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基于蓝墨云班课App在药理学课程的应用研究
2021-10-14代若琪
孔 勤,代若琪,杨 雁
(1.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
“健康中国2030”战略部署和移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新医科建设应运而生。高校该如何创新传统医学教育,培养多方位、高层次医学与健康人才,服务公共卫生,这是每一个医学院校都应该考虑的问题。药理学是以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为基础,为防治疾病、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医学与药学间的桥梁。
学科专业建设的核心任务是课程建设。医学生今后无论是从事临床还是临床辅助等相关工作,岗位胜任力都是至关重要的,探索并建立普遍适用、科学有效的教学和实践方法就是重中之重。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手机和智能平板的迅速普及为多元化的教学实践过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包括学习资源的即时更新和临床知识的更替;积极利用网络课程平台、翻转课堂和微课可以建立全新的学习模式,大大增加了教学趣味性和实用性。本研究利用蓝墨云班课App这一移动教学工具探索药理学多元化教学模式(实验课结合理论课),该研究结果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引导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加快我省一流学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 药理学教学现状和亟待解决的教学方式转变问题分析
药理学课程的学习对于医学教育和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数医学课程理论课包括药理学课程教学还是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普遍反映知识点繁多,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规定课时的学习,教师难免授课速度较快,学生感觉学习难度较大。反之,实验课对主动思维和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如果学生不理解实验原理,只是简单地按照授课教师的指导进行操作,则较难达到通过实验课来巩固已经学习的理论课程。
我国全科医师岗位胜任力特征主要包括基本的医疗服务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三个方面。这些能力不仅需要学生懂理论,还需要学生去实践和会思考。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进行和医疗服务模式转变,医学生在校的教学模式改革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1]。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在整个培养环节应该加强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学生只为考试的想法,培养“学以致用”的思想,旨在以今后的岗位胜任力为导向,而不是单纯掌握药物的理论基础知识,这些思想火花的产生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但药理学课程作为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重要学科,内容繁多,涉猎的学科范围较广;近年来,各大高校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改革成了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主要有小规模的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SPOC)、微课等平台和情景模拟法等[2-4]。目前的一些教学方式可以作为传统授课的补充,但单纯的线上和网络课程教学又有缺点,例如慕课等形式会缺乏现场教学互动,有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情景模拟等方法不适用大规模学生人数较多的教学实践;另外,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深入,也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但在线课程目前无法补充到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来。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及时获得形成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客观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方式。综上,教学方式的转变主要以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此,我们需要的教学模式是可以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而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全能教学平台或是其他教学方法。鉴于此,我校诸多教师相继开展了多种教学模式的摸索[5-7],其中利用蓝墨云班课App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和方法。
2 蓝墨云班课App概述
蓝墨云班课App是一款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即时教学互动客户端,可以在手机、平板和个人计算机中登录,主要以班级为中心,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即时互动、资源推送和作业任务布置、趣味测试等,目的在于补充传统的教师主动授课和学生被动听课的不足。该平台可以完整记录教师对课堂的设计及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根据系统内的经验值等激励机制和课下的有奖测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同时这些学生学习参与回答等行为产生的大数据可以为后面的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供帮助。
该平台具有的特征主要是完全基于移动平台,可以利用手机和平板设备进行投影,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页登录;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进度和创建班级,提前发送通知、推送资源和创建趣味活动,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随堂测试、头脑风暴和投票问卷。我们的方向是利用该软件作为课堂授课的补充和调剂,帮助学生成长和辅助教师教学。
3 蓝云云班课App在药理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3.1 研究对象
选取本校2018级医学影像学专业(124人)和五年制临床医学某小班专业(30人)学生作为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实施对象:选取《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版)“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和“抗结核药物”两章节内容作为理论课教学,选取“呋塞米对家兔的利尿作用”作为实验教学内容。
