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图书馆读者需求变化及服务策略研究

2021-10-14娟,龚

宿州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应用型图书馆空间

李 娟,龚 健

1.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图书馆,安徽合肥,231200;2.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安徽合肥,231200

21世纪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融合的同时,亦给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带来了一场重大变革,读者服务工作的内容、模式及读者的需求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的具体类分和现状分析,重点阐述应用型高校读者需求已经从单一的传统文献服务转向联机检索与文献传递相结合的集成化人性服务。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更新服务理念、加大服务力度、拓展服务功能、嵌入新媒体技术,实现信息收集、加工整理、存储、传递和开发于一体,以满足读者个性化与多变性需求。

1 高校图书馆的分类以及现状分析

1.1 高校图书馆具体类分

高等学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与情报中心,是引导培育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主要围绕本校学生、教师和学术科研开展信息服务。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高校就具备什么类型的图书馆,按照我国科研规模的大小,将大学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技能型,自然我国高校图书馆也分为研究型高校图书馆、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和技能型高校图书馆。

1.1.1 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为代表的研究型高校图书馆

其在馆藏建设方面不仅拥有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综合性馆藏资源,更收录有名家捐赠、本大学专题研究报告、早期出版物和抗战历史古籍等珍贵特色馆藏。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拥有一批业务研究能力强、学术水平高、视野开阔、进取创新的师资队伍。在空间再造方面,休闲娱乐区、智能体验区、特色展览区等多维度灵动休闲服务空间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1.1.2 以江苏科技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师范学院等为代表的应用型高校图书馆

其馆藏资源较为完备,但很难拥有研究价值高的专业文献和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献等特色馆藏资源。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缺乏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空间再造方面,主要以学习空间、研讨空间、创意空间等学习交流空间为主,在休闲娱乐维度还需进一步挖掘和提升。

1.1.3 以安徽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湖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等为代表的技能型高校图书馆

其馆藏资源较为匮乏,主要以本校专业相关文献为主,辅之以大众消费娱乐类文献。在科研和服务教学方面极度缺乏高水平、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空间设计方面,主要以借还空间和阅览自习空间为主,在创新创意和智能体验空间上还处于起步阶段。

1.2 高校图书馆现状分析

不管是服务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的研究型高校图书馆,还是致力于学校专业建设的应用型高校图书馆,抑或是注重培养学生实操能力的技能型高校图书馆,都需在知识的挖掘和服务的拓展方面具有高度前瞻性、创新性和时代性,才能使其深受读者青睐。以三类图书馆为例,调查统计其服务具体开展情况,见表1。

表1 各类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举措

通过对三类图书馆开展的服务内容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不难看出,研究型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广、层次深,能较好地服务当下“双一流”学科建设,受读者欢迎程度高,发展前景广阔。而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大都停留在传统的基础服务方面,服务内容较浅、服务方式较单一,读者满意度还不够高,发展建设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还很难服务好本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另外,应用型高校图书馆缺乏具有专业知识背景和相关学科背景的高层次人才,导致图书馆服务内容与学校专业建设存在脱轨环节。再加上数字化、智能化移动终端的出现,读者阅读选择途径多,使得许多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处于“被遗忘的边缘”。

2 应用型高校读者需求情况调研分析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把办学真正转到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建设上来[1]。

基于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的政策支持,无疑给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发展建设带来全新的机遇,应理清思路、认真谋划,积极贯彻落实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学校专业建设协调发展。

2.1 同一类型读者不同阅读习惯的调研与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数字技术的介入和移动终端的频频出现,读者阅读习惯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信息资源获取渠道的多样性,读者对于纸质文献的需求逐年递减,但是互联网电子资源使用频率却在逐年增加。为了掌握应用型高校读者的信息需求情况,笔者于2017年和2019年通过实地发放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调研了安徽省部分应用型高校图书馆读者需求状况。2017年9月赴合肥师范学院发放大学生问卷调查表 150 份,最终提交142 份,提交率高达95%。2017年10月赴安徽农业大学针对教师发放问卷调查表100份,最终提交 75 份,提交率 75%;2019年9月在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发放大学生问卷调查表 200份,实际回收184 份,回收率为92%,2019年10月赴合肥工业大学发放教师问卷调查130份,最终收回 106 份,回收率 82%。 本次调查以100分为满分统计出了2017年读者对各类信息资源的使用度和2019年读者对各类信息资源的使用度(见图1、图2)。

