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10-14唐蕊莎

速读·下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农村体育对策研究发展现状

◆摘  要:随着社会现代化步伐的迈进,农村体育成为影响中国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以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作为切入点,分析农村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推动未来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一定理论与实践借鉴。

◆关键词:关新农村建设;农村体育;体育教学;发展现状;对策研究

2020年全国进行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乡村人口占全部人口的36.11%。对于农村人口大国的我们而言,农村经济、文化、政治的建设是新社会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农村体育也无疑成为中国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包括农村群众体育文化发展、农村竞技体育文化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文化发展,而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优劣,不仅影响现代社会新农村的建设及科学开发,还将直接关系到我国体育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我国“十四五”规划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倡导促进农村各个行业的发展,作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重要阵地之一的农村学校体育,不仅肩负着全面提高农村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改革的使命,还是发展农村体育、实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更是农村经济实力提升、城乡差距缩小的重要标志。

1新农村建设下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性

1.1学校体育在农村体育文化发展中占主导地位

学校体育对于体育文化的推动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特别是在乡村地区,人民群众缺乏正确的体育健康知识,有的甚至错误的认为体育劳动隶属体育健身等。学校作为知识的传授地,通过教授有关体育健身的知识与技术,将学生培养成体育文化的“中转站”,将科学的体育认知传递给更广泛的群体,达到普遍树立正确体育锻炼及健身健康观念的目的。农村学校体育通过对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提升与体育人才的培养,发挥其在农村群众中广泛宣传的益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也必然成为改善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1.2学校体育在农村群众体育发展中提供基础保障

农村学校作为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源地,可为其提供资源保障。例如,农村体育教师的引进,可作为传授者与指导者,引导农村群众正确进行体育活动;学校体育的发展可以带来场地设施器材的改善,这相较与村部体育基础设施来说略微充足,农村相关管理部门可通过与学校达成协议,合理并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设施,发展农村群众体育。农村人们体育运动意识与体质的增强,将进一步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确立,为农村体育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1.3学校体育生源特点为新农村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提供优势

随着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经济条件得到改善。农村青少年在身高、体重、身体形态、技能以及身体素质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另一方面,农村的生活环境与风俗习惯,促使他们从小培养了坚韧的意志品质。再者,农村学生相比于城市学生,参加课外补习少,拥有丰富的课余时间,借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 中称 “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真正的财富”一言来看,这笔农村学生的“财富”对于农村体育课程的建设与开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继而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农村高素质人才提供条件。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学校、家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在促进孩子生长发育的同时也在制约着孩子的发展,农村地区更是如此。下面,本文从四个角度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剖析,并对现实问题作出阐述与总结。

2.1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领导不重视是当前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受阻的主要因素,各级单位对体育学科的特殊性于体育教学社会价值的忽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体现得淋漓尽致。学校过分追求文化成绩以及升学率、错误认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以及忽视体育教育作用的不可替代性等,都是导致农村学校体育观点滞后的重要原因。其次,学校对下发的体育经费过多地花费在文化学科上,造成体育课程器材缺失或者不足,对体育设施场地的维修不及时,导致学校体育教学硬件资源总占有量与生均占有率严重匮乏,从而基本达不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准则》;另外,经费投入的限制引起体育教学辅助器材的缺失,教学反馈途径也相应减少,不可避免地影响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再次,由于受到农村地区环境的特殊性及医疗保障的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出于对学生安全问题的考虑,农村学校普遍要求体育教学进行过程中的运动技能安排不能过于强烈,以防出现运动事故。最后,农村体育教师的编制问题,是造成农村体育教学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很多农村体育教师目前均处于兼职位置,学校管理层存在并未对体育教师编制或体育教学岗位做出合理安排的问题。

2.2教师方面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的保障,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能力也必然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通过实地走访与调查,笔者发现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现状主要表现为:第一,农村体育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不足,职称和年龄结构不合理;第二,农村体育教师学期计划、课时计划以及教学方案撰写不及时,课前的备课不充分,部分教师“不钻研、不挖掘”,甚至自身存在对农村体育教学“任务式”完成的情况,上课也并为针对农村学生特点与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实际情况科学安排教学、合理利用资源,导致上课效果极不理想;第三,部分体育教师撰写的教学计划缺乏科学性,存在形式主義大于实际运用的问题,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无章化,体育授课所遵循的教学标准缺乏执行的严格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积极性。第四,据研究表明,对于7—12岁的学生来说,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为20—25分钟,尤其农村学生活波好动,因此目前农村体育教师仍在大部分沿用的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效果上差强人意,且普遍让农村学生感到体育课枯燥无味。

2.3家长方面

对于农村学生的家长而言,他们既是督促孩子体育锻炼、树立体育意识的关键人物,也是影响学生建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依靠。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虽然让农村地区快速发展,各方面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有许多家长认为,文化成绩的优异,才是孩子脱贫致富的唯一翅膀,考上城市大学才是脱离农村“传统”教育的唯一途径,而自身的改变被忽略。他们认为体育在学校教育里是可有可无的,平时的农田家作等劳动可以替代,无需浪费时间等,这些错误的认知及体育观念,使农村学生的家长陷于文化成绩与升学之中,在孩子进行体育技能练习或课外体育运动时以影响学习为由限制孩子,阻碍学生体育素质的发展。同时,家长对体育的偏见会深刻影响学生的学习观念,也会影响家庭支出分配对其体育学习所需的经济支持,这将直接决定农村学生体育良性发展的支撑条件。

