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动治疗视域下舞蹈运动对大学生心境状态影响研究

2021-10-14郑子瑜寸亚玲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大学生

郑子瑜 寸亚玲

摘  要:大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敏感期,面对学业、情感等一系列事情,会产生焦虑、失眠、抑郁、暴躁等心理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结合POMS量表,通过对舞蹈动作的练习,以特定造型性动作为依托,进行练习前和练习后的数据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舞蹈运动后大学生的心境有较大的改善,改善了大学生焦虑、紧张、急躁、情绪低沉等心境状態。本研究从舞动治疗的视角解释大学生心境改善的原因,肯定了舞动治疗对大学生心理状况改善的实际作用,为今后舞动治疗在高校的学科发展以及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舞动治疗;舞蹈运动;心境状态;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3-0158-03

当代大学生心理处于发展的敏感期,面对自己的学业、情感等一系列事情,会产生焦虑、失眠、抑郁、暴躁等心理问题,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情绪波动大对大学生今后的心境稳步发展非常不利,长期以往会使学生产生心境障碍,影响人格的健全发展。高校不能一味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也应同步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探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研究发现,舞动治疗对大学生心理状况改善具有一定的实际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助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帮助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什么是舞动治疗

美国舞蹈治疗学会给舞动治疗的定义为基于由经验证实的身体、心灵和精神是相互关联之前提,舞动治疗是以动作来促进个人的情感、认知、生理和社会进行交融的心理治疗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感觉、思维、生理功能和行为的变化[1]。

二、舞动治疗的作用

在纯粹的身体层次上,舞动治疗能够帮助人们加强肢体的协调能力,提高人的身体素质:通过有节奏的动作,可以帮助人们去除肌肉的紧张,减低焦虑、提高活力[2];也可以通过动作隐喻,让人们了解自己身体的情绪和潜意识;通过自发性的动作,它能够帮助人们认识自己,对自己的情感建立信心,并最终充分地接受自我;通过有创造性的动作,能够激励个人化的表现,启发人们尝试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在情感层次上,会帮助人变得更加愉悦和自信,并且赋予个体超越语言方式的,能够表达自己各种情绪如愤怒、失望等的工具[3]。

三、当代大学生心境状态解析

心境状态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到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四学生,他们的心理发展都是一个不稳定的动态过程。

在生活中,很多重大事件都会影响学生的心境状态,有的学生会出现消极的心境状态,有的学生会出现积极的心境状态。不同的心境状态又会反过来影响大学生今后的情感生活,尤其是消极的心境状态,会对大学生的未来规划方面产生较大的负面效应,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甚至可能会导致许多难以发觉的可怕后果。《大学生卫生保健》的第五章就详细地讲解了大学生心理疾病的问题。

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大学生心理方面障碍率近几年超过了17%,目前还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其中,独生子女的心理障碍问题尤为突出,心理问题的表现更是多方面,例如生活不能够适应、人际交往不顺利、学习成绩不理想、对将来的职业规划存在着悲观心理等。在这样的消极因素影响下,大学生抑郁症的患病率在逐年升高,因为考研就业等压力自杀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四、舞蹈运动对大学生心境变化的测量

(一)研究过程

本文以舞蹈学习与训练为基本手段,用POMS简化量表进行测量,测试对象为菏泽学院除舞蹈学专业学生之外的普通学生,随机设置2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舞蹈训练组,每组学生为50人并分布在菏泽学院各个二级学院。对照组这一月除了日常上课以外,不做任何干预;舞蹈训练组每周将安排三次舞蹈训练,主要以国标舞和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动作元素为基础进行动作学习和训练,训练时间为80分钟,训练以低强度为主,表现为运动者稍微加快呼吸,不会感觉不适,拥有一般的意志力就可以将此强度的训练坚持数小时之久,会流汗,但是仍然可以交谈,心率占最大心率的60%~75%。舞蹈训练组在开始训练后的第一周进行一次测量,舞蹈学习训练到最后进行一次比赛展示,然后再进行一次测量。

为保证量表测试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对这100名学生的测量不进行记名。对照组之前和之后用POMS简化量表所测量的紧张、抑郁、愤怒、精力、疲劳、慌乱得分数据前后都接近简式POMS中国大学生常模,证实了简式POMS中国常模的信度与效度。6个分量表,除了(精力-活力VA)以外的,5个分量表的得分含义为得分越高表明情绪状况越不好(负性量表), 精力分量表的得分则相反(正性量表)。

6个分量表的得分之和构成总分(Total Mood Disturbance Score), 总分可以单独使用, 是一个应用很广的指标。以下的统计不再以POMS分数来展现,而是以单个情绪状态占学生状态总数的百分比来展现,以便更直观地理解学生在舞蹈训练后的心境状态。

(二)研究发现

在舞蹈训练一周后,对学生状态进行统计得出,有43%的学生感到精力更充足,有61%的学生感到疲劳,57%的学生感觉到紧张。第一次的测量舞蹈训练组的POMS简化量表是异于常模水平的,说明与对照组相对比,舞蹈训练组心境状态不高,出现消极心境状态。研究发现,舞蹈训练组在完全训练结束后的第二次测量,出现了与第一次测量较大的反差。舞蹈训练组第二次测量中,有56%学生感到精力更充足,16%学生感到慌乱和紧张,38%的学生感觉到疲劳。这些数据很好地反映了在学生舞蹈的学习与训练中的不适应与逐渐适应,心境状态由消极变得积极,学生在舞蹈训练中拥有了健康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面貌。

