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艺术教育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策研究*
——以通草画为例

2021-10-15索笑雯

大众文艺 2021年18期
关键词:广府插画文创

索笑雯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000)

一、通草画的历史与艺术特点

(一)通草画的历史渊源

早在晋代便有以通草造花做头饰的记载,随后通草又被作为填充枕头、包装的物料,中医用作利尿、通奶的药材。[通草画,历史记载有称蓪纸画、外销通草水彩画,因两百多年前兴起并流行于广州地区,又称广府通草画,是我国近代外销画的一种。广州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不仅是中外商品交换的贸易港,也是中国外销商品的生产基地和出口地。从16世纪以来,清朝实行广州一口通商制度,1757年至1842年广州成了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唯一沿海港口,许多新鲜事物开始在广州出现。这一时期新型的外销商品在广州出现,丝绸、茶叶、瓷器仍旧是最主要的外销商品。

古老的东方古国对于西方人仍然是谜一样的存在,文字的描述已经不能满足西方人迫切认识中国的需求,他们更想通过图像的方式来看中国。来中国做生意的西方人也迫切的希望能向亲朋好友展示神奇美丽的东方风情,通草画应运而生。瓷器、扇子、象牙雕等固然大受欢迎,但能让西方商客对中国留下生动印象的,莫过于广州画工笔下的画作。自18世纪以来,广州的画工便绘制了后来被称为“外销画”的作品。其中广州十三行是主要“外销画”的产地,仅在广州西关一带就开办了三十多间画室。

(二)通草画的艺术特点

通草画是画在用通脱木茎髓剖切而成的“通草纸”上的,一般选用通脱木生长至三年左右,将主干切下12至18英寸的小段,把白色海绵状的树芯部分从坚硬的树皮中抽出。其艺术表现方法是在传统中国画的手法基础上吸收了西洋水彩和透视技法绘制而成。是一种融合了中西方风格的艺术作品,内容表现多为广东地区的市井风情、景物风光、瓜果植物等,吸引了众多从海上丝绸之路而来的西方商客,被誉为“广府手信”“岭南明信片”。19世纪照相技术进入中国后,通草画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2000年11月英国友人伊凡•威廉斯先生将自己珍藏的70余幅广州外销通草画捐赠给广州市,并由广州博物馆收藏,由此引起了国内研究通草画的热潮。濒临失传的通草画艺术得到各界的重视。2016年“通草水彩画绘制技艺”列为广州市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项目,越秀区少年宫苏昕老师为“通草水彩画绘制技艺”的非遗传承人。

二、通草画的高校传承路径研究

(一)通草画进入高校艺术教育课堂

曾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要加强民族民间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广府通草画作为当时最为西方客商喜爱的外销画,一是因为它独特的绘制技法和用材,更重要的是通草画所描绘的广州地区的风土人情非常的真实生动。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资料,更是生活美学的真实写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草画是人们美好而永久的文化记忆,这种记忆怎样在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传播、传承下去,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使通草画艺术得到传承与发展,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工作、非遗进校园以及高校美育工作的落实。2018年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将“广府通草画”项目引入艺术设计课程与社区教育课程,开展通草画的相关教学与文创产品开发活动。

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告设计专业为例,2018年广告设计专业将广府通草画引入课堂,在岭南装饰艺术、文创产品设计、插画设计、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中加入广府通草画相关内容。以岭南装饰艺术课程为基础,讲述通草画的基础绘制技法,以插画设计复原广府通草画的内容,以文创产品设计课程设计开发广府通草画文创产品,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立通草画社区教育平台。

(二)以插画设计课程复原通草画的内容

在我们对通草画进行考古研究时发现,每一副通草画都极富立体感,图案精美、人物栩栩如生,景物朴实写真,色彩亮丽。插画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插画设计课程中融入通草画的内容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1.通草画的历史与艺术特点;2.通草画鉴赏;3.通草画现场考察;4.通草画临摹;5.通草画创新设计。

