6所示,表明没有形成吹向一侧的风.当在右侧通道增设凸面墙时,过道中间的纸带左侧下垂,右侧向上飘起,表明中间过道自然形成向右侧的风,如图7所示.这是由于右侧通道增设凸面墙后,右侧通道空气流速变大,从而使得右侧压强减小,从而实现向右吹的自然风,所以纸带向右飘起.

图6 过街通道自然通风装置

图7 过街通道自然通风装置

此实验源于生活,创设了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很好地启发了学生把所学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并解决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让学生体会把知识转化成技术的力量,利于学生形成物理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此实验取材简单,易制作,可探究性很强,凸墙的形状、通风口的形状,都对通风能力有较大影响,还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针筒纸带塑料管
奇妙的针筒画
爱跳舞的小精灵
神奇的纸带
爱跳舞的小精灵
新型保温复合塑料管的应用研究
中班科学区游戏活动设计:好玩的针筒
小猪相框
纸带上的秘密
塑料管套上去了
纸带运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