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网点阵地 锻造经营实力——北京分行提升网点竞争力实践
2021-10-14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
北京分行党委对网点竞争力提升工程高度重视、亲自推动,全面落实总行《关于提升网点综合竞争力的指导意见》,主动适应数字经济和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新要求,加快构建新时期网点竞争力提升的顶层架构与配套机制,推动实现“六个转变”,全方位赋能网点这个经营发展之基,锻造面向未来的竞争实力。
顶层架构由条线推动向整体统筹转变
深入领会总行精神,结合北京分行实际,整体推动优化渠道布局、做好功能定位、深入完善机制、强化考核问效、注重场景打造、推进协同联动“六大行动”。以“管理效能、布局潜能、网点功能、人员动能”为整体实施框架,编制涵盖82项攻坚任务的责任清单,确定了未来三年市场竞争力、价值创造力、客户服务力和风险控制力的发展目标。目前,北京分行已经出台涵盖网点业态分类、人员动能、虚拟核算、布局优化和业务赋能等一揽子工作方案及配套机制,并组建横跨各部门的宣讲小组,突出政策宣讲和经验共享两个维度,下沉到支行和网点开展个性化剖析宣导,同时在“工银大学”开设网点竞争力学习版块,编制7门线上专题讲授课程,推动全辖网点进一步统一思想、上下同欲。
网点定位由服务触角向作战单元转变
重构网点经营定位,激活网点作为“作战单元”的强劲优势和动能。将全行网点划分为旗舰店、综合店、便利店三类业态,差异化开展网点资源配置、功能建设和精细管理,打造以旗舰型网点为核心、综合型网点为支撑、便利型网点为延伸的网点经营管理业态体系,明确各业态网点业务功能范围、岗位人员配备、负责人工资等级、经营费用划拨等资源配置的底线标准。建立效能评价体系,全面强化总分行战略导向在“最后一公里”的落地。遴选与网点经营发展最密切相关的效益、规模、客户、风险等指标,构建精细化的网点分类考核评价标准,确保考核方案简明易懂、考核指标重点突出、考核标准客观清晰。效能评价结果与支行机构等级评定、资源配置和评优评先直接挂钩。健全网点虚拟核算体系,提升网点业绩核算水平。将各项经营数据精准、及时核算还原到网点,强化网点作为虚拟利润中心的考核评价支持,建立网点业绩分析考核模板,为经营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优化经营管理机制,以支行试点为主,推动经管支行加强经营支持,将后勤保障、物品配送、设施维护等能够集中处理的事项统一上收至支行层面,让网点聚精会神抓市场搞经营。结合当地市场特点,因地制宜建立大客户团队、私银团队、远维团队等各类专营团队,面向集团客户、私行客户、长尾客户进行集中维护,为网点提供集约化专业支撑,增强中台与前台、线上与线下的一体化经营能力。
管理机制从压力传导向赋能提效转变
深化对网点作为全行经营根基和“作战前线”的认识,通过深化网点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纵向扁平化、横向平台化”网点治理机制的形成。加强网点赋能体系建设,聚焦前线营销痛点,发挥数据、科技的强大驱动作用,推动数字化营销服务工具创新,以“数字厅堂”“拓户雷达”等工具为抓手,为网点提供更便捷的作战手段,切实提高价值转化成效。以“数字厅堂”为例,该系统基于GIS能力和人地数据分析能力,首次以网点为视角,打通内外部数据壁垒,将外部数据(客群规模、客群活动、轨迹图、企业数据、周边POI数据)与内部数据相结合,为网点提供经营全景视图、周边资源评分、拓户雷达导航、GBC资金承接和网点分析报告等功能,提出不同维度下的经营策略指引,有效增强网点数字化经营能力。创新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薪酬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的分配导向,全新推出涵盖职业发展、薪酬待遇、荣誉积分等一揽子的网点专属激励体系,营造“有人打仗、愿意打仗”的奋进文化氛围,充分激活网点经营发展动力源。建立网点减负长效机制,组建网点减负工作专班,依托分行督办系统,按精简文风会风、优化业务流程、风控环节体效、强化培训整合、应用系统瘦身和服务指标增效六个模块,建立“任务分解-解决优化-跟踪督导-反馈评价”的在线闭环管理机制,确保减负任务有监督、有评价。