通草画的历史与艺术特点、通草画鉴赏主要以教师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内容包括通草画的发展历史、通草画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通草画画室与画师以及通草画的内容分类与艺术鉴赏。现场考察部分主要通过带领学生实地前往广州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十三行博物馆等藏有通草画的场馆进行现场实地教学,通过观摩通草画原画,更加真切的感受通草画的艺术魅力。通草画的临摹真实采用通草纸和水彩颜料对通草画进行临摹,主要选取通草画中具有代表性的花卉、瓜果、船舶、人物等画作进行复原性临摹。通草画的创新设计主要利用插画设计中电脑软件的手绘板绘制与矢量图绘制对通草画原画进行创新性创作。

(三)以文创产品设计课程开发通草画文创产品

文创产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转化的最好方式,开发非遗文创产品不是停留在古老的非遗技艺中,是以创新设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的活力。文创产品是艺术衍生品的一种,它通过设计师将原生艺术品的文化元素与产品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创意产品。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200多年前通草画是流行于广东地区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广府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在小小的通草片上演绎出广州作为通商口岸的中西贸易的繁荣景象,反映出当时广州地区的民生百态。然而随着摄影技术发展,通草画逐渐没落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怎样将流行于200年前的通草画设计成为现代人认可的文创产品,以期更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这门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通草画文创产品开发为例,文创产品设计课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通草画历史及现有文创产品现场考察;2.通草画文化元素提取;3.通草画造型元素设计;4.通草画色彩元素设计。

将广府通草画引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后相继设计开发了多款文创产品,最具代表性的是《万狮如意》通草画拼装八音盒,在2020年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中获得优秀奖,并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万狮如意》主要产品为一款DIY木制拼装八音盒,主要人物元素运用了广州博物馆珍藏的通草画作品中的元宵节舞狮的童子形象,综合现代插画的方式绘制而成。传统通草画的颜色艳丽、对比强烈,有中西方结合的韵味,在颜色选择上汲取了通草画原画中的色彩搭配方式,构成了一副现代与传统结合的插画设计。广府庙会是春节期间广州最为热闹的节庆活动,《万狮如意》文创产品以广府庙会牌坊为背景,以醒狮表演为内容,以通草画文物作品为依托,配以广州市市花木棉花、祥云等元素构成一个极具岭南文化特点的作品。其可拼装、小巧、实用的特点,成为一款代表广府通草画特点的优秀文创产品。

(四)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立通草画社区教育平台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生产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通草画不仅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成立通草画工作室,在进行通草画复建和文创产品开发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通草画社区教育平台。主要包括建立通草画微信公众号,发布有关通草画的历史、艺术特点、技法等内容文章向大众进行通草画知识的传播。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为依托,拍摄通草画微课,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发布。以此加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拓宽视野,增强通草画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的认识,加深大众对通草画的认识和理解,使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更加的深入、长久,符合时代的需求。

三、通草画在高校艺术教育中传承的意义与价值

(一)助力广府文化建设的发展

广府文化是以广州为核心,珠江三角洲地区使用粤语方言的汉族居民文化,从属于岭南文化,其历史悠久、影响力最大。通草画来自民间,有着很深的民俗风情,在通草画的创作中多以广府地区独特的传统文化习俗为表现内容,迎新春、元宵巡游、舞狮、舞龙等传统广府民俗;采茶、制茶、采桑、刺绣等广府民间劳动场景;婚丧嫁娶等传统广府民间风俗都是通草画表现的内容。所以将通草画项目融入高校课堂、创建通草画教育平台是学习广府文化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学生和社区居民增进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增强广府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草画是海上丝绸之路一颗明珠,通草画的创作是基于文化历史环境下产生,它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变迁、社会场景和生活环境。充分开发利用通草画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通过广府通草画走进高校,传承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保护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以创新性、创造性的转化发展继承、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以新媒体、新平台推动广府通草画的数字化转化与传承

通草画作为极具岭南特色的民间艺术符号,是岭南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沉淀,是记录广州历史的珍贵图像资料,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挖掘通草画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将广府通草画的教育方式、文创产品通过品牌化、数字化的方式在高校艺术教育中进行教育传承,引领现代文化建设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

四、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仅是物的传承,更重要的是人的传承。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见证,通草画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建设中肩负着传承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精神的重任。我们要立足于当下,更要面向未来,在不断实践中创新发展,开发适合时代发展非遗产品,以高校艺术教育为基础,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传播平台,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广府插画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传承广府文化的实践研究的过程与评价
插画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治愈系插画:艺术中的幽默
“广府庙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何籽❘插画
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