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弹拨乐组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的应用研究

2021-10-14陈璐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9期

摘  要:对弹拨乐器组来说,音调有着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和西方交响乐团相比较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并逐渐形成一个较大的规模,给民族管弦乐团带来了深厚的记忆,使民族管弦乐艺术实现了在声音方面环绕立体化,色彩多元化,表现上也非常丰富。本文以弹拨乐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弹拨乐的现状为出发点,对弹拨乐器在乐队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以期推动民族管弦乐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弹拨乐组;民族管弦;管弦乐队

中图分类号:J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3-0143-03

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很早之前就创造了音乐,有了一些比较简便的乐器。在夏商时期,编钟、编磬、塌、箭等乐器逐渐现世,到周朝,乐器按制作材料分为金、石、主、革、丝、木、魂、竹八类,包括瑟、筝、琴、筑这些弹拨乐。再后来,各朝各代的乐器发展得更为广泛。当弹拨乐器出现后,各地都对其关注有加。在诸多的合奏中,都可以看到弹拨乐的身影,因此,弹拨乐器在所有乐器中的历史较为深远。

吹、弹、打、拉四个音韵为所有乐队中最为基础的配乐,五四运动后这一现状被改变,在配乐方面不再仅有四个音韵。我国音乐家对西方的管弦乐逐渐有了深入了解,在学习管弦乐的同时将我国的民族特色融入其中。其实在两千多年前,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就已经出现,且规模庞大许多演奏家和作曲家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作,评价较好。与西洋管弦乐的命名不同,我国将管弦乐称为民族管弦乐。西方管弦乐队乐器具体分为四组,分别为木管、铜管、打击乐和弦乐;民族管弦乐分为四组,具体为吹管乐组、弹拨乐组、打击乐组和拉弦乐组。在这之中,最易与西方管弦乐队区分的就是弹拨乐组。弹拨乐的发展可谓深远,在历史中的影响也甚是广泛,是我国最重要的乐器之一。弹拨乐器数量较大,运用较为广泛。此外,因为其技术非常丰富且富有表现力,被广泛运用于民间音乐和古典音乐中[1]。

在民族管弦乐中,对于弹拨乐组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弹拨乐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较大,所以弹拨乐的学习者也较多。从创作这一层面来讲,弹拨乐与西方管弦乐队不同的一个要素就是:作曲家的演奏对创作民间管弦乐队非常重要;从指挥家这一层面来讲,弹拨乐队就是民族管弦乐队指挥和西方管弦乐队指挥之间最大的区别,良好的处理和合理的协助能否被执行是决定管弦乐队音韵状况的关键点,最好的民族管弦乐队指挥能深入了解并完善指挥体系;从乐队发展这一层面来讲,乐队中的弹拨乐音韵和技术是较为独特的,在和其他乐器结合时还有其他问题需要解决。在面对其他问题时,理解现存的问题和解决问题对管弦乐队的未来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弹拨乐器的艺术风格

弹拨乐器组在民间音乐表演中可单独负责旋律、低音与和声几个部分,在节奏伴奏部分也得到了很好的运用。现在最常使用的乐器是民间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弹拨乐中的部分乐器具有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弹拨乐器音域跨度较大,古筝的音域波及范围就比较广。古筝不仅能融入其他工具,还能在别的音域中独自使用。这为扎根于每个波段的弹拨乐器添加了各式各样的可能,可能会产生许多不同的音乐效果。吹管乐器组包括梆笛、曲笛、新笛,此外高、中、低音笙和高、中、低音唢呐与箫等也包含在内。吹管乐器的音色响亮又透彻,在乐队演奏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很好地补充了弹拨乐的点拨音。

声学形式的多样化和统一的音调是最基本的要求,虽然具有强烈的个人意识和艺术特征,但必须考虑到整个乐队的共性。高质量的演奏通常需要培养优美的音调,并在表演中寻找最完美的声音,演奏者必须学会理性地表达和控制音色,并注意影响语调的诸多因素,如触弦深度、速度、力量、角度和指甲(即上、下、正)的力量,力度不同,发出来的音色和质量也不尽相同。