3.2 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利用蓝墨云班课平台提前发布一些课时相关资料(包括教师讲授的主要幻灯片、网络在线资料、中英文学习视频或者一些问题等),让学生提前预习,做到心中有数,也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听教师授课;课堂上,主要以讲授为主,中间穿插播放一些学习视频,教师也可以解答有疑问的学生问题,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其次,教师还可在讲授完毕后进行活动环节(主要包括有奖测试、头脑风暴、投票问卷等),所有的环节均有数据保存,方便教师点评和总结。最后,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发布调查问卷,让学生对该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从而促进教学相长。
3.3 研究结果
3.3.1 关于上课前资源发布学生学习情况
如下图1和2所示,我们选定的研究对象为本校2018级医学影像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在我们选定的“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和“抗结核药物”两章节内容,一共有四个试点资源在软件上发布(一个在线知识点、一个视频资源,两个授课PPT),在教师安排下(无强制要求)的学习情况中,学生学习占比均达到了50%以上,该数据可以充分说明有效学习人数均达到了50%以上。该数据说明学生还是接受和喜欢新的预习模式,与以往传统的对着书本预习,这种以视频,图片和问题的方式引入教学过程也更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图1 药理学理论课学生学习课前资源人数
图2 药理学机能实验课学生课间学习资源人数
3.3.2 课前热身及问卷调查
教师在开课前会设置与本章节密切关联的资源或者一些问题供学生进行预习理论课程或者实验课程。投票问卷是最常用的快速收集学生意见的模块,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及投票来达到了解学生的教学需求,例如,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我们设置了“在实验课教学中,您认为对学生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是什么?”,通过学生的投票,前两位分别是观看教学视频和讲解实验课PPT,恰好符合我校一直实施的实验课教学方法,以讲解为主,直观感受为辅,讲清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在后面的实验操作环节才能更好地执行。
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对该节内容熟悉度,从而可以进行教学内容深浅的转换。例如,在“人工合成抗菌药”章节中,教师设置了诸如“您听说过该药物吗?”“您知道该药主要用于治疗何种疾病”等一类问题,从结果来看,第三项中学生知道氧氟沙星主要用于治疗何种疾病的人数只有44%,表明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水平的认知,没有从药学或者药理学的角度熟悉药物(如图3)。因此,在后面的理论课学习中我们需要加强药理机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讲解。该部分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进行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和实验过程的教学。
图3 药理学理论课和实验课课前热身学生回答问题参与度结果
3.3.3 头脑风暴和讨论
该部分的教学研究过程,我们采用在理论课和实验课上临时调出头脑风暴供大家讨论。理论课设置的问题是:“感冒了需要使用抗生素吗?”;实验课设置的是问题是“哪些药物可以引起耳毒性?”。总的参与人数如下图4所示,课后教师认真分析学生答案,从答案看出学生还是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讨论且从学生的分析来看,大部分学生在上课时都是可以认真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基础知识学习。
图4 药理学理论课与实验课头脑风暴参与人数与部分结果
3.3.4 知识点测试
学得好更要考得好,这是教师常说的一句话。我们利用软件提前导入了一些教学重难点的测试题,供学生随堂测验,一方面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成果。如下图5所示,A显示的是理论课成绩,作答时间是20分钟,共20道单选和4道多选,不及格人数为40%,事后询问学生得知,测试时间较短,且没有来得及理解透彻,从侧面反映了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消化知识还是有点难度的。B图是实验课的随堂测试,成绩较好,可能与知识点比较单一有关。总之,这种及时可以反映成果的应用还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也会根据学生作答情况给予适当的奖励来活跃课堂气氛。
图5 药理学理论与实验课随堂测试分数分布图
4 思考与总结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每一个行业都可以享受到科技带给我们的便捷,教育行业也不例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传统的讲课注入了新的活力;另外,随着新的理论和药物的不断开发研究以及新指南、新专家共识等证据的不断涌现,医药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也需要得以及时更新,由于教材的更新速度无法及时赶上新知识的涌现速度,因此,这就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前资源是十分重要的,要有知识、要有趣,这集中反映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水平,不光需要及时更新知识,更需要应用新的教学形式和模式来达到寓教于乐、让学生更轻松的接受知识。
云班课的使用需要校园网的无缝接入,我校目前所有的教学楼都可以使用校园网,这对于在线资源及软件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信息化和现代化是未来的趋势,我们要利用好这一工具,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教师只是辅助,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更多地施教学习方法,例如互联网知识的获取等,而不是单独的 “授之于鱼”。与此同时,应该注意的是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专业来制定不同的资源,例如,对于临床和药学等专业可能更多地需要结合临床与临床用药等方面开展;对于生物学等基础学科,我们更应该关注药物的研发最新动向,搞清楚作用机理,为今后的医药研发打下坚实基础。更重要的是,学生不喜欢单一的讲授模式,多种形式的教学(比赛、抢答等)都深受学生的喜爱。
本研究最大的创新点旨在量化教学评估的效果,包括学生对教师资源的认可度和教师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掌握,且目前未见相关报道该平台在实验和理论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此同时,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建立各医学课程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相对于其他平台,如微课,该平台具有及时互动,也有网页版,可以更好地适应课程大屏教学。核心方向在利用新的教学平台,积极扩展课程内的知识,以直接和直观的教学资料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摄取。因此,本项研究是旨在提供一种教学模式和平台探究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新医科背景的医学生,以此在其他高校和学科中推广使用,保障教学水平的稳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