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视域下陕北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10-14刘美利聂欢密

关键词:陕北村民农民

刘 冉,刘美利,聂欢密

(1.延安大学 体育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2.榆林学院 体育系,陕西 榆林 718500;3.大理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为了促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和人民的健康,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中提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规划。农村体育服务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随着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由于长期的城市偏向发展模式,单一的政府供给主体等原因,再加上农村落后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村体育文化环境的缺失,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仍存在供需、区域等非均衡性发展现象[1]。本文通过调查陕北地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旨在为陕北地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实现新农村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陕北地区志丹县、黄龙县、神木市、绥德县、米脂县等乡镇的农村体育服务为主要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方面的研究文章,收集相关文件和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设计《陕北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现状调查表》,本次调查问卷发放500 份,回收478份,回收率为95.6%;其中有效问卷N= 456份(男性213份,女性243份),有效率95.4%。经检验问卷的信度为0.886,内部一致性系数ɑ=0.889,信度和内部一致性较高。

1.2.3 访谈法

与有关专家、乡镇村领导、农民进行访谈、咨询,了解他们对该地区公共体育服务相关问题的认知、观点和建议。

1.2.4 实地考察法

通过实地走访了解陕北农村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现实情况,记录村民的需求。

1.2.5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20.0、Excel统计软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分析。

2 陕北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现状调查

2.1 陕北农村村民体育健身活动参与情况

2.1.1 体育参与频率分析

人口体育参与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地人口体育健身意识,两者之间呈正相关。陕北农村村民体育健身情况如表1所示,236名村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频率是不固定,偶尔参加,占到总人数的52.4%;平均每周参加健身3次以上的村民有77人,所占比例为16.9%;有44人从不参加体育健身活动。调查数据表明,陕北地区农村村民参与体育健身的频率不固定,还没有养成固定时间体育健身习惯,访谈得知,部分村民认为用家务劳动可以代替体育健身,认为两者没有区别。从性别上看,女性参与体育健身频率略高于男性。从不参加体育健身的男性有25人,占百分比为11.7%,男性村民体育健身意识较女性淡薄。

表1 陕北农村村民参与体育健身频率调查表

2.1.2 体育健身项目分析

通过统计调查问卷发现(表2),陕北农村村民以散步、跳广场操舞、使用广场健身器材等活动作为日常体育健身项目,百分比分别为55%,50.8%和43.6%;有63.6%的男性村民选择球类运动中的篮球、乒乓球等体育健身项目,女性多选择散步、舞蹈类,运动强度较小的健身项目。据实地走访考察得知:每个行政村都有固定地点的体育活动广场,配有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器材,健身项目较单一,并且由于球类运动规则性较强,对技术有一定的要求,村民更愿意选择难度较小的体育健身项目。

表2 陕北农村村民参与体育健身项目调查表

2.1.3 体育健身形式和健身时间分析

陕北农村地区村民体育健身的形式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在农村,大多数村民参与体育健身是和邻居邀约结伴,人数有243人,所占比例达到53.3%;独自一个人参与体育健身的人数比例为17.8%;与家人一起参与体育健身的人数115人,所占比例为25.2%;参与乡村活动和竞赛的人数比例分别为2.2%和1.5%。每次参与体育健身花费的时间与健身形式之间的关系如表3,调查发现,与邻居结伴参与体育健身,时间在1 h以上的有78人,百分比为17.1;独自一人体育健身,时间在15 min以内有36人,百分比为7.9%。

表3 陕北农村村民参与体育健身形式和健身时间调查表

2.1.4 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分析

通过表4陕北农村村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场所调查表得知:村民选择在自家庭院或室内进行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有165人,百分比为36.2%;选择村委会广场进行体育健身活动的有人数有213人,百分比为46.7%。随着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的实施,农村基本实现“一场两台”(一片标准篮球场、两张乒乓球台)、村村有健身广场、公共健身器材的等体育设施,为农民的体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锻炼平台。

表4 陕北农村村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场所调查表

2.2 陕北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现状

2.2.1 体育场地设施分析

农村地区公共体育设施供给是改变农村体育资源短缺,缩小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差距的重要举措。体育场地和健身设施的配备是村民进行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据访谈得知,陕北农村现有的体育场地主要以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器械、健身广场。在村民希望新增的体育场地设施调查中,健身器械、篮球场选择人数比例达到15.6%和13.2%,有67.3%和45%的村民希望增加室内健身房和棋牌室。虽然健身器械、篮球场已经是农村体育设施供给的主要内容,村民对其需求量仍然较大。希望新增的体育场地设施和现有的场地设施存在重合,说明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存在失效现象。

