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渗透,润物细无声

2021-10-14林友珍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38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渗透德育

林友珍

摘  要: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而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灵魂,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义务重视并落实“立德树人”这一基本任务。

关键词:德育;渗透;立德树人

中华民族是崇尚德育和志趣高尚的民族。《左传》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此中,“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这个理念影响着我国历代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的执行者。我们要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于无声处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一、以“立德”为“立德树人”夯实基础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这样说:“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形象”。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模仿是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我们的示范作用影响学生的一生。学校里的每一人、每一事、每一行、每一言、每一细节,必须用教师的大德来哺育和熏染,才能培养出擎天栋梁。因此,欲“立德树人”,师者必先“立德”。无论是语文教师的听说读写,还是数学教师的简单的加减乘除;美术教师的涂涂画画,体育教师的跑跑跳跳,还是音乐教师的唱唱游游等,都应当成为楷模。学校应以师德建设为首,进行师德师风主题培训及考核;对教师进行从仪表到精神面貌,到心灵健康,到灵魂塑造,由表及里全面打造。“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先“立德”再“树人”。

二、以“课堂重基地”实现“立德树人”的软着陆

课堂,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教学的生命线。“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应促使学科教师潜意识里懂得并擅长结合学科特点,把握德育渗透的切入点,因势利导,使学生“知”“德”并受。

语文是一门极具德育因素、人文理念的基础学科,其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本身就是德育教材。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是潜移默化、行之有效的。析词品句中,体验情感中,感悟中心时,拓展延伸时,实践体验时……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佳契机。

语文中有故事,数学难道只有硬邦邦的数字和公式吗?不,任何一道数学应用题就是一个小故事。每一步计算中不仅是数字的变化,还能看到辛勤的劳动人民砌墙造房,精确计算节约材料的巧妙心思;勤俭节约的工人精确用电用水;吃苦耐劳的建筑工人顶着烈日修路……他们热爱劳动,用心解决生活难题,无不令学生感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坚持不懈、敢于探索创新精神的浸润。

体育教学中德育因素也比比皆是。拔河等集体性的体育项目,可培养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长跑等田径运动可培养学生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时常对参加者的思想提出严峻的考验。如集体项目比赛失利时,是相互抱怨,还是相互鼓励;遭受对方似是无意实却有意的侵犯时,是“以牙还牙”,还是毫不计较;仰卧起坐时出现“极点”,是半途而废还是坚持下去等,这些考验就是切身实践的德育。

音乐、美术、书法等课堂,不仅肩负着美育、智育的重担,更是渗透德育的最有效途径。教材的编排就融合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等人文教育内容。优美的旋律、缤纷的彩图,如春风化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每一位教师只要把握课堂的黄金时间,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无痕渗透,必将收获“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从课余生活中着眼,让德育“无微不至”

俄國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学生,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了解学生。”教师要用放大镜一样的眼睛,细微处留心孩子心灵土地的长势: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见到同学有疑难及时帮助,拾金不昧,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老师都要记在本子上,每天小结表扬。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是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的最好体现。

四、利用丰富活动让德育从实践中回归

德育,不是古板说教。我们要融“德”于“趣”中,让德育有声有色,有情有趣,才能让学生在快乐中成德成才。如:朗诵、演讲、书法等比赛、名人名言推荐等活动,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参观当地的名胜,搜集民间故事传说,知晓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培养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时代发展,在调查、分析、思考中增强社会责任感。这些貌似平凡的客观事物独具深刻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抓住这些闪光点从中洞悉深蕴的现实意义,从细微处品味人生哲理。

五、把握与家长沟通的机会,为德育铺设网格式的途径

美国人泰曼约翰逊认为“成功的家庭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庭造就失败的孩子”。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父母不仅仅是启蒙师者,更是孩子的终身教育者。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势在必行,教师应利用家校合作,为教育工作备下坚实后盾。

德育不是凭空说教,而是一种过程,只有经历这个过程,孩子才会有体验,有感悟,有收益。教师应用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在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灵活渗透德育,让道德看守孩子们美好的心灵,让德育之花处处绽放。

参考文献:

[1]王文生:《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黄明全《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03期

[3]《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问题研究》[D]…杨杰 重庆师范大学,2014

[4]《找准切入点,渗透德育教育——浅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何埂  育星教育网 2005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渗透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