在平常的训练中,弹拨速度一定要保持适当,演奏者应在刚性和松弛中不断尝试,逐渐把握各种变化音调的方法。根据音乐风格调整不同的音调,以达到接近音乐需求的音调,表演者必须有意识地按照音乐在表演过程中表达的情绪,尽可能地保持完美且动听的音调[2]。

二、民族管弦乐的现状与问题

民族管弦乐的创作是最为主要的问题。民族管弦乐创作的缺陷主要表现在过于依赖以前的思想来进行创作,手法质朴,操作简单。不仅是演奏者还是作曲者,他们对于作曲技术探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作曲家对于作曲技术这一方面的学习逐渐向传统音乐迈进,但创作出成果还需要一些时间。

当前,影响民族管弦乐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人才的稀缺,虽然目前民族管弦乐队人数较多,但是作曲和指挥的人才却较少,尤其是具有高深知识与技术的人才更是极度短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文化的熏陶。傅聪是中国最早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钢琴演奏家之一,他的钢琴风格与他的父亲密切相关,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让他充分了解中国古代诗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对他的演奏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前部分音乐专业的学生对管弦乐缺乏深入的了解,无法理解它的旋律和内涵。由于琴棋书画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高校音乐教师必须加强学生对我国古典音乐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并将其运用在音乐创作中,推动我国民乐创作的发展。

目前,音乐乐器的改进是民族管弦乐队不能避免的,在乐器使用方面,我国仍然没有完全脱离对西方乐器的影响,低音乐器仍以大提琴和贝斯为主。在音质方面,香港中乐团强烈推荐使用革胡来代替大提琴和贝斯,但革胡的音色与大提琴、贝斯的音色相差较大;在弹拨乐的高音部分,可使用柳琴进行高音弹拨,但声音并不圆润。

虽然当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在乐器革新中,好的樂器能让作曲家创作出更高质量的作品,演奏家可以把乐器的作用最大化地展现出来。当作曲、演奏和制作能相互联系在一起时,那么就能使他们发挥更高效的作用,更多的优质乐器必将逐渐被发掘出来[3]。

三、弹拨乐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的作用

(一)琵琶的作用

琵琶最早出现在我国的秦汉时期,在隋唐时期琵琶广为使用。在许多的演奏中,琵琶担任了主要角色,不仅能让人们欣赏到美妙的音乐,而且能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较长一段时间内,琵琶都在弹拨乐器中占主导位置。在演奏中不仅可以进行单独的演奏,也可作为合奏来使用。琵琶中的“珏”表示两玉相撞所发出的声音,声音非常悦耳动听。

(二)柳琴的作用

柳琴的音域范围很广,从最低点G到第一行最高音八度,明亮而又有力,强力度伴奏柳琴时的穿透力也相对较强,在乐队的乐器演奏中很难被覆盖住。A3以上听起来有点尖锐。而D2以下,即第二、三、四弦的音色就较为温和,余音很长,类似琵琶。

柳琴的高音区非常特别,是不可能被其他工具所替代的。所以,在琵琶的运用中,不必强行取代柳琴的高音。柳琴的弦比琵琶更短、更强,这使得柳琴在强力弹奏时不会产生诸多杂音,和弦在长时间弹奏时会更加清晰。柳琴在弹拨乐器中属于高音区的演奏乐器,所拥有的音阶是独一无二的,而且难以被其他乐器的音律所覆盖,在平时的演奏中扮演着主旋律的角色。柳琴适用于多种场所,如节奏欢快且活泼的合唱团,还可演奏柔和与抒情的曲调,最重要的是,柳琴能和琵琶、阮、筝、二胡等乐器相互合作,配合演奏。