布局路径从立地选点向立体布局转变
契合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定位,加强对网点总量与结构的深度整合优化,实现收入成本的最优比。精准推动网点总量结构优化,坚持效能导向,加快核心区等非首都功能疏解区域的网点盘活优化,稳妥推动低效密集小型网点的整合退出或群落化管理,在动态调整中争取更大的战略优势。契合“两区”等政策导向,抓住潜力区域先机,持续跟进副中心、城南临空经济区、南苑-大红门等区域的规划落地情况,保障重点区位布局覆盖和空白点位精准投放。强化全面成本管理意识,加强对网点坪效的精细化管理,旗舰B类租赁网点灵活采取增设场景方式盘活闲置空间,或逐步缩减面积;综合店和便利店严控400平方米以上新购、新建、新租网点数量,切实提高金融资源与网点资源投入的匹配度,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创新城乡联动布局,落地对接“乡村振兴”,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成果,丰富分层分类的渠道城乡联动布局策略,探索与供销社、政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等G端、B端合作,以新型机具、手机银行(乡村版)、POS等“轻资产”模式,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抓好线上渠道同步布局,推动“云网点”“手机银行”等线上入口与线下触点的无缝对接,形成线上线下相互呼应、相互引流、相互转化的协同服务模式。
功能设计从基础金融向综合金融转变
进一步厘清网点价值定位,推动网点从以专业金融为主的单一业态向提供“金融+非金融”服务融合业态转变,为网点竞争力提升持续提供源头活水。增强综合化服务能力,切实解决部分网点资产、对公、外汇业务竞争力不足的问题。资产业务坚持分层分类推进,以满足客户综合需求、提高价值产出为落脚点,加强营销队伍营销能力建设,健全线下网点的物理分区与流程配套,实现个人贷款、信用卡分期和普惠业务在网点的落地。目前累计打造e分期“三专”网点300家,309家网点成功推荐并发放普惠贷款。对公业务完善网点营销服务体系,借力科技手段增强网点拓户能力和账户营销服务能力,推出“拓户雷达”,构建“旗舰店引领-综合店支撑”的集群化管理模式。外汇业务着力加强外汇人才队伍建设,累计打造117家出境金融服务中心、60家外汇旗舰店,外汇挂牌网点业务开办率达到100%,带动增强全行整体外汇服务能力。打造多元场景,精准定位目标客群,聚焦政务、教育、文旅、商务、社区等场景,迭代升级网点转型“三库”(场景库、硬件库、应用库),增强服务黏性,助力价值转化。截至目前已在90余家网点落地应用。构建网点生态,通过“引进来+走出去”,以线上线下运维、公积金专区建设、消费生活场景为试点,推进生态型网点建设,带动获客与业务发展。先后打造38家民生卡旗舰网点,37家政务特色网点投产政务服务附柜,全辖网点投产政务查询功能。
经营模式从“坐商”向“行商”转变
提升人员配置效能,建立新时期网点人员标配模型,综合采取“机具换人”“流程减人”“撤并省人”等手段,破解“人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实现网点人力资源高效配置,加强高价值产出板块的人力资源投入,让网点有能力开展“走出去营销”。灵活组建柔性团队,发挥年资较高员工面对面交互、暖心服务的优势,致力于服务社区客群和外拓营销,实现人尽其才、人岗相宜。推动网点“三位一体”(物理网点+移动网点+云网点)体系化建设,以外拓设备优化升级为核心,加快形成多形态组合、多场景布放的“移动网点”,支撑网点大幅延展服务半径,形成广泛覆盖的“天罗地网”。深入推进服务体验建设,全面落实“服务领先” 发展目标,迭代推进“体验论道、服务创效”项目,聚焦客户体验焦点痛点,加强客户抱怨的监测分析,有效压降转办及各类客户投诉;以“37度”暖心厅堂为抓手,充分调动网点内生动力,编制推出分客群营销服务标准化指引,实现客户与员工满意度双提升,全面增强工行服务正面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