2.4学生方面

农村地区的学生普遍喜欢体育活动,对体育技能的习得也有较高的兴趣与热情。但学生碍于升学压力以及其他科目作业的繁重,间接减少了他们进行体育运动的时间,也有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为了“前途”沉迷学习,对其他活动排斥在外,对参与体育锻炼甚至培养体育特长技能抱有抵触情况。在实地走访的过程中,许多农村学校的学生对于“体育生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句话铭记在心,对于体育学习的态度以偏概全,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多数由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及个人魅力所决定,缺乏自主学习性与主观能动性,大大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对策

3.1抓住新农村建设机遇,改善学校体育基本条件

充分利用新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契机,利用新农村建设过程有关土地规范的政策,扩充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根据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拓展资金渠道多元化凑集学校体育的发展资金,并通过新农村建设的广发宣传,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为体育设施器材的改善加快速度。挖掘体育教师的潜能,合理开发与利用体育资源,因地制宜、自制研发,为学校开展体育教学与课外运动提供基础保障,也为农村学校体育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可持续动力。

3.2建立政府、学校、地方企业三方合作机制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的繁荣发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政府作为领头羊将体育引入议事议程,召开专门会议,制定体育开展特定计划,为学校体育发展提供政策上的便利,努力借鉴城市学校的先进经验,引进现代化手段,建立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将体育优秀课件和精品课程提供给农村体育教师作为参考,并较强学习沟通;学校严格按照政府政策自上而下对学校体育实施科学管理,将政策执行到位,并落实到实处,根据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判定,完善体育专业教师的分配工作,建立师资分配体制等;地方企业则可作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经费的投资方,设立专项基金,服务于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学校、政府、企业三方合作、各司其职,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推波助澜。

3.3加强教育部门的监管工作

农村教育监管部门,首先要落实学校体育器材的购买发放、场地设施的及时检修与检测,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做好基础工作。另一方面,应加强对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监管,督促学校制定工作制度与奖惩准则,监管体育教师教学前的备课、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的撰写、课后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杜绝体育教师在体育授课中的形式主义与任务式主义,通过教育宣传与监管手段,有效提高农村体育教师工作的责任心与积极性,促使农村体育教师良好习惯的养成。

3.4加强师资培训,积极扩充农村学校体育人力资源

要促进农村学校体育发展,体育师资力量必须置于首要位置。政府与学校都要极力杜绝农村体育教师编制被挤压现象的出现,在教师入职前或入职后,针对农村体育教学情况展开更优的教学培训,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体育教师体育技能知识、体育管理知识、体育指导知识等学习活动,促进各层次农村体育教师之间经验交流与沟通协作,并建立教师培训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农村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与效果的改善。应利用各种有效手段,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的待遇,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吸引更多的体育专业人才下乡教学,并通过邀请退休体育教师对在职体育教师进行实时指导等途径,加强对体育人才的综合利用,积极开发与拓展学校体育的人力资源。

3.5结合农村学校地区实际情况引入传统民俗体育

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村当地的民俗传统体育是反映本区域历史文化特点的体育活动,是至今仍活在民间乡土的“活态人文遗产”。引入传统民俗体育既能丰富农村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又对民族传统文化起到传承作用。这是解决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单一的重要方法,也是发挥农村学校体育独特价值的体现,更是推动农村学校体育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4结语

强身健体是人们综合素质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地区生活改善、人们进行新农村建设首当其冲的条件。体育是德育、智育的基础,体育学科拥有无法替代的价值,体育教学更具备其他学科所没有的教育功能。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要抓住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机遇,从教学硬件到教学软件,从体育意识到工作实践,全方面改善农村学校体育的不足,以农村学校体育发展为主要抓手,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加快我国社会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通讯作者:曹小芬

参考文献

[1]谭镜江,李斌,江炎.湖南民族自治县农村中学体育与乡镇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2017(03):86-87+91.

[2]费晓璐.社会支持视角下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北省汉川市为例[J].安徽体育科技.2019(01):73-77.

[3]李德海.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前后小学体育发展状况对比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3(S2).

[4]朱杰,程晖,王振杰,王晓霞.全球化语境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SWOT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73-76.

[5]解连访.普通高中音乐特长班的管理初探[J].林区教学.2012(03):115-117.

[6]韦志强,张复新.教育: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石[J].高教论坛.2006(01):171-173+5.

[7]彭丹.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7(03).

[8]张丽青.陕北秧歌学校教育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10).

[9]聂晓梅,曲永鹏.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5(10):156.

[10]卢锦珍.试论农村成人教育中的闲暇教育[J].成人教育.2004(03):16-18.

[11]谭旭利.湖南省农村体育发展中民俗体育的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12).

[12]郑海梅.农村学校服务新农村体育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S2).

[13]赵恋.河北省体育特岗教师工作情况的现状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09).

[14]孙振.商丘市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學.2016(02).

[15]高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唐山市农村篮球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11).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唐蕊莎(1988.01-),女,汉族,湖南益阳人,湖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通讯作者:曹小芬(1982.04-),女,汉族,湖南长沙人,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社会体育。

猜你喜欢

农村体育对策研究发展现状
农民体育场地需求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浅谈农村体育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
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问题研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构建鞍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