柳琴在乐队中可与主奏的笛子进行合作,主要为衬托、对比和装饰的关系。乐队的乐器合奏中,柳琴仍然处于领先的地位,音调可以通过改变得到很好的整改[4]。

(三)月琴的作用

月琴最早被记录于北宋陈旸的《乐书》一文中,是阮的一种普遍的变形体。在我国各地都流传甚广,在戏曲乐队中起到了重要影响。1949年以后,月琴迎来了革新,它的表达执行力有所改善,逐渐成为一种具有强烈表达能力的独唱乐器。月琴的音域比柳琴大,音量也比柳琴大,但每一种声音都很短,没有柳琴那般清晰明亮的声音。

月琴弹奏的技术与性能和柳琴几乎一样,长条拨弦和弦乐演奏的手法主要有弹、挑、滚、扫等。左手除了要完成按弦取音这一技术以外,还需要完成推拉、进退、打带、吟糅和泛音等技术。

以前的京剧乐队中所使用的月琴只有一根琴弦。空弦音通常作首调,整个音域只有一个八度,弹奏时具有不同的高低音,形成了特殊的风格。

(四)阮的作用

只有四弦的阮在民间广为流传。这类弦有的只能发出两种声音,有的能发出三种声音,由于阮这一类乐器的音域范围较小,音量也很小,与其他乐队合奏时显得格格不入。

阮后来主要被分为小、中、大、低四种,与弹拨乐器的形态逐渐相似,而是音色是一致的。这是一种音域范围较广的新型乐器。由此说来,小阮的音域与琵琶较为相似,但这一类乐器的音色又比不上琵琶的音色。低阮的定弦和音高与低革胡较为相似,但在性能方面弱于低革胡。如果乐队中已经有了琵琶和低革胡的存在,那么就没有必要使用小阮和低阮了。虽然大阮的音高与大革胡一致,但性能仍有所不同,在弹拨乐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位置。中阮的发音很柔美,在中音乐器中的性能良好,它可与琵琶或扬琴等乐器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作用同样不可替代。

由于学习中阮演奏的人相对较少,所以在乐队中担任琵琶和三弦的演奏员会比别人多一项演奏乐器,阮就包含在他们的演奏乐器范围之内,所使用的谱表与中阮声部在总谱使用的谱表大体相同,有的地方使用的是高音谱表,使用低音谱表的较少。中阮一般在演奏中间声部的和弦与节奏音型中被应用。大阮主要运用在低音乐器中,分布在弹拨乐器中的低音声部。

(五)扬琴的作用

扬琴的收音主要依靠扦击琴发出。扬琴的基本奏法是左右交替琴扦击弦,任何音韵和音程的跳进都特别快,演奏不同旋律和类型的步调的效果都较好。

扬琴的声音越高,留下的声音就越少,声音则越清晰。所以高速转弯时必须接收许多中空和高音调区,如果歌曲需要制造“嗡嗡”的效应,那么就要考虑到和声效应。在创作一首歌曲时,应考虑和声对歌曲的影响必须使余音的融合有所保障,才会产生最佳的效果。《边寨之歌》便使用了此种方式,主要由三种声音组成,在高音和低音范围内都是相对清晰与和谐的[5]。

四、结语

弹拨乐器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深深扎根于文化中。弹拨乐器的技术较为多元化,而且极具表现力,在民间音乐和戏剧中被广泛使用。本文通过对民族管弦乐现状与问题的分析,明确了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文化熏陶的重要性,并对各类弹拨乐器在乐队中的作用展开了探讨。在今后的演奏中,更应充分发挥弹拨乐组的重要作用,推动民族管弦乐的逐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晓鸣. 论琵琶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的应用研究[J]. 艺术科技,2017,30(01):89.

[2] 缪晓铮. 论弹拨乐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的重要性[J]. 大众文艺,2010(07).

[3] 杜文婷. 浅析琵琶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的运用[D]. 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6.

[4] 赵娜. 琵琶在乐队中的演奏方法[J]. 北方音乐,2016,36(05):149.

[5] 丁承运. 民族弹拨乐器演奏艺术探微[J]. 音乐研究,1982(01):79-83+59.

(荐稿人:胡建平,河南理工大学副教授)

(責任编辑:胡甜甜)

作者简介:陈璐(1991—),女,硕士,滁州学院教师,安徽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和河南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研究方向:民族乐器教学与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