图1 2017年高校师生对各类信息资源的使用度

图2 2019年高校师生对各类信息资源的使用度

通过对图1和图2比较分析得出,2017年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图书、报纸杂志和互联网资源; 2019年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电子期刊数据库、互联网资源和考试题库,数字化信息资源越来越受读者青睐。

调研结果显示,应用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必须由以纸质资源建设为主转移到以数字资源建设为主的发展理念上来,加快知识的分析、挖掘、加工、整理和储存,形成特色鲜明的智慧化图书馆服务,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科研成果、服务质量。

2.2 读者个性化与多变性需求分析

由于读者的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生活习性、文化素质和兴趣爱好等,势必影响其阅读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开放的互联网平台、形式各异的图书报纸期刊、人性化阅览空间使读者有更多自我选择的机会、自我意识的提高、文化层次的差异、同中求异的心理等,使阅读中的个性化需求更加突出。大学生思想开阔,求知欲望强、兴趣爱好广泛,喜欢同时兼顾多门学科,在阅读内容和方式等方面表现得更具广泛性、复杂性和多变性[2]。

应用型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素质教育、教学辅助、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学术性、教育性和服务性。通过对应用型高校图书馆读者需求进行全面调研分析,当下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但使其服务对象 — 读者获取满意,亦使其服务的提供者 — 馆员获得高度的成就感,才能使图书馆建设立于不败之地。

2.3 不同类型读者需求调研与分析

通过多次调研不同层次和不同身份读者;参加图书馆专业学术研讨会议和联盟会议;与读者QQ、微信、微博实时互动等,获取到应用型高校读者大体分为这三大类:

第一,经常来馆读者,主要为在校本科学生,他们来馆主要借阅专业图书和文学读物、查阅论文材料、学习交流或者休闲放松。这些读者现如今对图书馆的要求更高了,他们更倾向于互联网环境下创新、阅读、研讨、休闲多维交互融合的服务平台;第二,不经常来馆者,主要为硕士研究生,他们主要使用图书馆的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科技报告、专业数据库、专利文献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等数字信息资源。数字化阅读方式已成为他们的主流,图书馆对于这类读者而言只是一个中间枢纽,他们希望图书馆拥有相应专业学科馆员,针对不同用户需求调研、收集、整理、保存文献,并二次加工成各专业所需的深度分析文献以节省其查阅文献的时间;第三,极少来馆者,主要为高校大部分教辅人员以及行政管理人员。他们一方面因为工作繁忙,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图书馆充电;但有时为了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又必须去图书馆查阅资料。通过层层剖析后发现,应用型高校图书馆读者身份不同,对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需求也大相径庭。

3 应用型高校图书馆服务策略研究

随着党和国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教师队伍的不断优化和改革,无疑给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同时要想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优质的文献信息服务,应从迎合师生阅读心理,推送精准服务、追随师生个性化与多变性需求,打造灵动空间、加强数字资源建设,积极谋求馆际合作等多方面努力创新、开拓发展,以期满足各类读者需求。

3.1 迎合师生阅读心理,推送精准服务

图书馆和高校师生之间是一种双向交流的关系,图书馆应深入了解读者、分析读者、走进读者、服务读者、满足读者。读者也应理解和支持图书馆开展的各项工作,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科研成果。

