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运河(河北段)文化生态保护探索与研究

2021-10-15赵丽苹

大众文艺 2021年18期
关键词:大运河运河河北

赵丽苹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081)

中国大运河是人类历史上里程最长、体量最大的人工运河。它凝结了中华民族历代人民顺应自然、改造环境、与生态和谐共处的深刻智慧,是至今仍活着的、流动着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大运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是新时代背景下为推动中国社会文化以及经济发展所提出的一个历史性命题。

大运河流经我省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以及支流雄安新区的白洋淀大清河流域,千余年通航运转,为河北大地的经济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积淀了众多与大运河息息相关的文物、遗址、实物遗存,衍生出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具有浓郁的亲水气息的运河文化。本文主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视角,深入挖掘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既而带动起更丰富更广阔的文化元素活跃起来,唤起全社会对大运河文化的认知,重塑大运河的文化自信。

一、大运河河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梳理

大运河河北段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广泛、独具特色、丰富多样,与大运河相关的各类非物质遗产,时至今日仍是影响着运河沿线人民的重要文化力量,渗透在运河沿线人民日常生活的之中。省文旅厅对大运河文化带河北段核心区21个县(市、区)开展非遗资源普查,截至目前共普查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7项,省级非遗产代表性项目144项,另有大量的市、县级项目。

与大运河休戚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代表的、承载的各种形态的活态文化传统,在长期历史变迁中对大运河沿线居民生产生活有着深刻影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上,最为突出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汇聚交融的传统音乐。我省大运河流经区域有传统音乐类项目21项。运河传统架鼓、武官寨架鼓节奏铿锵,风格豪迈;漳卫南运河船工号子,是运河沿岸人民生活活态的历史见证。二是义忠仁侠的传统武术。河北大运河沿线一直是军事战略要地,催生了精忠好义、刚健尚武的习武之风。目前大运河省级以上非遗项目中28个项目与武术有关,如燕青拳、泊头六合拳等拳法,也有杨氏青萍剑、飞叉、苗刀等各类武术博弈活动。2020年12月,我省运河沿线的邯郸市永年区的杨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邢台市任泽区的王其和太极拳共3个项目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三是平民江湖色彩的传统杂技。吴桥杂技沿运河产生和传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硬气功、马戏、地摊魔术等吴桥杂技的经典节目,为民众所喜闻乐见。还衍生出了“口儿”“锣歌”及“春典”,是我国民间口头文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四是通俗质朴生动的传统戏剧、曲艺。哈哈腔、冀南四股弦、冀南皮影戏、木板大鼓等具有喜剧色彩的戏剧、曲艺,表演通俗易懂,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这些传统艺术不仅具有娱乐功能,重要的是它的教化作用,自产生至今在各个社会历史时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五是生活气息浓郁的传统手工技艺。河北大运河沿线能工巧匠云集,是各类传统手工艺较为发达的地区。有实用的传统棉纺织技艺、草编艺术,也有传承千年的馆陶黑陶制作技艺以及丰富的食品加工制作工艺,如取运河河床泥作窖的酒类酿造技艺、传统小磨香油传统制作技艺、南皮小米面窝头制作技艺等,形成了河北段大运河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二、文化生态视域下大运河河北段的保护机制和成果

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开展区域整体性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明确了非遗保护工作的目标、方针和原则,文件特别提出要“研究探索对传统文化生态保存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方式”。2018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审议通过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文化和旅游部令第1号)明确提出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定义、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并确定了申报与设立程序,建设与管理办法等。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设立标志着我国非遗保护进入一个整体、活态保护新阶段,为探索非遗保护和发展、继承与创新开辟了新道路,成为现阶段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主要实践方式。

近年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围绕“巩固抢救保护成果,提高保护传承水平”的思路,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充分发掘和阐释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加强记录整理,推动运河非遗科学保护。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实施运河非遗记录工程。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省级以上非遗名录项目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系统地采集记录,保存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记录成果,开展了运河沿线非遗项目5位传承人李俊德(杨氏青萍剑)、李印怀(吴桥杂技)、张会芬(铜胎画珐琅)、郝一生(临西乱弹)、霍连文(魏县花布染织技艺)的口述史记录。

(二)加强宣传传播,推动运河非遗融合发展。将非遗与旅游相结合,打造运河非遗旅游品牌,推动大运河非遗文化展示传承。2019年10月,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沧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全国杂技类非遗代表性项目会演”活动。2020年9月,在沧州市举办“流动的文化——大运河非遗大展暨第六届京津冀非遗联展”,活动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展示形式,线上以直播现场、直播带货、直播寻访等形式集中展示京津冀三地的优秀非遗项目,线下汇集了京津冀三地非遗的传统技艺、传统美食等项目在大运河畔举办展览展示活动,让运河沿岸的百姓零距离体验身边的非遗。