2.2.2 体育信息服务分析

对于体育信息的供给,主要从健身信息和体育相关政策两个方面进行调查。通过访谈得知,大多数干部和村民体育意识淡薄,对《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国家体育法规、政策文件毫无了解,更谈不上体育健身信息学习,大多数农村地区体育健身长期处于放任自流状态,没有人组织管理,更没有把农村体育工作列入工作安排;农村公共信息供给宣传主要是通过广播和村委会干部口头宣传,没有其他现代传媒设备,播报内容也从来没有涉及过体育信息知识。在乡村体育信息供给方面,如何改变传统的传播方式,扩宽信息渠道,是完善农村体育信息服务的必然选择。

2.2.3 社会体育指导员配备情况

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指的是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给予指导、进行管理、传授技能的工作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指导群众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进行健身知识和终身体育观念的传播,能够增强群众的身体素质、提高生活质量、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社会体育发展水平、推动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在对陕北农村地区村民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村没有体育指导员,村民没有享受到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甚至并不知道其存在。

2.2.4 群众体质监测设施情况

体质监测的目的是了解人们的身体素质,根据被测者的实际情况开运动处方,帮助其在体育活动中实现科学健身。调查得知,大部分陕北农村乡镇没有体质监测设施,村民也没有做过国民体质监测,深度访谈了解到,陕北农村地区的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在各个县城有固定的监测站,村民可以携带身份证原件进行免费测试。

2.3 影响陕北地区农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因素分析

2.3.1 主观原因分析

影响陕北地区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观因素如表5所示:其中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不喜欢活动和认为体育活动没有必要的人数百分比分别为21.7%,21.1%和21.5%。受农村传统文化影响,参加体育活动怕人讥笑,或认为体育活动不适合自己的言行举止的人分别达到16.2%和14.3%。农村参与体育活动和城市社区居民参与活动现状形成巨大的反差。

表5 影响村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主观因素

2.3.2 客观原因分析

从表6影响村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客观因素中,31.1%的村民选择的是缺少时间,其次是精力不足,比例是24.6%。数据说明,在陕北农村,时间对于农民来说非常珍贵,农民会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农作物劳作和家务活动上,缺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时间和精力。其次,影响农民参与健身活动的客观因素是健身场地太远和无人指导的因素,百分比分别为18.0%和12.5%。由于行政村一般会有一块公共健身场所,位于村庄的中心位置,农民不愿意走太远的路去场地上锻炼,宁愿选择在自家庭院或空地等非正规体育场所锻炼,同时,由于不懂健身方法,没有专业的人员指导使用健身器械,只能选择简便的散步为主,从而影响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

表6 影响村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客观因素

3 陕北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对策

3.1 营造健身文化氛围,提高体育锻炼意识

体育行政部门和村干部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宣传体育国家政策和健身知识,通过墙报、标语、体育报刊等文字载体普及宣传,营造党和国家重视农民健康,以健身促健康、奔小康的文化氛围。宣传健身意义,讲述健身故事,制作农民体育健身活动音视频作品,开发应用适应农民实际需要的手机APP等,免费向农民发放体育健身手册、体育海报及简易健身器材,成立便民体质监测机构,为农民做免费的体质监测,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体育健身运动处方,以此提高农民体育锻炼意识,培养健身兴趣,使体育健身成为农民的好习惯、农村的新时尚。

3.2 建设利用场地设施,丰富健身活动种类

利用好国家投入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工作经费,确保专款专用;利用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等资源,建设和完善农村体育设施,设置可移动式体育器材,实现“15分钟健身圈”;打造“节庆体育”活动,组织和举办秧歌舞、舞狮、太极拳等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比赛,丰富健身活动种类,从而真正的促使农民感受到体育活动的价值。

3.3 加强群众健身指导,培养体育骨干人才

村干部要积极与相关体育行政组织部门反馈,增加村庄体育指导员的人群基数,采取片区分组负责制,争取体育健身指导工作的全村覆盖,使体育项目指导全面落实。大力培养农村社会体育指导的积极分子,例如体育活跃分子、体育精英,参与群众体育健身指导,培养体育骨干人才,带动农村体育的发展。

3.4 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建立社会保障基础

农村体育的发展,要通过农村体育组织、管理、监督机构承担起职责。乡镇、村委会成立专门负责体育工作的领导干部,对于偏远地区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用上一级主管领导下乡挂职的形式进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文件,完善监督机制。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努力做好民营、外资等企业的引资工作,为农村体育发展提供可靠的社会保障。

4 结语

陕北地区公共体育服务和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中存在供需差距,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体育意识淡薄,体育健身项目单一,体育健身形式和健身时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公共体育服务在体育场地设施、体育信息服务等方面存在失效现象,加强陕北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必要要求。

猜你喜欢

陕北村民农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耕牛和农民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陕北迪士尼
——碧麟湾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农民
党建地图·陕北
台湾女硕士在陕北乡下写生的那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