图书馆员都应始终秉承“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根据师生需求转变服务理念,深入基层细心剖析读者心理,开展个性化推送服务。针对阅读习惯发生改变的师生,馆员应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第一,与本校学生处、二级学院保持紧密联系,通过与各班级辅导员、学科专业教师沟通与交流,及时跟进学生阅读兴趣爱好。依据个性化用户分析,形成适宜各学科专业的阅读报告和学习档案,做到准时推送报告并实时追踪阅读成效,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和标准化阅读机制。第二,为了准确及时地获取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一方面,馆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主观能动性,还应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和较强的服务意识。另一方面,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必须及时更新并增加各类馆藏资源,引进精通计算机技术同时具备学科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建立各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站。第三,通过参考咨询、联机检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读书月系列活动、个性化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咨询、云推荐等多种手段,对读者阅读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汇总和挖掘,搞懂搞透读者阅读偏好并予以存储、利用和开发,最终向读者提供个性化精准推送服务[3]。打造图书馆特有的服务品牌,让现有的馆藏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3.2 追随师生个性化与多变性需求,打造灵动空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的高度融合,针对读者的多变性与个性化,传统的藏书阁、单一的自习阅览室受到极大的挑战。图书馆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安静舒适的人性化服务环境,令读者感受到的是一份尊重和关怀。由此,个性化灵动空间的创建、总馆分馆式体系的建立、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已发展成为应用型高校馆空间再造的必然之路。

3.2.1 创建适宜本校读者的个性化灵动空间

读者来图书馆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研讨,有时是为了心灵的放松、情感的交流和压力的缓解。这时就需要:上网区+音乐区+咖啡吧+绘画区+展览区+研讨区+休闲区=【图书馆灵动空间】,在这里,读者不仅能体会到藏、借、阅于一体的人性化管理与服务,还能实现拥有获取知识后心灵的摩擦、撞击、情感交流的用户体验,甚至享受书法、绘画、音乐等娱乐休闲带来的喜悦和放松。首先,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只有从空间设计和读者服务方面下功夫,满足并提升用户体验,以激励读者的阅读行为。图书馆的读者阅读空间应为流畅性、休闲性、开放性与个性化相结合。其次,在满足大众化读者需求的交互式、开放式、放松式的学习交流空间的同时,可以增设现代化图书馆“新空间”,即个性化空间。个性化空间以创意、潮流、随性、私密性心理辅导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以满足个体或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为服务导向。

3.2.2 建立总馆分馆式体系

美国图书馆协会对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定义是:总馆是整个图书馆系统中的主要藏书场所和文献集中加工场所,是整个系统中独立建制的图书馆;分馆是总馆业务的延伸,是总馆的附属馆,拥有基本馆藏、馆员及固定开放时间[4]。高校图书馆馆藏不仅要提高数量,同时要保证文献资源的质量,保持文献的完整性与时效性,合理科学地安排文献资源的多级藏书结构,成立学科分馆、各类组织逐级分馆化、实施统一管理。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最初在公共图书馆施行,后来延伸至大学图书馆中。

应用型高校图书馆从纸质资源分布来说,总馆应面向全校师生服务,强调信息资源丰富,优化全馆文献资源布局;满足读者多学科、深层次、多语种的文献需求;学科分馆则应强调文献的 “细、专、精、深”,系统地收集某类专业所有学科资料、特色馆藏和特色数据库。在电子资源的建设发展方面,首先,保证综合性数据库和特定专业学科数据库的采购平衡;其次,与更多的高校图书馆合作,建立电子资源地区性协调发展、共建共享和长期保存机制[5]。

3.2.3 构建信息共享空间

在应用型高校图书馆,读者不仅希望可以实行总入口一站式集中服务、人脸识别借还,同时还期盼可以自由在馆内各借阅室随意阅览书刊、欣赏并检索各类多媒体数据库、进行面对面信息交流与碰撞等。在馆内空间格局上,读者阅览空间应具有多维度与灵动性,阅览座位数应尽量增多、活动空间应尽量增大、读者与图书确保零距离接触。在功能布局上,除藏借阅一体化功能外,还应增设学术报告厅、MOOC学社、休息室、心理咨询室、展览厅、演播厅、Information Commons信息共享空间,可提供用户培训、学术会议、展览、自修、休闲等多功能的服务[6]。

