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个白色金针菇菌株工厂化栽培试验

2021-10-15窦宏强程调娟

食药用菌 2021年5期
关键词:金针菇工厂化转化率

王 雷 刘 晖 窦宏强 程调娟 袁 斌

(天水众兴菌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甘肃 天水 741000)

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又名构菌、冬菇、毛柄金钱菌,隶属于泡头菌科(Physalacriaceae),冬菇属(Flammulina)[1-2],是我国栽培的主要食用菌之一,也是工厂化栽培数量较大的品种。目前工厂化栽培的金针菇主要为白色品种。为了选育出较优的工厂化白色金针菇品种,我们对收集到的10个菌株进行了比较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0个供试菌株均为白色金针菇,其中,白色13来自河南,白色Q1、白色Q2、白色5号来自山东,J08来自江苏,白色428来自上海,07-3、07-5、07-A、07-11为天水众兴菌业保藏菌种。

1.2 供试培养基

母种培养基:使用日本寒天培养基制作母种试管和平板培养基。液体摇瓶培养基配方:豆粕粉2.11 g,白砂糖12.8 g,KH2PO40.42 g,MgSO40.42 g,水600 mL,pH 6.3~7.3。

栽培料配方:玉米芯37%,米糠30.5%,麸皮10%,棉籽壳6%,大豆皮5.5%,啤酒糟6.5%,甜菜渣2%,贝壳粉2%,碳酸钙0.5%,含水量67%。

1.3 试验方法

1.3.1 供试菌株菌丝生长特性测试

从母种试管中挖取直径为4 mm供试菌株菌块转接至日本寒天平板培养基上,置于19 ℃恒温培养箱中避光培养,试验重复3次。菌丝萌发后第3天,在培养皿底部菌块中心划两条十字交叉线,继续培养至菌落边缘距培养皿边缘约1 cm时,测算菌丝日均生长速度并观察菌丝长势。

1.3.2 ITS rRNA 基因序列及菌株系统发育分析

供试菌株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ITS rRNA基因测序。获得的序列在NCBI(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 mation)与 GenBank(www.ncbi.nml.nih.gov)数据库中以BLAST搜索,获得其他金针菇序列,在CLUSTAL X1.8程序进行比较。使用neighbor-joining method计算进化距离,在MEGA 6.0软件中用p-distances和Kimura-2parameter双参数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用bootstrap检验进化树分支聚类的置信度,重复1 000次[3]。

1.3.3 供试菌株栽培料试验

按照工厂化瓶栽模式,采用1 500 mL聚丙烯瓶装料,瓶口内径84 mm,每瓶湿料重1 060 g,干料重349.8 g。采用液体菌种接种,每个菌株接种16瓶,重复3次。接种后放置于培养温度16~17 ℃,空气相对湿度75%的环境下避光养菌。19天菌丝长满,21天利用机器搔菌并注水8 mL后送至出菇室进行出菇管理。

按照常规工厂化调控方法进行培育,经过菌丝恢复期、现蕾期、低温抑制期,菇蕾长出后包胶片。待子实体长度达15~16 cm时采收,统计平均单瓶产量和生物转化率,并评价子实体品质,包括菇帽大小、干爽度、根切面白度、菇形紧实度、菇柄硬度等,统计优等菇比率。优等菇标准为菇帽直径5~8 mm,菇体干爽、根切面白皙,菇形紧实。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菌株的菌丝生长特性

由表1可知,10个白色金针菇菌株在日本寒天培养基平板上的菌丝生长速度相近,其中白色5号日均生长速度最快,为3.81 mm;J08长速慢,为3.28 mm。菌丝长势较弱的是白色Q1和07-5。

表1 10个白色金针菇菌株菌丝生长表现

2.2 10个菌株的系统发育分析

将10个菌株的ITS rRNA基因序列提交到NCBI,通过Blast工具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相似性比较,选取相似性在99%以上的菌株构建系统发育树(图1)。结果显示,10个菌株可以归于两类,其中07-11、白色Q2、白色28、白色Q1、白色13、07-A、07-5之间的亲缘关系非常近,位于同一个进化枝;其他3个菌株07-3、J08和白色5号的亲缘关系最近,说明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而这10株菌株和标准菌株位于不同的两枝,亲缘关系稍远。

图1 11个菌株(含1个标准菌株)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

2.3 不同菌株的出菇产量与品质

10个菌株生物转化率由高到低为:J08>白色Q2>白色Q1>白色5号>07-3>07-5>07-A>白色28>白色13>07-11(表2)。平均单瓶产量以菌株J08最高,为547.27g;以07-11最低,仅472.79 g。单瓶产量最高的是白色Q2,为570.53 g。

表2 10个白色金针菇菌株产量及生物转化率比较

优等菇率是反映金针菇菌株工厂化栽培商业属性的指标之一,考察菇帽、干爽度、根切面、菇形紧实度和菇柄的综合属性。10个菌株的优等菇率由高到低为:白色Q2>白色Q1>白色5号>白色13>07-A> 07-5>07-11>白色28>07-3>J08(表3),其中白色Q2优等菇率为78.9%,J08仅29.17%。菇体干爽度07-A和白色Q1最佳;菇根切面以白色13和07-5表现白净;菇形以07-A、白色Q1和白色5号表现紧实;菇柄硬度以白色Q2、白色Q1、07-A和07-5为好。

表3 10个白色金针菇菌株子实体品质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菌株白色Q2和白色Q1有着较高的生物转化率和优等菇率,符合工厂化栽培对菌株性状的要求,适合工厂化推广和栽培。J08虽然单产和生物转化率高,但子实体农艺性状欠佳,菇帽大,优等率较低。其他菌株表现一般。

本试验平板培养基菌丝的生长速度差异不大,但菌丝的长速和长势与单产并无直接关系。菌丝生长速度快的,单产和转化率不一定高,这与文献[4-6]的报道相一致。

通过ITS序列分析表明,虽然10个菌株来源地不同,但菌株间亲缘关系较近,平均单瓶产量、生物转化率和子实体外观品质表现一定差异。陆欢等[7]研究表明,我国市场上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菌株的亲缘关系较近,与本文研究结果相符。因此,我国金针菇优良菌种繁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金针菇工厂化转化率
被誉为“肉不敌菇”的金针菇,营养能被吸收吗?
金针菇含甲醛?
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技术
鲑鳟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的孵化和开口技术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现状分析
工厂化养虾到底难不难?做好肠胃管理就成功了一半
透视化学平衡中的转化率
化学平衡中转化率的问题
影响转化率的因素
不熟的金针菇会造成中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