(三)加强整体性保护,推动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对大运河河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相对丰富、传统文化原生状态保留较完好,生态环境和人文基础较好的村镇、街区或者特定区域,实施区域性整体保护。目前河北省大运河沿线建有吴桥县杂技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魏县漳南传统棉纺织技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大名县大名府故城和明城周边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三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四)加强设施建设,推动运河非遗活态展示。沧州市人民政府会同省文化和旅游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活态存续、活态展示为主旨,突出主题,明确功能,开展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规划建设。按照表演类、手工技艺类、节庆民俗类等不同非遗项目类型,统筹推进传习所、传承基地、展示中心等非遗保护利用设施建设。

三、大运河河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仍存在困境

(一)非遗调查研究等工作尚待加强。大运河河北段相关的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尚未进行系统的搜集和整理,对规划范围内遗产的全面调查尚处在初步阶段,缺少协调和交流,未形成整体脉络,大运河非遗各门类的深度挖掘不够。

(二)遗产保护形势严峻。由于河道环境变化、航运功能势微,一些与运河相伴而生的文化传统和非遗项目面临传承后继乏人和受众减少的双重问题。部分非遗得以生成的特殊条件发生根本改变,导致这类非遗或自然消亡,或被新的形式替代。如多个地区的运河号子,由于大运河的漕运功能变化,现代运输方式的改变,河道上人工运输操作时喊唱“号子”的传统失去了其存依的自然环境。

(三)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矛盾依然存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利用过程中,存在为追求经济价值而忽视对遗产本身价值的现象,随意开发、过度开发,随意改变人文生态环境,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脱离了本身的文化属性。

(四)传承利用质量不高。大运河承载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尚待进一步挖掘,大运河的文化基因尚未充分激活,部分展示方式对运河价值阐释造成一定偏差,距离河北燕赵文化高地的彰显还有很大的差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因未能充分尊重其发展规律和“活态”的特点,传承利用理念僵化、手段单一,创新力不足、感染力、吸引力减弱,与现代生活融合度不高。

(五)统筹管理机制不健全。运河沿线的非遗保护中存在重申报、轻保护,重开发、轻管理的问题。另外,也存在多部门参与的情况,如传统武术由体育部门管理,传统医药由中医药管理部门管理等问题,在非遗的保护传承利用中存在不一致现象。

四、以整体性保护理念开展大运河文化生态保护

针对大运河河北段的区域文化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大运河文化生态保护既要保护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传统,也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孕育存续所依托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

(一)运河非遗资源的梳理与盘存。开展全面、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协调部署、有序推进。在充分利用已有工作成果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数量、分布状况、存续状态、传承机制、外部环境及存在问题。对重点非遗传承人,采用音像采集、口述史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其掌握的技艺进行记录保存,并在此基础上打造集管理、统计、展示、监测等功能为一体的“大运河河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二)运河精神的传承与赓续。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内涵,按照表演类、手工技艺类、节庆民俗类等不同非遗项目类型,统筹传习所、传承基地、展示中心等保护利用设施建设,满足项目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和培养后继人才必要的条件。推进大型非遗主题展馆的建设,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实物,包括非遗作品、工具、道具等物品,以及生产过程展示、民俗场景复原等,作为专题博物馆、民俗馆的特色陈列。加大重点项目扶持力度,加强濒危项目的抢救和复兴。

(三)运河文化生态的融合与振兴。统筹考虑资源禀赋、人文历史、区位特点、公众需求,注重跨地区跨部门协调,发挥文化资源综合效应,将非遗与旅游相结合,打造运河旅游非遗品牌,鼓励表演类、美术类、技艺类、饮食类、民俗类等非遗项目与旅游融合,广泛开展大运河文化主题展示活动,打造运河旅游品牌。丰富传统工艺的题材和产品品种,大力提升设计与制作水平,打造河北省特色的“运河”品牌文创旅游产品。实施聚焦战略,选择重点河段、重点非遗项目和重点品牌进行重点支持,推出大运河河北段的增长极和排头兵,“以点带面”,拉动区域文化整体崛起。

猜你喜欢

大运河运河河北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续写千年大运河的精彩故事
大运河,行走山东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大运河,流淌2500年的中华智慧
运河古通衢 水韵本天成
邮轮“挤过”狭窄运河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梁丛
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