Information Commons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是国外高校图书馆为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而建立的一种新的基础教研设施和知识服务模式。Information Commons(信息共享空间)目前公认的基本观点是:IC是一个经过特别设计的一站式美化、人性化服务中心和协同创造、交流学习环境,在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计算机专家、多媒体工作者、指导教师和管理者的共同支持下,综合使用互联网、计算机软硬件设施、知识库(包括印刷型、数字化和多媒体等各种信息资源)和人文服务,为读者的学习、创新、讨论、交流和研究等活动提供一站式服务,培育读者的信息素养能力,促进读者学习、交流、探讨、协作和研究[7]。

信息共享空间的优点:首先,图书馆管理员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指导用户完成学习和研究;其次,向用户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个别式和集中式的学习交流空间; 再次,用户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格式,利用图书馆软件硬件设备转换海量的数字资源,充分体现图书馆一切为用户服务的宗旨。

信息共享空间服务内容:(1)图书馆流通外借服务;(2)联合咨询服务、一站式服务;(3)信息素质教育与培训服务;(4)IT培训与其他教育服务;(5)心理咨询服务等[8]。

基于信息共享空间诸多为读者服务的优点和各种有益于教育科研的服务内容,建议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应增设Information Commons(信息共享空间)。第一,在图书馆一楼大厅设立Information Commons参考咨询台,并培训专业的馆员为读者提供相关服务。在这里,读者可以集浏览馆藏、查询、检索、学习、讨论、休闲于一体;第二,配备相应的技术支持,制定一系列服务制度,促进读者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为读者提供动态交互的用户体验。

3.3 加强数字资源建设,积极谋求馆际合同,满足读者差异性

针对不经常来馆者和极少来馆者,从学校层面,加大图书馆宣传力度,重视培养师生文化素养。利用学校官网、图书馆官网、橱窗、电子屏、QQ群、微信公众号实时更新动态,推荐新书、畅销书,并根据不同学科专业推荐参考书目,组织读者参与各种形式的校园读书月系列活动,增强阅读兴趣、浓郁书香校园氛围。

应用型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和知识存储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海量的电子资源必不可少。不仅需要包含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硕博论文、各类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等购买数据库以及共享数据库,还应有自己独立存储的本地镜像数字图书馆,这样一旦出现购买权限到期或网速卡顿等特殊情况,即可访问本校数字图书馆。应用型高校图书馆肩负着组织和协调全校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做好流通资源传递和参考咨询、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引进更多的智慧终端促进阅读等多项使命,通过多种途径满足师生对数字资源的需求[9]。

3.3.1 加强馆藏数字资源建设

应用型高校图书馆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科技报告、各种数据库、考试培训库等电子资源相对较全,然而从下载情况和使用率来看,丰富的数字馆藏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有一部分资源甚至无人问津。绝大部分读者并不知道图书馆有哪些数字资源,更不清楚去哪获取,缺乏检索技术。馆员就应加强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检索技术的学习和培训,按学科和专业印制各类数据库的宣传手册、展板和宣传栏摆放于图书馆和各学院入口处,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开设信息素养课程,教会学生熟知图书馆各类电子资源的使用方法和检索技术;加强网络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图书馆官网宣传、学校电子政务平台发布;邀请电子资源培训讲师,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形式各异的培训。

3.3.2 加强应用型高校馆际交流与学习,“引进来,走出去”

高校图书馆从读者之家⟹大学生第二课堂⟹大学的心脏⟹第三空间的发展演进路径,要求图书馆集资源、多媒体、服务、技术于一体的同时还应加强馆际合作,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在共享资源的同时还可以适时地共享读者、共享服务。基于每所高校独有的学科背景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促使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只有全力发现应用型高校图书馆的价值,共同构建价值体系,坚定智慧化发展方向,加快馆际融合、同心同德,才能实现其跨越式发展[10]。

4 结 语

伴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在5G环境下应用型高校图书馆读者的需求、服务工作的内容、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在密切关注学校专业学科建设的同时,应积极主动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对现有的资源、设备、空间、技术、读者等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和精准挖掘,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猜你喜欢

应用型图书馆空间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图书馆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
去图书馆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