五、舞动治疗视域下舞蹈运动对大学生心境状态的分析

(一)舞动治疗的溯源

美籍德裔音乐家科特萨克斯说过,舞蹈是艺术之母。音乐和诗歌存在于时间,绘画和建筑存在于空间,但是舞蹈同时存在于时间和空间。舞蹈能让人进入忘我境界,给予人渠道去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潘尼路易斯追溯旧石器时代的模仿舞蹈——人披着野牛皮舞蹈的形象,认为其代表着对动物的崇拜、对物理力量的向往。生存主題是人类早期舞蹈的集中体现,模仿野兽则从另一方面表达了人们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恐惧以及对面对凶猛野兽深感无助的悲哀。披野兽皮模仿舞蹈的同时也表现人类对野兽神秘之力的接受,与被杀死动物的神灵沟通和解,以升华勇气和斗志[4]。

(二)舞蹈运动中动作隐喻的体现

“隐喻”包括具体化隐喻、与身体自我相关的隐喻,隐喻被称为理解潜意识的途径, 通过“隐喻”,人们能够更清晰地体会到潜意识的情感和愿望[5]。本研究通过大学生肢体动作上的展现来了解大学生心境状态,如在舞蹈运动之前和之后的肢体动作外在的变化。例如长期的垂头丧气与昂首挺胸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心境状态,一个是积极进取状态的外在表现,一个是消极败退状态的外在表现。在学生的舞蹈学习与训练过程中,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心境状态由消极变得积极,变得自信满满、积极向上、充满活力,而且舞蹈肢体动作的表现也变得非常饱满有力。

(三)舞蹈运动中的情绪体现

荣格相信潜意识的象征性符号信息,把梦和艺术性结合的过程作为直接理解其真实内涵的渠道,主张用舞蹈作为直接的表达。肢体表达是典型的情感表达生理观察,是其心理程度的个性化呈现。大学生在学习舞蹈动作的过程中,个体情绪化会导致某些动作行为出现,比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这些动作的外显行为会与某些舞蹈动作相悖,大学生在舞蹈运动过程中,会逐渐改善甚至改变因情绪化造成的某些动作行为,把一些消极的情绪通过舞蹈运动合理地宣泄出去,有效地调节了大学生内心的情绪,改变了大学生的心境状态。

(四)舞蹈动作中的自我接纳与认知

在舞蹈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出现的是学生的自我否认和自我接纳,包括对舞蹈动作的自我认知、身体情绪的自我感受。通过POMS简式量表调查发现,在刚开始舞蹈的学习与训练中,大学生是不适应的,第一次的测量舞蹈训练组的POMS简化量表是低于常模水平的,测量显示43%的学生感到精力更充足,有61%的学生感到疲劳,57%的学生感觉到紧张。紧接着通过进一步的舞蹈学习和训练,动作技能由泛化到分化,让大学生了解了自己身体的能力。

舞蹈训练组第二次测量有56%学生感到精力更充足,16%学生感到慌乱和紧张,38%的学生感觉疲劳,出现了与第一次相比的较大反差。可以看出,在舞蹈学习和训练中,大学生不断地发展自己、接纳自己;舞伴两人心理之间的彼此接纳,能够使人类这种高级动物从内心找到归属感,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的心境。

(五)舞蹈动作中的身心的交互性

在舞蹈训练学习中,有一定的肢体交互性,不单单是肢体动作的交互性,还包括情绪及与舞伴之间的交互,这个过程是一个合作的过程,能够有效缓解人际冲突,更有助于让大学生在看待事物的角度上做出一定的转变。通过肢体的接触,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舞蹈位置以及舞蹈中所处的角度,尤其是在国标舞的配合中,要时刻考虑到对方的下一步动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舞蹈的技术水平,时刻知道对方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六、结论

(一)舞蹈运动能很好地改善大学生的心境状态

《诗大序》:“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是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可以通过身体表达有效地消除身体肌肉的紧张,舞蹈运动能促进大学生情绪的调节,在舞蹈运动的过程中,大学生的负面情绪能够得以宣泄。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关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分析,普遍认为新生代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偏低,易激惹,情绪不稳定,抑郁情绪增多,抗压能力减少,由于负面心境造成的心理障碍问题越来越多。

在舞蹈运动中,身体与情绪的交互性会让学生出现动觉共情,并以他人的视角来理解和体会他人的内心世界,进而做出恰当的回应,从而提升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全新的姿态来展现自己的精神面貌,改善心境状态。

(二)舞蹈运动的发展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创新提供了依据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学校和家庭最为关注的问题。大学生所面临的学业上的压力、社会上的压力以及婚恋关系等多因素或造成大学生心境低落,在对待事物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舞蹈运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心境状态,并对其消极心境有一定的改善,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疗愈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肖来鹏,邬斌瑶. 动作治疗在中学舞蹈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 艺术科技,2019,32(13):16 -17.

[2] 赫蒙娜,唐彦博. 舞蹈治疗对孤儿院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与影响研究[J]. 长江丛刊,2017(25):90.

[3] 王乐. 体育舞蹈融入舞蹈心理治疗的可行性分析[J]. 艺术评鉴,2016(01):130 -131.

[4] 琳达晓乔. 舞动:以肢体创意开启心理疗愈之旅[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4 -7

[5] 柳艳松,王国强. 精神分析学中的隐喻研究[J]. 医学与哲学(A),2014,35(03):36 -38.

(责任编辑:邹宇铭)

作者简介:郑子瑜(1989—),男,硕士,菏泽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舞蹈运动;寸亚玲(1963—),女,白族,硕士,云南民族大学教授,研究方向:舞蹈运动。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