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盲生学习倦怠个案分析及干预

2021-10-13马蓉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盲生学习倦怠干预

马蓉

摘要:学习倦怠是影响学生成绩和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为初步了解盲生学习倦怠情况,采用《中学生学习倦怠模型结构问卷》对盲教高中三年级一名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该名学生存在较明显的学习倦怠问题。通过访谈法和观察法分析原因并提出干预策略,为其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盲生 学习倦怠 干预

1 基本概况

1.1学生基本情况

“小杨”是我所带高三班级的一名学生,今年21岁。先天视力障碍,双目失明。9岁便进入我校学习,成绩平平,但是十分喜爱朗诵,踊跃参加各类朗诵活动并取得一定成绩,可谓是学校的“小红人”。但未掌握学习和爱好之间的平衡,过多耗费学习时间,对夯实学习基础产生不利影响。进入高中后,学习成绩在班級垫底。

1.2学生家庭基本情况

“小杨”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家中还有一位同样双眼完全失明的姐姐,父母都是农民,主要经济来源是父亲外出打工的单薄收入。由于父亲常年在外,疏于管教的同时又性情急躁,与孩子存在明显隔阂。母亲和蔼慈祥,因孩子身体缺陷,所以对孩子十分溺爱,姐姐目前在一家盲人按摩店实习,父母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小杨”身上,希望孩子能如愿考上大学。

1.3学生人际关系情况

“小杨”热情健谈,喜欢与其他同学交流,乐于帮助他人,不仅与同班同学相处融洽,也能与其他班级学生打成一片。“小杨”还热心班级事务,经常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情绪敏感、容易冲动,曾出现顶撞老师及父母的行为。

2 主要心理问题分析

2.1学生学习倦怠情况

通过采用由胡俏等人于2006年编制的《中学生学习倦怠模型结构问卷》对“小杨”的学习倦怠程度进行测量。评估其在情绪耗竭、学习低效能感、师生疏离和生理耗竭等四个方面的情况。发现“小杨”确实存在学习倦怠问题,具体表现有:

2.1.1情绪耗竭

“小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也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时常在课堂上打盹,而且习惯左手撑头,右手摸读课文,呈现疲乏状态。

2.1.2学习低效能感

任课老师反映“小杨”学习状态不佳,不见提升的成绩也让“小杨”备受打击,他自述自己耽误的课程太多,但是高考在即,时间非常紧迫,认为自身能力有限,已经无力改变现状。

2.1.3师生疏离

现在的“小杨”认为老师都不喜欢他,不管是小错还是大祸,免不了老师的批评,自己也不会主动找老师谈心,尤其在被老师批评之后,会尽量避免与老师产生交集。

2.1.4生理耗竭

“小杨”不仅在课堂上精神状态不佳,还多次因身体不适申请回家休养。

2.2学生学习倦怠原因

2.2.1压力过重,缺乏自信

进入高中以后,上课进度加快,模式发生变化,课业任务加重,适应新环境并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学业水平,对于基础薄弱的“小杨”而言,压力并不小。再加上出现的一系列作业滞后、成绩下滑,努力未果等问题,使得“小杨”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愈发紧张,不知所措。面对老师的要求、家长的期许、自己的现状,“小杨”只觉得无能为力。他缺乏自信,否定自己,学习动机降低、学习热情消退,产生无助感的表现便是“习得性无助”的特征。

2.2.2归因不当,缺少支持

心理学家韦纳对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小杨”每次失败后,不能正确归因也是他屡屡受挫、倍感无助的原因。将失败归因于能力有限,任务过重,自己无法负担等稳定的不可控的内外因素,或者归因于只是运气不好,时机未至等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外部因素。这些不当归因都使得“小杨”自觉地忽略努力的关键性,使他产生“守株待兔”式的等待成功的消极行为。

“小杨”因学习问题疏离老师,甚至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老师也可能因“小杨”自暴自弃,不求上进而逐渐忽视他,对其缺少关注。其父亲也常因“小杨”的成绩下滑斥责他,这也使得原本与父亲不太亲密的“小杨”更加排斥父亲,与父亲缺少沟通,导致二人关系僵化,使得小杨缺少社会支持。

3 缓解学生学习倦怠的干预策略

3.1减轻压力,体验成功

“小杨”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自身对学习的期待,即将到来的高考及父母老师的期许。依据学习压力和学习效率的关系呈现“倒U形曲线”,说明父母老师的高期许已成为“小杨”的额外负担,过重的学习压力也使得他学习倦怠的程度不断加重。引导“小杨”尝试调整自己的心态,鼓励多与父母、老师沟通,有利于疏解压力。父母及老师也应该根据“小杨”实际情况,降低要求,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减轻他的学习压力,帮助“小杨”化适度压力为学习动力。

同时,还需父母及老师细致观察,积极参与“小杨”的成长,助力孩子体验一定程度上的成功,以此来提高他的自我效能感,逐步建立自信,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3.2正确归因,建立支持

引导“小杨”正确归因对提高自我效能感至关重要。将失败归因于可控的因素,有利于提高主观能动性,获得成就感。比如把失败归因于自身努力不够而不是能力不足,坚持只要不再拖延、付诸行动,便可能取得成功。找准参照系也有助于正确归因,建议常做自我比较而不是一味与他人比较,自己较之前取得进步便可以肯定自己,由此会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皮格马利翁效应”启示我们当一个人信任、期待另一个人时,会使他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认可自我,积极向上,寻求进步。对于“小杨”,父母及老师更应该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作用,相信他而不是责怪他,放下身段,走近孩子的内心,多一些倾听和尊重。热忱以待,关注他的每一个细节,毫不吝啬地赞美对于潜能开发的激励作用不容小觑。

4 结论

目前针对视障或者听障学生的相关研究已经开始受到重视,对“特需”高中生进行学习倦怠研究不但可以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圆残疾孩子的大学梦,还有助于推进心理健康,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综上所述,引起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很多,包括压力、效能感、归因、社会支持等,需要我们“对症下药”,有效干预,搭建良好的家校沟通平台,“双管齐下”,及时改善学生的学习倦怠,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陈丹丹,邢强.(2012).中学生学习倦怠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健康心理学,32(2),118–124.

[2]胡俏,戴春林.(2007).中学生学习倦怠结构研究.心理科学,1,162–167.

[3]潘家永.(2008).高中生学习倦怠感的成因及对策.硕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

[4]陈增娟.(2012).中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习压力、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盲生学习倦怠干预
网络时代盲生的德育工作
盲生“现场作文”的教学策略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专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浅谈盲校学生同伴交往中的常见问题及分析
浅谈盲校学生同伴交往中的常见问题及分析